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1836U -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1836U
CN220031836U CN202321401071.3U CN202321401071U CN220031836U CN 220031836 U CN220031836 U CN 220031836U CN 202321401071 U CN202321401071 U CN 202321401071U CN 220031836 U CN220031836 U CN 220031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elf
locking
vehic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10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10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1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1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1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所述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包括本体、转轴和限位板,转轴连接在本体上,转动部包括旋转套筒,旋转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转轴上,限位板与本体连接且限位板具有与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利用限位平面与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转动部锁紧在任意打开角度,在应用在诸如车内悬物架上时,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晃动,保证固定部和转动部能够保持在固定打开角度,悬物效果好。

Description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内的拉手和可折叠的衣物架等均需要设计专用的翻转机构,以便于在使用时转动打开,在不使用时转动收起,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翻转机构在车辆震动时的稳定性较差,难以保持固定的撑开角度,悬物效果差,容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自锁式翻转装置,固定部具有转轴,转动部包括套设在转轴上并可相对转轴转动的旋转套筒,且固定部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具有与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由此,人手可推动转动部相对固定部转动以实现翻转装置的打开和收起,限位平面与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转动部锁紧在任意打开角度,在应用在诸如车内悬物架上时,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晃动,保证固定部和转动部能够保持在固定打开角度,悬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用悬物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本体、转轴和限位板,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本体上,所述转动部包括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限位板具有与所述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固定部具有转轴,转动部具有套设在转轴上的旋转套筒,且固定部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具有与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由此,人手可推动转动部相对固定部转动以实现诸如悬物架的打开和收起,限位平面与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转动部锁紧在任意打开角度,在应用在诸如车内悬物架上时,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晃动,保证固定部和转动部能够保持在固定打开角度,悬物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套筒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布置的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在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夹角为7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包括多个沿所述旋转套筒的轴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所述旋转套筒凸起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朝向所述旋转套筒的端面形成所述限位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耳和第二连接支耳,所述转轴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转动部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连接支耳和所述第二连接支耳均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支耳和所述第一支板彼此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支耳与所述第二支板彼此邻近,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支耳连接,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耳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用悬物架还包括助力扭簧,所述助力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助力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所述助力扭簧具有驱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收起的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承重架、安装板和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板卡接的第一卡扣部和与所述承重架卡接的第二卡扣部,所述承重架设有所述转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悬物架包括悬物横架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所述悬物横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车顶连接,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可向竖直方向转动打开或向水平方向转动收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悬物架,固定部与车顶连接,固定部具有转轴,转动部具有套设在转轴上的旋转套筒,且固定部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具有与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且转动部与悬物横架连接,由此,当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向下拉动悬物横架以带动转动部向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悬物横架悬挂在车内,诸如衣物架等可以挂在悬物横架上,当不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水平回拉并向上推动悬物横架以带动转动部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悬物横架贴近车顶,不需要设置收纳空间,不占用车辆自身的储物空间,另外,自锁式翻转装置利用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转动部的自动锁紧,避免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晃动,悬物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悬物横架连接在两个所述自锁式翻转装置之间,且所述悬物横架上设有防滑套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用悬物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车用悬物架,自锁式翻转装置的固定部与车顶连接且固定部具有转轴,转动部具有套设在转轴上的旋转套筒,固定部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具有与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悬物横架连接在转动部上,由此,当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向下拉动悬物横架以带动转动部向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悬物横架悬挂在车内,诸如衣物架等可以挂在悬物横架上,当不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水平回拉并向上推动悬物横架以带动转动部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悬物横架贴近车顶,不需要设置收纳空间,不占用车辆自身的储物空间,另外,自锁式翻转装置利用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转动部的自动锁紧,避免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晃动,悬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悬物架的收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悬物架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悬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悬物架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车用悬物架100,固定部1,承重架11,安装板12,卡扣件13,第一连接支耳14,转动部2,第一支板21,第二支板22,悬物横架3,防滑套筒31,转轴4,第一半轴41,第二半轴42,半轴闭锁6,旋转套筒7,限位槽71,第一限位槽711,第二限位槽712,助力扭簧8,限位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5-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固定部1和转动部2,固定部1包括本体、转轴4和限位板9,转轴4连接在本体上,转动部2包括旋转套筒7,旋转套筒7可转动地套设在转轴4上,限位板9与本体连接且限位板9具有与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人手推动转动部2可带动旋转套筒7绕转轴4转动,由于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与限位平面之间存在接触摩擦,则当人手停止推动转动部2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套筒7会保持在停留位置不再转动,而当外部震动力作用在转动部2上时,旋转套筒7和限位板9之间的摩擦了可避免转动部2相对固定部11晃动,即转动部2和固定部1可保持固定打开角度,稳定性高,在应用在诸如车内悬物架上时,悬物效果好,行车震动不会造成悬物架晃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固定部1具有转轴4,转动部2具有套设在转轴4上的旋转套筒7,且固定部1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具有与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由此,人手可推动转动部2相对固定部1转动以实现诸如悬物架的打开和收起,限位平面与旋转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转动部2锁紧在任意打开角度,在应用在诸如车内悬物架上时,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2晃动,保证固定部1和转动部2能够保持在固定打开角度,悬物效果好。
另外,本申请通过利用旋转套筒7和限位平面的摩擦实现翻转装置的自动锁紧,无需设置复杂的锁紧件,装置整体简单,且在需要转动打开或收起时,只需要人手施加一个能够克服摩擦力的推力即可,操作简单。
另外,面与面之间的摩擦可以在转动部2转动时提供操作的阻尼感。
优选地,如图7所示,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布置的限位槽71。可以理解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接触面的面积有关,通过设置限位槽71,可在旋转套筒7旋转至限位槽71与限位平面相对时,降低此时的转动摩擦力,人手可通过感应摩擦力的变化,判断转动部2的转动状态,从而在打开或收回到位时,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停止动作。
例如,限位槽71包括第一限位槽711和第二限位槽712,第一限位槽711和第二限位槽712之间的夹角为70°~120°。具体地,以本申请的翻转装置应用在车用悬物架100上为例,悬物横架3打开时,转动部2向竖直方向转动,悬物架3收起时,转动部2向水平方向转动(此处的“水平方向”可以理解为大致水平,)转动部2转动打开后,第一限位槽711的开口与限位平面相对,转动部2转动收起后,第二限位槽712的开口与限位平面相对。
由此,如图2所示,此时悬物架处于打开状态,转动部2竖直悬挂悬物横架3,此时,第一限位槽711与限位平面相对,而当人手操作悬物架收起时,随着旋转套筒7的转动,第一限位槽711离开限位平面,弧面与限位平面接触摩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当转动至第二限位槽712与限位平面相对时,由于摩擦接触面减小,摩擦力会变小,人手感受到该变化后,即可判定为悬物架收回到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限位槽711与第二限位槽712之间的夹角位于70°到120°之间,即人手控制悬物横架3转动收起时,转动部2从竖直状态向上转动70°到120°,从而可以使转动部2收起完成时恰好处于接近水平的状态。优选地,第一限位槽711和第二限位槽712之间的夹角为80°。
另外,限位槽71的设置不会影响限位板9与旋转套筒7的锁紧。例如,转动部2在收起状态时,若车辆晃动导致旋转套筒7出现转动趋势时,限位槽71的位置相对限位平面移动的瞬间,旋转套筒7的外壁面会马上与限位平面紧贴,从而阻止旋转套筒7转动,不会出现锁紧失常的问题。
优选地,限位板9包括多个沿旋转套筒7的轴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旋转套筒7凸起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朝向旋转套筒7的端面为限位平面。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凸筋的宽度和排列密度,可以改变限位平面的总面积,进而控制摩擦接触面的大小。换言之,限位平面的大小可调,从而便于根据需求,匹配能够满足需求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本体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耳14和第二连接支耳,转轴4包括第一半轴41和第二半轴42,转动部2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第一连接支耳14和第二连接支耳均配合在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之间,且第一连接支耳14和第一支板21彼此邻近,第二连接支耳与第二支板22彼此邻近,第一半轴41穿过第一支板21并与第一连接支耳14连接,第二半轴42穿过第二支板22并与第二连接支耳连接。
换言之,转动部2和固定部1的配合不是采用一个横穿的轴,而是采用两个半轴,这样可以实现旋转套筒7与半轴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悬物架100包括悬物横架3和上述实施例的自锁式翻转装置,悬物横架3与转动部2连接,固定部1与车顶连接,转动部2相对固定部1可向竖直方向转动打开或向水平方向转动收起。
以图3和图4为例,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悬物横架3固定连接在两个自锁式翻转装置之间。具体地,转动部2连接在固定部1的下方,悬物横架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部2连接,当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向下拉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悬挂在车内,诸如衣物架等可以挂在悬物横架3上,当不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水平回拉并向上推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贴近车顶,不需要设置收纳空间,不占用车辆自身的储物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悬物架100,固定部1与车顶连接且固定部1具有转轴4,转动部2具有套设在转轴4上的旋转套筒7,固定部1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具有与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悬物横架3连接在转动部2上,由此,当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向下拉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悬挂在车内,诸如衣物架等可以挂在悬物横架3上,当不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水平回拉并向上推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贴近车顶,不需要设置收纳空间,不占用车辆自身的储物空间,另外,自锁式翻转装置利用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转动部2的自动锁紧,避免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2晃动,悬物效果好。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固定部1包括承重架11、安装板12和卡扣件13,卡扣件13包括与安装板12卡接的第一卡扣部和与承重架11卡接的第二卡扣部,承重架11上设有转轴4。
换言之,固定部1包括三个可拆卸连接的独立结构,相邻结构件之间采用卡接连接,拆装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12可连接车顶,以将整个悬物架100安装在车顶上。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承重架11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面具有与第二卡扣部配合的卡槽,底板的底面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耳14和第二连接支耳。
优选地,第一半轴41和第二半轴42均设有限位凸起,第一连接支耳14上设有与第一半轴41配合的第一穿孔,第二连接支耳上设有与第二半轴42配合第二穿孔,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孔壁上均设有与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卡槽,则利用限位卡槽与限位凸起的配合可实现半轴与承重架11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车用悬物支架还包括助力扭簧8,助力扭簧8套设在转轴4上,且助力扭簧8的一端与转轴4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套筒7连接,助力扭簧8具有驱动旋转套筒7转动收起的力。由此,在悬物架收回时,助力扭簧8可辅助人手作业,降低操作难度,节省人力。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第一半轴41或第二半轴42与旋转套筒7的配合端设有半轴闭锁6,半轴闭锁6具有朝向旋转套筒7敞开的环形槽,助力扭簧8的一端与半轴闭锁6连接,旋转套筒7套设在助力扭簧8上且旋转套筒7朝向半轴闭锁6的端部配合在环形槽内。
优选地,悬物横架3上设有防滑套筒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用悬物架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车用悬物架100,自锁式翻转装置的固定部1与车顶连接且固定部1具有转轴4,转动部2具有套设在转轴4上的旋转套筒7,固定部1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具有与旋转套筒7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悬物横架3连接在转动部2上,由此,当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向下拉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悬挂在车内,诸如衣物架等可以挂在悬物横架3上,当不需要悬挂物品时,人手可水平回拉并向上推动悬物横架3以带动转动部2向上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悬物横架3贴近车顶,不需要设置收纳空间,不占用车辆自身的储物空间,另外,自锁式翻转装置利用限位平面和旋转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转动部2的自动锁紧,避免行车震动引起的转动部2晃动,悬物效果好。
优选地,车用悬物架100安装在车顶的后端,提高车厢后端空间利用率,不占用前端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实用新型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本体、转轴和限位板,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本体上,所述转动部包括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限位板具有与所述旋转套筒的外周面接触的限位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上间隔布置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在所述旋转套筒的周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夹角为70°~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多个沿所述旋转套筒的轴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所述旋转套筒凸起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朝向所述旋转套筒的端面形成所述限位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支耳和第二连接支耳,所述转轴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转动部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连接支耳和所述第二连接支耳均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支耳和所述第一支板彼此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支耳与所述第二支板彼此邻近,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支耳连接,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扭簧,所述助力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助力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所述助力扭簧具有驱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收起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承重架、安装板和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板卡接的第一卡扣部和与所述承重架卡接的第二卡扣部,所述承重架上设有所述转轴。
8.一种车用悬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物横架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锁式翻转装置,所述悬物横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车顶连接,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可向竖直方向转动打开或向水平方向转动收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悬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式翻转装置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悬物横架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自锁式翻转装置之间,且所述悬物横架上设有防滑套筒。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悬物架。
CN202321401071.3U 2023-06-02 2023-06-02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Active CN220031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071.3U CN22003183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1071.3U CN22003183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1836U true CN22003183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1071.3U Active CN22003183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1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92581C (en) Foldable wagon
US5857724A (en)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vehicle cargo areas
US6032587A (en) Folding table
WO2015157833A1 (pt) Porta traseira com extensor da área de carga para veículo automotivo de carga e veículo automotivo
WO2021081788A1 (zh) 折叠结构、无人飞行器的折叠结构及可移动平台
CN102785599B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
CN220031836U (zh) 自锁式翻转装置、车用悬物架和车辆
WO2016045537A1 (zh) 一种折叠车
CN111942241A (zh) 多功能集成中间座椅
JP4762199B2 (ja) 組立て式キャリーバッグ兼用自転車
CN209467029U (zh) 折叠桌及座椅和汽车
CN214689148U (zh) 一种汽车及其座椅
CN210821943U (zh) 桌板、座椅及车辆
CN214549200U (zh) 基于一次性吹塑成型的湿巾筒组件
CN210364000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童车
CN105857375B (zh) 婴儿车车架
CN219910432U (zh) 铰链装置和折叠桌
CN216969510U (zh) 车辆
CN221068113U (zh) 一种可折叠式露营车及其可折叠式车架
CN114347738B (zh) 机臂机构以及飞行器件
CN214356227U (zh) 卡丁车的转向结构及其便于储运的卡丁车
CN109533166A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车
CN108502004A (zh) 童车的折叠车架及童车
CN216841088U (zh) 车门外把手总成及车辆
CN220130194U (zh) 可收纳的箱式折叠结构及可折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