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830U -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2830U
CN219982830U CN202320178220.8U CN202320178220U CN219982830U CN 219982830 U CN219982830 U CN 219982830U CN 202320178220 U CN202320178220 U CN 202320178220U CN 219982830 U CN219982830 U CN 219982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rake
disc
piece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82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鸿雁
奚杰峰
马小军
时强强
李晓春
冷德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82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2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2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2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制动件;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可提高内窥镜镜头操作过程中的角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以及使用上述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内窥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一种锁紧装置;本申请还涉及使用上述锁紧装置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先进医疗设备的普及,内窥镜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医疗手术中。
内窥镜设备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组成部分为牵引丝、可弯曲部分、光源以及镜头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内窥镜前端镜头经过微创切口进入人体内部,通常会将内窥镜前端镜头调整到适宜位置后,将内窥镜镜头固定在某个角度,为了便于病变部位的观察,会在内窥镜上装配锁紧装置,通过内窥镜后端的锁紧装置实现可弯曲部分的运动操控,进而实现对内窥镜前端镜头观察角度的调节,直接窥视相关部位的病变情况。内窥镜锁紧装置作为实际手术操作中的重要组件,对于实现病变部位的观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内窥镜锁紧装置中,通常使用锁定手轮实现镜头的调整,由于存在操作过程中内窥镜锁紧装置操纵镜头时稳定性不够、精密度不高、弯曲角度不灵活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提高操作过程中内窥镜镜头的角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解决现有内窥镜锁紧结构操作稳定性不够、精密度不高、弯曲角度不灵活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紧装置,以及使用上述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内窥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
所述第一牵引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楔形面沿着周向具有不同的内径尺寸,与所述楔形面配合的所述舌片沿所述制动孔内径面设置,所述舌片沿周向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厚度,在所述楔形面与舌片贴合时,在不同的贴合位置能够获得所述向第一转轴方向的不同程度的挤压。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楔形面设置有多处,并且围绕所述制动盘圆周面设置;所述多处楔形面在所述圆周上均匀布置,或者不均匀布置。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为一旋钮,定位于所述第一转轮的端面上,通过操纵所述旋钮,所述第三转轴跟随所述旋钮转动,调整所述制动盘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牵引盘;所述第二转轴具有伸出所述锁紧装置机体壳体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制动件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所述张紧片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使得所述张紧片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同的摩擦力;所述第二牵引盘的旋转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壳体外表面的凸轮,通过旋转所述凸轮至不同角度,能够对所述张紧片施加所述不同程度的挤压。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凸轮的操作柄。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针对所述操作柄设置有定位装置,使其可以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凸轮定位在需要的角度,进而保持对所述张紧片施加的挤压程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牵引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轴、以及摆动盘;所述摆动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通过所述摆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和所述摆动盘;所述摆动盘套设于所述摆动轴上,所述摆动盘的外周面固定有链接杆,所述链接杆的一端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机体的枢接座上;通过所述枢接轴,并通过所述链接杆,带动摆动组件实现所述摆动轴的摆动,以及获得所述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的效果。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外的固定柱,其设置于与所述制动件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所述摆动盘外周面上设置有摆动盘突出部,其设置在摆动盘上与所述固定柱相对的位置,能够与所述固定柱吸附;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可同步带动所述摆动盘摆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所述摆动盘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柱的吸附与分离;当所述摆动盘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柱吸附时,所述第一转轴处于可旋转的自由状态。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动件上设有吸附部,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具体通过所述吸附部实现。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为一倾斜面,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吸附时,所述倾斜面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贴合吸附时具有设定的吸附面积。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第二转轮组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二牵引盘;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靠第二端位置设置所述第二牵引盘;所述第二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所述摆动组件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时,同步限定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同步摆动,并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二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二牵引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对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同步提供阻尼;所述第二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功能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功能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功能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功能盘;所述第二转轴具有伸出所述锁紧装置机体壳体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制动件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所述张紧片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使得所述张紧片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同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功能盘的旋转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功能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第一转轮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端;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制动件用于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可实现在锁紧装置工作时,内窥镜远端弯曲部在任何角度下的弯曲与固定,最终实现在内窥镜操作过程中内窥镜镜头的角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之一中,锁紧装置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第一牵引盘设置于第一转轴中部位置,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机体内;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独立于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制动盘设置在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楔形面与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舌片与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舌片向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该优选实施方案具有结构简洁、在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的同时,满足向第一转轴所提供阻尼连续调整的特点。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之二中,锁紧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牵引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摆动组件能够限定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制动件与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制动件与第一牵引盘吸附时,则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的锁紧装置具有锁定与非锁定状态切换的灵活度高,可调整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中的制动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中的第一牵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中的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中的第二制动件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非锁定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的锁定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中的制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中的摆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例部分附图标记:
10-锁紧装置;
100-转轮组件;
110-第一转轮组件;111-第一转轮;113-第一转轴;115-第一牵引盘;1151-第一牵引盘凹槽;1153-第一牵引丝;1155-第一牵引孔;1157-第一牵引盘中心孔;
130-第二转轮组件;131-第二转轮;133-第二转轴;135-第二牵引盘;
150-隔离片;
300-制动件;
310-第一制动组件;311-第三转轴;313-制动盘;3131-楔形面;3133-转轴通过孔;
330-第二制动件;331-张紧片;
500-制动件驱动件;
510-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1-旋钮;
530-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1-凸轮;533-操作柄;
700-手柄(机体);710-定位轴;720-制动孔;721-舌片;
第二实施例部分附图标记:
810-锁紧装置;
8100-第一转轮组件;8110-第一转轮;8130-第一转轴;8150-第一牵引盘;
8200-第二转轮组件;8210-第二转轮;8230-第二转轴;8250-第二牵引盘;
8300-制动件;8310-制动件本体;8330-制动件吸附部;
8500-摆动组件;8510-摆动轴;8530-摆动盘;8531-摆动盘本体;8533-摆动盘中心孔;8535-摆动盘突出部;8537-链接杆;8538-枢接孔;8539-枢接轴;8550-承托座;
8700-手柄;8710-固定柱;8720-枢接座;
第三实施例部分附图标记:
2-内窥镜;
810-锁紧装置;
20-光源组件;
30-牵引丝;
40-吸引管;
50-冲洗管;
60-航空接头;
70-镜头;
80-可弯曲部;
90-导管;
8700-手柄;
第四实施例部分附图标记:
115’-第一功能盘;135’-第二功能盘;其余参照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内窥镜锁紧结构中,通常使用锁定手轮实现镜头的调整,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内窥镜锁紧结构操纵镜头时稳定性不够、精密度不高、弯曲角度不灵活等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第一牵引丝的收放控制,进而实现第一牵引丝对内窥镜镜头的在第一维度角度、位置的调整,有利于内窥镜远端弯曲部在任何角度下的弯曲与固定,最终实现内窥镜操作过程中内窥镜镜头的角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几种可选地实现方式进行介绍,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实现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是穷尽式的列举,在这些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某些特征或者某些示例进行替换、拼接或者组合,这些仍应视为本公开的公开内容。
对于上面描述的本申请的基本方案,以下通过两种可能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两种具体的实现方案的核心区别在于,向第一转轴提供阻尼的方式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方式。第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包括第一实施例;第二种具体实现方案包括第二实施例。另外,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锁紧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7详细介绍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洁、在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的同时,能够满足向第一转轴所提供阻尼连续调整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的左侧为锁紧装置10的第一端,即设置有转轮组件100一端;图1右侧为锁紧装置10的第二端,即制动件300和制动件驱动件500一端;在该图的视角中,由于视线的阻挡制动件驱动件500无法显示全部组件,因此并未标注制动件驱动件500,为了便于理解也可参考图2的示意。图2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10对应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锁紧装置10包括如下组件或者部件:转轮组件100;制动件300;制动件驱动件500;手柄(机体)700。
上述各个部件的布置方式大致可以描述如下:所述转轮组件100位于锁紧装置10第一端(图1左侧),所述制动件300、制动件驱动件500位于所述锁紧装置10第二端(图1右侧),在本申请的锁紧装置10中,制动件300可对转轮组件100进行不同方式的制动,并且对应上述不同方式的制动,制动件驱动件500对制动件300的驱动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后续针对上述不同方式的制动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装置10还包括以下组件:手柄(机体)700,所述手柄实际为锁紧装置10的机体,为其他各个部件提供定位基础;之所以称为手柄,是就其在内窥镜的整体结构中是作为手柄而言,一般设计为可根据装配修理需要拆卸的两个相互扣合的罩体;所述手柄(机体)700的一侧罩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轴710,所述定位轴710用于固定制动件驱动件500的部分组件。
在所述手柄(机体)700的另一侧罩体上设置有制动孔720,为了便于理解制动孔720的结构,请参考图4的示意。图4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中的制动孔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出,所述制动孔720为一圆形通孔,所述制动孔720用于容置所述制动件300的部分组件,该制动孔720内径面沿圆周设置有螺旋伸出的舌片721,所述舌片721沿周向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厚度,该舌片721能够保证与所述制动件300的部分组件贴合时,能够进入所述舌片721与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的间隙,通过所述舌片721向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舌片721在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中均匀对称设置,所述手柄(机体)700为塑料材质中空圆壳体,用于为转轮组件100、制动件300、制动件驱动件500提供安装位置。
接下来介绍转轮组件100,所述转轮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轮组件110;第二转轮组件130;隔离片150。
以下详细介绍各个部件。
所述转轮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轮组件110;第二转轮组件130。所述第一转轮组件110包括第一转轮111、第一转轴113、第一牵引盘115;所述第二转轮组件130包括第二转轮131、第二转轴133、第二牵引盘135。
为了便于理解转轮组件100的结构,请参考图3的示意,图3为图1中的锁紧装置10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也可参考图1。
所述第一转轮111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13第一端,作为设置在第一转轴113上的操作把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轮111固定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转轴11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113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113的第二端(图3右侧)设置在所述手柄(机体)700一侧的制动孔720内;所述第二转轮131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133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转轴133和所述第一转轴113同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为可能的布置方式,具体是通过第二转轴133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113外周面上实现上述同轴,并且所述第二转轴133可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113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牵引盘13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133的靠第二端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二牵引盘135设置在相对第一牵引盘115的更靠第一端(图3右侧)的位置。此外,所述第一转轮111位于第二转轮131的更靠第一端的位置,并且,第一转轮111上设置有向第二端方向伸出的凸台,而第二转轮131上则设置有相应的凹槽,使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凹槽,从而缩短了第一转轮111和第二转轮131在轴向上的安装尺寸。当然,所述第一转轴113和所述第二转轴133的同轴布置方式,也完全可以采取其他不同的方式,例如,采用两者从两端相对的布置方式,如果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则整个锁紧装置的布局与本实施例有明显区别,但其原理并无本质差别。
在介绍完上述各转轴与转轮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后,接下来介绍各个牵引盘的结构;在本申请的锁紧装置10中,第一牵引盘115与第二牵引盘135的结构类似,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牵引盘115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5,图5为锁紧装置10中的第一牵引盘115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还示出了与所述第一牵引盘115连接的第一转轴113。以下结合图5详细说明所述第一牵引盘115的具体结构,也可同时参考图1。
所述第一牵引盘115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113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牵引盘115上具有固定第一牵引丝1153的位置,通过旋转所述第一牵引盘115,能够调整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伸出的距离,而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又可以牵引内窥镜镜头,从而使所述内窥镜在该第一牵引丝1153所控制的维度上,处于合适的角度。
根据图5所示,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包括:第一牵引盘凹槽1151;第一牵引丝1153;第一牵引孔1155;第一牵引盘中心孔1157。
所述第一牵引盘115为中空盘体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盘凹槽1151位于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外周面上,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盘凹槽1151进入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内,所述第一牵引盘115的圆周面上设有对称的双向第一牵引孔1155,所述对称第一牵引孔1155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的收入与放出,所述第一牵引盘115的盘中心位置设有所述第一牵引盘中心孔1157,与所述第一转轴113嵌合固定,通过该结构,将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13第二端。
第一牵引丝115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牵引盘115上,并可以没入所述第一牵引盘凹槽1151,通过旋转所述第一牵引盘115能够调整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的收放,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牵引盘115的旋转,能够控制第一维度的第一牵引丝1153的缠绕收放,从而调整其伸出的距离;作为一种可能的布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由两根牵引线组成,所述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牵引丝1153的两根牵引线分别单独控制所述内窥镜在上下方向的观察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牵引丝1153的组成及控制维度仅为一种示意,不排除对于该第一牵引丝1153其他可能的组成及控制方式。
所述第二牵引盘135具有与第一牵引盘115类似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盘135跟随所述第二转轴133进行旋转,由于该第二牵引盘135上固定有第二牵引丝,并且第二牵引丝的组成方式与上述第一牵引丝1153类似,通过旋转所述第二牵引盘135能够调整所述第二牵引丝的收放,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例如,所述内窥镜在左右方向的观察角度;具体而言,所述第二牵引盘135的旋转,能够控制第二牵引丝的缠绕收放,从而调整其伸出的距离,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牵引丝1153、第二牵引丝均埋藏在内窥镜的导管中,各牵引丝的两个端头分别定位在内窥镜导管的弯曲端和牵引盘端,其一端与相对应的牵引盘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导管中,一般的,一条牵引丝一端被相应牵引盘牵引后,当牵引盘进行转动时,由于导管的柔性,通过牵引丝带动导管远端可弯曲部分的转动,进而带动内窥镜镜头端在某个维度(第一,或者第二)上转动,使内窥镜镜头能够向某个角度偏转,改变观察视角。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转轮组件100,接下来介绍制动件300及制动件驱动件500,由于上述二者的联系紧密,介绍过程存在交叉。
所述制动件300包括:第一制动组件310;第二制动件330。
所述制动件驱动件500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0;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
由于本申请的锁紧装置10中,第一制动组件310与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0配合工作,第二制动件330与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配合工作,进而实现对上述第一转轴113,第二转轴133的单独制动;由于第一转轴113,第二转轴133的制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后续将根据第一转113、第二转轴133的单独制动方式进行分别介绍。
以下介绍第一制动组件310及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0。
所述制动件300中的所述第一制动组件310包括:第三转轴311;制动盘313;楔形面3131;转轴通过孔3133。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310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113内的第三转轴311(第三转轴311可独立于第一转轴113的转动而转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311第二端的制动盘313,所述制动盘313嵌合设置在所述手柄(机体)700一侧的制动孔720内,所述制动盘313端面上设置有周向上的楔形面3131,所述楔形面3131用于与所述制动孔720内的舌片721配合工作。
请参考图6的示意,图6为制动盘313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还示出了第三转轴31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制动盘313的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所述转轴通过孔3133,所述转轴通过孔3133用于将所述制动盘313固定于与所述第三转轴311的第二端,所述制动盘313能够跟随所述第三转轴311的转动而旋转;所述制动盘313设置在所述手柄700机体的制动孔720内,并且手柄(机体)700的制动孔720内表面为粗糙表面,能够对制动盘313的旋转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使得制动盘313转动一定程度后,第一转轴113的旋转无法带动制动盘313在该旋转角度的转动;所述制动盘313的端面上多处设置有所述楔形面3131,并且围绕所述制动盘313圆周面设置;所述多处楔形面3131在所述圆周上均匀布置,所述楔形面3131沿着周向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从而在所述楔形面3131与舌片721贴合时,所述楔形面3131能够进入所述舌片721与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的间隙;通过所述舌片721向第一转轴113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第一转轴113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311第二端(图3右侧)与楔形面3131两者的间隙内设置有第一转轴113的第二端,在所述楔形面3131贴合所述制动孔720的舌片721过程中,所述楔形面3131能够楔入所述舌片721与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的间隙,根据楔入深度的不同,能够通过所述舌片721向所述第一转轴113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从而实现向第一转轴113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0包括:旋钮511。
参考图3中的示意,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510整体为一旋钮511,该旋钮511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311的第一端(图3左侧),并定位于所述第一转轮111的端面上,通过旋转所述旋钮31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11同步转动,处于所述第三转轴311第二端的制动盘313跟随所述第三转轴311转动,进而调整所述制动盘313与所述第一转轴113之间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调整所述制动盘313上的楔形面3131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制动孔720内的舌片721,以及贴合程度,从而通过所述舌片721向所述第一转轴113方向施加不同大小的挤压,对所述第一转轴113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接下来,介绍第二制动件330、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
所述第二制动件330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133伸出所述锁紧装置10手柄700的机体壳体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通过所述手柄700上的定位轴710,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件330的至少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可实现对所述第二制动件330的径向挤压,进而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133施加摩擦力。
所述第二制动件330包括:张紧片331。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包括:凸轮531;操作柄533。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考图7的示意,图7为第二制动件330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制动件330整体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3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片331具体为环形,并且该环形的张紧片331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张紧片331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10的手柄700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133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331,使得所述张紧片331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331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133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133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331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133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133施加不同的摩擦力。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530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700机体的壳体外表面的凸轮531,以及连接于所述凸轮531上的操作柄533,所述操作柄533具有显著大于所述手柄700半径的长度,通过操控所述操作柄533,使得所述凸轮531旋转至不同的角度,进而实现所述凸轮531对所述张紧片331施加所述不同程度的挤压,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331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133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133施加不同的摩擦力。针对所述操作柄533还可以设置有定位装置,使其可以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凸轮531定位在需要的角度,进而保持对所述张紧片331施加的挤压程度。具体设置方式可以为操作柄533设置与所述手柄700机体的壳体相互靠近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一组齿轮,当上述齿轮组之间处于啮合状态时,限定所述操作柄533的活动,进而将所述凸轮531定位在需要的位置;当上述齿轮组之间脱离啮合关系时,所述操作柄533可自由的进行摆动,所述凸轮531跟随操作柄533摆动。
在内窥镜进行工作时,针对所述第一转轴113的制动,通过旋转所述旋钮51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11转动,借助所述第三转轴311的转动带动所述制动盘313转动,进而所述调整所述制动盘313与所述第一转轴113之间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313上的楔形面3131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制动孔720内的舌片721,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舌片721向第一转轴113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对所述第一转轴113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第一牵引盘115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1153,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针对第二转轴133的制动,通过操控所述操作柄533,使得与所述操作柄533连接的凸轮530旋转至不同的角度并定位在需要的角度,所述凸轮530处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所述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331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使得所述张紧片331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133外周面贴合松紧程度的调整,上述贴合松紧程度的调整实现对第二转轴133施加不同的摩擦力,第二牵引盘135的旋转调整第二牵引丝1353,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通过上述第一转轴133、第二转轴133的单独制动实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第二维度观察角度的独立调整,一般的,所述锁紧装置10可具有非锁定时状态和锁定时状态,并可以在两者中间位置提供不同程度的阻尼。
以下详细介绍所述锁紧装置10的工作过程,重点是在锁定与非锁定之间切换。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10在第一维度上进行锁定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转动方向)旋转所述旋钮51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11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三转轴311的转动同步带动所述制动盘313转动,进而所述制动盘313与所述第一转轴113之间的旋转角度增大,使得所述制动盘313上的楔形面3131贴合所述制动孔720内的舌片721,并且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楔形面3131贴合舌片721的程度加深,所述楔形面3131进入所述舌片721与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的间隙的程度加深,从而通过舌片721向所述第一转轴113施加的挤压程度逐渐增大,上述挤压作为所述第一转轴113旋转过程的阻尼,使得所述第一转轴113的旋转受到阻碍,直至无法转动;第一牵引盘115在所处的旋转位置上被锁定,从而锁紧装置10在第一维度上进入锁定状态,与第一牵引盘115相关的第一牵引丝1153在内窥镜导管内的上下方向牵引长度被固定,即实现内窥镜镜头在第一维度上的锁定。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10在第一维度上进行解锁时,通过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所述旋钮511,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11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三转轴311的转动同步带动所述制动盘313转动,进而所述制动盘313与所述第一转轴113之间的旋转角度减小,使得所述制动盘313上的楔形面3131贴合所述舌片721的深度逐渐减小,最终至不贴合状态,所述楔形面3131摆脱所述舌片721与所述制动孔720内径面的间隙,从而通过舌片721向所述第一转轴113方向施加的挤压逐渐减小直到消失(楔形面3131与舌片721从贴合状态转变为不贴合状态时上述挤压消失),锁紧装置10在第一维度上脱离上述锁定状态,进入上述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可以随着操作者对第一转轮111的操作而灵活旋转;与上述第一牵引盘115相关的第一牵引丝1153在第一转轮111的牵引下,能够灵活的缠绕收放,从而使所述内窥镜镜头的在第一维度角度得到灵活调整。
在上述锁紧装置10在第一维度的锁定和解锁的位置中间,可以通过对制旋钮511的操作,使第一转轴113处于不同的阻尼状态,从而根据转动第一转轮111的需要,获得不同的调整转轮的松紧度;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对内窥镜进行调整时,根据需要将其设定在合适的状态,解锁时可以通过第一转轮111自由的调节内窥镜镜头角度,锁定时使内窥镜处于固定状态,不会发生镜头角度变化;如果处于上述两者中间的阻尼状态,则会给操纵者提供其需要的拨动转轮的手感,从而使其便于操纵。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10在第二维度上进行锁定时,通过顺时针操控所述操作柄533,使得与所述操作柄533连接的凸轮530顺时针旋转至不同的角度,所述凸轮530在顺时针旋转过程中,凸轮530对张紧片331的挤压程度越来越大;由于张紧片331为悬臂梁结构并且沿着周向具有不同的内径尺寸,在凸轮530挤压张紧片331的过程中,张紧片331开始沿第二转轴133径向方向向内移动,从而实现张紧片331内径面与第二转轴133外周面从分离状态转变为贴合状态,并且贴合松紧程度逐渐增大,上述贴合松紧程度增大实现对第二转轴133施加摩擦力的增大;通过操作柄533上的定位装置,将所述凸轮531定位在该摩擦力较大的位置,受到上述摩擦力的作用,第二牵引盘135在所处的旋转位置上被锁定,从而锁紧装置10在第二维度上进入锁定状态,与第二牵引盘135相关的第二牵引丝1353在内窥镜导管内的左右方向牵引长度被固定,即实现内窥镜镜头在第二维度上的锁定。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10在第二维度上进行解锁时,通过逆时针操控所述操作柄533,使得与所述操作柄533连接的凸轮530逆时针旋转至不同的角度,所述凸轮530在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凸轮530对张紧片331的挤压程度越来越小,张紧片331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133外周面贴合松紧程度逐渐减小,从而加载在第二转轴133上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至消失(张紧片331内径面与第二转轴133外周面从贴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锁紧装置10在第二维度上脱离上述锁定状态,进入上述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二牵引盘135可以随着操作者对第二转轮131的操作而灵活旋转;与上述第二牵引盘135相关的第二牵引丝1353在第二转轮131的牵引下,能够灵活的缠绕收放,从而使所述内窥镜镜头的在第二维度角度得到灵活调整。
在上述锁紧装置10在第二维度的锁定和解锁的位置中间,可以通过对操作柄533的操作,使第二转轴133处于不同的阻尼状态,从而根据转动第二转轮131的需要,获得不同的调整转轮的松紧度;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对内窥镜进行调整时,根据需要将其设定在合适的状态,解锁时可以通过第二转轮131自由的调节内窥镜镜头角度,锁定时使内窥镜处于固定状态,不会发生镜头角度变化;如果处于上述两者中间的阻尼状态,则会给操纵者提供其需要的拨动转轮的手感,从而使其便于操纵。
本申请的锁紧装置10,能够实现在锁紧装置10工作时,内窥镜远端弯曲部在任何角度下的弯曲与固定,并且能够实现上述内窥镜镜头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观察角度的单独调整,最终实现在内窥镜操作过程中内窥镜镜头的角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上述第一实施例为优选实施例,显然,在其基本原理上也可以存在别的变形。例如,所述转轮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轮组件110,即锁紧装置10只能在一个维度上调整内窥镜的角度。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变形方式。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转轮111和第二转轮131处于相对的位置,而不是如本实施例的处于同一端。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锁紧装置具有锁定与非锁定状态切换的灵活度高,可调整性好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8-附图12详细介绍本申请第二实施例。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8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上方为锁紧装置810的第一端,即第一转轮组件8100一端;图8的下方为锁紧装置810的第二端,第二端靠近机体(手柄),制动件8300设置在机体(手柄)上;在该图中,所述锁紧装置810处于非锁定状态。图9为图8中的锁紧装置810处于非锁定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的锁紧装置810处于锁定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锁紧装置810包括如下组件或者部件:第一转轮组件8100;制动件8300;摆动组件8500;手柄8700。
上述各个部件的布置方式大致可以描述如下:所述第一转轮组件100位于所述锁紧装置810第一端(图8上方),所述摆动组件8500位于锁紧装置810的中间(图8中间),所述制动件8300以分离方式位于锁紧装置810第二端(图8左下方),所述制动件8300布置于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的组成部分的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的某一侧,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在所述摆动组件8500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所述制动件8300与第一转轮组件8100中的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的外周面吸附或者分离;当所述制动件830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吸附时,能够对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的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所述手柄8700,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为所述锁紧装置810的机体,为其他各个部件提供定位基础;之所以称为手柄,实际是就其在内窥镜的整体结构中是作为手柄而言的,其具体结构见后续说明。
所述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810,还包括:第二转轮组件8200;所述第二转轮组件8200,包括:第二转轮8210、第二转轴8230、以及第二牵引盘8250。
以下结合附图8详细介绍各个部件。
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包括第一转轮8110、第一转轴8130、第一牵引盘8150;所述第二转轮组件8200包括第二转轮8210、第二转轴8230、第二牵引盘8250。
所述第一转轮811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轮8110与第一转轴8130第一端固定连接,作为设置在第一转轴8130上的操作把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轮8110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8130的第一端(图8上方);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8130的另一端,即所述第一转轴8130的第二端(图8下方);所述第二转轮821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8230的第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轮8210与第二转轴8230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转轴8230和所述第一转轴8130同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为可能的布置方式,具体是通过第二转轴8230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8130外周面上实现上述同轴;所述第二牵引盘8250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8230的靠第一端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二牵引盘8250设置在相对第一牵引盘8150的更靠第一端(图8上方)的位置。此外,所述第一转轮8110位于第二转轮8210的更靠第一端的位置,并且,第一转轮8110上设置有向第二端方向伸出的凸台,而第二转轮8210上则设置有相应的凹槽,使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凹槽,从而缩短了第一转轮8110和第二转轮8210在轴向上的安装尺寸。当然,所述第一转轴8130和所述第二转轴8230的同轴布置方式,也完全可以采取其他不同的方式,例如,采用两者从两端相对的布置方式,如果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则整个锁紧装置的布局与本实施例有明显区别,但其原理并无本质差别。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的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盘115、第二牵引盘135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具体请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
以下介绍所述制动件8300以及摆动组件8500;由于两者联系紧密,介绍过程中内容存在相互交叉。请参照图8,也可参照图9的示意。
所述制动件8300包括:制动件本体8310;制动件吸附部8330。
所述摆动组件8500包括:摆动轴8510;摆动盘8530;承托座8550。所述摆动轴8510与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同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为可能的布置方式,具体是通过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套设在所述摆动轴8510外周面上实现上述同轴,所述摆动轴8510为中空摆动轴;通过所述摆动轴8510连接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和所述摆动盘8530,以摆动的方式连接于机体;所述摆动盘8530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8130外周面上,并且所述摆动盘8530布置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和第二牵引盘8250的轴向之间的间隙位置(图8中间),通过所述摆动轴8510的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和第二转轮组件8200同步跟随摆动,所述摆动轴8510可同时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和第二转轮组件8200的摆动范围;所述摆动盘8530的结构的详细介绍在后续介绍了制动件8300的结构之后介绍。这里需要说明,所述摆动轴8510实际上也可以是所述摆动盘8530的虚拟的轴线,即,通过摆动盘8530本身为所述第二转轴8230从外周面提供支撑,将所述摆动盘8530的中轴线(实际中轴采用空心)作为摆动轴8510。所述摆动轴8510的轴向末端还链接有所述承托座8550(图8下方),所述承托座8550为所述摆动轴8510、摆动盘8530及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的轴线端部提供安装基础,实现对这些元件的承托作用;所述承托座8550底面与机体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能够使其上部承托的上述元件能够具有一定的摆动范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所述承托座8550为与所述第二牵引盘8250相同半径尺寸的圆盘,其圆盘的第二端(图8下方,靠近机体的一端)设置有切削面,所述切削面与机体之间的空隙可实现对第一转轮组件8100的摆动范围的限定。
结合图12的示意,为了实现所述摆动,所述摆动盘主体853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链接杆8537,所述链接杆8537下端设置有枢接孔8538,通过枢接轴8539与所述枢接孔8538间隙配合连接于所述枢接座8720上,所述枢接座8720固定在手柄8700机体上,这样,位于承托座8550两侧的枢接座8720通过链接杆8537支撑所述摆动组件8500,使所述摆动组件8500能够以所述枢接轴8539为旋转轴进行摆动,其摆动范围受到所述承托座8550与手柄8700机体之间的间隙限制。
所述手柄8700,其名称是从其作为内窥镜的手柄而来,在本申请中相当于提供定位基础的机体,手柄8700一般设计为可根据装配修理需要拆卸的两个相互扣合的罩体,对于本申请的内窥镜锁紧装置而言,机体提供的相关结构主要是固定柱8710以及枢接座8720;所述枢接座8720固定在机体上,用于为摆动盘8530提供用于摆动的支撑基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8700为塑料材质中空圆壳体,所述固定柱8710位于所述手柄8700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固定柱8710以分离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制动件8300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所述固定柱8710可对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进行吸附与分离,从而使所述锁紧装置810在不需要被锁紧时,能够通过靠向固定柱8710,获得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可以自由转动的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为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是所述固定柱8710为具有磁性的矩形薄板,所述固定柱矩形薄板8710的第二端固定在机体上(即,所述手柄8700的内表面),其第一端实现与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的吸附与分离。在该第一端位置,可以设置具有磁性吸附面,或者可被磁性物吸附的表面。
图11示出所述制动件8300的结构图。以下结合图11详细介绍所述制动件8300,也可参考图8、图9。
如前所述,所述制动件8300包括:制动件本体8310;制动件吸附部8330。
所述制动件8300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所述制动盘本体8310为楔形结构,朝向第一转轮组件8100的面为一个倾斜面,这样便于与倾斜的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贴合,所述制动件本体8310的端部设置有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通过所述吸附部8330可对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8150和第二牵引盘外周面8250进行吸附,其吸附原理最可能采用的为磁吸附,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吸附方式,例如,设立具有魔术贴的表面;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的吸附面为一倾斜面,当所述制动件830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吸附时,所述倾斜面能够使所述制动件830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贴合吸附时均具有设定的吸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第二牵引盘外周面均为可磁性吸附的金属材质,所述制动体吸附部8330为磁性体,当摆动所述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时,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摆动盘8530,可在摆动轴8510的带动下进行摆动;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摆动到一定角度时,所述制动件8300可对第一牵引盘8150及第二牵引盘8250进行磁性吸附,进而为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的旋转提供阻尼。
图12示出摆动盘8530的结构图。以下结合图12详细说明所述摆动盘8530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考图8。
如图12所示出的,所述摆动盘8530,包括:摆动盘本体8531;摆动盘中心孔8533;摆动盘突出部8535;链接杆8537;枢接孔8538;枢接轴8539(请参照图8)。
为了更好的理解,先介绍摆动轴8510与摆动盘8530。所述摆动轴8510是所述摆动盘8530的中心轴线(可参考图8)形成,在轴向上,所述摆动盘8530设置在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的轴向间隙位置;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可能的布置方式,具体是所述摆动盘8530从外部箍住所述第一转轴8130;通过所述摆动盘8530连接的链接杆8537,可以使摆动组件8500绕所述枢接轴8539摆动,从而使整个第一转轮组件8100和第二转轮组件8200也随之整体摆动。所述摆动盘本体8531为空心圆盘状,其内部设置有摆动盘中心孔8533,通过所述摆动盘中心孔8533可实现所述摆动盘8530从外部箍住所述第一转轴8130;所述摆动盘本体85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摆动盘突出部8535,其设置在摆动盘本体8531上与所述固定柱8710相对的位置,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为具有吸附效应的材料,能够与所述固定柱8710吸附;所述摆动盘本体8531的外周面还设定有链接杆8537,所述链接杆8537与所述摆动轴8510同垂直于手柄8700机体表面方向设置,所述链接杆8537的一端设置有枢接孔8538,所述枢接孔8538内间隙配合有枢接轴8539;所述枢接轴8539连接在手柄8700机体的枢接座8720上;通过所述枢接轴8539可以实现摆动机构8500的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随之摆动,并且,在所述承托座8550的限制下,其摆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
在申请的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最为可能的布置方式,具体是所述摆动盘853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为相似半径尺寸的圆盘,所述链接杆8537对称设置在摆动盘本体8531的外周面上,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为含有磁性材料的部件,可以与金属材料的所述固定柱8710发生吸附。
在内窥镜进行工作时,通过拨动所述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所述摆动轴8510实现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进行摆动;在摆动过程中,通过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的吸附与分离,从而对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旋转提供阻尼;具体的,当摆动到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吸附时(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与所述固定柱8710分离),则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的吸附力能够对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的旋转提供阻尼;当摆动到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与所述固定柱8710吸附时(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分离),所述固定柱8710可为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摆动组件8500的整体创设平稳的调整状态。上述吸附作用还可以同时起到使所述摆动机构8500,所述第一转轮组件8100,第二转轮组件8200组成的锁紧装置810的主体被吸附定位的作用,使锁紧装置810处于稳定的非锁定时状态和锁定时状态。
以下重点参考图9、图10,详细介绍所述锁紧装置810的工作过程。
图9示出了图8中的锁紧装置810处于非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8中的锁紧装置810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8至图10简要介绍锁紧装置810的工作过程,重点是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切换的操作过程。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810进行锁定时,通过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施力,使所述锁紧装置810主体沿逆时针拨动一定角度(如图9示出由A位置到B位置),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带动所述摆动轴8510绕机体摆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摆动盘8530的同步逆时针摆动,进而导致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与所述固定柱8710的分离,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外周面、第二牵引盘8250外周面与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的接触吸附;当所述制动件吸附部8330与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8300能够对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旋转提供阻尼;受到上述阻力的作用,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无法转动,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在所处的旋转位置上被阻力锁定,锁紧装置进入锁定状态,与上述牵引盘相关的所述牵引丝在内窥镜导管内的上下及左右方向牵引长度被固定,即实现内窥镜镜头的角度锁定。请参考图9、图10,上述过程是图9变化到图10,可以看出制动件8300在图9位置时没有与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接触,到图10位置时则与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接触。
当需要将内窥镜锁紧装置810进行解锁时,通过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施力,使所述锁紧装置810主体沿顺时针摆动一定角度(如图10示出由B位置到A位置),第一转轮8110、第二转轮8210带动所述摆动轴8510绕机体摆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摆动盘8530同步顺时针摆动,进而导致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与所述制动件8300的分离,所述摆动盘突出部8535与所述固定柱8710的接触吸附;当摆动盘突出部8535与所述固定柱8710的吸附,所述第一转轴8130、第二转轴8230处于可旋转的自由状态;锁紧装置脱离上述锁定状态,进入上述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可以随着操作者对第一转轮8110和第二转轮8210的旋转操作而灵活旋转;与上述牵引盘相关的牵引丝在牵引盘的牵引下,能够灵活的缠绕收放,从而使所述内窥镜镜头的角度得到灵活调整。请参考图9、图10,上述过程是从图10变化到图9;可以看出制动件8300在图10位置时与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接触,到图9位置时则没有与第一牵引盘8150、第二牵引盘8250接触。
上述第二实施例为优选实施例,显然,在其基本原理上也可以存在别的变形。例如,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810包括第一转轮组件,即锁紧装置只能在一个维度上调整内窥镜的角度。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变形方式。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转轮8110和第二转轮8130处于相对的位置,而不是如本实施例的处于同一端。
对应于前述第二实施例,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参照附图13,结合附图8-附图12说明其结构以及工作过程。
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二实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原件尽量采用相同的命名,以便于理解;但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尽管存在共同的创新点,但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之处,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描述就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命名为准,不用与第二实施例强行对应。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结构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13详细介绍本申请第三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左侧为内窥镜的后端,即锁紧装置810和光源组件20的一端,该内窥镜的后端为实际手术过程的操作人员的把持端;图13的右侧为内窥镜结构装置的前端,即镜头70和可弯曲部80的一端,该内窥镜的前端用于手术过程中利用可弯曲部分的运动操控,实现相关部位病变情况的窥视。在该图中,所述锁紧装置810处于非锁定状态。以下介绍时,将图13左侧称为后方,图13右侧称为前方。
如图13所示,内窥镜结构装置2包括:锁紧装置810;光源组件20;牵引丝30;吸引管40;冲洗管50;航空接头60;镜头70;可弯曲部80;导管90;8700-手柄。
所述光源组件20与所述锁紧装置810均内嵌于手柄8700内,所述手柄8700用于操作人员对内窥镜的把持,所述光源组件20可为所述镜头70提供观察时的照明光源,所述手柄700位于内窥镜2的后端(图13左侧),所述可弯曲部80与所述镜头70位于内窥镜2的前端(图13右侧),两者之间通过导管90相互连接。在进行微创手术时,一般的,所述内窥镜2的前端即在处于图13中的非锁定状态下沿患者腔道推送到手术部位;所述导管90内部包裹着锁紧装置810连接到所述镜头70的牵引丝30,此处所谓包裹,并非紧密包裹,而是为每一根牵引丝提供一个专用管道,所述管道具有合适的径向的尺寸。其导管90本身采用具有柔韧性的材料制成,使其能够适应于患者的弯曲的腔道,通过所述可弯曲部80调整所述镜头70在病灶部位的观察角度。所述手柄8700掌控在手术操作者手中,手术操作者利用转轮组件能够根据需要对锁紧装置810进行体外操控,进而实现患者体内病灶部位在不同角度下的观察。
其中,所述内窥镜结构装置2可通过所述锁紧装置810,实现柔性牵引丝30的任意角度弯曲,锁紧装置810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牵引丝在所述第一牵引盘8150中的长度,进而实现所述镜头70在固定位置的第一维度上的角度调整。上述利用转轮组件实现锁紧装置810锁定与非锁定工作状态的调整的详细过程,请参考实施例二,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图13的前端(图13右上方)还示出与所述镜头70相配合工作的吸引管40、冲洗管50以及航空接头60。所述吸引管40及冲洗管50用于清除所述镜头70观察区域的视线阻挡物,可以保证镜头70操作视野的清晰,便于直接窥视相关部位的病变情况。所述航空接头60用于接入所需的导线。
对应于前述第一实施例,本申请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紧装置;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将第一实施例的原理推广到其他可能的应用场合,而不是仅仅限于内窥镜。当然,也可将第二实施例的原理推广到需要应用的场合,本实施例仅作为一种示意。
以下结合图1-图7说明其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原件尽量采用相同的命名,以便于理解;但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尽管存在共同的创新点,但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之处,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描述就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命名为准,不用与第一实施例强行对应。
所述锁紧装置10’,通常应用于检测场景,结合实施例一描述过程,所述转轮组件100中的所述第一牵引盘115及第二牵引盘135替换为第一功能盘115’及第二功能盘135’,用于实现对各种可能的调整功能。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功能盘115’及第二功能盘135’的结构可根据锁紧装置10’的功能及应用场景需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第一转轮111、第一转轴113、制动件300;所述第一转轮111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13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113上设置有第一功能盘115’;所述制动件300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113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功能盘115’的旋转用于实现设定的调节功能,例如,用于调整如前述实施例提到的第一牵引丝,也可以实现其他调整功能,例如第一功能盘115’本身的旋转能够实现某种设备的调整功能,例如,显微镜的焦距等;在此,对具体的调节功能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10’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功能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10’还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功能盘;所述第二转轴具有伸出所述锁紧装置机体壳体外的部分;所述第二制动件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所述张紧片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使得所述张紧片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同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功能盘的旋转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10’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功能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所述第一牵引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面沿着周向具有不同的内径尺寸,与所述楔形面配合的所述舌片沿所述制动孔内径面设置,所述舌片沿周向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厚度,在所述楔形面与舌片贴合时,在不同的贴合位置能够获得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面设置有多处,并且围绕所述制动盘圆周面设置;所述多处楔形面在所述圆周上均匀布置,或者不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为一旋钮,定位于所述第一转轮的端面上,通过操纵所述旋钮,所述第三转轴跟随所述旋钮转动,调整所述制动盘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牵引盘;所述第二转轴具有伸出所述锁紧装置机体壳体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制动件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所述张紧片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使得所述张紧片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同的摩擦力;所述第二牵引盘的旋转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壳体外表面的凸轮,通过旋转所述凸轮至不同角度,能够对所述张紧片施加所述不同程度的挤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凸轮的操作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操作柄设置有定位装置,使其可以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凸轮定位在需要的角度,进而保持对所述张紧片施加的挤压程度。
9.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牵引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轴、以及摆动盘;
所述摆动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通过所述摆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和所述摆动盘;所述摆动盘套设于所述摆动轴上,所述摆动盘的外周面固定有链接杆,所述链接杆的一端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机体的枢接座上;通过所述枢接轴,并通过所述链接杆,带动摆动组件实现所述摆动轴的摆动,以及获得所述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的效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外的固定柱,其设置于与所述制动件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
所述摆动盘外周面上设置有摆动盘突出部,其设置在摆动盘上与所述固定柱相对的位置,能够与所述固定柱吸附;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可同步带动所述摆动盘摆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所述摆动盘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柱的吸附与分离;
当所述摆动盘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柱吸附时,所述第一转轴处于可旋转的自由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上设有吸附部,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具体通过所述吸附部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的吸附面为一倾斜面,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吸附时,所述倾斜面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贴合吸附时具有设定的吸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转轮组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二牵引盘;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靠第二端位置设置所述第二牵引盘;所述第二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所述摆动组件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时,同步限定所述第二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时,所述第二转轮组件同步摆动,并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二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二牵引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对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同步提供阻尼;
所述第二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二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二维度的观察角度,所述第二维度与所述第一维度处于不同的方向维度。
15.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功能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所述第一功能盘的旋转用于实现设定的调节功能;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功能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
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轮、第二转轴、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件驱动件;
所述第二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并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外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功能盘;所述第二转轴具有伸出所述锁紧装置机体壳体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制动件为悬臂梁结构的张紧片,所述张紧片定位于所述锁紧装置机体的壳体外表面,并绕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机体壳体外的部分设置;
所述第二制动件驱动件通过径向挤压所述张紧片,使得所述张紧片径向收缩,从而使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贴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摩擦力;通过不同程度的挤压,能够调整所述张紧片的内径面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面贴合的松紧程度,实现向所述第二转轴施加不同的摩擦力。
17.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功能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所述第一功能盘的旋转用于实现设定的调节功能;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功能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功能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阻尼。
18.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机体和制动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驱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所述制动件包括第一制动组件;所述第一牵引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制动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独立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连接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制动孔内,所述制动孔内径上沿圆周设置螺旋伸出的舌片,所述制动盘端面上设置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制动孔内设置的舌片配合,能够进入所述舌片与所述制动孔内径面的间隙;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制动组件驱动件,能够借助第三转轴调整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制动盘上的楔形面贴合或者不贴合所述舌片,以及贴合程度,能够通过所述舌片向所述第一转轴方向施加不同程度的挤压,进而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19.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转轮、第一转轴、制动件;
所述第一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牵引盘;所述制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所述第一牵引盘的旋转用于调整第一牵引丝,从而调整所述内窥镜在第一维度的观察角度;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一牵引盘形成第一转轮组件整体,所述第一转轮组件通过所述摆动组件提供的摆动轴连接于机体,并可以摆动,所述摆动组件能够限定所述第一转轮组件的摆动范围;所述制动件以分离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摆动方向上的某一侧;通过摆动所述第一转轮组件,能够使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外周面吸附与分离,当所述制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盘吸附时,则所述制动件能够实现所述对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提供符合期望的阻尼。
CN202320178220.8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Active CN219982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8220.8U CN21998283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8220.8U CN21998283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2830U true CN219982830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8220.8U Active CN219982830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2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30722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WO2024098830A1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US20180064910A1 (en) Multi-directional catheter control handle
US8353487B2 (en) User interface support devices for endoscopic surgical instruments
JP2010155081A (ja) 偏向可能なシース誘導機器
CN219680575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21879218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219982830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CN218792186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JP2015002843A (ja) 内視鏡、オーバーチューブ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15568804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以及锁紧装置
CN116158717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内窥镜
JP6289019B2 (ja) 作動部材および医療器具
CN218792188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
CN219270845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一种锁紧装置
CN21968057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一种锁紧装置
CN219270847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及锁紧装置
CN115581427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锁紧装置
CN116195951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一种锁紧装置
CN116138707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以及一种锁紧装置
JP3709128B2 (ja) 内視鏡の操作装置
CN116473485A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调整的锁紧装置、内窥镜及锁紧装置
CN215083923U (zh) 一种凸轮可调弯鞘管
US20230131784A1 (en) Endoscopic articulation device
CN217448670U (zh) 介入导管操控手柄和介入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