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8626U - 压印机 - Google Patents

压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8626U
CN219988626U CN202190000482.4U CN202190000482U CN219988626U CN 219988626 U CN219988626 U CN 219988626U CN 202190000482 U CN202190000482 U CN 202190000482U CN 219988626 U CN219988626 U CN 219988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ossing
cylinder
ply
press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4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皮埃罗尼
M·加洛皮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ber Tissue SpA
Original Assignee
Korber Tissue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ber Tissue SpA filed Critical Korber Tissue Sp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8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8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e.g.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nating
    • B31F1/07Embossing, i.e. producing impressions formed by locally deep-drawing, e.g. using rolls provided with complementary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220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B31F2201/07Embossing
    • B31F2201/0707Embossing by tools working continuously
    • B31F2201/0715The tools be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220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B31F2201/07Embossing
    • B31F2201/0779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220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B31F2201/07Embossing
    • B31F2201/0782Layout of the complete embossing machine, of the embossing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220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B31F2201/07Embossing
    • B31F2201/0784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MECHANICAL WORKING OR DEFORMATION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F2201/00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B31F2201/07Embossing
    • B31F2201/078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F2201/0787Applying adhes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s For Manufacturing Corrugated Board In Mechanical Paper-Mak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印机,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多层纸(V1、V2)的压印夹持部(18、19);至少一个用于粘合多层纸的层压夹持部(22);一对压印辊筒(13、14),所述压印辊筒每个都在其表面上具有相应的多个压印凸起,每个都限定用于至少一层纸的包角,并且在其之间限定转移夹持部(15);一对压力辊筒(16、17),每个压力辊筒与相应的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所述压印夹持部被限定在由压印辊筒和压力辊筒形成的每一对之间;层压装置(20)用于粘合从所述转移夹持部输送来的层片;至少一个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25.1),其布置在层压装置上游;以及用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至少一个加热装置(23、23')。

Description

压印机
技术领域
描述用于生产多层纤维素幅材(例如特别是薄纸幅材)的方法和机器。
背景技术
在薄纸生产和加工部门,为了获得诸如厕纸卷、厨房纸巾、餐巾纸和面巾纸之类的产品,熟知从一个或多个母卷轴上展开多个纤维素纤维层,并将其加工为半成品或成品,其中包括相互粘合的两个或多个层。
用于生产多层幅材的纤维素纤维层的粘合通常使用胶水或通过机械层粘合进行,即通过在高压下将一层压在另一层上来获得。为此,借助于通常涂有弹性屈服材料的压印辊筒和压力辊对至少一个纤维素纤维层进行压印。通过压印,纤维素纤维层永久变形,形成压印凸起。在纤维素纤维层仍粘附在压印辊筒上的同时,将胶水涂敷到压印凸起上。随后,在压印纤维素纤维层上重叠第二层片,并且两个层片在接受胶水的区域中相互压靠以使其相互粘合。
然后粘合至少一个层片、一些或全部被压印的两个层片或多个层片,以形成多层幅材。所述幅材可以缠绕成卷,或者切割和折叠成面巾纸、餐巾纸等。
压印除了允许纤维素纤维层相互粘合外,还具有改善多层纸产品质量的目的。例如,如果将纤维素材料层缠绕成卷,则可以增加每个单层的厚度,以获得成品的体积或直径的增加。在其他情况下,可以增加层的机械强度(即极限抗拉强度)或增加吸水性或柔软性。
由于这些原因,开发了许多用于对纤维素材料层压印的方法和机器,如EP1075387、EP1855876、US3556907、EP1239079、EP1319748和US6746558所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提供用于改善纤维素材料的压印幅材的已知工艺的机器和方法,特别是用于改善纤维素材料的这些幅材的性能。
在此目标内,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改善纤维素材料幅材的致密性的机器和/或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改善纤维素材料幅材体积的机器和/或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改善纤维素材料幅材柔软性的机器和/或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改善纤维素材料幅材强度的机器和/或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改善纤维素材料幅材层之间的粘合力的机器和/或方法。
根据第一方面,将在下文中更加明显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利用一台用于对具有两层或多层纸幅的纸幅产品进行压印的机器来实现,该机器包括
至少一对压印夹持部,用于对多层纸压印,
至少一个层压夹持部,用于粘合所述多层纸,
至少两条进给路径,用于将多层纸从机器入口进给到所述层压夹持部,
一对压印辊筒,每个辊筒的表面上都有多个压印凸起,每个凸起限定用于少一个层片的一条所述路径的一段呈现用于所述至少一层纸的包角形式,并在其间限定用于多层纸的转移夹持部,
一对压力辊筒,每个压力辊筒与相应的所述压印辊筒并排,所述压印夹持部限定在由压印辊筒和压力辊筒组成的每对之间,
层压装置,用于组装从所述转移夹持部输送来的层片,以粘合所述层片,
至少一个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其在所述层压装置上游沿至少一个层片的所述路径布置,
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用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
使用加热辊筒允许可以处理含水量等于或大于现有技术的纸层,以改善层的特性。改善涉及单多层纸及其衍生纸制品的致密性、体积和机械强度。特别是,压印辊向各多层纸转移的热量加强了压印压力产生的塑性变形。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以上的重叠多层纸进给到单个压印辊筒,除上述技术和功能优势外,还可以进一步改善重叠多层纸的粘合力。
在本文中,“压印”涉及纤维素结构的一部分(例如一层或多层材料)垂直于其所在平面的永久变形工艺,通过该工艺,纤维素结构随着从纤维素结构所在的正常平面(例如层(或多层幅材,如果在多层材料上进行压印的话)所在的平面)突出的凸起或突起的形成而永久变形。
压印装置通常是指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在至少一个层片上执行压印工艺并且必要时例如使用涂敷到这些层片中的至少一个层片上(优选涂敷到形成在一层或多层上的至少一些压印凸起的顶表面)的胶水,通过层压将两个层片或更多个层片彼此粘合。
压印辊筒的“外表面”是指包括压印凸起的前表面、压印凸起的侧面以及压印凸起向外突出的辊所在平面的表面的整个区域。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是水基材料,以便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适合借助于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在至少一个层片上,而将水分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以促进层粘合。
根据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水基流体分配器。
根据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
根据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布置成接近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用于在沿所述包角移动的纸层上分配促进层粘合材料。
根据第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布置成接近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所述压印辊筒适合于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
根据第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二至第六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包括用于控制可从促进层粘合水基材料分配装置转移到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水分的量的系统。
根据第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方面的压印机,其中用于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是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进给速度的函数,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片上沿着所述路径分配促进层粘合材料,使得当所述速度增加时,转移到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水分的量减少,反之亦然,即,当所述速度减小时,转移到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水分的量增加。
根据第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用于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包括所分配流体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
根据第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包括形成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水基液体分配器,其设置有面对所述压印辊的分配辊,所述分配辊在其表面上收集所述水基液体并且将所述液体分配在移动通过所述压印辊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层片上。
根据第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七和第十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水基液体分配器包括用于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所述系统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分配辊对所述压印辊的相对压力的装置。
根据第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和第十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是水基液体,而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分配辊对所述压印辊的相对压力的装置。
根据第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包括根据所述加热装置所进行的加热来稀释所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的装置,优选使得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度随着由所述装置进行的加热增加和/或所述层与所述压印辊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加而增加;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优选布置成接近一个适合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所述压印辊筒的包角,优选设置一控制系统,以便当所述压印辊筒的温度增加时,稀释正在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优选在所述压印辊筒上设置一温度传感器。
根据第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蒸汽分配器,其在所述压印机中沿至少一个层片的进给路径布置,适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片上分配蒸汽。
根据第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七和第十四方面的压印机,包括优选借助于所分配的蒸汽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来控制可从所述蒸汽分配器转移到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水分的量的系统;优选包括水分传感器,该水分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层压装置下游的被粘合层片的路径上,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水分控制系统,所述水分控制系统适合作用于所述蒸汽分配器以对其进行调节。
根据第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十四或第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蒸汽分配器面向一个压印辊筒或压力辊筒的包角,以使存在于所述压印辊筒上或所述压力辊筒上的至少一个层片被蒸汽处理,或者沿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其中没有支撑件的一段路径(即自由悬挂在空中的段)而布置。
根据第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其布置成接近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用于将粘合剂材料分配在沿所述包角移动的纸层上,
蒸汽分配器,其在所述压印机中沿至少一层的进给路径布置,
适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片上分配蒸汽。
根据第十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十七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蒸汽分配器面向所述压印辊筒或所述压力辊筒之一的包角,以使存在于所述压印辊筒上或所述压力辊筒上的所述至少一层被蒸汽处理,或者沿所述至少一个层片的其中没有支撑件的一段路径(即自由悬挂段)布置。
根据第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十八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蒸汽分配器包括蒸汽分配区域和用于排出未被所述至少一层吸收的蒸汽的区域。
根据第二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十七、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蒸汽分配器与沿所述层压装置下游粘合的所述层的路径布置的水分传感器相关联,该水分传感器可操作地连接到适合调节所述蒸汽分配器的水分控制系统。
根据第二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十七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包括根据由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而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装置,优选使得随着由所述装置进行的加热增加,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度增加;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优选布置成接近于适合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在所述压印辊筒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优选设置为使得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增加时,稀释被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
根据第二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层压装置设置有挤压构件,所述挤压构件与一个压印辊筒限定层压夹持部。
根据第二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挤压构件包括层压辊筒,其面对所述压印辊筒以限定所述层压夹持部。
根据第二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挤压构件包括多个小辊,其彼此接近并限定对立表面。
根据第二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四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小辊优选近似同轴地布置在第一排上,每个所述小辊具有设置有凸起的圆柱形表面,其中第一排近似同轴的辊的轴线大致平行于压印辊筒的旋转轴线。
根据第二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小辊优选也近似同轴地布置在第二排上,每个所述小辊具有设置有凸起的圆柱形表面,并且其中第一排小辊和第二排小辊具有相互平行且围绕压印辊筒的圆周间隔开的轴线。
根据第二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挤压构件包括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电加热元件、辊的磁感应加热或具有蒸汽或油加热的热交换器。
根据第二十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内部,或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部,即适合从外部加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压印表面。
根据第二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二十八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加热装置
·当在内部时,包括例如在压印辊筒内部的至少一个间隙,诸如油、水、蒸汽或空气之类的加热流体借助于系统进给到该间隙中(作为替代,流体可以在该间隙中直接加热);作为替代,它可以包括布置在内部的、接近表面的、适合通过焦耳效应加热辊
筒的电加热元件;
·当在外部时,包括面向辊筒表面的外部加热装置,其将热量传递到辊筒,例如卤素灯装置、加热元件装置、火焰装置、热交换器装置或磁感应装置,适合在压印辊筒表面产生涡流。
根据第三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已加热压印辊筒的包角介于15°和345°之间,更优选介于30°和330°之间。
根据第三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在所述压印辊筒和相应压力辊筒之间设置一压印压力调节器,作为所述压印辊筒的温度或所述压印辊筒的热膨胀的函数。
根据第三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三十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压印压力调节器包括用于使所述压力辊筒和相应的压印辊筒移动成彼此接近或远离的装置。
根据第三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三十一或第三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压印辊筒和相应压力辊筒之间的所述压力调节器相关联,使得在压印步骤期间的压力变化导致所述压力辊筒朝向或远离相应的压印辊筒移动,优选为了维持压印压力恒定。
根据第三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层压装置设置有挤压构件,所述挤压构件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关联的一个压印辊筒限定层压夹持部,在所述压印辊筒和所述挤压构件之间提供用于调节层压压力的装置,作为所述压印辊筒的温度或所述压印辊筒的热膨胀的函数。
根据第三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三十四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用于调节层压压力的装置包括用于使所述挤压构件和所述压印辊筒移动成彼此接近或远离的装置。
根据第三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三十四或第三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至少一个用于评估所述压印辊筒和所述挤压构件之间的压力的装置与用于调节层压压力的所述装置相关联,以便在层压步骤期间的压力变化导致所述挤压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压印辊筒的移动,优选为了维持层压压力恒定。
根据第三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包括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在其间限定转移夹持部,所述层压装置设置有挤压构件,其与所述第一压印辊筒限定所述层压夹持部,从所述转移夹持部退出的层片相互接触地沿着进给路径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公共包角段朝向所述层压夹持部移动;所述第一压印辊筒优选布置在第二压印辊筒上方。
根据第三十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三十七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压印机包括
用于纸的至少一个第一层片的第一进给路径,其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直至所述转移夹持部的至少第一包角端段,
用于纸的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的第二进给路径,其至少包括
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直至所述第二转移夹持部的至少第二包角端段,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所述至少个一第二层片共用的第三段路径,呈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包角形式从所述转移夹持部直至所述层压夹持部。
根据第三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进一步包括
直至第一压力辊筒的第一自由段,
后续第一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一压力辊筒,并穿过所述第一压印夹持部,
第一端段。
根据第四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或第三十九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还包括
直至第二压力辊筒的第二自由段,
后续第二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二压力辊筒,并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
第二端段。
根据第四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或第四十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还包括
直至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自由段,
后续第一优选包角段,其围绕第一压印辊筒,并穿过所述第一压印夹持部,
第一端段。
根据第四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三十九或第四十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还包括
直至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自由段,
后续第二优选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并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
第二端段。
根据第四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四十或第四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一路径包括直至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自由段和第一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根据第四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或第四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第二路径包括直至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自由段和第二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根据第四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包括冷却系统,用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该压印辊筒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相关联,该冷却系统适合用于在机器停机期间冷却至少一个压印辊筒。
根据第四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待冷却的压印辊筒排放冷却空气的装置。
根据第四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十六方面所述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冷却装置是空气叶片型的。
根据第四十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十六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冷却装置是涡流管型的。
根据第四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四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内部分配冷却液的装置。
根据第五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前述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外部关联以加热其外表面的至少一个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连接到发电机装置以向所述电磁感应装置提供一电磁感应电流,所述电磁感应电流适合产生指向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电磁感应电流,并且其中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例如将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上产生涡流,以例如普遍跟随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表面的轮廓。
根据第五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五十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涡流仅或普遍跟随所述第一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上的凸起。
根据第五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五十或第五十一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范围为500Hz至100kHz,优选为1kHz至100kHz,甚至更优选为5kHz至100kHz,更优选10kHz至60KHz。
根据第五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第五十、第五十一或第五十二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涡流例如具有至少等于功率密度最大值的30%的功率密度最小值,所述最小值是在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表面开始测量到的等于至少0.6mm,优选至少0.4mm的厚度内检测到的。
根据第五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至第五十三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适合检测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磁感应装置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温度,并且其中所述发电机由中央控制单元按照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改变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和/或强度;优选地,由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是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表面的温度。
根据第五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至第五十四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磁感应装置与一处理装置相关联,以从与邻近并接近待加热的相应压印辊筒的操作区域移动到距离所述压印辊筒一定距离的非操作区域。
根据第五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五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操作区域等于介于1mm和10mm之间,优选介于2mm和6mm之间的距离。
根据第五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至第五十六方面中的一个或多方面的压印机,其中所述电磁感应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纵向并排并且其长度等于所述压印辊筒的轴向长度。
根据作为所述其他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另一方面,所述压印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分配器,所述蒸汽分配器在所述压印机中沿着至少一个层片的所述进给路径布置,适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层片上分配蒸汽,以对层进行处理。事实上,除了促进层粘合之外,蒸汽还进行了一种处理,这种处理既可以改善最终产品的体积,也可以提高层的强度。一个或多个蒸汽分配器优选与用以促进层粘合,特别是如上所述的水基类型的材料的其他分配器组合起来出现,以便将水分转移到层中来促进它们的粘合。
根据被标识为第五十八方面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压印多层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对压印夹持部以用于多层纸,
提供至少一个层压夹持部以粘合所述多层纸,
提供至少两条进给路径以用于朝向所述层压夹持部的多层纸,
提供一对压印辊筒,所述压印辊筒每个都在其表面上具有相应的多个压印凸起,每个都限定用于至少一个层片的一条路径的一段,其呈用于所述至少一层纸的包角形式,并且所述压印辊筒在其间限定用于多层纸的转移夹持部,
提供一对压力辊筒,每个压力辊筒与相应的压印辊筒并排,所述压印夹持部被限定在由压印辊筒和压力辊筒形成的每对之间,
提供层压装置,用于组装从所述转移夹持部输送来的层片,以粘合所述层片,
提供至少一个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其在所述层压装置上游沿至少一个层片的路径布置,
提供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其用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
使至少一个第一层片穿过所述第一压印夹持部,
使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沿着所述压印夹持部和所述转移夹持部之间的段穿过时加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
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穿过所述转移夹持部,
层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以形成合并的纸幅产品。
根据第五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八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的加热通过用层片部分缠绕在其上的相应压印辊筒转移热量而进行。
根据第六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五十九方面的方法,其中加热一种压印辊筒的压印凸起,在这种压印辊筒上缠绕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所述加热从辊筒的内部或从辊筒的外部进行。
根据第六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印辊筒的加热通过在压印辊筒表面上循环的涡流借助于焦耳效应进行,该涡流由面向表面的电磁感应器电磁感应,该方法优选包括改变感应频率以改变感应涡流的表面深度的步骤。
根据第六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缠绕在相应的加热压印辊筒上,以用于具有介于15°和345°之间,更优选介于30°和330°之间的角度的包角;优选设置改变所述角度的步骤。
根据第六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的方法,其包括在层压步骤之前将至少一种流体产品分配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层片上的步骤,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粘合,所述产品优选是胶水和/或粘合剂。
根据第六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产品是水基胶,所述方法包括在其分配之前基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温度稀释所述胶水的步骤,根据逻辑,辊筒越热,稀释度就越大。
根据第六十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的方法,其中蒸汽沿着至少一条进给路径分配在至少一个层片上。
根据第六十六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五方面的方法,其中层压之后是测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层片形成的幅材的水分的步骤,并且如果有必要,在所述测量给出超过阈值的值情况下,减少分配在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或第二层片上的蒸汽量。
根据第六十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的方法,其中压印步骤在大致恒定的压力下进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检查所述第一或第二加热压印辊筒和相应的压力辊筒之间的压力;并且如果有必要,在测量到的压力显着偏离所述大致恒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改变所述第一或第二加热压印辊筒和相应压力辊筒之间的压力。
根据第六十八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各方面之一的方法,包括使纸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路径移动的步骤,所述步骤包括至少跟随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包角端段直至所述转移夹持部,
跟随用于纸的至少一个第二层片的第二进给路径,其包括
-跟随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的至少一个第二包角端段直至所述第二转移夹持部,
-跟随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片是公共的第三段路径,从所述转移夹持部以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包角形式直至所述层压夹持部。
根据第六十九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一路径进一步包括
跟随第一自由段直至第一压力辊筒,
跟随穿过所述第一压印夹持部的围绕所述压力辊筒的后续第一包角段,
跟随所述第一端段。
根据第七十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或第六十九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二路径进一步包括
跟随第二自由段直至第二压力辊筒,
跟随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的围绕所述第二压力辊筒的后续第二包角段之后,
跟随所述第二端段,
根据第七十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或第七十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一路径进一步包括
跟随第一自由段直至第一压印辊筒,
跟随穿过所述第一压印夹持部的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后续第一优选包角段,
跟随所述第一端段。
根据第七十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第六十八或第七十一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二路径进一步包括
跟随第二自由段直至第二压印辊筒,
跟随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的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的后续第二优选包角段,
跟随所述第二端段。
根据第七十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第七十或第七十一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一路径包括跟随第一自由段直至第一压印辊筒并且跟随所述第一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根据第七十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根据上述第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一或七十二方面的方法,其中跟随所述第二路径包括跟随第二自由段直至第二压印辊筒并跟随所述第二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说明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更具体地,在附图中:
图1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印机的示意图;
图2A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的第一压印辊筒的表面细节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B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的第二压印辊筒的表面细节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A表示图2的机器的第一变体的示意图;
图3B表示例如要在图3A的机器中使用的层压装置的示意性轴测图。
图4、5和6表示另外的压印机、有关于前述图的相应变体;
图7A、7B、7C、8A、8B、8C、9和10表示蒸汽分配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印机中的定位的一些示例;
图11至16表示另外的压印机、有关于前述图的相应变体,明确地示出了至少三层纸的层粘合的情况;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的实施例的具有相关联的电磁感应装置的压印辊筒的示意图;
图18和19分别示出了在感应频率为1000Hz和10000Hz的情况下,与图17中的压印辊筒的凸起上的感应功率密度(W/m3)有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上述附图,特别是图1,用于对具有两层或多层纸幅的纸幅产品进行压印的机器整体用附图标记10表示。在图中,由虚线类型的虚线突出显示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可选的或可替代成由实线或虚线标记的相同组成部分。
对于每个示例,该机器10包括用于第一层纸V1的第一进给路径11和用于第二层纸V2的第二进给路径12,这两个路径例如从机器11.1和12.1的相应入口延伸出来,所述入口例如是围绕机器的外壳10A中的开口(未整体示出)或更一般地是在导辊11.2和12.2之间或朝向用于层粘合V1和V2的层压夹持部22的自由悬挂式通道,下面会更好地进行描述。
沿第一路径11布置第一压印辊筒13和第二压印辊筒14,在它们之间限定用于层片V1和V2的转移夹持部15。具体而言,在这些示例中,第一压印辊筒13位于第二压印辊筒14上方。两个压印辊筒优选由金属(例如钢)制成。
每个压印辊筒都包括压印凸起(参见图2A和2B),它们从各自的底表面延伸出来并且设置有各自的压印尖端。具体而言,第一压印辊筒13包括第一底面13.1、第一压印凸起13.2,第一压印凸起13.2具有第一压印尖端13.3。类似地,第二压印辊筒14包括第二底面14.1、第二压印凸起14.2和第二压印尖端14.3。
对于每个压印辊筒13-14,压印辊筒的底面13.1-14.1是辊筒的分隔压印凸起的基部的表面。一般来说,这种表面13.1、13.1-14.1是光滑的。在具有两个高度的压印凸起的情况下,压印辊筒的底面被认为是分隔较小高度的尖端的底部的那一面。
分别沿着用于层片V1和V2的每个路径11和12设置相应的压力辊筒,第一压力辊筒16布置成接触第一压印辊筒13,而第二压力辊筒17布置成接触第二压印辊筒14。两个压力辊筒优选包括由弹性屈服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外表面。两个压力辊筒可以由臂或其他构件(未示出)支撑,这些构件允许它们朝向和远离各自的压印辊筒移动,以达到下面将要解释的目的。诸如活塞-气缸式致动器之类的致动器(未示出)可用于将压力辊筒压靠在相应的压印辊筒上。
在每个压印辊筒-压力辊筒对之间限定相应的压印夹持部(特别是在第一压印辊筒13和第一压力辊筒16之间的第一压印夹持部18,以及在第二压印辊筒14和第二压力辊筒17之间的第二压印夹持部19),层片穿过该压印夹持部而永久变形(“压印”)。
组件从转移夹持部15输送来的层片V1和V2以粘合这些层的层压装置20面向第一压印辊筒13。具体而言,该层压装置20设置有挤压构件,例如层压辊筒20.1,其与第一压印辊筒13限定层压夹持部22。按照已知的方式,层压辊筒20.1将两层片V1和V2挤压到第一压印辊筒13上(层片的厚度大于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获得层粘合。层粘合可以是完全机械的,即一个层片的纤维素纤维由于压力而相互渗透相邻的层片,或者部分是机械和化学的,例如通过至少部分地涂敷粘合剂或通过借助于干燥而使得湿润的纤维粘附到其他纤维上并且自然还借助于层压装置20的挤压构件的压力的贡献,来使一个层片的湿润纤维粘附到另一个层片的纤维。
作为替代,例如,如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代替层压辊筒,层压装置20可以包括设置有第一系列小辊21.1的挤压构件21,所述第一系列小辊将层片挤压到压印辊筒上。例如,使辊21.1对准以便彼此近似同轴,安装成绕相应的公共旋转轴线旋转,优选空转。例如,辊21.1沿着公共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开。
辊21.1可以由例如摆动的臂21.2支撑,而臂21.2由致动器(例如气动致动器21.3)驱动,从而将辊21.1压靠在第一压印辊筒13的压印凸起13.2的尖端13.3上。辊21.1可以相互独立地支撑,以便能够彼此朝着第一压印辊筒13进行不同的移动。这允许通过优选彼此独立的致动器21.3,将每个辊21.1独立于其他辊压靠在第一压印辊筒13的近似圆柱形表面上。这样,第一压印辊筒13的任何变形(例如由辊21.1施加的相同压力引起的弯曲变形)都得到补偿,并且每个辊21.1被正确地压靠在第一压印辊筒13上。因此,即使在第一压印辊筒13的轴线由于负载的原因而变形的情况下,或者在第一压印辊筒13将具有非圆柱形的略微鼓起的外表面的情况下,也在每个辊21.1和第一压印辊筒13之间施加基本上相同的压力。作为这种独立安装的结果,只有当第一压印辊筒13的表面有效地为圆柱形时,辊21.1才有效地同轴。否则,辊21.1的同心度必须被理解为近似值。
层压装置20的挤压构件21还可以包括第二系列小辊,优选对准以近似同轴21.5,安装成围绕相应的公共旋转轴线(近似平行于第一辊21.1的旋转轴线)旋转,优选空转。第二辊21.5优选沿着公共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开。辊21.5可以由摆动臂21.6支撑,该摆动臂21.6由致动器(例如气动致动器21.7)驱动,以便将辊21.5压靠在第一压印辊筒13的压印凸起13.2的尖端上。弹性回复构件21.8可以使辊21.5倚靠致动器21.7的作用而远离压印辊筒13的表面移动。可以为辊21.1提供类似的弹性回复构件(图中不可见)的布置。对于辊21.5,关于辊21.1补偿压印辊筒13的相对于完美的圆柱形状的表面差异的能力同样适用。因此,对于辊21.5,同轴布置也必须理解为近似的。
最好,辊21.1和/或21.5可以借助于合适的加热装置加热,例如借助于插入辊内的电加热元件,或加热辊表面的电感应或蒸汽系统等来进行加热,例如,辊的温度可以介于70℃和160℃之间,优选介于90℃和130℃之间。
最好,在每个示例中,该机器包括用于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例如,它包括用于第二压印辊筒14的加热装置23。该加热装置在图中用星号指示。
作为替代,该机器包括用于第一压印辊筒13的加热装置23'(在图中,由用虚线示意性示出的星号指示)。
同样作为替代,该机器可以同时包括分别用于第一压印辊筒13和第二压印辊筒14的第一加热装置23和第二加热装置23'。
压印辊筒内的星号的指示纯粹是指示性的,并且该指示仅意味着加热装置与相应辊筒的关联。如下面更好地解释那样,加热装置23(23')可以是从内部或从外部加热各个辊筒的装置。
最好,该机器包括沿第一路径11和第二路径12的一段布置的至少一个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
例如,这种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包括已知类型的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例如接近第一压印辊筒13而布置在第一压印辊筒13上的第一层片V1的包角段11.5处,用于将粘合剂材料分配在沿所述包角11.5移动的纸层上。
用于分配水基流体粘合剂的已知系统(为简单起见未在图中示出)可以具有储液器,流体由陶瓷网纹辊(具有收集流体的单元)从该储液器中吸取,刮擦网纹辊外表面的刮刀在该储液器上方通过。网纹辊与通常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分配辊(铅版辊)接触,以将随后要转移到压印辊筒上的纸张上的流体转移到该分配辊上。铅版辊与纸接触操作,以便通过改变铅版辊和纸张之间的操作压力,使转移的流体量增加。
优选地,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为水基流体分配器,即,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为水基的,使得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适合借助于在沿包角11.5转移的纸层上分配促进层粘合材料,将水分转移到该层以促进层粘合。
因此,用于控制可从促进层粘合水基材料分配装置转移到层片的水分的量的系统(图中未示出)可以与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相关联。
在分配流体粘合剂材料的情况下,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最好涉及水基粘合剂或胶水,并且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包括例如待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装置25.2,其与加热装置23(23')进行的加热相关联,使得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度随着所述装置进行的加热增加而增加。在一些示例中,与机器的控制单元27(控制单元可以是PLC、工业计算机、微处理器、计算机网络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已知装置)相关联的温度传感器26(加热辊筒上的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二压印辊筒14上,使得当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的温度增加时,稀释正在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
如上所述,转移到纸层的水分程度可以是辊筒温度的函数,或者优选是机器中层片的进给速度的函数。事实上,机器旋转得越慢,纸在加热辊筒上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它吸收的热量就越多,从而使水基流体干燥,因此无法粘合层片。促进层粘合材料中水越多,这一点就越真实。
因此,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可以是促进层粘合材料沿路径在其上分配的层片的进给速度的函数,因此当该速度增加时,可转移到层片的水分增加。控制可转移水分的量的系统最好可以包括所分配流体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图中未示出)。
如上所述,粘合剂材料可以是水基胶,稀释装置25.2可以包括储水器或供水系统(图中均未示出),使得当两个压印辊筒13和14之一(或两者)的温度增加时,将水供应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从而稀释水基胶。这样可以节省胶水,因为一旦层片被粘合并干燥后,多余的水就会充当粘合剂介质。实际上,通过加热两个压印辊筒13、1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蒸发更大量的水,从而获得具有与不加热压印辊筒并且粘合剂材料被较少稀释的情况相同百分比的水分的多层幅材。此外,层片的水分增加会在挤压构件21的挤压期间增加它们的自生粘附,从而促进两个层片V1、V2的纤维素纤维的相互粘合。
作为替代,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可以接近第二压印辊筒14布置在第二压印辊筒14上的第二层片V2的包角段12.5处,用于将粘合剂材料分配在沿所述包角12.5移动的纸层上,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未示出的其他示例中,可以提供被布置成接近相应的压印辊筒13和14的两个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例如,第二个在图1中由虚线标记)。
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可以优选接近设置有加热装置23(23')的压印辊筒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也可以接近压印辊筒布置而无需加热装置。
可以理解,在多于一层(例如两层)被缠绕在相应的压印辊筒13或14上的情况下,粘合剂的分配在最外层,即不直接与压印辊筒接触的层片上进行。
作为替代或除了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之外,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可以是如上所述的、用于分配水基溶液或甚至水(例如包含会增加沸点的添加剂)的水基流体的分配器。这些位置可以与为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所指示的位置相同。
分配水基流体的事实允许将水分转移到一个层片(或多个层片)。一旦层片被粘合并干燥,水就充当粘合剂介质。
水基溶液或水在层片上的分配例如可以使用类似于上述用于分配胶水的装置(铅版辊)的装置,借助于分配器/喷嘴或其他分配系统进行。
如上所述,转移到纸层的水分程度可以是辊筒温度的函数,或者是机器中纸层的进给速度的函数。事实上,机器旋转得越慢,纸张在加热辊筒上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它吸收的热量就越多,从而使流体干燥,因此无法粘合层片。
可作为替代或除了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之外,具有水基流体分配器形式的、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分配器28,该蒸汽分配器28沿层片11或12的进给路径之一的一段布置,适合在相应层片上分配蒸汽。
事实上,蒸汽能够润湿多层纸,所述多层纸在层压后会失去水分,从而保持相互粘合。
除了促进层粘合之外,蒸汽还可以进行改善最终产品的体积和层片的强度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蒸汽分配器优选与如上所述的、水基材料在层片上的其他分配器组合起来出现,以便将水分转移到层片以促进它们的粘附。
所分配的蒸汽的温度可以介于50℃和120℃之间,更优选介于70℃和120℃之间,甚至更优选介于80℃和90℃之间。
蒸汽分配器28可以沿着进给路径11或12的一段(在该段中相应的层片(或多个层片,在多于一个叠加层片跟随路径的情况下)自由悬垂地通过,即,不用支撑件(不包括与蒸汽分配器相关联的支撑件,例如定位在分配器前面以充分引导分配器前面的层片))布置,或在任何情况下沿着在挤压或压印辊筒外部的路径段,即到从机器入口到达压力辊筒16/17或压印辊筒13/14的路径段布置。
此外,蒸汽分配器28可以面向压印辊筒13/14或压力辊筒16/17,
即,沿着进给路径11或12的相对于层片在压印辊筒13/14或压力辊筒16/17上的缠绕的段布置。可以设置多个蒸汽分配器28,如上所述那样定位在路径的不同段中。自然地,每个蒸汽分配器28与待汽化流体的供应系统(为简单起见,图中未示出)相关联(例如,分配器可以直接供应有在分配器本身中汽化的水,或者分配器可以直接供应有待分配的蒸汽)。
分配蒸汽的压力最好大约为大气压,或者在任何情况下低于2巴。
在蒸汽被分配之前形成蒸汽的压力介于8巴和9巴之间。
通过增加分配在纸上的蒸汽量,可以增加转移到纸上的水分的量。为此,可以增加蒸汽分配器的流量或所分配的蒸汽的压力。
因此,用于控制可从分配器转移到层片的水分的量的系统(图中未指示),例如包括所分配的蒸汽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并且与蒸汽分配器相关联。
蒸汽分配器28还可以包括用于排出未被一层片(或多个层片)吸收的部分蒸汽的装置。例如,蒸汽分配器28包括蒸汽分配区域28.1和用于排出未吸收蒸汽的区域28.2。
在一些示例中,水分传感器29与布置在层压装置下游粘合的多个层片(V1+V2,以及存在的任何其他层片)的路径30上的蒸汽分配器(或多个分配器)相关联。该水分传感器29与单元27可操作地连接并且与适合作用于蒸汽分配器(或多个分配器)以允许调节待分配的蒸汽量的水分控制系统相关联。例如,如果水分传感器检测到过量的水分,则控制蒸汽分配器(或多个分配器)28以减少分配在一层片(或多个层片)上的蒸汽量。在其他情况下,单元27可以控制压印辊筒13/14的温度增加。
在优选实施例中,蒸汽分配器28沿相关层片缠绕段面向下压印辊筒14,或沿相关层片缠绕段面向上压力辊筒16。在其他配置中,可以存在布置在两个位置上的两个蒸汽分配器28。
如上所述,适合至少加热辊筒表面(特别是关于压印凸起)的加热装置23与压印辊筒13/14相关联。
加热装置23例如可以是内部型的,并且包括位于辊筒内部的间隙,诸如油、水、蒸汽或空气之类的加热流体被进给到该间隙中(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特定系统)。例如,图2A示出了内部加热装置23A,其包括位于压印辊筒内部的间隙23A.1,用于供应已加热的透热油23A.3的系统23A.2。从内部加热可以在整个表面上均匀,从内部自然到达,因此主要借助于辊筒结构的热传导。作为替代,同样从内部,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电加热元件来实现加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加热元件可以接近压印辊筒的表面布置。
最好,加热辊筒的表面的操作温度优选介于70℃和160℃之间,优选介于90℃和140℃之间。
不同的是,压印辊筒13/14的表面可以从外部加热。例如,加热装置23可以包括面向辊筒表面而不接触辊筒的、将热量传递到辊筒的外部加热装置,例如卤素灯装置、电加热元件装置、火焰装置(例如由气体供能)或热交换器装置。
此外,外部加热装置可以包括面向磁感应型辊筒(即适合在辊筒(具有铁磁材料)的表面上感应通过焦耳效应加热该表面的涡流)表面的装置60,其将在下面更好地描述并在图16至19中图示。
如上所述,对于给定的包角,多个纸层围绕相应的压印辊筒缠绕。优选地,对于与加热装置23(23')相关联的每个压印辊筒13和/或14,表示层片(或在多于一个层片的情况下的叠加层片)与压印辊筒接触的段的开头和结尾之间的角度测量值的α包角,介于15°和345°之间,更优选介于30°和330°之间。因为层片与相应的压印辊筒接触的时间相对于其中层片围绕相应的辊以较小的角度缠绕的配置更长,所以这种配置使得可以获得从压印辊筒13/14到层片V1、V2的更大热传递。
可以设置一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改变压印辊筒13/14上的包角,例如如下面更好地解释那样,改变在压印辊筒13/14上引导层片(或多个层片)的导辊的位置,或改变压力辊筒相对于与其相关联的压印辊筒13/14的位置。
最好可以设置一装置40,用于改变压印辊筒-压力辊筒对之间的压力,例如借助于一个或多个致动器(图中仅针对第二压印辊筒指示,但是也可以为第一压印辊筒提供),即,通过实现压力辊筒朝向或远离相应压印辊筒的相对移动(或反之亦然,即,通过实现相应压印辊筒朝向或远离压力辊筒的相对移动),来改变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以便优选维持压印压力大致恒定。该装置40优选与压力辊筒/压印辊筒对相关联,其中压印辊筒与加热装置23相关联。事实上,压印辊筒的加热会导致其热膨胀,从而减少压印夹持部中与压力辊筒的距离并增加两个辊筒之间的相对压力,进而改变压印层片的物理特征。
适合检测两个辊筒之间的压力或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40.1可以与用于改变压力的这种装置相关联,使得机器基于该检测能够当辊筒之间的压力超过给定的压力阈值时改变所述辊筒之间的压力(例如,该压力必须维持大致恒定,即包含在非常有限的压力区间内)。例如,挤压和压印辊筒的轴线由电动或液压致动器支撑,并允许在层片上施加辊筒之间的压力:压力传感器40.1可以由布置在上述致动器的杆上的一个或多个测力传感器形成。作为替代,该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检测支撑辊筒轴线的液压致动器的腔室中的压力变化的系统,或者也可以是与连接辊筒轴线的端部止动件相关联的测力传感器系统。
由于热膨胀,压印压力可以按照加热压印辊筒的温度的函数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测力传感器来测量压力辊筒和压印辊筒之间的接触压力/力,以便通过补偿热膨胀来维持压印恒定。
类似地,用于改变层压装置的压印辊筒-压力构件对之间的压力的第二装置50也可以与层压装置相关联,从而例如借助于一个或多个致动器来改变辊筒和构件之间的距离,即,实现压力构件朝向或远离压印辊筒的相对移动,以便优选维持层压压力(即层压夹持部的尺寸)大致恒定。在与其相关联的压印辊筒具有加热装置23'的情况下,针对与上述辊筒的热膨胀相关的相同问题而设置该第二装置50。通常,控制用于改变压印辊筒-压力构件对之间的压力的第二装置50以将压力恒定维持在由单元27预定或由操作者手动设定的期望水平。
适合检测压印辊筒和挤压构件之间的压力或压力变化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与用于改变压力的这种装置50相关联,使得该机器基于该检测能够在辊筒和构件之间的压力超过给定的压力阈值时辊筒和构件之间的压力(例如该压力必须保持大致恒定,即包含在非常有限的压力区间内)。例如,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类似于为装置40指示的那种压力传感器。
该机器可以包括用于与加热装置23相关联的压印辊筒13、14的冷却系统70(例如图1中所示)。该冷却系统70被配置为在操作者需要在热压印辊筒附近工作的情况下,在机器停机期间冷却已加热压印辊筒。仅在以下安全条件下才允许接近机器:必须停止所有辊筒,必须启用任何制动器,并且在辊筒发热的情况下,不得超过给定温度。
冷却系统70可以包括用于朝向待冷却的压印辊筒排放冷却空气的装置,该装置例如包括在空气叶片类型的冷却装置(即,具有带有细长狭缝的喷嘴的分配器,所述细长狭缝排放具有优选至少等于待冷却的压印辊筒的轴向长度的细长(即线性)排放前沿的气流),或包括在涡流管(也称为“Ranque-Hilsch涡流管”)中型冷却装置。
可操作地,当机器停止例如需要冷却已加热压印辊筒13、14时,相应的压力辊筒16,17和(如果有必要的话)层压装置20要隔开,即,压力辊筒远离压印辊筒的表面移动,必要时稍微放松纸的拉力,使压印辊筒低速旋转,而不会导致缠绕在压印辊筒上的纸层断裂。实际上,由于纸张不再被压在压印辊筒的表面上,所以它可以在低速旋转的压印辊筒上无摩擦而不会破裂。这样,压印辊筒的整个表面反复不断地与冷却空气接触,从而使压印辊筒13、14逐渐均匀地冷却。
在压印辊筒的加热装置例如在内部型的情况下(如图2A的情况),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压印辊筒内部分配冷却液的装置,例如通过将其穿过同一间隙23A.1进给而实现。
下面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机器配置的非限制性示例。
如上所述,图1示出了加热装置23与第二压印辊筒相关联,即,加热该第二辊筒的情况。
用于第一层纸V1的第一进给路径11包括:第一自由段11.3,其从入口11.1直至第一压力辊筒16;后续第一包角段11.4,其围绕第一压力辊筒16,并穿过第一压印夹持部18;以及第一包角端段11.5,其围绕第一压印辊筒13直至转移夹持部15。
类似地,用于第二层纸V2的第二进给路径12包括:第二自由段12.3,其从入口12.1直至第二压力辊筒;后续第二包角段12.4,其围绕第二压力辊筒17,并穿过第二压印夹持部19;以及第二包角端段12.5,其围绕第二压印辊筒14直至转移夹持部15。
从这里,路径11.12的第一层片V1和第二层片V2共用的第三段以围绕第一压印辊筒13的包角形式延伸到达层压夹持部22。第三路径30从这里延伸,指向机器的外部或在任何情况下指向由经层压层片形成的纸幅的进一步处理操作。
层压夹持部22限定在第一压印辊筒13和层压装置20的压力辊之间。
图4(以及图3)示出了第二进给路径12的变体。在这种情况下,导辊12.2接近第二压印辊筒14定位,并且第二自由段12.3围绕第二压印辊筒14延伸直至第二包角端段12.5。因此,第二层片V2不会缠绕在第二压力辊筒上,从而仅在第二压力夹持部中与其相互作用。这种配置允许增加围绕已加热辊筒的包角。最好可以设置一种用于改变第二导辊12.2的位置的装置,以改变围绕第二压印辊筒14的包角的幅度。
图5(以及图3)还与图4中所示的第二路径的变体相结合地示出了第一层片V1的第一进给路径的变体。类似于上述图4的示例,第一路径11也具有接近第一压印辊筒13定位的第一导辊11.2和延伸直至围绕第一压印辊筒13的第一包角端段11.5的第一自由段11.3。因此,第一层片V1不会缠绕在第一压力辊筒上,从而仅在第一压力夹持部中与其相互作用。最好可以设置一种用于改变第一导辊11.2的位置的装置,以改变围绕第一压印辊筒13的包角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蒸汽分配器28可以定位在第一自由段11.3中或在围绕第一压印辊筒13的包角11.5上。
图6示出了第一进给路径11的另一变体,使得第一压力辊18被排除在处理之外并且层片V1被直接进给到第一压印辊筒,而不穿过第一压印夹持部,因此该层片不会被压印(基本上是“平的”)。
通常,材料分配装置25包括例如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其面向第一压印辊13布置在围绕该第一压印辊筒13的第一包角端段11.5处。
可作为替代,代替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在该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所在的同一路径段中,可以设置蒸汽分配器28(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25.1和蒸汽分配器28(如图1所示)都可以设置在该路径段中。
在定位蒸汽分配器28的其他非限制性示例(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在前述情况的图中示出)中,该分配器例如被布置为面向第二自由段12.3(图7A),或面向围绕第二压力辊筒的第二包角段12.4(图7B),或面向围绕第二压印辊筒14的第二包角端段12.5(图7C)。
在又一示例中,蒸汽分配器可以设置在第一进给路径11的一点上(例如,如图8A、8B、8C中那样,在与上文针对第二路径12描述的那些位置类似和对应的位置上)。此外,其他示例可包括如图9或图10所示的蒸汽分配器。此外,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示例中,可以设置两个蒸汽分配器,每个蒸汽分配器沿着各自的第一进给路径11和第二进给路径12定位,例如定位在上述位置之一上(实际上是图7、8、9和10的组合)。
在层片V1、V2上使用蒸汽分配器28允许将适量的水分输送到层片以增加由于热压印而产生的优势。具体而言,润湿的纤维素纤维更容易通过压印压力成型,或者更确切地说,层片的润湿促进了纤维素层的塑性变形。压印辊筒13/14传递的热量随后稳定了塑性变形。在蒸汽分配器28替代材料分配装置25使用或与材料分配装置25一起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压力进行层粘合的情况改善了层片的纤维素纤维之间的自生粘合或结合,或由于在使用流体粘合剂材料的情况下粘合剂材料更多地相互渗透到层片的厚度中而改善了粘合剂材料的功效,所以极大地促进了层粘合V1、V2。此外,如下所述,在沿进给路径11、12进给多于一个层片的情况下,蒸汽分配器28的使用改善了至少部分地沿着一在穿过转移夹持部15之前的公共段移动的两个或多个重叠层片的自生粘合。
当该装置仅与第一压印辊筒13相关联时,也可以提供上述设置有与第二压印辊筒相关联的加热装置23的示例(提供该选项以用虚线指示装置23')。
在又一其他配置中,上述所有示例在两个压印辊筒与相应加热装置23和23'相关联(即,两个压印辊筒都被加热)的情况下也必须被认为是有效的。例如,图4示出了两个压印辊筒都被加热的情况,如图11所示。
通常,如上所述,所有上述示例都可以在机器中同时处理多于两层片。例如,另一层片可以沿第一进给路径11和沿第二进给路径12叠加在相应层片上。因此,例如,第三层片V3可以叠加在第二层片V2上。在图中,这种可能性通过用“点”划线标识层片V3来示出,并且仅在第二路径12的初始部分中指示,这意味着,如果提供,它将与第二层片V2配对。因此,在图中,出现点划线和指示V3意味着该层片的出现是可选的,应该理解为该机器适合处理两个层片(V1和V2)或三个层片(V1、V2和V3)。这同样适应于与第一进给路径11相关联的可选第三(甚至第四)层片V3'。
图11示出了相对于第二层片V2的路径为层片V3提供第二差异化进给路径的情况。在实践中,第二层片V2跟随图1的示例的进给路径,即它在第二压力辊筒17上具有包角,而层片V3跟随图4的示例的情况,即它在第二压力辊筒上没有包角,而是在自由段之后直接位于第二压印辊筒14上,使得V2和V3在第二压印夹持部19中重叠。
在这些情况下,例如,设置一个或两个蒸汽分配器28,例如定位在图中所示的位置(如上文已经另外指出的那样)上。
类似地,图12示出了相对于第一层片V1的路径为层片V3'提供第一差异化进给路径的情况。在实践中,第一层片V1跟随图1的示例的进给路径,即它在第一压力辊筒上具有包角,而层片V3'跟随图6的示例的情况,即它在第一压力辊筒上没有包角,而是直接在其自由段之后位于第一压印辊筒上。同样在这些情况下,例如,至少一个蒸汽分配器28可以设置例如在第一压印辊筒上的例如前述图中所示的位置(如上文已经另外指出的那样)上。
图13示出了图11图12的示例的组合,因此存在四个层片V1、V2、V3、V3'。
图14示出了用于第三层片V3"的配置的另一种变体,它具有一条中心进给路径,适合于将层片V3"直接穿过压印辊筒13/14之间以及两个层片V1和V2之间的转移夹持部15进给,而没有缠绕压印辊筒或压力辊筒的任何段,然后,如果设置了层压装置,则与其一起穿过层压夹持部。
图15示出了没有(层压装置的)挤压构件的用于三个层片的配置的一个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压印辊筒13/14以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尖端对尖端配置布置,即在转移夹持部15中压印凸起13.2的至少一些尖端13.3至少部分地与压印凸起14.2的尖端14.3匹配。在转移夹持部15中在尖端13.3和14.3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层片穿过转移夹持部15的厚度。在一些变体中,可以仅将层片V1和V2进给到转移夹持部15中,而不进给第三层片V3。
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之间的转移夹持部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对于上述每个示例都有效。
在本领域中称为“DESL”(双压印同步层压)或“NESTED”的第一配置中,两个压印辊筒可以同步旋转,以便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凸起在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凸起之间的空间中居中(反之亦然,即,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凸起在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凸起之间的空间中居中),因此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一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被嵌套在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二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之间形成的凹进部分中(反之亦然,即,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二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被嵌套在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一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之间形成的凹进部分中),即一个层片的鼓起部分与另一层片的凹进部分居中,并且优选插入另一层片的凹进部分中,反之亦然,即,一个层片的凹进部分与另一层片的鼓起部分居中,并且优选被另一层片的鼓起部分插入其中。
在定义为“尖端对尖端”的第二配置中,两个压印辊筒可以同步旋转,使得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凸起的尖端与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凸起的尖端居中,因此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一层上产生的鼓起部分与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二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居中,反之亦然,即,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二层上产生的鼓起部分与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压力辊筒共同作用而在第一层片上产生的鼓起部分居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层片的凹进部分和另一层片的鼓起部分之间没有相互穿透,但是两个层片在鼓起部分处接触。优选地,所述两个辊筒的凸起的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两个层片的厚度之和。图15可以表示具有配置为“尖端对尖端”的压印辊筒并且还具有布置在尖端对尖端地配合的两个层片之间的第三层片的情况。两个层片或多个层片的层粘合通常使用分配在两个层片之一的尖端上的胶水进行。
关于呈面向磁感应式辊筒的表面的装置形式的外部加热装置23.1,这作为一个整体用附图标记60、60'指示,并且例如图示在图16中。如上所述,与其相关联的压印辊筒13、14的表面通过在该表面上感应涡流而由焦耳效应加热。
优选地,以第二压印辊筒14为基准,电磁感应装置60相对于层片V2的第二包角段12.5位于介于转移夹持部15和第二压印夹持部19之间的区域中,或者位于第二压印辊筒的相反侧,即面向层压装置20的一侧的区域中。
这同样适合与第一压印辊筒13相关联的电磁感应装置60'(用虚线指示),其可以定位在层压装置20和第一压力辊筒16之间,或者在第一包角段11.5上,例如定位在第一压力辊筒16和可选的粘合剂分配装置25之间,或在后者和转移夹持部15之间。
每个电磁感应装置与能够驱动合适的电流流向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加热的相应发电机或逆变器64相关联。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配置中,为了调节压印辊筒表面上的期望温度,产生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任何类型的温度传感器61,例如热电偶、高温计、热像仪或其他合适的装置,其与相应的压印辊筒相关联并连接到控制单元27,该控制单元如将在下文中详情解释的那样基于适当的控制算法控制逆变器64,以稳定压印辊筒外表面上的所需温度。
发电机64可以是一种逆变器,其以与具有该逆变器的输出的由电磁感应装置60形成的电路的谐振频率近似相同的特定工作频率运行。
如图17示意性所示,感应装置60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铜或其他合适材料)构成的单个线圈66,其定位成近似平行于压印辊筒的轴线。在其他配置中,电感器60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线圈。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可以为每个压印辊筒使用一个以上的感应装置,以便获得尽可能均匀的表面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电感器可以由同一逆变器供电,也可以每一个电感器由中央控制单元27根据用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印辊筒外表面的温度进行控制的相应逆变器供电。
感应装置60可以用已知装置进行冷却。例如,可以使冷却剂在感应器60内部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感应器可以由铜管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
在操作步骤中,导电材料的线圈66被供应有交流电流I1并且放置在与压印辊筒的外表面距离为d的操作区域中。这会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磁场B,该磁场B穿透压印辊筒的最外层,感应涡流Ip,如前所述,该涡流Ip通过焦耳效应加热压印辊筒。
优选设置距离d的调节器(图中未示出),因此距离d可以被调节以调节间隙和优化磁通量,并且可以介于1mm和8mm之间。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以上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单个压印辊筒相关联地使用,甚至更一般地,每个压印辊筒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热电偶、高温计和/或热像仪。通常,传感器位于压印辊筒的外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传感器可以插入辊筒内部。例如,可以将多个热电偶定位在压印辊筒内部不同深度处,以沿径向(即辊筒内部方向)监测辊筒的温度。
相对于其他传感器,热像仪的使用可能更受青睐,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压印辊筒表面温度分布概览。例如,压印凸起相对于压印辊筒的底面可以处于更高的温度,反之亦然,即,压印凸起相对于压印辊筒的底面可以处于更低的温度,因此必须改变由逆变器64供应给感应装置60的电磁感应电流I1的频率,并且总体上进行适当控制。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在压印辊筒外表面上感应出的涡流在辊筒内具有作为感应装置60的磁化频率的函数的穿透深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检测压印辊筒外表面的温度分布,突出显示压印凸起和底表面之间的任何温度差以及辊筒外表面和压印辊筒最内部之间的任何温度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控制单元27可以控制逆变器64以修改电磁感应电流I1的频率和/或强度并获得最佳温度分布,即仅压印辊筒的外表面处于所需温度下的温度分布。因此,工作频率最好可以在从500Hz到100kHz的范围内,优选在从1kHz到100kHz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在从5kHz到100kHz的范围内,更优选在从10kHz到60KHz的范围内,即,在将感应涡流Is主要限制在压印凸起上的频率范围内。
如图18所示,通过以大约1000Hz的工作频率向感应装置60提供电磁感应电流I1,可以获得主要跟随压印凸起之一的外表面SE的功率密度分配。换言之,从外表面SE开始测量的压印辊筒的厚度S包含至少等于功率密度最大值的四分之三的功率密度最小值。厚度S可以从十分之一毫米到十分之五毫米不等。在图18的情况下(但也适合图2A或2B的图表),厚度S等于0.4mm并且包含等于功率密度最大值的大约五分之三的最小功率密度。
图19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以大约10000Hz的工作频率向感应装置60供应电磁感应电流I1。在这种情况下,涡流以及功率密度的分配主要跟随外表面SE,因而跟随其轮廓。在这种情况下,在等于约0.1mm的厚度S内,最小功率密度等于功率密度最大值的三分之一。
仅图示了两个示例,示出了感应涡流Is如何必须优选在压印辊筒的外表面SE附近循环。换言之,它们必须大部分被限制在压印辊筒最外部分的有限厚度S内。功率密度的分配最好使得能够考虑感应涡流Is主要在压印凸起上以及在底表面,即分离每个压印凸起的辊筒的外表面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压印图案的函数,即,压印凸起的尺寸、形状和分配的函数,可以调节磁感应装置60以使压印凸起相对于底表面维持在较高温度下。控制单元27最好控制逆变器64以仅将非常小的表面厚度S维持在期望温度下,从而减少加热所需的能量并获得压印辊筒外表面的快速冷却。
应当理解,以上仅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可能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其形式和布置可以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概念的情况下变化。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的出现仅是为了便于根据以上描述和附图阅读这些权利要求,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保护范围。

Claims (51)

1.一种压印机,其用于对具有两层或更多层纸幅的纸幅产品进行压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
至少一对压印夹持部,其用于多层纸;
至少一个层压夹持部,其用于粘合所述多层纸;
至少两条进给路径,其用于从压印机的入口朝向所述层压夹持部的多层纸;
一对压印辊筒,所述压印辊筒每个都在其表面上具有相应的多个压印凸起,每个都限定所述进给路径中的用于至少一层纸的一条进给路径的一段,该段呈现用于所述至少一层纸的包角形式,并且所述压印辊筒在其之间限定用于多层纸的转移夹持部,
一对压力辊筒,每个压力辊筒与相应的所述压印辊筒并排,所述压印夹持部限定在由压印辊筒和压力辊筒形成的每对之间,
层压装置,其用于组装从所述转移夹持部输送的多层纸以粘合所述多层纸,
促进层粘合材料的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其在所述层压装置上游沿用于至少一层纸的所述一条进给路径布置,
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其用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是水基的,以便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分配装置能借助于将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分配在至少一层纸上而将水分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以促进层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水基流体分配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用于分配流体粘合剂材料的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布置成接近所述压印辊筒中的一个的包角,用于在沿所述包角移动的纸层上分配促进层粘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布置成接近所述压印辊筒中的一个的包角,所述压印辊筒能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用于控制能从促进层粘合水基材料的所述分配装置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的水分的量的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能转移的水分的量的所述系统是一速度的函数,在其上分配有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层纸以所述速度沿所述进给路径进给,使得当所述速度增加时,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的水分的量减少,而当所述速度较小时,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的水分的量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能转移的水分的量的所述系统包括所分配流体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形成所述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水基液体的水基液体分配器,其设置有面向所述压印辊的分配辊,所述分配辊在其表面上收集所述水基液体并且将所述水基液体分配到在所述压印辊上移动的所述至少一层纸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基液体分配器包括用于控制能转移的水分的量的系统,所述系统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分配辊在所述压印辊上的相对压力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为水基液体,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分配辊在所述压印辊上的相对压力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包括根据由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来稀释所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的稀释度随着所述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增加而增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粘合剂材料分配器布置成接近能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所述压印辊筒中的一个的包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控制系统,以便当所述压印辊筒的温度增加时,稀释正在分配的流体粘合剂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促进层粘合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配装置包括蒸汽分配器,所述蒸汽分配器在所述压印机中沿着所述进给路径中的用于至少一层纸的一条进给路径布置,能在所述至少一层纸上分配蒸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水分控制系统,以控制能从所述蒸汽分配器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的水分的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控制系统借助于所分配的蒸汽的流量或压力的调节器来控制能从所述蒸汽分配器转移到所述至少一层纸的水分的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控制系统包括水分传感器,其布置在所述层压装置下游的被粘合的多层纸的路径上,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水分控制系统,所述水分控制系统能作用于所述蒸汽分配器以对其进行调节。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器面向所述压印辊筒或所述压印辊筒中的一个的包角,以使存在于所述压印辊筒或所述压力辊筒上的所述至少一层纸被蒸汽处理,或者所述蒸汽分配器沿所述至少一层纸的一段路径而布置,所述至少一层纸在所述一段路径中没有支撑而自由悬挂在空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装置设置有挤压构件,其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一个限定层压夹持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构件包括:层压辊筒,所述层压辊筒面对所述压印辊筒以限定所述层压夹持部;或多个小辊,其彼此接近并限定对立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压印辊筒包括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内部,或在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部,即,能从外部加热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压印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并且被加热的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介于15°和345°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被加热的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包角介于30°和330°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和所述压力辊筒中的相应一个压力辊筒之间设置有压印压力调节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相关联,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温度或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热膨胀的函数。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压印辊筒包括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在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之间限定转移夹持部,所述层压装置设置有挤压构件,其与所述第一压印辊筒限定所述层压夹持部,从所述层压夹持部输送的所述多层纸相互接触而跟随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并指向所述层压夹持部的包角进给路径的公共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布置在所述第二压印辊筒上方。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
所述进给路径中的第一进给路径,其用于至少一个第一层纸,并且至少包括
·第一包角端段,其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直至所述转移夹持部,
所述进给路径中的第二进给路径,其用于至少一个第二层纸,并且至少包括
·第二包角端段,其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直至所述转移夹持部,
第三路径段,其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层纸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层纸所共用,呈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包角形式从所述转移夹持部直至所述层压夹持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路径还包括:
·第一自由段,其直至所述压力辊筒中的第一压力辊筒,
·后续第一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一压力辊筒,并穿过所述印夹持部中的第一压印夹持部,
·所述第一包角端段。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路径还包括:
·第二自由段,其直至所述压力辊筒中的第二压力辊筒,
·后续第二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二压力辊筒,并穿过所述第二压印夹持部,
·所述第二包角端段。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路径还包括
·第一自由段,其直至所述第一压印辊筒,
·后续第一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并且穿过所述印夹持部中的第一压印夹持部,
·所述第一包角端段。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路径还包括:
第二自由段,其直至所述第二压印辊筒,
后续第二包角段,其围绕所述第二压印辊筒,并穿过所述印夹持部中的第二压印夹持部,
·所述第二包角端段。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路径包括直至所述第一压印辊筒的第一自由段和所述第一包角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路径包括直至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的第二自由段和所述第二包角端段,而不穿过任何压印夹持部。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压印辊筒包括第一压印辊筒和第二压印辊筒,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外部关联以加热其外表面,所述电磁感应装置连接发电机装置以向所述电磁感应装置提供电磁感应电流,该电磁感应电流能产生指向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的电磁流,并且其中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使得在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上产生涡流,以主要跟随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的外表面的轮廓。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仅或主要跟随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所述第二压印辊筒上的压印凸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范围为500Hz至100kHz。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kHz至100kHz。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范围为5kHz至100kHz。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0kHz至60kHz。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其能检测与所述至少一个电磁感应装置相关联的第一压印辊筒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温度,并且其中所述发电机装置由中央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改变所述电磁感应电流的工作频率和/或强度;由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是所述第一压印辊筒和/或第二压印辊筒的外表面的温度。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包括用于所述压印辊筒中的至少一个压印辊筒的冷却系统,该至少一个压印辊筒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相关联,该冷却系统能在压印机停机期间冷却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待冷却的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排放冷却空气的装置。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是空气叶片型的。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是涡流管型的。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内部分配冷却液的装置。
50.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在运行以进行冷却时能够:
-将所述压力辊筒远离相应的压印辊筒移动,并且当存在层压辊筒时将所述层压辊筒远离相应的压印辊筒移动,
-随着冷却系统运行而旋转所述至少一个压印辊筒。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分配器,所述蒸汽分配器在所述压印机中沿用于至少一层纸的进给路径布置,能在所述至少一层纸上分配蒸汽,以进行所述至少一层纸的处理。
CN202190000482.4U 2020-04-10 2021-03-15 压印机 Active CN2199886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202000007735 2020-04-10
IT102020000007735 2020-04-10
PCT/IB2021/052131 WO2021205252A1 (en) 2020-04-10 2021-03-15 Machine and method for embossing paper web produc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8626U true CN219988626U (zh) 2023-11-10

Family

ID=7111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835.9A Pending CN115666921A (zh) 2020-04-10 2021-03-15 用于对纸幅产品进行压印的机器和方法
CN202190000482.4U Active CN219988626U (zh) 2020-04-10 2021-03-15 压印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835.9A Pending CN115666921A (zh) 2020-04-10 2021-03-15 用于对纸幅产品进行压印的机器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6893A1 (zh)
EP (2) EP4132778A1 (zh)
CN (2) CN115666921A (zh)
BR (1) BR112022020386A2 (zh)
WO (2) WO20212052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23637U1 (de) * 1996-12-23 1999-01-14 Sca Hygiene Prod Gmbh Überwiegend aus Zellstoff bestehendes Produkt für den Hygienebereich
US6551691B1 (en) * 1999-08-31 2003-04-22 Gerogia-Pacific France Absorbent paper product of at least three pli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050247397A1 (en) * 2003-09-29 2005-11-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embossed products
FI20045294A (fi) * 2004-08-13 2006-02-14 Avantone Oy Telataipumakompensoitu embossauslaite
JP2007136861A (ja) * 2005-11-18 2007-06-07 Daio Paper Corp エンボスロール
DE202007006100U1 (de) * 2007-04-27 2007-07-19 Sca Hygiene Products Gmbh Verheiratungswalze
MX2011001352A (es) * 2008-08-07 2011-05-02 Sca Hygiene Prod Gmbh Aparato y metodo para adherir capas, asi como producto multi capas.
ITLU20110015A1 (it) * 2011-11-23 2013-05-24 Licari Marina Incollatore dei veli polivalente ferma e parti
ITMI20131019A1 (it) * 2013-06-19 2014-12-20 Gambini Int Sa Gruppo colla con dispositivo di accostamento regolabile in un goffratore-laminatore, relativo goffratore-laminatore e metodo di regolazione dell'accostamento
FI127490B (fi) * 2014-02-28 2018-07-13 Metso Automation Oy Aaltopahvin säätö- ja valmistuslaitteisto sekä säätö- ja valmistusmenetelmä
JP6637245B2 (ja) * 2015-03-24 2020-01-2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衛生薄葉紙及び衛生薄葉紙の製造方法
IT201700065732A1 (it) * 2017-06-14 2018-12-14 Gambini Spa Dispositivo per la micro-goffratura di carta e linea per la lavorazione di carta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5252A1 (en) 2021-10-14
CN115666921A (zh) 2023-01-31
BR112022020386A2 (pt) 2022-11-29
EP4132778A1 (en) 2023-02-15
US20230146893A1 (en) 2023-05-11
EP4132779A1 (en) 2023-02-15
WO2021205253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1637B2 (en) Systems for tissue dried with metal bands
FI83895C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vid pressbehandling av en pappersbana.
EP1937458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 speed, pressure bonded, thin sheet laminate
CN108779606B (zh) 使用模塑辊制成纸产品的方法
CN110914048B (zh) 用于纸的微压花的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纸加工线
CN218749652U (zh) 一种压花装置
CN219988626U (zh) 压印机
CA2957659A1 (en) Durable wet-pressed tissue
FI81296B (fi) Foerfarande foer kalandrering av med magnetskikt foersedda banor och kalander foer utfoerande av foerfarandet.
WO2019138349A1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ssue paper
RU280322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валика для тиснения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тиснения-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2015074098A (ja) エンボス加工装置、ロールワインダ装置、プライマシン装置、及びエンボス加工方法
JP2001129905A (ja) コルゲートマシン
RU2795553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валика для тиснения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тиснения-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EP3990696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a yankee cylinder in a tissue machine
CN117794728A (zh) 具有至少一个被加热压花辊的压花装置和压花方法
WO1997016593A1 (en) Tissue impulse dryer
EP2331750A1 (en) Forming section with metal belt
CN114026286B (zh) 用于生活用纸机中的扬克缸的方法和系统
JP2003300265A (ja) ダンボール製造装置
FI20196106A1 (en) Drying unit, web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ying tissue or non-woven web
WO1984000984A1 (en) Econo web dryer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