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4986U -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4986U
CN218004986U CN202221697283.6U CN202221697283U CN218004986U CN 218004986 U CN218004986 U CN 218004986U CN 202221697283 U CN202221697283 U CN 202221697283U CN 218004986 U CN218004986 U CN 218004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72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黄政益
周嘉辉
张金茂
张良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72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4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4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4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板和至少一个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设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至少一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气元件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可以实现对电气元件的散热,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总成中无冷却液,可以避免散热板上产生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发生短路,以及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漏液,进而可以延长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板的散热结构,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水冷板,BMS板夹设于两块水冷板之间,以实现对BMS板的散热,避免BMS板的温度过高。然而,采用上述水冷的散热形式,容易在水冷板上产生冷凝水,而水冷板和BMS板直接接触,从而会容易造成BMS板短路。另外,水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水冷管的连接处的橡胶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老化漏水,从而会损坏BMS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BMS),实现对电气元件的散热,可以避免散热板上产生冷凝水,从而可以延长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储能装置,可以使整个储能装置的防护等级达到IP65。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储能装置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板和至少一个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设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至少一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气元件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通过将散热板和电气元件设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且散热板与电气元件相对。由此,可以实现对电气元件的散热,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总成中无冷却液,可以避免散热板上产生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发生短路,以及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漏液,进而可以延长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的面向所述控制板的一侧的面积大于所述散热板的远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第一散热部相连,所述第二散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远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沿所述控制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控制板螺纹连接、铆接或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控制板螺纹连接时,所述螺纹紧固件为多个,每个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控制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散热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散热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散热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柱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定位孔关于所述散热板呈中心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散热部上,所述定位孔由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部中心的方向凹入形成;所述定位柱设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叠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设有第一导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为铝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设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控制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箱体;电池管理系统总成,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设在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散热板位于所述箱体的内壁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控制板之间,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箱体的所述内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设在所述箱体内的上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箱体的顶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导热件,所述第三导热件设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箱体的所述内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可抽拉地设在所述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的至少一端敞开;端盖,所述端盖设在所述箱体本体的端部,所述端盖与所述控制板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控制板的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板的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安装件与所述箱体本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下方,且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电气元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为封闭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装置,所述多个储能装置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每个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或逆变器,所述能量管理系统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的散热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和端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完全推入箱体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安装件的装配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
电池管理系统10;控制板11;第一配合孔111;电气元件12;散热板13;
第一散热部131;第二散热部132;安装孔1321;定位孔133;定位柱134;
安装架14;第二导热件16;第三导热件17;螺纹紧固件18;
储能装置200;
箱体21;箱体本体211;第一导轨2111;第二导轨2112;第二配合孔2113;
端盖212;安装件213;电池信息采集器22;电池模组3;
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电池管理单元301;能量管理系统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和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2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0和至少一个散热板13。
具体而言,电池管理系统10包括控制板11和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2,电气元件12 设在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3中的上下方向)的一侧,散热板13设在控制板 1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且散热板13与电气元件12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板13的尺寸可以仅覆盖电气元件12所在的区域,或者,散热板13的尺寸可以扩大到覆盖整个控制板11,再或者,散热板13覆盖部分电气元件12 所在的区域。
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散热板13仅覆盖了电气元件12在控制板11上所在的区域。散热板1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且散热板13可以沿控制板1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安装时,可以将散热板13的底部与控制板11的顶部贴合,以使散热板13直接与控制板11接触。当电气元件12工作产生热量后,电气元件 12可以将热量经控制板11传递至散热板13上,之后散热板13可以与其它部件例如箱体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电气元件12的散热。由此,与传统的BMS板的散热结构相比,可以避免在散热板13上形成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发生短路,且可以降低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损坏率,延长了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使用寿命。另外,当散热板13覆盖了整个控制板11时,散热板13在对电气元件12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以对控制板11上的其它部位进行散热。
在现有技术中,BMS板的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BMS板设在下壳体上,并位于上壳体的安装腔内,使得BMS板与上壳体间隔开,会降低BMS板和上壳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从而会降低散热结构对电池的散热效率,不利于对整个电池的散热,同时整个散热结构的厚度较厚,体积较大。然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板13安装在控制板 11上,并与控制板11贴合,显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板13的安装位置与现有技术中散热结构的安装位置不同。具体地,电气元件12的热量经控制板11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至散热板13,再由散热板13将所有热量散发出去,实现对电气元件12的散热,保证了电气元件12和散热板13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散热板13的尺寸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通过将散热板13和电气元件12设在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且散热板13与电气元件12相对。由此,可以实现对电气元件12的散热,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中无冷却液,可以避免散热板13上产生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发生短路,以及避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漏液,进而可以延长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板13的面向控制板11的一侧的面积大于散热板13的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的面积。例如,沿散热板13的长度方向、散热板13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等腰梯形(如图4所示);或者,沿散热板13 的长度方向、散热板13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直角梯形。也就是说,只要保证第一散热部131的面向控制板11一侧的面积大于第二散热部132的远离控制板11一侧的面积即可。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的接触面积,可以将电气元件12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板13上,从而可以增加散热板13的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板13包括第一散热部131和第二散热部132,第二散热部132与第一散热部131相连,第二散热部132位于第一散热部131的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沿控制板11的宽度方向、第一散热部1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散热部 132的横截面积。参照图4,沿散热板13的长度方向、散热板13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等腰梯形。安装时,面积较大的第一散热部131与控制板11贴合。由此,可以增加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电气元件12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板 13,提高了散热效率,且散热板13的结构简单,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部132的厚度大于第一散热部131的厚度。由此,可以提高控制板11和第一散热部13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以使控制板11上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传递至第一散热部131上,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散热板13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螺纹连接、铆接或粘接。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当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紧固件18例如螺钉可以穿过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进行连接。当散热板13和控制板11采用铆钉进行连接时,铆钉可以穿过散热板13和控制板11铆接。当对散热板13和控制板11进行粘接时,可使用具有粘接性的连接件将散热板13和控制板11相连。由此,散热板13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当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螺纹连接时,螺纹紧固件18为多个,每个螺纹紧固件18穿过第二散热部132、第一散热部131与控制板11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参照图2-图4,螺纹紧固件18可以四个,第二散热部132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321,且每个安装孔1321贯穿第二散热部132和第一散热部131,安装时,每个螺纹紧固件18可以依次穿过第二散热部132 和第一散热部131与控制板11螺纹连接。由此,可以将散热板13稳定地安装在控制板 11上,且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板11和散热板13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33,控制板11和散热板13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34,定位柱134配合在定位孔133内。其中,控制板1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33,散热板 13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34(图未示出);或者,散热板13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33,控制板11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34(如图3所示)。
其中,通过定位孔133和定位柱134的配合,可以保证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的相对位置。具体来说,当散热板13仅与电气元件12相对时,通过定位柱134和定位孔133 的定位,可以将散热板13精准地安装在控制板11的电气元件12所在的区域,以使电气元件1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板13上,从而进行有效散热。
进一步地,定位孔133为多个,多个定位孔133沿散热板13的周向间隔设置。定位柱134为多个,多个定位柱134与多个定位孔133一一对应。通过多个定位孔133与多个定位柱134的配合,可以进一步保证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的相对位置,进一步保证散热板13的位置的稳定。
更进一步地,多个定位孔133关于散热板13呈中心对称布置。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定位孔133和定位柱134可以均为两个,两个定位孔133以第一散热部131的中心为对称点呈斜对角分布。由此,可以限定散热板13沿控制板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移动,进一步保证散热板13的位置的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定位孔133可以形成在第一散热部131上,定位孔133由第一散热部1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一散热部131中心的方向凹入形成。定位柱134设在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侧的表面上。安装时,定位柱134 嵌入定位孔133内以实现散热板13的定位,以确保散热板13的位置与电气元件12的位置相对,保证电气元件12的热量都能够传递到散热板13上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散热板13为多个,多个散热板13沿控制板11 的厚度方向叠置,相邻两个散热板13之间设有第一导热件。如此设置,与现有的散热结构相比,相邻两个散热板13未设有电气元件13,当电气元件12工作产生热量时,电气元件12的热量可以经控制板11传递至散热板13,散热板13上的热量可以经第一导热件传递至与其相邻的散热板13上,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且第一导热件可以提高散热板13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可选地,散热板13为铝件。由于铝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使散热板13的散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进一步包括第二导热件16,第二导热件16设在散热板13与控制板11之间。例如,第二导热件16的尺寸可以与第一散热部131的尺寸相同,以使第二导热件16能够完全覆盖第一散热部131从而将控制板11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与其相邻的散热板13上,散热板13的热量再通过第一导热件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的散热板13,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且可以提高控制板11与散热板13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200,包括箱体21和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设在箱体2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200,通过采用上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可以避免储能装置200发生短路,以及可以防止储能装置200损坏,延长了储能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散热板13位于箱体21的内壁和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控制板11之间,且散热板13与箱体21的内壁接触。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散热板13的远离控制板11的一侧表面与箱体21内壁贴合,从而可以将散热板13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箱体21上,箱体21上的热量可以辐射至外界空气中,以实现储能装置200的散热,通过采用上述被动散热方式,可以提高机箱的密封性,使整个电池系统达到IP65的防护等级。
进一步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设在箱体21内的上部,散热板13与箱体21的顶壁接触。当进行散热时,电气元件12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经控制板11和第二导热件16传递至散热板13,之后散热板13将热量传递至箱体21的顶壁,并辐射至外界空气中,达到散热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储能装置200进一步包括第三导热件17,第三导热件17设在散热板13与箱体21的内壁之间。例如,散热板13和箱体21的顶壁之间设有第三导热件17,第三导热件17可以将散热板13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箱体21上,进而热量可以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实现储能装置200的散热。
具体来说,当电气元件12工作产生热量后,电气元件12的热量可以先传递到控制板11上,控制板11的热量经第二导热件16传递至散热板13,散热板13的再经过第三导热件17将热量传递至箱体21,箱体21的热量辐射至外界空气中,实现储能装置200 的散热。其中,第三导热件17的设置可以加快热量从散热板13传递到箱体21的顶壁速率,从而能够加快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可抽拉地设在箱体21内。例如,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可以包括安装架14,安装架14可以为中空结构,控制板11安装在安装架14内。箱体21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轨2111,箱体 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轨2112。安装时,使第一导轨2111与散热板13的凹槽配合,安装架14与第二导轨2112贴合,沿箱体21的长度方向、将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推入箱体21内,实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可抽拉地安装在箱体21内。由此,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操作,可以提高储能装置200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箱体21包括箱体本体211和端盖212,箱体本体211的至少一端敞开,端盖212设在箱体本体211的端部,端盖212与控制板 11可枢转地相连。由于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安装至箱体21内时,散热板13与箱体 21的顶壁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将端盖212与控制板11可枢转地相连,可以向上抬端盖 212,以使散热板13与箱体21的顶壁贴合,同时避免在端盖212与控制板11的连接处形成应力集中,从而可以防止端盖212或控制板11开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散热板13位于控制板11的远离端盖212的一端。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散热板13和端盖212分别位于控制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安装时端盖212与散热板13干涉,从而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控制板11的远离端盖212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安装件213与箱体本体212相连。例如,在图7的示例中,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推入箱体21后,由于散热板 13与箱体21的顶壁之间存在间隙,将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向上抬起以使得散热板13 与箱体21的顶壁完全接触,此时,控制板11的远离端盖212的一侧的第一配合孔111 与箱体21的侧壁的第二配合孔211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之后多个螺钉穿过安装件213 分别配合在第一配合孔111和第二配合孔2113内,以将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连接在箱体2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8和图9所示,储能装置200还包括电池模组3,电池模组3设在箱体21内,电池模组3位于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下方,且电池模组3和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电气元件12位于控制板13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储能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储能装置200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储能装置200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箱体21为封闭箱体21。如此设置,可以增强储能装置200的防水防尘效果,同时由于散热板13位于箱体21的顶壁和控制板11之间,当箱体21的顶壁受到碰撞时,箱体21的顶壁和散热板13能够同时吸收作用力,防止作用力传递至控制板11 而造成控制板11的损坏,从而增强储能装置200的防护等级。
如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包括电池管理单元(BMU)301和多个储能装置200,多个储能装置200并联连接,每个储能装置2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10,电池管理单元(BMU)301与多个储能装置200中的每个储能装置200的电池管理系统(BMS)10可以通讯连接,例如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管理单元(BMU)301可以单独做成一个模块,其可以监控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200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MS)10的状态,通过通讯来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BMS)10进行分布式控制管理(即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10进行独立的控制管理)、荷电状态(SOC)均衡。当并联的储能装置200的数量小于等于64时,可以仅使用一个总电池管理单元(BMU)301实现对所有并联的储能装置200进行控制,且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11,每个储能装置2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BatteryInformation Collector,BIC)22,电池信息采集器(BIC)22与电池管理系统10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电池信息采集器(BIC)22主要用于采集电池数据,并将电池数据传送到电池管理系统(BMS)10,当电池数据出现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 (BMS)10可控制相应电池的主回路的断电器(图中未示出)断开,当整个系统出现故障时,电池管理系统(BMS)10会接收电池管理单元(BMU)301的控制指令,对电池管理单元(BMU)301的控制指令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例如控制所有电池的主回路的继电器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还可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 System,EMS)302或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302或逆变器与电池管理单元 (BMU)301通讯连接,例如通过CAN总线通讯连接。电池管理单元(BMU)301可以将电池的基本状态等传送给EMS/逆变器,同时接收EMS/逆变器的充放电指令,从而对各个电池管理系统(BMS)10进行独立的充放电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6)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10),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包括控制板(11)和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2),所述电气元件(12)设在所述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至少一个散热板(13),所述散热板(13)设在所述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且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电气元件(12)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的面向所述控制板(11)的一侧的面积大于所述散热板(13)的远离所述控制板(11)的一侧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包括:
第一散热部(131);
第二散热部(132),所述第二散热部(132)与所述第一散热部(131)相连,所述第二散热部(132)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31)的远离所述控制板(11)的一侧,沿所述控制板(1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部(13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132)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1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3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控制板(11)螺纹连接、铆接或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控制板(11)螺纹连接时,
所述螺纹紧固件(18)为多个,每个所述螺纹紧固件(18)穿过所述第二散热部(132)、所述第一散热部(131)与所述控制板(1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1)和所述散热板(13)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33),所述控制板(11)和所述散热板(13)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34),所述定位柱(134)配合在所述定位孔(1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33) 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33)沿所述散热板(13)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定位柱(134)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134)与多个所述定位孔(133)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孔(133)关于所述散热板(13)呈中心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33)形成在所述第一散热部(131)上,所述定位孔(133)由所述第一散热部(1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部(131)中心的方向凹入形成;
所述定位柱(134)设在所述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板(13)沿所述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叠置,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13)之间设有第一导热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为铝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导热件(16),所述第二导热件(16)设在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控制板(11)之间。
14.一种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21);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设在所述箱体(21)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散热板(13)位于所述箱体(21)的内壁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控制板(11)之间,且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箱体(21)的所述内壁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设在所述箱体(21)内的上部,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箱体(21)的顶壁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导热件(17),所述第三导热件(17)设在所述散热板(13)与所述箱体(21)的所述内壁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可抽拉地设在所述箱体(21)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包括:
箱体本体(211),所述箱体本体(211)的至少一端敞开;
端盖(212),所述端盖(212)设在所述箱体本体(211)的端部,所述端盖(212)与所述控制板(11)可枢转地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位于所述控制板(11)的远离所述端盖(212)的一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11)的远离所述端盖(212)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安装件(213)与所述箱体本体(211)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模组(3),所述电池模组(3)设在所述箱体(21)内,所述电池模组(3)位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下方,且所述电池模组(3)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总成(100)的电气元件(12)位于所述控制板(11)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为封闭箱体(21)。
24.一种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储能装置(200),所述多个储能装置(200)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储能装置(2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10),所述储能装置(200)为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
电池管理单元(301),所述电池管理单元(301)与所述多个储能装置(200)中的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分别通讯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能装置(200)还包括电池信息采集器(22),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22)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通讯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能量管理系统(302)或逆变器,所述能量管理系统(302)或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管理单元(301)通讯连接。
CN202221697283.6U 2022-07-01 2022-07-01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ctive CN218004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283.6U CN218004986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283.6U CN218004986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4986U true CN218004986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283.6U Active CN218004986U (zh) 2022-07-01 2022-07-01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4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1736B1 (ko) 배터리 팩
EP3376556A1 (en) Tray,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1800986B (zh) 一种基于分立器件的电机控制器
CN102751545A (zh) 电池组
CN113394481A (zh) 一种电池散热器及电池包
CN210576120U (zh) 一种电芯高效散热加温模组
CN218004986U (zh) 电池管理系统总成及其储能装置、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218996952U (zh) 储能系统
CN218274933U (zh) 一种电池包及园林工具
CN108172928B (zh) 电池包散热结构
CN210608899U (zh) 变流器功率单元
KR102258175B1 (ko) 발열 부품 냉각 수단을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CN113206586A (zh) 风电变流器功率柜和多能互补能源站
CN209912818U (zh) 一种双断点万能式断路器的开关本体
CN218301813U (zh) 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CN219106271U (zh) 模组组件及电池
CN216291932U (zh) 一种用于bms锂电池管理系统的散热保护装置
CN215500306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光伏接线盒
CN215496802U (zh) 一种基于碳化硅技术的燃料电池电源
CN220476189U (zh) 变流器及电气设备
CN218301982U (zh) 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CN212012491U (zh) 三电平功率单元装置
CN216981284U (zh) 储能变流器
CN219019296U (zh) 一种新型电源管理终端
CN218827520U (zh) 一种散热锂离子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