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4975U -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4975U
CN211684975U CN201921837406.XU CN201921837406U CN211684975U CN 211684975 U CN211684975 U CN 211684975U CN 201921837406 U CN201921837406 U CN 201921837406U CN 211684975 U CN211684975 U CN 211684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plate
mounting
connecting piece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7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福良
张新中
康雨辰
王桐
蒋信
魏悦
宋金行
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t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t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ta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t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37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4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梁,具体涉及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连接件以及吸能盒;所述防撞本体包括碰撞板、安装板以及所述碰撞板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配置有防撞支架和气囊,所述防撞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碰撞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囊紧密填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板上配置有若干所述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通过横梁连接,所述安装板两端的所述连接件上配置有所述吸能盒。现有设计中,防撞梁无法满足轻质、抗压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连接件以及吸能盒;防撞本体内设置有防撞支架和气囊,具有轻量化和抗压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梁,具体涉及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降低汽车排放和降低油耗的有效措施,防撞梁作为汽车保护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车辆,降低维修成本,且防撞梁在现如今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了。防撞梁作为汽车内举足轻重的零部件之一,要求高强度的同时需要一定的缓冲作用,目前使用的很多防撞梁要么为了追求质量轻、缓冲效果好而损害了横梁的强度,要么采用强度高的材料制成,但是重量大能耗高,均不能很好的满足抗冲击高强度高实用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连接件以及吸能盒;所述防撞本体包括碰撞板、安装板以及所述碰撞板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配置有防撞支架和气囊,所述防撞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碰撞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囊紧密填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板上配置有若干所述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通过横梁连接,所述安装板两端的所述连接件上配置有所述吸能盒。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内填充有泡沫或强化塑料,其界面形状呈蜂窝状。
进一步的,所述碰撞板和所述安装板呈弧形形状,并且呈相对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支架为弹性材料,相邻之间的所述防撞支架呈30 度至60度。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上配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配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配置快速锁紧螺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有益效果在于:现有设计中,防撞梁无法满足轻质、抗压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连接件以及吸能盒;防撞本体内设置有防撞支架和气囊,具有轻量化和抗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本体;11、碰撞板;12、安装板;13、安装腔;131、防撞支架;132、气囊;2、连接件;3、吸能盒;4、横梁;5、固定板;5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主要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是一种轻质材料,相对来说强度较高,包括:防撞梁本体1、连接件2以及吸能盒3;所述防撞本体1包括碰撞板11、安装板12以及所述碰撞板11 和安装板12之间的安装腔13,所述碰撞板11和所述安装板12呈弧形形状,并且呈相对位置设置。所述安装腔13内配置有防撞支架131和气囊132,所述防撞支架1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碰撞板1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2上,所述气囊132紧密填充在所述安装腔13内,所述防撞支架131 为弹性材料,相邻之间的所述防撞支架131呈30度至60度,主要起到防撞作用,安装腔13内设置了气囊132,其轻质的特点,不仅可以起到防撞作用,而且可以为整车的轻量化提供了条件。所述安装板12上配置有若干所述连接件2,若干所述连接件2通过横梁4连接,使防撞梁本体1的受力均匀的传输到安装板12两端的所述连接件2上。所述安装板12两端的所述连接件2上配置有所述吸能盒3,所述吸能盒3内填充有泡沫或强化塑料,其界面形状呈蜂窝状。所述吸能盒3上配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呈方形结构,所述固定板5上配置有若干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内可配置快速锁紧螺栓,通过快速锁紧螺栓可以将防撞梁安装到汽车车身上,方便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连接件以及吸能盒;
所述防撞本体包括碰撞板、安装板以及所述碰撞板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配置有防撞支架和气囊,所述防撞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碰撞板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囊紧密填充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安装板上配置有若干所述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通过横梁连接,所述安装板两端的所述连接件上配置有所述吸能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内填充有泡沫或强化塑料,其界面形状呈蜂窝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和所述安装板呈弧形形状,并且呈相对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支架为弹性材料,相邻之间的所述防撞支架呈30度至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上配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配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配置快速锁紧螺栓。
CN201921837406.X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Active CN211684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7406.XU CN21168497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7406.XU CN21168497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4975U true CN211684975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7406.XU Active CN21168497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4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57062A1 (en) Motor Vehicle
KR101166641B1 (ko) 범퍼 빔
KR20030048091A (ko) 차량용 범퍼 시스템
CN103124656B (zh) 车辆用碰撞盒
CN220032064U (zh) 仪表板的管梁、管梁总成和车辆
KR100506757B1 (ko) 범퍼 빔 보강 구조
CN211684975U (zh) 一种轻质抗压防撞梁
CN21683395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与前围连接支架以及车辆
CN104477240A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206704138U (zh) 前保险杠中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7994277U (zh) 大灯支架和车辆
CN220947576U (zh) 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0591746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抗冲击高强度的横梁
CN106080792B (zh) 一种汽车支撑柱
CN216034679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CN218949316U (zh) 汽车前盖锁扣加强结构及其车辆
CN219295537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974975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13799918U (zh) 一种汽车后翼板连接支架
CN219339393U (zh) 一种前保险杠安装支架
CN217048217U (zh) 车门板
CN215553570U (zh) 一种车身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9406596U (zh) 横梁、车架及车辆
US12122453B2 (en)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8287892U (zh)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