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4896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4896U
CN220024896U CN202321238991.8U CN202321238991U CN220024896U CN 220024896 U CN220024896 U CN 220024896U CN 202321238991 U CN202321238991 U CN 202321238991U CN 220024896 U CN220024896 U CN 220024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leaning device
strip
belt
clea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89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泽宇
李瑶
樊泽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uriosit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uriosit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uriosit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uriosit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4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4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主清洁带构件、导入构件、刮条和驱风装置;主清洁带构件包括第一环状清洁带,第一环状清洁带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导入构件设于主清洁带构件的前方,导入构件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接近,以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清洁装置的回收容器内;刮条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的后方;驱风装置设置在清洁装置上,在清洁装置使用刮条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用于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刮条对应的刮拭区。由于是利用清洁带和导入构件传输垃圾,因此噪音较小,还可以防止污渍等从刮条的两端部侧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清洁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洁装置的功能也相对越来越多,比如有些清洁装置具有了扫地功能和拖地功能,越来越多的清洁功能虽然可以带来不同的清洁方式,但是清洁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了提高清洁效果,需要用户经常对清洁装置的清洁部件进行清洁,有时还需要用户将相关清洁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由此不仅影响清洁效果,还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供了一种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存储介质,旨在提高清洁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主清洁带构件,包括第一环状清洁带;
导入构件,所述导入构件沿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设于所述主清洁带构件的前方,所述导入构件的至少一面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接近,以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回收容器内;
刮条,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设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的后方;
驱风装置,所述驱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上,在所述清洁装置使用所述刮条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所述驱风装置用于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所述刮条对应的刮拭区。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洁装置包括主清洁带构件、导入构件、刮条和驱风装置;所述主清洁带构件包括第一环状清洁带,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所述导入构件沿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设于所述主清洁带构件的前方,所述导入构件的至少一面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接近,以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回收容器内;所述刮条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设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的后方;所述驱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上,在所述清洁装置使用所述刮条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用于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所述刮条对应的刮拭区。由于是利用清洁带和导入构件传输垃圾,因此噪音较小,还可以防止污渍等从刮条的两端部侧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爆炸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清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100、清洁装置;10、主清洁带构件;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03、第一侧部;11、第一环状清洁带;12、第一驱动部件;121、第一主动辊筒;122、第一导向部件;123、第一电机;
20、导入构件;201、倾斜导入面;21、第二环状清洁带;22、第二驱动部件;221、第二主动辊筒;222、第二导向部件;223、第三导向部件;223、第二电机;23、导入板;
30、刮条组件;31、刮条;310、子刮条;311、固定部;312、刮拭部;32、出风口;33、吸风口;34、固定件;341、第一固定件;3410、第一夹持槽;342、第二固定件;3420、第二夹持槽;35、风道结构;36、风机;302、通风孔;
40、支架;41、连杆结构;42、挡板组件;421、第一挡板;422、第二挡板;4221、固态垃圾挡板;4222、液态垃圾挡板;43、出液组件;
50、回收容器;51、第一回收腔;52、第二回收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随着清洁技术的发展,清洁装置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有些清洁装置具有了扫地功能和拖地功能,越来越多的清洁功能虽然可以带来不同的清洁方式,但是清洁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了提高清洁效果,需要用户经常对清洁装置的清洁部件进行清洁,有时还需要用户将相关清洁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如果清洗不及时会影响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还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目的是为了提高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以及用户的体验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清洁装置100包括主清洁带构件10、导入构件20、刮条31和出风口32,主清洁带构件10包括第一环状清洁带11,第一环状清洁带11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导入构件20沿清洁装置100的移动方向设于主清洁带构件10的前方,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以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清洁装置100的回收容器50内。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后方,出风口32作为驱风装置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在清洁装置100使用刮条31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驱风装置用于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
第一环状清洁带11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一端与待清洁面接触,随着清洁装置100的移动,进而可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
导入构件20用于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配合以传送垃圾,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进行清洁,即实现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自清洁。在一实施例中,导入构件20具体可以包括第二环状清洁带21,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二环状清洁带21除了可以和第一环状清洁带11配合导送垃圾外,还可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当然,导入构件20还可以包括其他实现方式,下文详细介绍。
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其中,该接近具体可以包括两种状态,分别为接触状态和靠近状态,接触状态具体为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触,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靠近状态具体为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靠近第一环状清洁带11,示例性的,如图6或图7b所示。
其中,实现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导入构件20可以通过连杆结构41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支架40上,连杆结构41可以使得导入构件20在所述接触状态和靠近状态中切换。当导入构件20和第一环状清洁带11之间没有垃圾等物体时,靠导入构件20的重力作用会使得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触,当然除了靠重力作用还可以通过设置弹簧等拉力件实现两者的接触。当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若有垃圾被第一环状清洁带11带到导入构件20和第一环状清洁带11之间,垃圾(比如较大体积的硬块垃圾)会撑起导入构件20,使得导入构件20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不接触或者是部分接触,该不接触或者是部分接触即可以理解为靠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入构件20也可以与清洁装置100的支架40转动连接,并沿清洁装置100的移动方向设于主清洁带构件10的前方,即可以实现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
如图2所示,请同时参考图7b,可以设置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另一端与回收容器50的入口相对应,以便将垃圾导送至回收容器50中,在此导入构件20起到传导作用。相比使用抽风机的吸力将垃圾吸到回收容器50中,该清洁装置100几乎没有噪音,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洁装置100对地面进行清洁时,不管是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前进或后退,由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一端部与地面接触,第一环状清洁带11可以相对导入构件20运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必然会与导入构件20接触,由此两者会有接触摩擦,进而可以对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进行自清洁。
刮条31用于刮拭待清洁面的污渍,该污渍包括固体或液体等,在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之后,在使用刮条31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由此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出风口32作为驱风装置,出风口32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比如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支架上,具体出风口32可以设于清洁装置100中靠近刮条31的位置。在清洁装置100使用刮条31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出风口32向刮条31出风,以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等污渍带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进而利用刮条31进行刮拭清洁。由此利用刮条31和出风口32的配合,从而可以避免水渍从刮条31的两端部侧漏。
其中,出风口3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风口32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且分别位于刮条31的两个端部,或者可以位于刮条31的端部的前方、外侧或前方外侧,用于驱动污渍从刮条31的两端部流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的中间部位。该前方为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方,外侧可以理解为与刮条31的端部相对方向范围,前方外侧可以理解为刮条的端部外侧且位于刮条前方。
具体地,如图2所示,出风口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口32正相对设置,刮条31位于两个出风口32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出风口32与刮条31的端部相对应,由此可以利用出风口32出风的方式,驱动污渍流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的中间部位,以避免刮条31的两端部出现污渍侧漏。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32也可以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方,向刮条31的两端部吹风,以用于驱动污渍流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的中间部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刮条31可以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位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后方,出风口32将污渍带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的中间位置,污渍在中间位置堆积至第一环状清洁带11,以便于利用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对该污渍进行清理,因此不仅可以防止污渍从刮条31的端部侧漏,还可以通过第一环状清洁带11将污渍清洁,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考虑驱风装置需要将污渍带向刮条31的刮拭区以及如何利用第一环状清洁带11将刮条31堆积的污渍送至垃圾盒,可以设置刮条31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距离范围为1cm-5cm。该距离范围可以方便第一环状清洁带11将刮条31堆积的污渍进行清理,避免了出现堆积的污渍过多而导致从刮条的两端出现侧漏,进而提高了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侧漏的效果,在设置刮条31的位置时,可以设置刮条31位于出风口32的风场范围内。刮条31位于出风口32的风场范围包括几种情况:比如刮条31位于出风口32的风场范围内,且刮条31与出风口32相对应,具体如图9所示;再比如刮条31位于出风口的风场范围内,但是刮条位于出风口的口径范围以外。其中,风场范围具体如图9中的虚线表示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刮条31的端部防侧漏的效果,在设置刮条31的位置时,可以限定出风口32位于刮条31前侧的风场面积大于出风口32位于刮条31后侧的风场面积。其中,前侧为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上刮条31未刮拭的一侧,后侧为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上刮条31已经刮拭的一侧。
其中,出风口32位于刮条31前侧的风场面积等于出风口32位于刮条31后侧的风场面积2倍,此设置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刮条31的两端侧漏现象,以提高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洁装置100的部分结构,可以理解为清洁装置100包括一种不同的驱风装置。如图10所示,该清洁装置100设置有刮条31和吸风口33,吸风口33作为驱风装置。
其中,吸风口33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比如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支架上,具体可以设于清洁装置100中靠近刮条31的位置。在清洁装置100使用刮条31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拭时,吸风口33通过吸风的方式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等污渍带向刮条31对应的刮拭区,再利用刮条31进行清洁。由此利用刮条和吸风口的配合,可以避免水渍从刮条31的两端部侧漏,进而提高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设置吸风口33的位置时,吸风口33可以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或后侧,也可以称为前方或后方。优选地,将吸风口33设置在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以提高防侧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移动方向可以理解为清洁装置的前进方向,比如,若清洁装置需要用户推动移动,那么移动方向可以理解为用户推动清洁装置前进时对应的方向;若清洁装置为自移动设备,那么移动方向可以理解为自移动设备的行进方向,即在清洁装置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主要行进方向。当然清洁装置在不同场景也会后退或转弯,但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是指清洁装置的前进方向、用户推进方向等主要的运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刮条31的两端部的侧漏,以提高清洁效果,可以将吸风口33设置在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且吸风口33位于刮条31与清洁装置100的第一环状清洁带11构成的导风通道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风口3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吸风口33靠近刮条31的中间,或者,至少一个吸风口靠近刮条31的一端部。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比如清洁装置100包括一个吸风口33,该吸风口33靠近刮条31的中间,且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可以理解的是,比如清洁装置100包括一个吸风口33,该吸风口33靠近刮条31的中间,且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后侧。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装置100也可以包括两个吸风口33,该两个吸风口33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且两个吸风口33分别靠近刮条31的两端部。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吸风口33也可以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后侧。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三个吸风口33,该三个吸风口33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前侧,且三个吸风口33中其中两个吸风口33分别靠近刮条31的两端部,另外一个吸风口33靠近刮条31的中间位置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三个吸风口33也可以位于刮条31沿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的后侧。
其中,吸风口33可以与待清洁面相对设置,比如与待清洁面正相对。当然还可以设置吸风口33与待清洁面具有一定的倾角,吸风口33的倾角设置还可以与吸风口33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有关,以达到较佳的效果。示例性的,比如清洁装置100包括一个吸风口33,该吸风口33靠近刮条31的中间,吸风口33可以正对待清洁面设置,具体如图10所示,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刮条端部侧漏。示例性的,再比如清洁装置100包括两个吸风口33,两个吸风口33分别靠近刮条31的两端部,吸风口33相对待清洁面可以具有一定的倾角,且吸风口33朝向刮条31的端部的外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出风口32的出风和吸风口33的吸风,均可以利用风机实现。示例性的,比如驱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风道结构和至少一个风机,该风道结构与出风口32连接,或者风道结构与吸风口33连接;风机与风道结构连接,由此风机通过风道结构向出风口32和吸风口33提供风源。可以理解的是,向出风口32和吸风口33提供风源,并不限定于风机和风道结构的方式,比如还可以是风机的风口作为出风口32或吸风口33。当然还可以是多个风机与一个风道结构组合方式向出风口32和吸风口33提供风源。
示例性的,具体如图9所示,驱风装置包括一个风道结构35与一个风机36,风道结构35与风机36连接,风道结构35还与出风口32连接,风机36用于通过风道结构35向出风口32提供风源。示例性的,再比如,风道结构35与吸风口33连接,用于通过吸风口33进行吸风,如图10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结构35可以相对待清洁面呈预设倾角设置,进而以使出风口32或吸风口33相对待清洁面呈一定倾角。比如可以使得风可以从刮条31的斜上方向下吹,以将水渍带向刮条31的中间位置,可以更好地避免刮条31的端部出现侧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环状清洁带11可以是被动地运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被动地运动,比如可以是由地面摩擦产生的运动,或者是由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摩擦产生的运动。当然也可以被配置成主动驱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运动,具体如图3所示,主清洁带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12,第一驱动部件12用于驱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转动。以下给出第一驱动部件12的具体实现方式: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部件12包括:第一主动辊筒121、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件12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辊筒121转动的第一电机123,第一主动辊筒121和至少一个第一导向部件122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第一环状清洁带11环绕于第一主动辊筒121和第一导向部件122外,第一电机123与第一主动辊筒12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辊筒1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转动。其中,用第一驱动部件12驱动第一环状清洁带11转动,可以提高相对提高清洁效果。
其中,第一导向部件122为辊筒、圆柱型杆体、局部外表面呈弧形的非圆部件中的一种。第一导向部件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导向部件12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一导向部件12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4中使用两个第一导向部件122,可以使得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导入构件20与待清洁面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尺寸更小,进而有利于将垃圾传输在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导入构件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件12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第一导向部件122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靠近待清洁面的一端,第一主动辊筒121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远离待清洁面的一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动辊筒121也可以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靠近待清洁面的一端,第一导向部件122也可以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远离待清洁面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也提供了导入构件20的多种实施方式,比如导入构件20可以包括导入板或清洁带,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a所示,导入构件20可以包括第二环状清洁带21,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平行。当然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至少一面也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该接近也包括接触状态和靠近状态,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环状清洁带21可以是主动运动,当然也可以是被动运动。其中被动运动比如可以是第一环状清洁带11摩擦驱动运动,也可以是与地面接触摩擦驱动运动。
对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主动运动,可以利用驱动部件实现,具体如图3所示,导入构件20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22,第二驱动部件22用于驱动第二环状清洁带21运动。第二驱动部件22也可以包括多种,具体如下: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部件22包括:第二主动辊筒221、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件222以及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辊筒221转动的第二电机223,第二主动辊筒22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部件222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其中,第二环状清洁带21环绕于第二主动辊筒221和第二导向部件222外,第二电机223与第二主动辊筒22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辊筒2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环状清洁带21转动。
其中,第二导向部件222为辊筒、圆柱型杆体、局部外表面呈弧形的非圆部件中的一种。第二导向部件2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二导向部件22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二导向部件22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第二导向部件2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第二导向部件222设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靠近待清洁面的一端,第二主动辊筒221设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远离待清洁面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主动辊筒221还可以设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靠近待清洁面的一端,第二导向部件222也可以设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远离待清洁面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地,参照图6b所示,回收容器50设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后侧,也就是主清洁带构件10背对导入构件20的一侧,回收容器50向前抵压于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对第一环状清洁带11起到张紧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状清洁带11形成大写字母“L”或类似“L”形。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入构件20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提供的导入构件20也不相同。参照图6b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入构件20还包括第三导向部件223,第三导向部件223设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围合形成的空间外,从第二环状清洁带21外向后抵压于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前侧。第三导向部件223可以使得第二环状清洁带2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避免第二环状清洁带21出现松弛现象,影响垃圾的传送。
对于导入构件20包括导入板,如图7a和图7b所示,图7a和图7b提供了导入构件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导入板23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清洁装置100的回收容器50内。优选的,导入板23的至少一面为光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环状清洁带11的清洁效果,还可以在导入板23中与第一环状清洁带的接近面设有搓洗部,用于对第一环状清洁带11进行清洁。其中,搓洗部包括凸起部、凹槽部、波浪纹、搓洗条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对于接近面,为了便于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导入构件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故将导入构件20中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的一面定义为接近面。示例性的,如图6a所示的第二环状清洁带21的接近面210。可以理解的是,同样第一环状清洁带11中与导入构件20接近的一面也定义为接近面,如图6a所示的第一环状清洁11的接近面110。当然,导入板23也包括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接近的接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a、图7a和图7b所示,导入构件20具有倾斜导入面201,倾斜导入面201从导入构件20靠近待清洁面的端部以逐渐远离主清洁带构件10和待清洁面的趋势倾斜延伸。由此便于将垃圾进入导入构件20和第一环状清洁带11之间,有利于清洁垃圾,尤其体积较大的垃圾。
如图9所示,主清洁带构件10具有第一端部101、第二端部102和第一侧部103,第一侧部103位于主清洁带构件10朝向导入构件20的一侧,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分别位于第一侧部103的两端,第一端部101用于清洁待清洁面,第一侧部103用于将垃圾传送至第二端部102。第二端部102靠近回收容器50的入口,以便垃圾掉入回收容器50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部103与导入构件20用于在无抽风机的驱动下将垃圾传送至第二端部102。由于无需使用风机,因此该清洁装置100几乎没有噪音,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传输垃圾,以提高清洁效果。如图11所示,还可以设置第一侧部103从第一端部101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部102。由此可以使得第一侧部103在传输垃圾的过程中对垃圾具有一定支撑力,便于将垃圾全部传输至第二端部102,以便导送至回收容器5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1形成有用于抵接于待清洁面的平面,以便与待清洁面接触对待清洁面清洁。其中,还可以设置第一端部101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大于或等于第二端部102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由此可以提高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挡板组件42,挡板组件42用于与第一环状清洁带11、导入构件20中的至少一者抵接,挡板组件42还用于将导入构件20和主清洁带构件10传送的垃圾导送至回收容器5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板组件42包括第一挡板421,第一挡板421沿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设于导入构件20和主清洁带构件10的上方。
为了更好地将垃圾导送至回收容器50中,如图4所示,挡板组件42还可以包括第二挡板422,第二挡板422设于主清洁带构件10的后方且从主清洁带构件的后侧部延伸至回收容器50,结合图2,回收容器50沿清洁装置100的移动方向设于主清洁带构件10的后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还可以设置回收容器50包括第一回收腔51和第二回收腔52,相应地,设置第二挡板422包括固态垃圾挡板4221和液态垃圾挡板4222。其中,固态垃圾挡板4221位于液态垃圾挡板4222的上方,固态垃圾挡板4221用于将导入构件20和主清洁带构件10传送的固态垃圾导送至第一回收腔51,液态垃圾挡板4222用于将导入构件20和主清洁带构件10传送的液态垃圾导送至第二回收腔52。由此可以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便于后续对垃圾的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出液组件43,出液组件43用于给第一环状清洁带11和第二环状清洁带21中的至少一者提供清洗液,由此可以提高清洁效果。其中,清洁液中还可以包括消毒液,以便对地面进行消毒。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出液组件43可以设置在清洁装置100的支架40上,并面向第一环状清洁带11,以便给第一环状清洁带11提供清洗液。当然出液组件43可以设置在回收容器50的壳体上,如图7a和图7b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消毒组件,消毒组件可以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并靠近第一环状清洁带11和第二环状清洁带21,该消毒组件用于对第一环状清洁带11和第二环状清洁带21消毒。消毒组件比如可以为紫外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可以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并靠近第一环状清洁带11和第二环状清洁带21,该烘干组件用于烘干第一环状清洁带11和第二环状清洁带2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清洁带构件10、导入构件20、刮条31和驱风装置组成清洁组件。当然,清洁组件还可以包括出液组件43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刮条31可以通过固定件34设置在清洁装置100上,具体地,刮条31可以安装在固定件34上,再通过固定件34安装在清洁装置100的壳体上,其中,刮条31和固定件34组成刮条组件30,如图12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可以在刮条31开设有通风孔302,其中,由于刮条31和清洁装置100的第一环状清洁带11构成导风通道,相当于在导风通道中设有通风孔302,可以更便于该导风通道内风的流动,进而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刮条31端部出现侧漏。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通风孔302开设在固定件34上。通风孔3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通风孔30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矩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通风孔302可以设置在刮条31的中间位置,或,通风孔302设置在固定件34的中间位置。当然,通风孔302也可以开设在刮条31或固定件34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固定件34包括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二固定件342,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二固定件342用于夹持固定刮条31。利用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二固定件342夹持刮条31,由于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二固定件342可以拆卸,进而方便日后更换损坏的刮条31,提高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固定件341还包括第一夹持槽3410,第二固定件342还包括第二夹持槽3420,第一夹持槽3410和第二夹持槽3420用于夹持刮条31的固定部311。由此可以增加刮条31的稳定性,不至于在使用刮条31进行除液时出现松动,由此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件341和第二固定件342中可以其中一个包括夹持槽,比如第一固定件341还包括第一夹持槽3410,通过一个夹持槽同样也可以提高刮条3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刮条31和固定件34也可以是一体设计。比如,刮条31的固定部311采用硬质材料,刮拭部312采用软质材料,其中,固定部311可以设计成固定件34的结构形状,即固定部311可以理解为一种固定件。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刮条组件30可以包括刮条31和固定件34等多个部件,当然也可以是仅包括刮条31一个部件。
如图13所示,刮条31可以包括固定部311和刮拭部312,刮拭部312从固定部311延伸出,刮拭部312用于与待清洁面接触,用于刮拭待清洁面上的污渍。其中,固定部311的厚度可以大于刮拭部312的厚度,便于刮条31的固定,同时还可以增加刮条31在刮拭时的韧度,可以提高刮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条31可以采用软性材料,以提高清洁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刮条31可以采用同一种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比如固定部311采用一种材料,刮拭部312采用另一种材料,其中,固定部311的硬度大于刮拭部312的硬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刮条31可以为大致呈长条形,具体如图1或图13所示;当然刮条31也可以呈环抱形状,环抱式的刮条31包括条形本体和环抱臂,两个环抱臂从条形本体上向两侧延伸出,条形本体大致呈长条形,环抱臂具有一定的弧度,环抱臂的环抱方向朝向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环抱臂的环抱方向朝向刮条的前侧。
对于环抱式的刮条31,本申请提供的清洁装置,不仅可以解决环抱式的刮条31两端部侧漏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环抱臂形成的翘角造成的污渍遗漏问题,进而可以提高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对环抱型刮条31的分析,由于环抱型刮条31的两个环抱臂容易形成翘角,故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大致呈长条形的刮条31与驱风装置的组合,可以得到较好的清洁效果,同时通过使用长条形的刮条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刮条的清洁效果,还可以设置刮拭部312中与待清洁面接触的部分呈锯齿状,具体可以是刮拭部312的底部或前侧包括锯齿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刮条31可以包括多个呈长条形的子刮条310,多个子刮条310组成刮条31。在使用包括多个子刮条310的刮条31对地面进行刮拭时,可以提高地面的清洁效果,同时又丰富了刮条31的组合形式,并且可以由用户自己决定使用多少个子刮条310进行组合,由此不仅可以提高清洁效果,还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刮条31包括多个呈长条形的子刮条310,多个子刮条310组成刮条31,其中,多个子刮条310的高度不同,在多个子刮条310安装在固定件34上时,多个子刮条310的顶部齐平,顶部为安装在固定件34上的一端部,以使多个子刮条310的底部至待清洁面的距离不同。即在未对待清洁面清洁时,多个子刮条310的底部至待清洁面的距离不同,其中,在清洁装置100移动方向上靠前的子刮条310对应的距离大于靠后的子刮条310对应的距离(h1>h2>h3),具体如图15b所示。由此可以使用不同力度对地面上的污渍进行清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清洁效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可以利用第一环状清洁带和导入构件对垃圾进行夹持导送至清洁装置的回收容器内,因此相对使用抽风机将垃圾吸取到回收容器中噪音较小,还可以防止污渍等从刮条的两端部侧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主清洁带构件,包括第一环状清洁带;
导入构件,所述导入构件沿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设于所述主清洁带构件的前方,所述导入构件的至少一面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接近,以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垃圾导送至所述清洁装置的回收容器内;
刮条,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设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的后方;
驱风装置,所述驱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上,所述驱风装置用于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所述刮条对应的刮拭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清洁带构件包括:驱动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构件包括:
导入板,所述导入板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的接近面设有搓洗部,用于对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进行清洁;
其中,所述搓洗部包括凸起部、凹槽部、波浪纹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构件包括:
第二环状清洁带和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环状清洁带运动,所述第二环状清洁带的至少一面与所述第一环状清洁带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风装置包括:
出风口或吸风口,设于靠近所述刮条的位置,通过吹风或吸风的方式将待清洁面的固体或液体带向所述刮条对应的刮拭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刮条的至少一端部,或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刮条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出风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位于所述出风口的风场范围内;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刮条前侧的风场面积,大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刮条后侧的风场面积;
其中,所述前侧为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上所述刮条未刮拭的一侧,所述后侧为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上所述刮条已经刮拭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刮条沿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的前方或后方;
其中,所述吸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吸风口靠近所述刮条的中间,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吸风口靠近所述刮条的一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风装置包括:
风道结构和至少一个风机,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或者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吸风口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风道结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包括:
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刮拭部,所述刮拭部用于刮拭待清洁面;
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刮拭部的厚度,或者,所述固定部的硬度大于所述刮拭部的硬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大致呈长条形;或者,所述刮条包括多个呈长条形的子刮条,所述多个子刮条组成所述刮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刮条的高度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未对所述待清洁面清洁时,所述多个子刮条的底部至所述待清洁面的距离不同;
其中,在所述清洁装置移动方向上靠前的所述子刮条对应的所述距离大于靠后的所述子刮条对应的所述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包括:条形本体和从所述条形本体上向两侧延伸出的环抱臂,所述条形本体大致呈长条形,所述环抱臂的环抱方向朝向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方向。
CN202321238991.8U 2022-05-20 2023-05-20 清洁装置 Active CN2200248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07905 2022-05-20
CN202221250790 2022-05-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4896U true CN22002489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8991.8U Active CN220024896U (zh) 2022-05-20 2023-05-20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4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8516A1 (zh) 地刷、回收桶、清洗托盘、过滤组件及清洁装置
JP2002165731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920350A (zh) 自主清洁设备的清洁辅助模块、滚刷组件及自主清洁设备
WO2023138122A1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20024896U (zh) 清洁装置
WO2023124083A1 (zh) 自清洁维护站及自清洁系统
CN220735296U (zh) 清洁装置
WO2023124084A1 (zh) 自清洁维护站及自清洁系统
CN115675377A (zh) 清洗设备
CN220024897U (zh) 清洁装置
CN101496708A (zh) 改进的地板清洗-干燥机
CN114668337A (zh) 一种双辊扫地设备
CN219895591U (zh) 清洁装置
CN219982792U (zh) 清洁装置
CN213371799U (zh) 自主清洁设备的清洁辅助模块、滚刷组件及自主清洁设备
CN220001650U (zh) 清洁装置
CN215534083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868419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CN219895598U (zh) 清洁装置
WO2023221138A1 (zh) 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6867412A (zh) 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9089124U (zh) 地刷及洗地机
CN221129797U (zh) 回收容器及清洁装置
JP2594682Y2 (ja) 床面洗浄機
CN219962753U (zh) 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