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5297U -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5297U
CN219825297U CN202322417282.2U CN202322417282U CN219825297U CN 219825297 U CN219825297 U CN 219825297U CN 202322417282 U CN202322417282 U CN 202322417282U CN 219825297 U CN219825297 U CN 219825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earth
rod
ston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72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山
李海月
王艳平
万丽文
马刚
高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Cheng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ju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ju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ju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72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5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5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5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石方开挖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包括多块挡板和多个能够稳定挡板的稳定结构,挡板和稳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挡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挡板高度方向贯通的连接槽一和与挡板高度相同的连接楞一,连接楞一的尺寸与连接槽一的尺寸相匹配,相邻两块挡板通过连接楞一插入连接槽一内连接,挡板的下部插入基底,稳定结构包括稳定架和固定件,稳定架远离基坑的一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土石方边坡内,稳定架靠近基坑的一侧与挡板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拆卸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土石方支护体由于只能单向延伸,从而使土石方支护体适用性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石方开挖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是基础施工内容之一,是以保证边坡及其周边建设施工的安全为目的,对边坡运用支挡、加固以及防护等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边坡的保护,而边坡支护技术就是进行边坡保护时所应用的施工方式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体系。边坡支护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了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建设,更关系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性。
钢板桩支护作为基坑支护的一种常用土石方支护方式,支护时,先定位放线,用振动打桩机或者挖掘机打下第一个定位桩,随后的桩,与第一个定位桩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地扣合,沿放线连续打入地下,形成对基坑壁的有效支护,但两块钢板桩拼接后可能会出现拼接不严密的情况,砂土容易从两钢板之间的缝隙流出,导致基坑边坡失稳,影响施工安全。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2223077608.3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土石方支护体,通过第一钢板带动第二连接块的插接杆插接在第一连接块的内侧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固定密封,同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接端盖合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连接处,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连接处进行二次密封。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两个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在第一钢板一侧面的对角处,两个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在第二钢板一侧面的对角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交替设置,如果要在已安装的第二钢板的一端连接第一钢板,那么只能在第二钢板下部设有第一连接块的一端连接第一钢板,而第二钢板上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只能与第一钢板上部设有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连接,由于第二钢板已安装完毕,那么位于第二钢板上部的第一连接块会阻碍第一钢板的安装,这样就不能在已安装的第二钢板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钢板,只能单向延伸,因此,就降低了该土石方支护体的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1、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土石方支护体由于只能单向延伸,从而使土石方支护体适用性降低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包括多块挡板和多个能够稳定挡板的稳定结构,所述挡板和所述稳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挡板高度方向贯通的连接槽一和与所述挡板高度相同的连接楞一,所述连接楞一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槽一的尺寸相匹配,相邻两块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连接楞一插入所述连接槽一内连接,所述挡板的下部插入基底,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架和固定件,所述稳定架远离基坑的一侧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土石方边坡内,所述稳定架靠近基坑的一侧与所述挡板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拆卸连接。
较佳的,所述连接楞一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挡板的左侧或右侧,所述连接槽一包括插槽和卡槽,所述插槽和所述卡槽开设在挡板的右侧或左侧,所述插槽和所述卡槽相连通,当相邻两块所述挡板连接时,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卡槽内。
较佳的,所述插槽沿挡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接部的长度,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槽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插设有内衬杆。
较佳的,所述稳定架包括背楞一和拉杆,所述背楞一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相邻两个所述背楞一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背楞一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挡板拆卸连接,所述拉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背楞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
较佳的,所述背楞一左右两侧的连接结构分别为外侧设有连接槽二的连接杆一和外侧设有连接楞二的连接杆二,相邻两个所述背楞一通过所述连接楞二插入所述连接槽二内连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固定杆,所述拉杆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插孔插入土石方边坡内。
较佳的,所述背楞一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楞,所述挡板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开设有竖向的固定槽,所述背楞一通过所述固定楞插入所述固定槽内与所述挡板连接。
较佳的,所述稳定架还包括背楞二,所述背楞二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固定连接,所述背楞一位于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的顶端,所述背楞二位于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底端,所述背楞二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固定楞,所述背楞二通过所述固定楞插入所述固定槽内与所述挡板连接。
较佳的,所述拉杆与所述背楞一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
较佳的,所述背楞二的底部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为楔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先将一个稳定架打入土石方边坡内,再将固定杆穿过拉杆的插孔插入土石方边坡内,完成稳定架的固定工作,然后再将一块挡板的下部打入基底内,并通过固定楞插入挡板的固定槽内将第一块挡板与稳定架固定,随后在第一个稳定架的左右两侧的土石方边坡内分别打入稳定架,并通过固定杆将第一个稳定架左右两侧的稳定架和土石方边坡固定,然后再在第一块挡板的左右两侧的基底内分别打入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并使第二块当板的连接楞一插入第一块挡板的连接槽一内,第一块挡板的连接楞一插入第三块挡板的连接槽一内,或使第一块挡板的连接楞一插入第二块挡板的连接槽一内,第三块挡板的连接槽楞一插入第一块挡板的连接槽一内,再通过固定楞插入挡板上的固定槽内将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分别与第二个和第三个稳定架固定,这样就可以使土石方支护结构既可以单向延伸又可以双向延伸,可以适应多种土石方支护需求,适用性强,相邻两块挡板通过连接楞插入连接槽内连接,可以增加相邻两块挡板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土石方边坡内的砂土流失,影响边坡稳定形,由于稳定架设置在土石方边坡内,那么基坑内就不用再在相对的两块挡板之间设置横向支撑,这样就可以增大基坑内的作业空间,方便施工;
2、内衬杆可以将连接部挤紧插槽的侧壁,更进一步的提高相邻两块挡板连接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3、相邻两个背楞一通过连接杆二外侧设有的连接楞二插入连接杆一外侧设有的连接槽二内,可以进一步拉紧和固定多个挡板,使相邻两块挡板的连接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设置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可以进一步增加稳定架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挡板的稳定性;
4、背楞一和背楞二以及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形成矩形框架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挡板上部和下部以及左侧和右侧的稳定性,防止挡板倾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的两挡板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的稳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的稳定架和挡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1、挡板;11、连接楞一;111、插接部;112、连接部;12、固定槽;13、连接槽一;131、插槽;132、卡槽;2、稳定架;21、背楞一;22、背楞二;23、拉杆;231、插孔;24、连接杆一;241、连接槽二;25、连接杆二;251、连接楞二;26、加强肋;27、固定楞;28、导向部;3、固定杆;4、内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多块挡板1和多个能够稳定挡板1的稳定结构,挡板1和稳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挡板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挡板1高度方向贯通的连接槽一13和与挡板1高度相同的连接楞一11,连接楞一11的尺寸与连接槽一13的尺寸相匹配,相邻两块挡板1通过连接楞一11插入连接槽一13内连接,挡板1的下部插入基底,稳定结构包括稳定架2和固定件,稳定架2远离基坑的一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土石方边坡内,稳定架2靠近基坑的一侧与挡板1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拆卸连接。先将一个稳定架2打入土石方边坡内,在通过固定件将稳定架2和土石方边坡固定,然后再将一块挡板1的下部打入基底内并与稳定架2固定,随后在第一个稳定架2的左右两侧的土石方边坡内分别打入稳定架2,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个稳定架2左右两侧的稳定架2和土石方边坡固定,然后再在第一块挡板1的左右两侧的基底内分别打入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1,并使第二块当板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三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或使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二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第三块挡板1的连接槽楞一插入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再将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1分别与第二个和第三个稳定架2固定,这样就可以使土石方支护结构既可以单向延伸又可以双向延伸,可以适应多种土石方支护需求,适用性强,相邻两块挡板1通过连接楞插入连接槽内连接,可以增加相邻两块挡板1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土石方边坡内的砂土流失,影响边坡稳定形,由于稳定架2设置在土石方边坡内,那么基坑内就不用再在相对的两块挡板1之间设置横向支撑,这样就可以增大基坑内的作业空间,方便施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连接楞一11包括插接部111和连接部112,插接部111通过连接部112连接在挡板1的左侧或右侧,连接槽一13包括插槽131和卡槽132,插槽131和卡槽132开设在挡板1的右侧或左侧,插槽131和卡槽132相连通,当相邻两块挡板1连接时,插接部111插入插槽131内,连接部112插入卡槽132内。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插槽131沿挡板1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插接部111的长度,插接部111与插槽131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插设有内衬杆4。内衬杆4可以将插接部111挤紧插槽131的侧壁,更进一步的提高相邻两块挡板1连接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
如图6所示,稳定架2包括背楞一21和拉杆23,背楞一2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相邻两个背楞一21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背楞一21靠近挡板1的一侧与挡板1拆卸连接,拉杆23固定连接在背楞远离挡板1的一侧。相邻两个背楞一21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可以进一步拉紧和固定多个挡板1,使相邻两块挡板1的连接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6所示,背楞一21左右两侧的连接结构分别为外侧设有连接槽二241的连接杆一24和外侧设有连接楞二251的连接杆二25,相邻两个背楞一21通过连接楞二251插入连接槽二241内连接。设置连接杆一24和连接杆二25可以进一步增加稳定架2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挡板1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固定件为固定杆3,拉杆23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插孔231,固定杆3穿过插孔231插入土石方边坡内。固定杆3可以将稳定架2与土石方边坡固定,增加了稳定架2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固定杆3插入土石方边坡内的一端设有尖刺部。尖刺部可以使固定杆3更容易插入土石方边坡内。
如图6和图7所示,背楞一21靠近挡板1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楞27,挡板1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开设有竖向的固定槽12,背楞一21通过固定楞27插入固定槽12内与挡板1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稳定架2还包括背楞二22,背楞二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一24和连接杆二25固定连接,背楞一21位于连接杆一24和连接杆二25的顶端,背楞二22位于连接杆一24和连接杆二25底端,背楞二22靠近挡板1的一侧设有固定楞27,背楞二22通过固定楞27插入固定槽12内与挡板1连接。背楞一21和背楞二22以及连接杆一24和连接杆二25形成矩形框架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挡板1上部和下部以及左侧和右侧的稳定性,防止挡板1倾覆。
如图6所示,拉杆23与背楞一2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26。这样可以增加拉杆23与背楞一21的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6所示,背楞二22的底部设有导向部28,导向部28的横截面为楔形。这样可以使稳定架2更容易的打入土石方边坡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先将一个稳定架2打入土石方边坡内,再将固定杆3穿过拉杆23的插孔231插入土石方边坡内,完成稳定架2的固定工作,然后再将一块挡板1的下部打入基底内,并通过固定楞27插入挡板1的固定槽12内将第一块挡板1与稳定架2固定,随后在第一个稳定架2的左右两侧的土石方边坡内分别打入稳定架2,并通过固定杆3将第一个稳定架2左右两侧的稳定架2和土石方边坡固定,第二个和第三个稳定架2通过背楞一21左右两侧连接杆二25外侧的连接楞二251插入连接杆一24外侧的连接槽二241内连接,然后再在第一块挡板1的左右两侧的基底内分别打入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1,并使第二块当板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三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或使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楞一11插入第二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第三块挡板1的连接楞一插入第一块挡板1的连接槽一13内,再通过固定楞27插入挡板1上的固定槽12内将第二块和第三块挡板1分别与第二个和第三个稳定架2固定,最后再在连接楞一11的插接部111与连接槽一13的插槽131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打入内衬杆4。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挡板(1)和多个能够稳定挡板(1)的稳定结构,所述挡板(1)和所述稳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挡板(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挡板(1)高度方向贯通的连接槽一(13)和与所述挡板(1)高度相同的连接楞一(11),所述连接楞一(11)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槽一(13)的尺寸相匹配,相邻两块所述挡板(1)通过所述连接楞一(11)插入所述连接槽一(13)内连接,所述挡板(1)的下部插入基底,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架(2)和固定件,所述稳定架(2)远离基坑的一侧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土石方边坡内,所述稳定架(2)靠近基坑的一侧与所述挡板(1)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楞一(11)包括插接部(111)和连接部(112),所述插接部(111)通过所述连接部(112)连接在所述挡板(1)的左侧或右侧,所述连接槽一(13)包括插槽(131)和卡槽(132),所述插槽(131)和所述卡槽(132)开设在挡板(1)的右侧或左侧,所述插槽(131)和所述卡槽(132)相连通,当相邻两块所述挡板(1)连接时,所述插接部(111)插入所述插槽(131)内,所述连接部(112)插入所述卡槽(1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31)沿挡板(1)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接部(111)的长度,所述插接部(111)与所述插槽(131)内侧面之间的空间内插设有内衬杆(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架(2)包括背楞一(21)和拉杆(23),所述背楞一(2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结构,相邻两个所述背楞一(21)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背楞一(21)靠近所述挡板(1)的一侧与所述挡板(1)拆卸连接,所述拉杆(23)固定连接在所述背楞远离所述挡板(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3)与所述背楞一(2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2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一(21)左右两侧的连接结构分别为外侧设有连接槽二(241)的连接杆一(24)和外侧设有连接楞二(251)的连接杆二(25),相邻两个所述背楞一(21)通过所述连接楞二(251)插入所述连接槽二(241)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杆(3),所述拉杆(23)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插孔(231),所述固定杆(3)穿过所述插孔(231)插入土石方边坡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一(21)靠近所述挡板(1)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楞(27),所述挡板(1)靠近土石方边坡的一侧面开设有竖向的固定槽(12),所述背楞一(21)通过所述固定楞(27)插入所述固定槽(12)内与所述挡板(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架(2)还包括背楞二(22),所述背楞二(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一(24)和所述连接杆二(25)固定连接,所述背楞一(21)位于所述连接杆一(24)和所述连接杆二(25)的顶端,所述背楞二(22)位于所述连接杆一(24)和所述连接杆二(25)底端,所述背楞二(22)靠近所述挡板(1)的一侧设有固定楞(27),所述背楞二(22)通过所述固定楞(27)插入所述固定槽(12)内与所述挡板(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二(22)的底部设有导向部(28),所述导向部(28)的横截面为楔形。
CN202322417282.2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Active CN219825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7282.2U CN219825297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7282.2U CN219825297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5297U true CN21982529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6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7282.2U Active CN219825297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5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63583U (zh) 采用直线型预应力索的地下管幕组合式预应力结构
CN103343538B (zh) 一种高流塑深层软基下的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法
KR20090091460A (ko) 어스 앵커를 이용한 2열 엄지말뚝 흙막이 공법
CN210315571U (zh) 深基坑支护结构
KR101382609B1 (ko) 흙막이용 토류벽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1232604B1 (ko) 강재토류판을 이용한 흙막이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6284348B (zh) 基于装配移动式平台进行沉桩的施工方法
KR101415694B1 (ko) 부력방지 앵커가 설치된 기존 구조물의 하부에 신규 지하구조물을 시공하는 방법
CN219825297U (zh) 一种土石方支护结构
CN112921821A (zh) 盖梁分节预制拼装湿接缝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20120109418A (ko) 지주식 흙막이 공법
CN210288431U (zh) 一种基槽支护结构
CN105544559A (zh) 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基坑支护的结构及方法
CN205369269U (zh) 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基坑支护的结构
CN214460479U (zh) 格构柱组装式模板支撑托架
CN211472517U (zh) 一种桩间超前止水结构
KR200263964Y1 (ko) 조립식 pc콘크리트 패널을 이용한 옹벽
CN113293771A (zh) 一种组合式钢板锚固体
CN212026277U (zh) 一种基坑支护桩
CN112627214A (zh) 混凝土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013632U (zh) 一种拉森钢板桩的连接装置
JPH11190024A (ja) 土留め工法
CN21852180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19080279U (zh) 一种水利插板桩
CN217078757U (zh) 一种组合式钢板锚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30032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City Shanxi Transform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nghuai Industrial Park No. 15 Tanghua Road Comprehensive Building 6th Floor West Zone Jinchuang Company Crowd Creation Space C-66

Patentee after: Shanxi Chengju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Room A307, 6th Floor, No. 49 Zhengyang Street, Tanghuai Industrial Park, Trans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030032

Patentee before: Chengju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anx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