CN220032064U -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2064U
CN220032064U CN202320320115.3U CN202320320115U CN220032064U CN 220032064 U CN220032064 U CN 220032064U CN 202320320115 U CN202320320115 U CN 202320320115U CN 220032064 U CN220032064 U CN 220032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eam
instrument panel
sleeve
tubular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01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元贇
徐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01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2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2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2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其中,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包括主管体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具有第一吸能腔体,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另一端能够与车身的一端连接。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具有吸能效果好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仪表板管梁总成包括管梁以及其附件,可以为副驾驶侧安全气囊、转向管柱和空调等零件提供支撑。管梁通过连接件与车身直接连接,其可以承受仪表板管梁总成的横向和纵向的载荷,对汽车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相关技术中,仪表板的管梁为刚性结构,在整车受到横向撞击时管梁“硬抗”来自车身的撞击,存在吸能效果差、易变形及易断裂的问题,进而还存在因管梁断裂导致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仪表板的管梁。该仪表板的管梁在整车横向碰撞具有吸能效果好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管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包括主管体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具有第一吸能腔体,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另一端能够与车身的一侧连接。具体地,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一吸能组件设置在车身与主管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通过将第一吸能组件设置在车身与主管体之间,以便在车辆受到横向挤压撞击时,可以通过第一吸能腔体吸收碰撞能量并避开碰撞的能量波峰。因而在车辆受到横向碰撞后,不易使管梁出现变形及断裂的问题。因而,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保证管梁上安装的转向管柱、娱乐屏等零件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由此,提升整车横向碰撞(特别是横向撞击、小偏置侧碰)中管梁的抗压性能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在整车横向碰撞具有吸能效果好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端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管体相背的一端,所述端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在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具有间隔以便形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的套管和加强板,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端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主体部、第一沿边部和第二沿边部,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相对设置在加强主体部靠近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均与端板抵接,以便所述第一沿边部、所述第二沿边部、所述加强主体部及所述端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加强主体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加强主体部的外周缘朝向靠近所述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套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主体部具有定位孔,所述套管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或,所述加强主体部与所述套管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沿所述端板本体的边缘朝向远离连接件方向延伸的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本体的一部分相对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余部分朝向远离连接件方向凸出以便形成紧固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与所述连接件相背的一侧的部分具有朝向所述连接件方向凹陷的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梁具有组装态和收缩态,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主管体或所述主管体套设在所述套管上,所述套管沿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朝着靠近所述主管体的方向可移动以便使所述管梁由所述组装态转至所述收缩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具有限位部和定位凸中的一者,所述主管体上设有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凸中的另一者,所述定位凸沿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朝着所述主管体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可拆卸地与所述主管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凸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套管的周向间隔开地开设在所述套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能组件还包括吸能复位件,所述吸能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一端抵接,所述吸能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还包括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管梁总成可以包括地板连接支架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梁,所述地板连接支架与所述主管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管梁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吸能组件和主管体配合的立体图,管梁处于组装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吸能组件和主管体配合的立体图,管梁处于收缩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吸能组件和主管体配合的爆炸图,管梁处于收缩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管梁总成1000;管梁100;地板连接支架200;
主管体1;定位凸11;
第一吸能组件2;
端板21;端板本体211;第一端板部212;第二端板部213;紧固部214;
连接件22;套管221;限位孔2211;
加强板222;加强主体部2221;第一连接部2222;第二连接部2223;定位孔2224;第一沿边部2225;第二沿边部2226;
第一吸能腔体23;
吸能复位件24;
第二吸能组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管梁总成1000和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包括主管体1和第一吸能组件2,第一吸能组件2具有第一吸能腔体23,第一吸能组件2的一端与主管体1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连接,第一吸能组件2的另一端能够与车身的一侧连接。具体地,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一吸能组件2设置在车身与主管体1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将第一吸能组件2设置在车身与主管体1之间,在车辆受到横向撞击(车辆宽度方向的撞击)时,可以通过第一吸能腔体23吸收碰撞能量并避开碰撞的能量波峰。因而在车辆受到横向碰撞后,不易使管梁100出现变形及断裂(管梁100断裂易导致驾驶员腿部受到挤压)的问题。因而,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保证管梁100上安装的转向管柱、娱乐屏等零件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由此,提升整车横向碰撞(特别是横向撞击、小偏置侧碰)中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在整车横向碰撞具有吸能效果好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吸能组件2包括端板21和连接件22,连接件22与主管体1的一端连接,端板21设置在连接件22与主管体1相背的一端,端板21与连接件22的至少部分在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具有间隔以便形成第一吸能腔体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第一吸能组件2分为端板21和连接件22,并在端板21与连接件22的至少部分在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具有间隔以便形成第一吸能腔体23。由此,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可选地,主管体11可以为铝合金材质。由此,既具有结构强度高又兼具减重的优点。
如图2至图5所示,连接件22包括连接的套管221和加强板222,套管221的一端与主管体1的上述的一端连接,套管221的另一端通过加强板222与端板21连接,加强板222与端板21围合成第一吸能腔体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连接件22的套管221与主管体1的一端连接,既使该管梁100具有轻量化的优点,又提升了管梁100连接的稳固性。此外,设置的加强板222还可以提升连接件22的结构强度。由此,具有提升仪表板的管梁100具有减重、稳固性能好及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可选地,套管221的横截面和主管体1的横截面均可以呈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或椭圆形。因而,可以防止套管221与主管体1之间发生周向转动。由此,提升了管梁100的结构的稳固性。
可选地,套管221和主管体1均可以为空心管状结构。由此,该管梁100具有轻量化的优点。
如图2至图6所示,加强主体部2221、第一沿边部2225和第二沿边部2226,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相对设置在加强主体部2221靠近端板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均与所述端板抵接,以便所述第一沿边部、所述第二沿边部、所述加强主体部2221及所述端板21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第一沿边部2225和第二沿边部2226一一对应地与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靠近端板21的一端连接,第一沿边部2225和第二沿边部2226相对设置,第一沿边部2225和第二沿边部2226均与端板21抵接。由此,通过第一沿边部2225和第二沿边部2226与端板21进行连接,具有连接稳固性好的优点。此外第一沿边部2225、所述第二沿边部2226、所述加强主体部2221及所述端板21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23,进一步提升了管梁100的吸能效果和安全性能。
如图3和图6所示,加强板222还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相对设置在加强主体部2221上,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由加强主体部2221的外周缘朝向靠近端板2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均与端板21连接,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均与套管221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加强板222的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与端板21连接,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相对地设置,可以提升加强板222与端板21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还可以进一步朝向靠近主管体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均与主管体1连接。
可选地,加强主体部2221、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可以通过铸造成型或焊接(搭边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222和第二连接部2223可以省略。
如图2至图6所示,加强主体部2221具有定位孔2224,套管221穿设在定位孔2224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在加强主体部2221上设置的定位孔2224可以套管221进行定位。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加强主体部2221与套管221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主体部2221与套管221的端部抵接。由此,进一步提升加强板222与套管221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2至图6所示,端板21的横截面积大于加强板222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端板21的横截面积大于加强板222的横截面积。由此,具有提升端板21与车身连接稳固性的优点。此外,在车辆受到横向撞击时,可以减少主管体1所承受的撞击力。由此,具有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端板21包括端板本体211和沿所述端板本体211的边缘朝向远离连接件22方向延伸的第一端板部212和第二端板部213,第一端板部212和端板部213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端板本体211相对车身连接的部位形成凹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端板21与加强板222相背的一侧的部分具有朝向加强板222方向凹陷的凹面,该凹面能够与车身之间可以形成吸能腔。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吸能量效果。此外,通过第一端板部212和第二端板部213与车身相连,具有连接稳定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部212和第二端板部213能够贴合在与其相连接的车身部位。第一端板部212和第二端板部213上均有螺栓孔,以便通过螺栓与车身相连。
如图7所示,端板本体211的一部分相对端板本体211的其余部分朝向连接件22方向凸出以便形成紧固部214。
例如,紧固部214可以为螺栓紧固孔,以便通过螺栓进一步与车身相连。由此,进一步提升端板21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该紧固部214可以位于端板21的中部区域,端板21的其余部分可以与车身进行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管梁100具有组装态(例如,图2中所示)和收缩态(例如,图3中所示),套管221套设在主管体1或主管体1套设在套管221上,套管221沿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朝着靠近主管体1的方向可移动以便使管梁100由组装态转至收缩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使管梁100具有组装态及收缩态,通过设置的收缩态,可以在车辆受到横向撞击时,管梁100由组装态转至收缩态的过程中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及避开碰撞的能量波峰,从而避免管梁100受到车身撞击的挤压出现断裂的问题。由此,提升整车横向碰撞(特别是横向、小偏置侧碰)中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因此,在整车横向碰撞时,具有提升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和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如图2至图4所示,套管221上具有限位部和定位凸11中的一者,主管体1上设有限位部和定位凸11中的另一者,定位凸11沿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朝着主管体1可移动地配合在限位部内。换言之,套管221上具有限位部,主管体1上设有定位凸11;或,套管221上具有定位凸11,主管体1上设有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套管221和主管体1通过限位部和定位凸11进行配合,可以使管梁100在收缩的过程中对套管221和主管体1的进行限位和导向。防止套管221和主管体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脱离的问题。由此,具有进一步提升仪表板的管梁100结构的稳定性的优点。
可选地,限位部可以为限位槽或限位孔2211。
例如,限位部为设置在套管221上的限位孔2211,定位凸11能够沿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穿设在限位孔2211上。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将限位孔2211可以进一步对主管体1和套管221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限位。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机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该限位孔2211为长圆孔,该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套管221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图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
如图2至图4所示,定位凸11可拆卸地与主管体1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定位凸11与主管体1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在套管221和主管体1套装在一起后,再安装定位凸11。由此,具有提升套管221与主管体1安装便捷性的优点。
可选地,定位凸11可以为连接螺栓,主管体1上设有螺纹孔,连接螺栓的一端穿设在螺纹孔上,且连接螺栓沿主管体1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穿设在限位孔2211上。由此,具有结构稳固性好的优点。
如图2至图4所示,限位部和定位凸11均具有多个,多个限位部沿套管221的周向间隔开地开设在套管22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将限位部和定位凸11均设置多个,具有进一步提升套管221与主管体1结构稳固性的优点。
例如,当套管221为矩形套管221时,限位部和定位凸11可以为四个,四个限位部一一对应地开设在矩形套管221侧壁上,定位凸11对应地设置在限位部内。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吸能组件2还包括吸能复位件24,吸能复位件24的一端与主管体1的一端抵接,吸能复位件2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2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设置的吸能复位件24不仅可以在受到撞击时吸收一定的能量,防止主管体1受力过大发生断裂的问题。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主管体1与第一吸能组件2出现沿主管体1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便在车辆受的车身震动幅度过大时,对第一吸能组件2及其连接的车身具有很好的缓冲和复位效果,避免了因车身震动所造成的第一吸能组件2受到拉扯或挤压力过大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既可以在受到撞击时吸收撞击能量,又具有提升管梁100使用寿命的优点。
可选地,吸能复位件24为复位簧、复位弹片或弹性圈。
进一步地,主管体1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一抵接板(未示出),套管221与加强板222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二抵接板(未示出),吸能复位件24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抵接板上,吸能复位件24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抵接板上。由此,在车辆受的车身震动时套管221由组装态向收缩态转变时,吸能复位件24可以驱使套管221进行复位。
如图1所示,该仪表板的管梁100还包括第二吸能组件3,第一吸能组件2和第二吸能组件3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吸能组件3具有第二吸能腔体(未示出),第二吸能组件3的一端与主管体1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右侧)连接,第二吸能组件3的另一端能够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100,通过第一吸能组件2和第二吸能组件3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因而在车辆受到横向碰撞后,不易出现变形及管梁100断裂的问题。因而,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保证管梁100上安装的转向管柱、娱乐屏等零件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整车横向碰撞(特别是横向撞击、小偏置侧碰)中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总成1000可以包括地板连接支架200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管梁100,地板连接支架200与所述主管体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的管梁总成1000具有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好及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仪表板的管梁总成10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管梁100的抗压性能好及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包括:
主管体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具有第一吸能腔体,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另一端能够与车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端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管体相背的一端,所述端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在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具有间隔以便形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的套管和加强板,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端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主体部、第一沿边部和第二沿边部,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相对设置在加强主体部靠近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沿边部和所述第二沿边部均与所述端板抵接,以便所述第一沿边部、所述第二沿边部、所述加强主体部及所述端板围合成所述第一吸能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加强主体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加强主体部的外周缘朝向靠近所述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套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部具有定位孔,所述套管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或,所述加强主体部与所述套管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沿所述端板本体的边缘朝向远离连接件方向延伸的第一端板部和第二端板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一部分相对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余部分朝向远离所述连接件方向凸出以便形成紧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具有组装态和收缩态,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主管体或所述主管体套设在所述套管上,所述套管沿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朝着靠近所述主管体的方向可移动以便使所述管梁由所述组装态转至所述收缩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具有限位部和定位凸中的一者,所述主管体上设有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凸中的另一者,所述定位凸沿所述主管体的延伸方向朝着所述主管体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可拆卸地与所述主管体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定位凸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套管的周向间隔开地开设在所述套管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还包括吸能复位件,所述吸能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一端抵接,所述吸能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的管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15.一种仪表板管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连接支架和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梁,所述地板连接支架与所述主管体连接。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管梁总成。
CN202320320115.3U 2023-02-24 2023-02-24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20032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115.3U CN22003206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115.3U CN22003206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2064U true CN22003206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0115.3U Active CN22003206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2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48042A (en)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WO2015092832A1 (ja)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110481477B (zh) 吸能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17509542A (ja) 車体バンパー構造
CN220032064U (zh)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EP1968845B1 (en) Suspension unit and industrial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unit
CN219447138U (zh) 车载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及车辆
KR101618952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CN218287652U (zh) 一种汽车的前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车辆
CN218257616U (zh) 前减震塔总成和车辆
CN217994047U (zh) 减震塔和车辆
CN220905121U (zh) 仪表板管梁、管梁总成及车辆
CN210734293U (zh) 后悬置拉杆和车辆
CN221049804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0116561U (zh) 用于车辆的前舱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994514U (zh) 副车架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CN218986767U (zh)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CN211285258U (zh) 一种护栏吸能端头
CN217227717U (zh) 前轮罩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684975U (zh)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CN218986359U (zh) 仪表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8287892U (zh)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4396656U (zh) 后保险杠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6394872B (zh) 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17649530U (zh) 顶盖支撑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身、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