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767U -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767U
CN218986767U CN202320080887.4U CN202320080887U CN218986767U CN 218986767 U CN218986767 U CN 218986767U CN 202320080887 U CN202320080887 U CN 202320080887U CN 218986767 U CN218986767 U CN 218986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frame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subframe
front auxiliary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08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圣杰
石荡赫
徐晓雷
罗炯
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08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前副车架本体两相对侧均连接有纵梁,每根纵梁沿长度方向通过至少两颗第一螺栓与前副车架本体连接,每根纵梁上至少有一颗第一螺栓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高强度板固定在纵梁上。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副车架本体和纵梁的连接处设置高强度板,在受碰后,纵梁上的高强度板先剪断第一螺栓,释放吸能空间,之后副车架进行溃缩吸能;使得整个前副车架可有效地参与碰撞的溃缩吸能,避免了前围板入侵乘员舱,对乘员的乘坐安全性进行了有效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副车架领域,特别是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位于汽车前舱,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前副车架有阻隔振动和噪声的作用,同时在汽车正面碰撞、40%偏置碰等碰撞中传力路径之一,起到碰撞能量吸收作用,以防止机舱中零部件(如增程器、电机等)直接入侵乘员舱。现有的前副车架设计居多为钢铝混合设计,常见结构有一体式铸造前副车架,该种结构不能有效的参与碰撞的溃缩吸能;此外,新能源车的特点是重量大,碰撞中的能量高,如果不能增加前副车架的传力路径,将导致前围板入侵乘员舱,乘员相对加速度过大,会危及乘客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易入侵乘员仓,危害乘员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进行压溃吸能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前副车架本体两相对侧均连接有纵梁,每根纵梁沿长度方向通过至少两颗第一螺栓与前副车架本体连接,每根纵梁上至少有一颗第一螺栓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高强度板固定在纵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副车架本体和纵梁的连接处设置高强度板,在受碰后,纵梁上的高强度板先剪断第一螺栓,释放吸能空间,之后副车架进行溃缩吸能;使得整个前副车架可有效地参与碰撞的溃缩吸能,避免了前围板入侵乘员舱,对乘员的乘坐安全性进行了有效地提高。
进一步地,纵梁断面呈矩形状,第一螺栓伸入纵梁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纵梁腔体内固定有螺纹管,第一螺栓一端伸入螺纹管内。螺纹管在装配螺栓时可起到紧固第一螺栓的作用。
进一步地,高强度板贴合纵梁内壁设置,且高强度板环绕在螺纹管径向。贴合纵梁内壁的高强度板,有效利用了空间;高强度板受碰后将剪断螺纹管和第一螺栓。
进一步地,纵梁通过两个断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连接并围成矩形空腔。空腔结构有效的降低重量,符合轻量化理念,且便于纵梁的溃缩吸能。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每侧均设有两个朝向纵梁凸起的第一连接部,并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连接部与纵梁固定。前副车架本体通过凸起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纵梁,有效地起到减重的效果。
进一步地,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间设有断面宽度减薄的溃缩部。在两个第一连接部的中部设置溃缩部,诱导前副车架本体在碰撞中溃缩吸能,防止吸能空间不够从而导致的前围板入侵乘员舱,乘员相对加速度过大,危及乘客安全。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连接有前围板,前围板与两个纵梁形成π字形结构;每根纵梁通过两颗第一螺栓与前副车架本体相连,两颗第一螺栓中更靠近前围板的一颗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设有高强度板的第一螺栓的位置是次要连接点,其余第一螺栓的位置为主要连接点,以保证动、静刚度以及操稳性能。
进一步地,前围板与前副车架本体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朝向前围板设有凸起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栓以连接前围板。第二螺栓为主要连接点,保证动、静刚度以及操稳性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前副车架本体和纵梁的连接处设置高强度板,在受碰后,纵梁上的高强度板先剪断第一螺栓,释放吸能空间,之后副车架进行溃缩吸能;使得整个前副车架可有效地参与碰撞的溃缩吸能,避免了前围板入侵乘员舱,对乘员的乘坐安全性进行了有效地提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前副车架本体;11第一连接部;12溃缩部;13第二连接部;
20纵梁;30第一螺栓;40高强度板;50螺纹管;60第二螺栓;70前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的高强度板40材料为QSt550,增加高强度板40的牌号,提高螺钉剪断的可靠性。高强度板40与第一螺栓30间隙为1.0mm,纵梁20与第一螺栓30间隙为2.5mm,保证在碰撞时高强度板40能剪断螺钉。
溃缩部12作为在前副车架本体10在“脖颈”处增加的弱化孔,弱化孔由半径5mm、长度11.45mm的条形孔构成。此溃缩部12的弱化孔不仅要在碰撞中能诱导溃缩,还要能保证前副车架本体10的强度疲劳性能,建议条形孔距离边缘最少11mm。此外溃缩部12的弱化孔还有利于汽车减重降本。
如图1至图4,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10,前副车架本体10两相对侧均连接有纵梁20,每根纵梁20沿长度方向通过至少两颗第一螺栓30与前副车架本体10连接,每根纵梁20上至少有一颗第一螺栓30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40,高强度板40固定在纵梁20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副车架本体10和纵梁20的连接处设置高强度板40,在受碰后,纵梁20上的高强度板40先剪断第一螺栓30,释放吸能空间,之后副车架进行溃缩吸能;使得整个前副车架可有效地参与碰撞的溃缩吸能,避免了前围板入侵乘员舱,对乘员的乘坐安全性进行了有效地提高。
进一步地,纵梁20断面呈矩形状,第一螺栓30伸入纵梁20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纵梁20腔体内固定有螺纹管50,第一螺栓30一端伸入螺纹管50内。螺纹管50在装配螺栓时可起到紧固第一螺栓30的作用。
进一步地,高强度板40贴合纵梁20内壁设置,且高强度板40环绕在螺纹管50径向。贴合纵梁20内壁的高强度板40,有效利用了空间;高强度板40受碰后将剪断螺纹管50和第一螺栓30。
进一步地,纵梁20通过两个断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连接并围成矩形空腔。空腔结构有效的降低重量,符合轻量化理念,且便于纵梁20的溃缩吸能。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10每侧均设有两个朝向纵梁20凸起的第一连接部11,并通过第一螺栓30将第一连接部11与纵梁20固定。前副车架本体10通过凸起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纵梁20,有效地起到减重的效果。
进一步地,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1间设有断面宽度减薄的溃缩部12。在两个第一连接部11的中部设置溃缩部12,诱导前副车架本体10在碰撞中溃缩吸能,防止吸能空间不够从而导致的前围板入侵乘员舱,乘员相对加速度过大,危及乘客安全。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10连接有前围板70,前围板70与两个纵梁20形成π字形结构;每根纵梁20通过两颗第一螺栓30与前副车架本体10相连,两颗第一螺栓30中更靠近前围板70的一颗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40。设有高强度板40的第一螺栓30的位置是次要连接点,其余第一螺栓30的位置为主要连接点,以保证动、静刚度以及操稳性能。
进一步地,前围板70与前副车架本体10通过第二螺栓60相连。
进一步地,前副车架本体10朝向前围板设有凸起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3,每个第二连接部13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栓60以连接前围板。第二螺栓60为主要连接点,保证动、静刚度以及操稳性能。
图1中,纵梁20只显示了部分,纵梁20由两个断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连接并围成矩形空腔,该处只显示了纵梁20的一个L形结构,以方便看清纵梁20的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两相对侧均连接有纵梁,每根所述纵梁沿长度方向通过至少两颗第一螺栓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连接,每根所述纵梁上至少有一颗所述第一螺栓的径向套设有高强度板,所述高强度板固定在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断面呈矩形状,所述第一螺栓伸入所述纵梁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腔体内固定有螺纹管,所述第一螺栓一端伸入所述螺纹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板贴合所述纵梁内壁设置,且所述高强度板环绕在所述螺纹管径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通过两个断面呈L形的板状结构连接并围成矩形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每侧均设有两个朝向所述纵梁凸起的第一连接部,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间设有断面宽度减薄的溃缩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连接有前围板,所述前围板与两个所述纵梁形成π字形结构;每根所述纵梁通过两颗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相连,两颗所述第一螺栓中更靠近所述前围板的一颗的径向套设有所述高强度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朝向所述前围板设有凸起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栓以连接所述前围板。
CN202320080887.4U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Active CN218986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887.4U CN21898676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887.4U CN21898676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767U true CN218986767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0887.4U Active CN21898676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2961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4440435A (en) Motor vehicle front section
US4781398A (en) Frame unit for vehicles
EP1854690B1 (en)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d railway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US20120325108A1 (en)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CN211731584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CN111791819B (zh) 一件式载荷分配装置
CN218986767U (zh) 一种碰后溃缩吸能的前副车架
AU2017200567A1 (en) Traffic Barrier Structure
CN214823091U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6805599U (zh) 防撞前纵梁组件
US20180257711A1 (en) Safety Device for a Vehicle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9833781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0191599U (zh) 一种乘用车前纵梁结构
CN214450791U (zh) 吸能盒、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9312875U (zh) 一种车身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3768723U (zh) 平台化车身的前部结构
RU210796U1 (ru) Модернизируемый автомобиль
CN220374636U (zh) 前机舱总成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5284690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