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9858U -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9858U
CN219999858U CN202321039269.1U CN202321039269U CN219999858U CN 219999858 U CN219999858 U CN 219999858U CN 202321039269 U CN202321039269 U CN 202321039269U CN 219999858 U CN219999858 U CN 219999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heat dissipation
instrument assembly
circuit board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92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92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9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9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9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包括屏幕组件、中框件、电路板和后壳;中框件与屏幕组件连接;后壳与中框件连接,电路板夹设在中框件和后壳之间;后壳面向电路板的一面形成有凸出的散热部;后壳开设有贯穿于其主体的散热孔,散热孔与电路板连通,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装配于汽车后,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通过设置散热部和散热孔来保证散热效果,且将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重力方向设置,使得水受重力作用会沿后壳的外壁流下,而不会进入仪表组件内部,以实现有效防水。

Description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迅猛,仪表成为汽车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仪表的后壳通常采用塑料材质,由于塑料的热传导性差,需要将后壳做镂空设计以实现散热,导致仪表的防水性能较差,水容易从镂空结构处进入仪表内部,从而造成仪表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进而影响汽车使用。此外,镂空结构的设计也容易掉落异物,容易磨损仪表内部的元件,可能导致仪表的部分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汽车仪表的散热结构的防水性较差,水和异物容易进入汽车仪表的内部,从而影响汽车仪表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中,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包括屏幕组件、中框件、电路板和后壳;
所述中框件与所述屏幕组件连接;所述后壳与所述中框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夹设在所述中框件和所述后壳之间;
所述后壳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形成有凸出的散热部;所述后壳开设有贯穿于其主体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电路板连通;
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装配于汽车后,所述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散热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所述散热部沿所述后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背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在第一方向上形成预定间隙,所述第二防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防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板的上方,所述散热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防水板向下延伸,以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防水板,使得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形成为所述散热孔的部分孔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第二防水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还包括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板上,且与所述电路板联接。
优选地,所述中框件与所述后壳卡接;所述屏幕组件嵌设于所述中框件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框件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电路板凸出的定位柱,所述电路板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柱连接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外壁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孔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设置有凸出的散热部,如此增大了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其次还设置散热孔来保证空气流通,以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果;此外将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重力方向设置,使得当水流到仪表组件上时,水受重力作用会沿后壳的外壁流下,而不会进入仪表组件内部,如此无需将外壳设计成全封闭的结构便能够实现有效防水,从而使得仪表组件的散热和防水效果满足使用需求,进而提升了设置有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的汽车的驾驶安全性,给予用户更好地用车体验。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标:10-后壳;11-散热部;12-散热孔;13-第一防水板;14-第二防水板;15-接线口;16-连接部;20-电路板;30-中框件;40-屏幕组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包括后壳10、电路板20、中框件30以及屏幕组件4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屏幕组件40面向用户,中框件30与屏幕组件40连接,后壳10与中框件30连接,电路板20夹设在中框件30和后壳10之间;具体地,中框件30面向屏幕组件40的一面形成有凹陷的凹槽,以用于安装屏幕组件40,使得屏幕组件40能够嵌设于中框件3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且中框件30背向屏幕组件40的一面(即中框件30面向电路板20的一面)形成有朝向电路板20凸出的定位柱,电路板20形成有与定位柱连接的定位孔,定位柱伸入定位孔,使得电路板20相对于中框件30固定,以避免电路板20在仪表组件的内部晃动;定位柱可以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与定位柱一一对应。此外,中框件30与后壳10优选为卡接,如此方便装配,且相比于螺钉或螺栓连接提升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后壳10面向电路板20的一面形成有凸出的散热部11,从而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电路板2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散热部11形成为阶梯状结构,阶梯状结构的散热部11中的每个台阶沿后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升散热部11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部11的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形成翅片式的散热结构,只要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效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后壳10开设有贯穿于其主体的散热孔12,散热孔12与电路板20连通,如此使得仪表组件的内部与外界连通,有助于空气流动,进一步地提升了散热效果。然而在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为了保证仪表组件的防水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即下述仪表组件)装配于汽车后,散热孔12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例如当仪表组件竖直安装时,散热孔12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竖直向下,使得当水流到仪表组件上时,水受重力作用会沿后壳10的外壁流下,而不会流入散热孔12,从而避免水流进仪表组件的内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后壳10的背部(即后壳10上相对于电路板20平行设置的一面)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在第一方向D1上形成预定间隙,第二防水板14设置在第一防水板13和电路板20之间;沿第二方向D2,第一防水板13设置于第二防水板14的上方,散热孔12形成在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即散热孔12形成长条孔),使得当水流到仪表组件上时,水受重力作用会沿第一防水板13的外壁流下而不会流至第二防水板14上,从而避免水流入仪表组件的内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D2,第一防水板13向下延伸,以覆盖至少部分的第二防水板14(即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上的平面的投影能够部分地重叠),使得散热孔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形成为散热孔12的部分孔壁,如此使得沿第一防水板13的外壁流下的水绝不会逆流进入散热孔12中,从而提升了防水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防水板13与第二防水板14平行设置,如此使得后壳10结构形状规整,使得仪表组件与汽车装配方便,其中,第一防水板13和第二防水板14可以均平行于电路板2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还包括接线口15,接线口15与电路板20联接。由于水会沿着第一防水板13的外壁直接滴落,接线口15优选地设置于第二防水板14上,从而降低接线口15进水的风险。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壳10的外壁还设置有连接部16,连接部16形成为孔状结构,以便于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穿过,从而将仪表组件整体装配在汽车上。连接部16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部16围绕于外壳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通过设置凸出的散热部来增大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效果,其次还设置散热孔来保证空气流通,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了散热效果;此外将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重力方向设置,使得当水流到仪表组件上时,水受重力作用会沿后壳的外壁流下,而不会进入仪表组件内部,如此无需将外壳设计成全封闭的结构便能够实现有效防水,从而使得仪表组件的散热和防水效果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安装在汽车上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和防水效果,使得仪表组件能够准确可靠地向用户示出汽车状况,从而提升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给予用户更好地用车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包括屏幕组件、中框件、电路板和后壳;
所述中框件与所述屏幕组件连接;所述后壳与所述中框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夹设在所述中框件和所述后壳之间;
所述后壳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形成有凸出的散热部;所述后壳开设有贯穿于其主体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电路板连通;
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装配于汽车后,所述散热孔面向外部的开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所述散热部沿所述后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背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在第一方向上形成预定间隙,所述第二防水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防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板的上方,所述散热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防水板向下延伸,以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防水板,使得所述第一防水板和所述第二防水板形成为所述散热孔的部分孔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第二防水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还包括接线口,所述接线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水板上,且与所述电路板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件与所述后壳卡接;所述屏幕组件嵌设于所述中框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件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电路板凸出的定位柱,所述电路板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柱连接的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外壁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孔状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
CN202321039269.1U 2023-05-04 2023-05-04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Active CN219999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9269.1U CN219999858U (zh) 2023-05-04 2023-05-04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9269.1U CN219999858U (zh) 2023-05-04 2023-05-04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9858U true CN219999858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2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9269.1U Active CN219999858U (zh) 2023-05-04 2023-05-04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9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3552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EP180696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7684187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A2726881C (en)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with independent elongated sections
US11056864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06190972A5 (zh)
JP2006190972A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JP2009043863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3124662A (ja) 車載電子機器
JP5929958B2 (ja) 電子装置
JP2017157769A (ja) 樹脂封止型車載制御装置
JP6346048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4122862B2 (ja) 電子装置の放熱構造
CN219999858U (zh) 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仪表组件及汽车
KR20180001949U (ko) 방열장치 조립 구조
JP5151933B2 (ja) 電子機器用放熱器
JP2012199354A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5203416B2 (ja) 車載用回路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接続箱の取り付け構造
JPH11266090A (ja) 半導体装置
JP6640914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2005093905A (ja) 電子基板ユニット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WO2023037856A1 (ja) 電子装置
CN214675872U (zh) 双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TWI747463B (zh) 控制器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