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3658U -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63658U CN217363658U CN202221150608.9U CN202221150608U CN217363658U CN 217363658 U CN217363658 U CN 217363658U CN 202221150608 U CN202221150608 U CN 202221150608U CN 217363658 U CN217363658 U CN 217363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radiator
- shaped
- inverter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包括U型散热器本体、一组散热器翅片组件、T型散热板、冷却液进液口一、冷却液出液口一、冷却液进液口二和冷却液出液口二,T型散热板内设有冷却流道一,冷却液进液口一和冷却液出液口一分别与冷却流道一的两端连接,U型散热器本体内设有冷却流道二,冷却液进液口二和冷却液出液口二分别与冷却流道二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采用水冷和散热翅片双重复合散热结构,逆变器温度在安全值范围,可通过散热翅片缓慢进行散热,当逆变器温度超过阈值,冷却流道内的循环水流动过程中迅速带走热量,使得逆变器内的电子元器件及时散热,保证了逆变器内电子元器件的效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
逆变器内的主要功率器件在做功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为了保证功率器件能够工作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则通常情况下,逆变器内的主要功率器件需要考虑解决散热问题。
其常用的散热设计是在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散热齿,然后通过散热齿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为逆变器进行散热。然而,逆变器的发热器件,如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其大小和散热处理方法都不相同。目前,现有技术将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都通过单一平面的散热器散热,这导致逆变器内的电器元件电感、电容等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散热器散热结构简单,不能充分快速的进行逆变器的散热,造成逆变器热量积聚,不利于逆变器使用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包括U型散热器本体、一组散热器翅片组件、T型散热板、冷却液进液口一、冷却液出液口一、冷却液进液口二和冷却液出液口二,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的三面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散热器翅片组件,所述T型散热板和U型散热器本体的外壁连接,并且T型散热板位于U型散热器本体的中间位置,所述T型散热板内设有冷却流道一,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一和冷却液出液口一设置在T型散热板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一和冷却液出液口一分别与冷却流道一的两端连接,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内设有冷却流道二,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二和冷却液出液口二均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二和冷却液出液口二分别与冷却流道二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采用水冷和散热翅片双重复合散热结构,逆变器温度在安全值范围内,可通过散热翅片缓慢进行散热,当逆变器温度超过阈值,启动液冷,冷却流道内的循环水流动过程中迅速带走热量,使得逆变器内的电子元器件及时散热,保证了逆变器内电子元器件的效能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冷却流道一和冷却流道二均呈正反折线形设置。通过正反折线状的冷却流道,提高了冷却流道所占的面积,以便进行更好的散热。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开口位置处的两端均设有延伸安装板,所述延伸安装板呈阶梯型设置。设置的延伸安装板方便进行散热器的安装。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外壁的两个角部位置处均设有散热分隔板,所述散热分隔板远离U型散热器本体的端部设有V字形散热板。通过两个角部位置处的散热分隔板,将散热器划分为三个散热区域,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翅片组件包括一组固定安装板、一组安装杆、封板和散热翅片,所述一组固定安装板和一组安装杆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固定安装板的一端和安装杆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和安装杆呈L型设置,所述固定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并且封板通过螺钉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杆贯穿封板,所述散热翅片和安装杆连接。采用活动安装的散热翅片,方便进行散热翅片的清洗更换。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散热支撑骨架、一组散热分翅片和一组散热齿,所述散热支撑骨架和安装杆连接,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的一端和散热支撑骨架连接,所述散热分翅片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散热齿,所述散热分翅片和一组散热齿呈鱼骨形设置。通过设置的多个散热分翅片,形成过渡层级的散热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构成的截面为扇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散热支撑骨架远离散热分翅片的一端设有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套设在安装杆上。环形套筒套设在安装杆上即可进行散热器的快速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安装杆为圆柱杆。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所述环形套筒上设有开口,并且环形套筒的内径小于安装杆的直径,所述环形套筒和安装杆之间为过盈配合。设置的开口,方便将环形套筒套设在安装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散热翅片插接在U型散热器本体上,且U型散热器本体安装有封板防止散热翅片移动,在保证散热翅片与基板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散热翅片能够快速拆装,方便实用,用于进行逆变器的稳定散热;加设的液冷,能够在逆变器温度急剧升温需要快速散热时启动,能够快速带走逆变器热量,能够提高对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U型散热器本体1、冷却流道二11、延伸安装板12、散热分隔板13、V字形散热板14、散热器翅片组件2、固定安装板21、安装杆22、封板23和散热翅片24、散热支撑骨架241、散热分翅片242、散热齿243、环形套筒244、开口245、T型散热板3、冷却流道一31、冷却液进液口一4、冷却液出液口一5、冷却液进液口二6、冷却液出液口二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5和6所示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包括U型散热器本体1、一组散热器翅片组件2、T型散热板3、冷却液进液口一4、冷却液出液口一5、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的三面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散热器翅片组件2,所述T型散热板3和U型散热器本体1的外壁连接,并且T型散热板3位于U型散热器本体1的中间位置,所述T型散热板3内设有冷却流道一31,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一4和冷却液出液口一5设置在T型散热板3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一4和冷却液出液口一5分别与冷却流道一31的两端连接,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内设有冷却流道二11,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均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分别与冷却流道二11的两端连接。使用时,将U型散热器本体1套设在逆变器外部,分别通过液冷和散热器翅片组件2进行逆变器的散热。上下两层冷却流道一31和冷却流道二11,通过循环的冷却液能够带走逆变器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冷却流道一31和冷却流道二11均呈正反折线形设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开口位置处的两端均设有延伸安装板12,所述延伸安装板12呈阶梯型设置。延伸安装板12用来进行U型散热器本体1的安装。
另外,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外壁的两个角部位置处均设有散热分隔板13,所述散热分隔板13远离U型散热器本体1的端部设有V字形散热板14。通过设置的散热分隔板13既能起到散热的作用,同时能够将U型散热器本体1划分为三个方向分别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4所示的散热器翅片组件2包括一组固定安装板21、一组安装杆22、封板23和散热翅片24,所述一组固定安装板21和一组安装杆2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固定安装板21的一端和安装杆22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21和安装杆22呈L型设置,所述固定安装板21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并且封板23通过螺钉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杆22贯穿封板23,所述散热翅片24和安装杆22连接。此结构的散热翅片24与U型散热器本体1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固定安装板21、安装杆22和封板23能够使得散热翅片24快速安装在U型散热器本体1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散热翅片24包括散热支撑骨架241、一组散热分翅片242和一组散热齿243,所述散热支撑骨架241和安装杆22连接,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242的一端和散热支撑骨架241连接,所述散热分翅片242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散热齿243,所述散热分翅片242和一组散热齿243呈鱼骨形设置。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242构成的截面为扇形。散热支撑骨架241呈弧形设置,这样在散热支撑骨架241和U型散热器本体1之间设有间隙,方便进行散热。
此外,所述安装杆22为圆柱杆。所述散热支撑骨架241远离散热分翅片242的一端设有环形套筒244,所述环形套筒244套设在安装杆22上。所述环形套筒244上设有开口245,并且环形套筒244的内径小于安装杆22的直径,所述环形套筒244和安装杆22之间为过盈配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散热器本体(1)、一组散热器翅片组件(2)、T型散热板(3)、冷却液进液口一(4)、冷却液出液口一(5)、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的三面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散热器翅片组件(2),所述T型散热板(3)和U型散热器本体(1)的外壁连接,并且T型散热板(3)位于U型散热器本体(1)的中间位置,所述T型散热板(3)内设有冷却流道一(31),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一(4)和冷却液出液口一(5)设置在T型散热板(3)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一(4)和冷却液出液口一(5)分别与冷却流道一(31)的两端连接,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内设有冷却流道二(11),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均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上,并且冷却液进液口二(6)和冷却液出液口二(7)分别与冷却流道二(11)的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一(31)和冷却流道二(11)均呈正反折线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开口位置处的两端均设有延伸安装板(12),所述延伸安装板(12)呈阶梯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散热器本体(1)外壁的两个角部位置处均设有散热分隔板(13),所述散热分隔板(13)远离U型散热器本体(1)的端部设有V字形散热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翅片组件(2)包括一组固定安装板(21)、一组安装杆(22)、封板(23)和散热翅片(24),所述一组固定安装板(21)和一组安装杆(2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固定安装板(21)的一端和安装杆(22)连接,所述固定安装板(21)和安装杆(22)呈L型设置,所述固定安装板(21)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并且封板(23)通过螺钉设置在U型散热器本体(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杆(22)贯穿封板(23),所述散热翅片(24)和安装杆(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24)包括散热支撑骨架(241)、一组散热分翅片(242)和一组散热齿(243),所述散热支撑骨架(241)和安装杆(22)连接,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242)的一端和散热支撑骨架(241)连接,所述散热分翅片(242)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散热齿(243),所述散热分翅片(242)和一组散热齿(243)呈鱼骨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散热分翅片(242)构成的截面为扇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撑骨架(241)远离散热分翅片(242)的一端设有环形套筒(244),所述环形套筒(244)套设在安装杆(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2)为圆柱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筒(244)上设有开口(245),并且环形套筒(244)的内径小于安装杆(22)的直径,所述环形套筒(244)和安装杆(22)之间为过盈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50608.9U CN217363658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50608.9U CN217363658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63658U true CN217363658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1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50608.9U Active CN217363658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636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61301A (zh) * | 2023-02-01 | 2023-06-1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电路液冷散热器 |
-
2022
- 2022-05-13 CN CN202221150608.9U patent/CN2173636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61301A (zh) * | 2023-02-01 | 2023-06-1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电路液冷散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104315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外置式液冷系统 | |
CN217363658U (zh) | 一种复合式散热的逆变器散热器 | |
CN212164042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容负载设备的散热装置 | |
CN217656884U (zh) | 一种集装箱式变频橇 | |
CN215500196U (zh) | 一种液冷逆变器 | |
CN212660112U (zh) | 一种适用于堆栈式逆变器的散热模块 | |
CN211880292U (zh) | 一种蓄电池电机车用变频器 | |
CN204498004U (zh) | 一种紧凑型逆变器 | |
CN210183748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 |
CN209823634U (zh) | 一种温度可调式的防爆型变频器 | |
CN218826552U (zh) | 一种节能式油浸变压器 | |
CN111885901A (zh) |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 | |
CN219678411U (zh) |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中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 | |
CN219143938U (zh) | 低损耗型自藕变压器 | |
CN221748217U (zh) | 一种大型模组化逆变器结构 | |
CN217956963U (zh) | 一种使用直流接触器的大功率变频器 | |
CN215769637U (zh) |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不间断电源散热器 | |
CN211127595U (zh) |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 | |
CN208849686U (zh) |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底部散热机构 | |
CN217378047U (zh) | 一种电解槽整流器冷却装置 | |
CN223023066U (zh) | 母线电容、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 |
CN219087622U (zh) | 一种双面水冷散热结构 | |
CN216290642U (zh) | 一种设有散热结构的abb变频器 | |
CN218826481U (zh) |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箱体 | |
CN213462771U (zh) | 一种石蜡吸热散热式负载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mposite heat dissipation inverter radia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2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Taicang branch Pledgor: TAICANG DOW ELECT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5980014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