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3632U -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3632U
CN220013632U CN202321434686.6U CN202321434686U CN220013632U CN 220013632 U CN220013632 U CN 220013632U CN 202321434686 U CN202321434686 U CN 202321434686U CN 220013632 U CN220013632 U CN 22001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webs
larson
sheet piles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46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珍
郭珅
王卫
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achinery San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achinery San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achinery San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achinery San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46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3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3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板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所述拉森钢板桩包括腹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腹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的腹板相互抵接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的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的腹板相互远离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的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于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的第一钩部的第三连接机构。本申请中的拉森钢板桩采用双排连接方式,具有支护稳定性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新型建材,常在基坑开挖时用作围护结构。拉森钢板桩的横截面一般呈梯形,因此又叫U型钢板桩,其两侧均做成弯钩状用于与相邻拉森钢板桩进行套接,从而将多个拉森钢板桩连接形成挡土或者挡水墙的钢结构体。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或场地土质条件较差时,单排拉森钢板桩的刚度系数较小,容易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施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单排拉森钢板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所述拉森钢板桩包括腹板和固定连接于所述腹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的腹板相互抵接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的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的腹板相互远离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的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于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钩部的第三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取两个拉森钢板桩,将二者的腹板相互抵接,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将两个腹板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体;再取两个拉森钢板桩,使二者的第一钩部相互靠近且腹板相互远离,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将两个腹板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体;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依次插入土体形成围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通过第一钩部相互连接;最后在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将两个拉森钢板桩的第一钩部连接,完成拉森钢板桩的连接安装;本申请中,拉森钢板桩为双排设置,有助于提高支护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且位于所述腹板靠近基坑底部一侧的底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且位于所述腹板远离基坑底部一侧的顶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连接组件和顶连接组件分别于拉森钢板桩长度方向的两端将两个腹板连接,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底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固接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腹板的间隙,所述第一夹持板可拆连接于所述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夹持板对腹板靠近基坑底部的一端进行夹持,从而将两个抵接的腹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基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尖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便于将底连接组件连同拉森钢板桩一起插入土体。
可选的,所述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板,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固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腹板的间隙,所述第二夹持板可拆连接于所述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夹持板对腹板远离基坑底部的一端进行夹持,从而将两个抵接的腹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可拆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之间的对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螺栓固定于两个拉森钢板桩的腹板之间,在两个拉森钢板桩之间形成支撑,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可选的,两个所述腹板之间的所述对拉螺栓设置为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两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固接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挂接的第二钩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钩部挂接于第一钩部,从而通过第三连接板将两个拉森钢板桩的第一钩部连接,有助于提高两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将拉森钢板桩连接成双排结构,有助于提高支护稳定性;
2.底连接组件和顶连接组件分别于拉森钢板桩长度方向的两端将两个腹板连接,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3.多个对拉螺栓固定于两个拉森钢板桩的腹板之间,在两个拉森钢板桩之间形成支撑,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拉森钢板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主要用于展示第一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主要用于展示第一连接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主要用于展示第二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拉森钢板桩;11、腹板;12、侧板;13、第一钩部;2、第一连接体;21、底连接组件;211、第一夹持板;212、第一连接板;213、尖端;214、第一螺栓;22、顶连接组件;221、第二夹持板;222、第二连接板;223、第二螺栓;3、第二连接体;31、对拉螺栓;4、第三连接机构;41、第三连接板;42、第二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参照图1,拉森钢板桩1包括腹板11和固定连接于腹板11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12,腹板11和两个侧板12组成U形结构;侧板12远离腹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钩部13,两个侧板12上第一钩部13的弯曲方向相互背离。腹板11与侧板12之间、侧板12与第一钩部13之间均为一体成型。
参照图2和图3,连接装置包括当两个拉森钢板桩1的腹板11相互抵接时用于连接两个腹板11的第一连接机构。参照图4,连接装置还包括当两个拉森钢板桩1的腹板11相互远离时用于连接两个腹板11的第二连接机构。
参照图5,连接装置还包括于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第一钩部13的第三连接机构4。
施工时,先取两个拉森钢板桩1,将二者的腹板11相互抵接,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将两个腹板11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体2;再取两个拉森钢板桩1,使二者的第一钩部13相互靠近且腹板11相互远离,通过第二连接机构将两个腹板11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体3。
将第一连接体2和第二连接体3依次插入土体形成围堰,第一连接体2与第二连接体3之间通过两个相邻的第一钩部13相互连接;最后在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4将两个第一钩部13连接,完成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安装。本申请中,拉森钢板桩1为双排设置,有助于提高支护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腹板11且位于腹板11靠近基坑底部一侧的底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腹板11且位于腹板11远离基坑底部一侧的顶连接组件22。
底连接组件21和顶连接组件22分别于拉森钢板桩1长度方向的两端将两个腹板11连接,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1的稳定性。
具体的,参照图3,底连接组件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211,两个第一夹持板211之间固接有第一连接板212,第一连接板212和两个第一夹持板211组成U形结构,两个第一夹持板2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腹板11的间隙,两个第一夹持板21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腹板11的厚度之和一致。第一夹持板211可拆连接于腹板11,具体的,两个第一夹持板211和两个腹板11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214。
两个第一夹持板211对两个腹板11靠近基坑底部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一螺栓214将两个第一夹持板211和两个腹板11固定,从而将两个腹板11连接。
为了提高底连接组件21对腹板11固定的稳定性,第一螺栓214设置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螺栓214设置为四个,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栓214也可以设置为六个。
进一步,参照图3,第一连接板212靠近基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尖端213,尖端213的纵截面轮廓呈三角形,尖端213朝向基坑底部。尖端213与第一连接板212之间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尖端213便于在施工时将底连接组件21连同拉森钢板桩1一起插入土体。
参照图3,顶连接组件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板221,两个第二夹持板221之间固接有第二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2和两个第二夹持板221组成U形结构,两个第二夹持板22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腹板11的间隙,两个第二夹持板22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腹板11的厚度之和一致。第二夹持板221可拆连接于腹板11,具体的,两个第二夹持板221和两个腹板11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223。
两个第二夹持板221对腹板11远离基坑底部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二螺栓223将两个第二夹持板221和两个腹板11固定,从而将两个腹板11连接。
为了提高顶连接组件22对腹板11固定的稳定性,第二螺栓223设置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二螺栓223设置为四个,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栓223也可以设置为六个。
参照图4,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可拆连接于两个腹板11之间的对拉螺栓31。两个腹板11之间的对拉螺栓31设置为多个,多个对拉螺栓31沿腹板11的长度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31设置为两个,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对拉螺栓31还可以设置为三个或更多。
多个对拉螺栓31固定于两个拉森钢板桩1的腹板11之间,在两个拉森钢板桩1之间形成支撑,有助于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1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排拉森钢板桩1的稳定性,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对拉螺栓31设置为六个或八个,并将多个对拉螺栓31分为两组,每组三个或四个。每组中的多个对拉螺栓31沿腹板11的长度方向依次等间距排布,且两组对拉螺栓31平行排布。
参照图5,第三连接机构4包括第三连接板41,第三连接板41的一侧固接有两个用于与第一钩部13挂接的第二钩部42。本实施例中,第二钩部42与第三连接板41之间为焊接,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二者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第二钩部42挂接于第一钩部13,从而通过第三连接板41将两个拉森钢板桩1的第一钩部13连接,有助于提高两双排拉森钢板桩1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取两个拉森钢板桩1,将二者的腹板11相互抵接,通过底连接组件21和顶连接组件22将两个腹板11连接,形成第一连接体2;再取两个拉森钢板桩1,使二者的第一钩部13相互靠近且腹板11相互远离,通过对拉螺栓31将两个腹板11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体3。
将第一连接体2和第二连接体3依次插入土体形成围堰,第一连接体2与第二连接体3之间通过两个相邻的第一钩部13相互连接;最后在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三连接机构4将两个拉森钢板桩1的第一钩部13连接,完成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安装。本申请中,拉森钢板桩1为双排设置,有助于提高支护稳定性。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位于基坑的转角处的第二连接体3中,腹板11与第三连接板41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第三连接板41上的第二钩部42与另一个第二连接体3中的第一钩部13挂接;如此可实现基坑转角处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基坑转角处进行拉森钢板桩1的安装时,先在基坑转角处第二连接体3中的腹板11上焊接第三连接板41,将第二连接体3连同第三连接板41插入土体后,再将另一个第二连接体3插入土体,并使第三连接板41上的第二钩部42与另一个第二连接体3中的第一钩部13挂接,实现基坑转角处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7,位于基坑的转角处的第二连接体3中,腹板11与第三连接板41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第三连接板41上的第二钩部42与第一连接体2中的第一钩部13挂接;如此可实现基坑转角处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基坑转角处进行拉森钢板桩1的安装时,先在基坑转角处第二连接体3中的腹板11上焊接第三连接板41,将第二连接体3连同第三连接板41插入土体后,再将第一连接体2插入土体,并使第三连接板41上的第二钩部42与第一连接体2中的第一钩部13挂接,实现基坑转角处拉森钢板桩1的连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所述拉森钢板桩(1)包括腹板(1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腹板(11)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腹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钩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1)的腹板(11)相互抵接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11)的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当两个所述拉森钢板桩(1)的腹板(11)相互远离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11)的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于围堰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钩部(13)的第三连接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11)且位于所述腹板(11)靠近基坑底部一侧的底连接组件(2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腹板(11)且位于所述腹板(11)远离基坑底部一侧的顶连接组件(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连接组件(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211),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211)之间固接有第一连接板(212),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21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腹板(11)的间隙,所述第一夹持板(211)可拆连接于所述腹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2)靠近基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尖端(2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连接组件(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板(221),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221)之间固接有第二连接板(222),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221)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两个所述腹板(11)的间隙,所述第二夹持板(221)可拆连接于所述腹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可拆连接于两个所述腹板(11)之间的对拉螺栓(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腹板(11)之间的所述对拉螺栓(31)设置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包括第三连接板(41),所述第三连接板(41)的一侧固接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13)挂接的第二钩部(42)。
CN202321434686.6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220013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4686.6U CN220013632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4686.6U CN220013632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3632U true CN22001363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4686.6U Active CN220013632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3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2609B1 (ko) 흙막이용 토류벽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JP5381760B2 (ja) 鋼矢板擁壁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CN220013632U (zh)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CN214784008U (zh) 旧城污水处理改造施工支护
CN201428137Y (zh) 一种防水板桩围堰
JP6835138B2 (ja) 既設鋼矢板壁の補強構造
JP6714307B2 (ja) 既設鋼矢板壁の補強工法
CN215105241U (zh) 一种拉森钢板桩围护连接结构
CN213233403U (zh) 地下连续墙的钢连接件及地下连续墙
CN214005692U (zh) 一种可低净空实施的装配式地下连续墙
JP6489055B2 (ja) 既設鋼矢板壁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工法
JP6515293B2 (ja) 鋼矢板壁
CN211113667U (zh) 围护结构
CN208517948U (zh) 一种插板式基坑支护架
CN219825297U (zh)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CN21852180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12026277U (zh) 一种基坑支护桩
CN220246981U (zh) 一种钢板桩围堰支撑装置
CN218373895U (zh) 一种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8090802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钢管桩结构
CN217128293U (zh) 一种海上风电筒型基础装配式坐底建造平台
CN214656941U (zh)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空腹墙
CN216238482U (zh) 一种组合式钢板桩
CN213014296U (zh) 墩柱承台基础
KR102587240B1 (ko) 흙막이 벽체용 강재 조립 엄지파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