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1724U - 充电终端 - Google Patents

充电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1724U
CN220031724U CN202321668214.7U CN202321668214U CN220031724U CN 220031724 U CN220031724 U CN 220031724U CN 202321668214 U CN202321668214 U CN 202321668214U CN 220031724 U CN220031724 U CN 220031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avity
assembly
charging
charg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82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鹏
曹春雷
周杨
宋亚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uoyun Huiyang Technology Co ltd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uoyun Huiyang Technology Co ltd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uoyun Huiyang Technology Co ltd,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uoyun Hui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82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1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1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1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终端,包括柜体、配电组件、散热组件、充电枪以及充电线,柜体的内部具有空腔,配电组件和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柜体内,充电线的一端与配电组件连接,充电线的另一端与充电枪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对充电线及充电枪进行降温;充电终端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空腔内,并将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配电组件设置在上腔室内,散热组件设置在下腔室内,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散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通过设置隔板,可以在散热组件向周围排放热量时起到一定阻隔、遮挡作用,即减少散热组件排出的热量向配电组件扩散,以减轻对配电组件的干扰,避免由于配电组件温度升高而影响配电组件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充电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终端。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与现代社会高效快捷的特性相匹配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高效、快捷。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终端,随着其功率的提升其充电速度会提升,但是功率增大线路负载的电流随之增大而由此出现充电枪电缆容易产生高温情况。
因此,充电终端内需要设置散热组件来实现对充电枪、充电线的散热,然而,在上述散热组件散热过程中,可能会对配电组件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配电组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终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终端,包括柜体、配电组件、散热组件、充电枪以及充电线,所述柜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配电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配电组件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充电线及充电枪进行降温;
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配电组件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腔室内,所述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散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下端面至少部分地抵顶在所述散热组件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柜体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紧固孔内并与所述柜体的内壁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板上还形成有避让孔,所述散热组件的冷却液进口端穿设在所述避让孔内。
可选地,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与散热组件下端面抵顶。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横向支撑板和两个纵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连接在两个纵向支撑板之间,所述横向支撑板与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共同构成为几字形。
可选地,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横向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紧固孔内并与所述散热组件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上形成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后侧板上形成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格栅封盖于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格栅封盖于所述第二散热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格栅和所第二散热格栅上均覆盖有防尘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充电终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散热组件可以与充电线及充电枪进行换热,从而达到降低充电枪和充电线的温度的目的。
此外,通过设置隔板,可以将柜体的内部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散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这样,该隔板可以在散热组件向周围排放热量(如热空气)时对该热量起到一定阻隔、遮挡作用,从而减少从下腔室扩散到上腔室的热量,即减少散热组件排出的热量向配电组件扩散,以减轻对配电组件的干扰,避免由于配电组件温度升高而影响配电组件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并且,正是由于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室内,配电组件设置在上腔室内,相比于配电组件而言,散热装置的重量较大,因此将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室内能够降低该充电终端的重心,达到提升充电终端的稳定性的目的。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电终端;10-柜体;101-本体;102-前侧板;103-后侧板;11-空腔;12-上腔室;13-下腔室;14-第三紧固孔;20-配电组件;30-散热组件;31-第四紧固孔;40-充电枪;50-充电线;60-隔板;61-翻边;610-第一紧固孔;62-避让孔;70-支撑架;71-横向支撑板;72-纵向支撑板;80-第一散热格栅;90-第二散热格栅;100-冷却液进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方向”是以充电终端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可以参考附图1所示,“内、外”是指相应结构轮廓的内外,“远、近”是指距离相应结构的远近。上述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终端,包括柜体10、配电组件20、散热组件30、充电枪40以及充电线50,柜体10的内部具有空腔11,配电组件20和散热组件30均设置在柜体10内,充电线50的一端与配电组件20连接,充电线50的另一端与充电枪40连接,散热组件30用于对充电线50及充电枪40进行降温;充电终端1还包括隔板60,隔板60设置在空腔11内,并将空腔11分隔为上腔室12和下腔室13,配电组件20设置在上腔室12内,散热组件30设置在下腔室13内,隔板60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散热组件30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充电终端1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散热组件30可以与充电线50及充电枪40进行换热,从而达到降低充电枪40和充电线50的温度的目的。
此外,通过设置隔板60,可以将柜体10的内部空腔11分隔为上腔室12和下腔室13,且隔板60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散热组件30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这样,该隔板60可以在散热组件30向周围排放热量(如热空气)时对该热量起到一定阻隔、遮挡作用,从而减少从下腔室13扩散到上腔室12的热量,即减少散热组件30排出的热量向配电组件20扩散,以减轻对配电组件20的干扰,避免由于配电组件20温度升高而影响配电组件20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并且,正是由于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室13内,配电组件20设置在上腔室12内,相比于配电组件20而言,散热装置的重量较大,因此将散热装置设置在下腔室13内能够降低该充电终端1的重心,达到提升充电终端1的稳定性的目的。
在本公开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散热组件30可以包括冷却单元、直流电源、动力单元、机箱、控制单元;冷却单元与动力单元通过冷却液管路连接,液冷源上的液冷线缆进液管和液冷线缆出液管均设置有阀门接头,阀门接头分别连接充电枪40的正负电缆电极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直流电源、控制单元、动力单元电性连接。
当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时,液冷源的控制单元接到配电组件20的指令,液冷源的控制单元启动动力单元,驱动冷却液经液冷源上连接的液冷线缆进液管进入充电枪40的DC+液冷线缆,到达充电枪40的DC+端子内部,然后进入充电枪40的DC-端子后返流到DC-液冷线缆,带热的冷却液经液冷线缆出液管回到液冷源的冷却单元散热冷却后,又到液冷源的动力单元,液泵驱动冷却液周而复始的在液冷充电枪40及线缆和液冷源之间循环流动进行冷热交换,持续对充电枪40的导电端子及线缆导体进行液冷降温,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电流超级快速充电时充电枪40导电端子及线缆导体发热的高温问题。
进一步的,冷却单元包括散热风扇和两个散热模组。散热风扇固定设置在两个散热模组之间;散热风扇工作时,其进风及出风均通过散热模组,充分利用了流动气流带出散热模组的热,因此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隔板60的下端面至少部分地抵顶在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隔板60抵顶在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这样,隔板60还能对散热组件30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从而减轻散热组件30的振动,进一步提升散热组件30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然,隔板60的下端面也可以完全与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相抵顶,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大与散热组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对散热组件30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对散热组件30产生热量的遮挡、阻隔效果,以减小进入到配电组件20处的热量。
为了便于对散热组件30的拆卸及维护,在本公开中,可选地,隔板60可拆卸连接于柜体10的内壁。
可选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充电终端1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件(未示出),隔板6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61,翻边61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610,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紧固孔610内并与柜体10的内壁紧固连接。这样,将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紧固孔610内并与柜体10的内壁进行紧固连接即可实现对隔板60的两端的固定。
在本公开中,为了减小对柜体10的内壁的改造,如图1、图2所示,翻边61也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在柜体10的立柱上,即,在柜体10的立柱上可以形成有第三紧固孔14,第三紧固孔14可以为螺纹孔,第一紧固件可以为螺钉,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紧固孔610和第三紧固孔14从而实现隔板60与立柱之间的紧固连接。
此外,上述第一紧固件也可以为螺栓,只要能实现对翻边61和柜体10的之间的紧固作用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或者,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柜体10的内壁上形成有卡块,在隔板60靠近所述卡块的一端形成有卡槽,当隔板60的下端面与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抵顶时,卡块卡接在卡槽内。并且,采用上述卡接的连接方式,在对隔板60进行拆卸时无需拆卸工具,便于作业人员的拆卸操作,并能降低维护成本。
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隔板60上还形成有避让孔62,散热组件30的冷却液进口端100穿设在避让孔62内。这样,在隔板60抵顶在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时,散热组件30的冷却液进口端100可以穿设在避让孔62内,从而避免隔板60对散热组件30的进液造成影响。
同样的,在隔板60上可以形成有多个上述避让孔62,不同避让孔62可以同于避让凸出于该散热组件30的上端面的相关结构(如排气端、冷却液出口端)。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充电终端1还包括支撑架70,支撑架70设置在柜体10的底壁上并位于空腔11内,支撑架70的上端面与散热组件30下端面抵顶。支撑架70可以对散热组件30起到支撑作用,将散热组件30提升到一定高度,避免散热组件30直接与柜体10的底壁接触,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支撑架70包括横向支撑板71和两个纵向支撑板72,横向支撑板71连接在两个纵向支撑板72之间,横向支撑板71与两个纵向支撑板72共同构成为几字形。正是由于横向支撑板71和纵向支撑板72形成为几字形,也就是说,横向支撑板71与两个纵向支撑板72之间限制出一定空间,该空间可以用于供外接电源的线束穿过,并且,正是由于该空间的存在,也更加便于作业人员的检修、维护及装配工作。
为了提升支撑架70对散热组件30的支撑的稳定性,可选地,充电终端1还可以包括第二紧固件(未示出),横向支撑板71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第二紧固件穿设在第二紧固孔内并与散热组件30紧固连接。这样,穿设在第二紧固孔内的第二紧固件可以将散热组件30紧固在横向支撑板71上,从而实现对散热组件30的固定,进一步提升散热组件30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或者,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散热组件30上也可以形成有与第二紧固孔相对的第四紧固孔31,第四紧固孔31可以为螺纹孔,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这样,当将第二紧固件旋拧至第二紧固孔和第二四紧固孔后,即可实现散热组件30与横向支撑板71支架内的紧固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充电终端1还可以包括第一散热格栅80和第二散热格栅90,柜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板102和后侧板103,散热组件30位于前侧板102和后侧板103之间,前侧板102上形成有第一散热口,后侧板103上形成有第二散热口,第一散热格栅80封盖于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格栅90封盖于第二散热口。具体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中的一者可以为进气口,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中的另一者可以为排气口,即,常温空气从第一散热口或第二散热口进入到下腔室13内,与位于下腔室13内的散热组件30进行换热后变成高温空气,再从第二散热口或第一散热口排出,从而将吸收了充电线50、充电枪40的热量的散热组件30的热量带出至柜体10的外部。
如图1所示,上述柜体10还包括本体101,本体101具有向前和向后的开口,前侧板102扣合在本体101的向前的开口上,后侧板103扣合在本体101向后的开口上,本体101与前侧板102、后侧板103之间共同围合形成上述空腔11。
可选地,第一散热格栅80和所第二散热格栅90上均覆盖有防尘网。一方面,通过设置防尘网可以减少或避免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到下腔室13内,对散热组件30的散热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设置防尘网也不会影响到散热组件30的正常散热。
或者,在本公开提供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散热格栅80和第二散热格栅90上设置防尘棉或过滤棉,这样,在防尘棉、过滤棉起到防尘过滤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散热组件30在散热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配电组件、散热组件、充电枪以及充电线,所述柜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配电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配电组件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枪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充电线及充电枪进行降温;
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配电组件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下腔室内,所述隔板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散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下端面至少部分地抵顶在所述散热组件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柜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紧固孔内并与所述柜体的内壁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还形成有避让孔,所述散热组件的冷却液进口端穿设在所述避让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底壁上并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与散热组件下端面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横向支撑板和两个纵向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撑板连接在两个纵向支撑板之间,所述横向支撑板与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共同构成为几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横向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紧固孔内并与所述散热组件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上形成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后侧板上形成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格栅封盖于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格栅封盖于所述第二散热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格栅和所第二散热格栅上均覆盖有防尘网。
CN202321668214.7U 2023-06-28 2023-06-28 充电终端 Active CN220031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8214.7U CN220031724U (zh) 2023-06-28 2023-06-28 充电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8214.7U CN220031724U (zh) 2023-06-28 2023-06-28 充电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1724U true CN22003172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8214.7U Active CN220031724U (zh) 2023-06-28 2023-06-28 充电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1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23148U (zh) 锂离子电池包散热结构及锂离子电池包
CN220031724U (zh) 充电终端
CN217427997U (zh) 三电平模组、三电平模组组件及变流器
CN112687983B (zh) 一种双散热式新能源电池固定箱
CN209946787U (zh) 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钣金机箱
CN211378618U (zh) 一种用于风冷散热器的翅片结构
CN209959350U (zh) 一种带有变频器的发电机组
CN210143215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发电机组控制模块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CN217363658U (zh)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CN216794700U (zh) 一种含滤波模块的不间断电源
CN2202097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环网柜
CN216960599U (zh) 水冷式高频电源整流器
CN210808040U (zh) 车载特种逆变器
CN218004986U (zh)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9248432U (zh) 一种多功能光伏逆变充电一体机柜
CN220493470U (zh) 一种电源机箱
CN213637467U (zh) 防爆变频器及其冷却装置
CN218336994U (zh) 一种放电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散热结构
CN211378581U (zh) 一种线切割机集成控制柜
CN21935220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18512484U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压暂降监测装置
CN219998333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端板电池舱冷却装置
CN218548559U (zh) 一种电池箱用散热装置
CN217904249U (zh) 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