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5898U -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 Google Patents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5898U
CN219975898U CN202320983628.2U CN202320983628U CN219975898U CN 219975898 U CN219975898 U CN 219975898U CN 202320983628 U CN202320983628 U CN 202320983628U CN 219975898 U CN219975898 U CN 219975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assembly
base
cover
elastic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36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国飞
张海峰
郭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an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9836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5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5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5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臂及医疗台车,支撑臂包括基座、第一支撑臂、连接关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基座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连接关节连接在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连接关节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第二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连接关节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支撑臂的结构,能够上下升降及前后拉伸,显示器的活动空间更大,应用场景更广,两支撑臂可以折叠在一起,该支撑臂所占用包装的空间更小。

Description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推车式超声设备等医疗设备的显示器通常设置有支撑臂,现有的支撑臂一般是上支撑臂具有升降浮动的功能,使用一根气体弹簧或金属弹簧实现支撑臂的载重平衡。
然而,这种支撑臂采用的是单弹簧结构,仅连接显示器的上支撑臂能够转动,其上下运动的角度也相对比较小,使得显示器的可升降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臂及医疗台车,旨在扩大支撑范围,使待支撑物体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升降浮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臂,包括:
基座;
第一支撑臂,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基座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连接关节,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以及
第二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连接关节转动连接,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所述第二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连接关节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对于竖直方向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支撑臂沿竖向方向布置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于水平方向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至少具有呈同直线排布的拉伸状态和平行布置的折叠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面盖、第一底盖、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面盖和/或所述第一底盖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面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关节及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一底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关节及所述基座铰接;
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盖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盖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呈交叉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还包括显示器连接件,所述显示器连接件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为转动中心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上,并适于固定显示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面盖、第二底盖和第三弹性伸缩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面盖和/或所述第二底盖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面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器连接件及所述连接关节铰接,所述第二底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器连接件及所述连接关节铰接;
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盖靠近所述显示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包括第四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四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盖靠近所述显示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伸缩组件均为金属弹簧组件、塑料弹簧组件或空气弹簧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台车,包括:
车体;
如上所述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基座固定于所述车体上;
主机,设于所述车体上;
显示器,安装于所述支撑臂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以及
操控键盘,置于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臂包括:
基座;
第一支撑臂,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基座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连接关节,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以及
第二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连接关节转动连接,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所述第二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连接关节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支撑臂包括基座、第一支撑臂、连接关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基座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连接关节连接在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连接关节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第二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连接关节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如此,相较于现有的仅上支撑臂能够转动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上下两支撑臂均能够转动,从而扩大了支撑范围,使待支撑物体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升降浮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处于竖直方向时第二支撑臂的转动范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中各种支撑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处于拉伸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及医疗台车一实施例中水平方向可调节范围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时的受力分析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处于第二支撑位置时的受力分析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支撑臂;200、车体;300、主机;400、显示器;500、操控键盘;10、基座;20、第一支撑臂;30、连接关节;40、第二支撑臂;50、显示器连接件;21、第一壳体;22、第一面盖;23、第一底盖;24、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5、第二弹性伸缩组件;41、第二壳体;42、第二面盖;43、第二底盖;44、第三弹性伸缩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臂,可以用于支撑显示器、写字板或广告板等,尤其是推车式超声设备的显示器,此处不限。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支撑臂100包括基座10、第一支撑臂20、连接关节30和第二支撑臂40。第一支撑臂20的一端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20在竖直平面内以基座10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连接关节30连接在第一支撑臂20的另一端。第二支撑臂40的一端与连接关节3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40的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第二支撑臂40在竖直平面内以连接关节30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本实施例中,基座10为整个支撑臂100的底座,其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也可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基座10起到支撑其他部件及待支撑物体的作用,基座10可固定在台车的台面或安装架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支撑臂20的一端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基座10上,第一支撑臂20的另一端也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连接关节30上,第二支撑臂40的一端也可通过转轴与连接关节30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现有的仅上支撑臂能够转动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支撑臂(即第一支撑臂20和第二支撑臂40)均能够转动,从而扩大了支撑范围,使待支撑物体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升降浮动。
为进一步地扩大支撑范围,使待支撑物体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升降浮动并能够维持悬停状态,主要参照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20可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面盖22、第一底盖23、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盖22和/或第一底盖23连接固定,第一面盖2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关节30及基座10铰接,第一底盖2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关节30及基座10铰接。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的一端与第一面盖22靠近基座10的一端铰接,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的另一端与第一底盖23靠近连接关节30的一端铰接,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的一端与第一底盖23靠近基座10的一端铰接,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的另一端与第一面盖22靠近连接关节30的一端铰接,以使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与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呈交叉设置。
第一面盖22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转轴与连接关节30及基座10连接。同样地,第一底盖23的两端也可分别通过转轴与连接关节30及基座10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发生形变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在第一面盖22和第一底盖23中间也可通过转轴把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交叉安装在其中。
对于第一支撑臂20而言,其原理在于,当第一支撑臂20发生前后浮动时,“平行四边形”发生了形变,其内的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两端的固定点同时发生位移,因此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受到压缩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第一面盖22上,使之抵消第二支撑臂40及其上支撑物体的重力并达到悬停效果。当第一支撑臂20向前倾倒时,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起作用;而向后倾倒时,则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起作用。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臂20相对于竖直方向可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主要参照图1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支撑臂100还可包括显示器连接件50,显示器连接件50以第二支撑臂40的另一端为转动中心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臂40上,并适于固定显示器400。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支撑臂40可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面盖42、第二底盖43和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第二壳体41与第二面盖42和/或第二底盖43连接固定,第二面盖42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铰接,第二底盖43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铰接。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的一端与第二面盖42靠近显示器连接件50的一端铰接,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的另一端与第二底盖43靠近连接关节30的一端铰接。如此,可以进一步扩大支撑范围,使待支撑物体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升降浮动并能够维持悬停状态,有效地提升了支撑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面盖42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转轴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连接。同样地,第二底盖43的两端也可分别通过转轴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发生形变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在第二面盖42和第二底盖43中间通过转轴把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安装在其中。
对于第二支撑臂40而言,其原理在于,当第二支撑臂40发生升降浮动时,“平行四边形”发生了形变,其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两端的固定点同时发生位移,因此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受到压缩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第二面盖42和第二底盖43上,使之抵消显示器400等支撑物体的重力达到悬停效果。
其受力分析如图9所示,其中,A、B、C和D分别代表第二面盖42两端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和第二底盖43两端与显示器连接件50及连接关节30的4个轴点,E代表第二面盖42与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的连接点;F1为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对第二面盖42的作用力,其力臂为L1,力矩大小为F1×L1;F2为第二面盖42上的各部件(包括显示器400、显示器连接件50)对第二底盖43的作用力,其力臂为L2,力矩大小为F2×L2;且F1与F2的力矩相反;因此只有F1×L1力矩等于F2×L2力矩时升降支臂保持平衡。参照图10,当第二支撑臂40往前方转动到一个新支撑位置时,长度被压缩而发生变化,所以此时的F1a×L1a与F2a×L2a不一定能保持相等,以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采用气体弹簧组件为例,此时气体弹簧组件的活塞与气缸壁产生摩擦形成力值补偿,因此第二支撑臂40可实现上下45°升降浮动并在任意位置停留且保持平衡。
由上可知,当第一支撑臂20沿竖向方向布置时,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臂40相对于水平方向可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支撑臂20和第二支撑臂40之间可至少具有呈同直线排布的拉伸状态和平行布置的折叠状态。
由于第一支撑臂20具备前后拉伸功能,其在后倾最大角度处时可实现将第二支撑臂40折叠在第一支撑臂20上,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和高度,从而可以达到节省包装空间并降低运输成本的效果。
另外,为使该支撑臂100达到更好的稳定性,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40还可包括第四弹性伸缩组件,第四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底盖43靠近显示器连接件50的一端铰接,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的另一端与第二面盖42靠近连接关节30的一端铰接。也即,第二支撑臂40也可设置呈交叉设置的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和第四弹性伸缩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弹性伸缩组件24、第二弹性伸缩组件25、第三弹性伸缩组件44和第四弹性伸缩组件均可为金属弹簧组件、塑料弹簧组件或空气弹簧组件等,此处不限。
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医疗台车的第一支撑臂20与基座10可设置水平旋转结构,以使支撑臂100及其上的显示器400等待支撑物体能够在水屏平面内以基座10为转动中心做旋转运动,以进一步地提升该支撑臂100的可调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疗台车,该医疗台车包括支撑臂100,该支撑臂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医疗台车包括上述支撑臂100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上述支撑臂10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需要说明,该医疗台车可以是超声设备,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显示器400的设备,此处不限。
参照图2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医疗台车包括支撑臂100、车体200、主机300、显示器400和操控键盘500。支撑臂100的基座10固定于车体200上;主机300设于车体200上;显示器400安装于支撑臂100上,并与主机300电连接;操控键盘500置于车体200上,并与主机30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车体200的底部可设置万向轮等行走结构,以方便推动整个设备。
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之”字臂结构的支撑结构,由于下支撑臂100无法转动,仅上支撑臂100能够转动,在上支撑臂100转动过程中,其会与下方操控键盘500连接的显示屏产生干涉而无法完全收纳折叠。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臂20和第二支撑臂40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转动,当第二支撑臂40在后倾至最大角度处时,如图7所示,第二支撑臂40可贴靠折叠在第一支撑臂20上,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装机体积,从而可以达到节省包装空间并降低运输成本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支撑臂,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基座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连接关节,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以及
第二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连接关节转动连接,另一端适于连接待支撑物体;所述第二支撑臂在竖直平面内以所述连接关节为转动中心做俯仰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对于竖直方向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支撑臂沿竖向方向布置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于水平方向在±45°范围内做俯仰运动并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保持悬停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至少具有呈同直线排布的拉伸状态和平行布置的折叠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面盖、第一底盖、第一弹性伸缩组件和第二弹性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面盖和/或所述第一底盖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面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关节及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一底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关节及所述基座铰接;
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盖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盖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面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呈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显示器连接件,所述显示器连接件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为转动中心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上,并适于固定显示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面盖、第二底盖和第三弹性伸缩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面盖和/或所述第二底盖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面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器连接件及所述连接关节铰接,所述第二底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显示器连接件及所述连接关节铰接;
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盖靠近所述显示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还包括第四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四弹性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盖靠近所述显示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盖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三弹性伸缩组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伸缩组件均为金属弹簧组件、塑料弹簧组件或空气弹簧组件。
10.一种医疗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基座固定于所述车体上;
主机,设于所述车体上;
显示器,安装于所述支撑臂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以及
操控键盘,置于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CN202320983628.2U 2023-04-24 2023-04-24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Active CN219975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628.2U CN219975898U (zh) 2023-04-24 2023-04-24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3628.2U CN219975898U (zh) 2023-04-24 2023-04-24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5898U true CN21997589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3628.2U Active CN219975898U (zh) 2023-04-24 2023-04-24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5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2247U (ja) 畳める電動ベッド
CN206282175U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2095064B (zh) 一种拼接墙显示单元平动翻转结构
CN111280803A (zh) 一种智能升降桌
CN219975898U (zh)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CN219976019U (zh) 支撑臂及医疗台车
CN108349718A (zh) 升降机构
CN205343111U (zh) 一种含有塔形伸缩分支的六自由度并联调姿隔振平台
WO2019031539A1 (ja) モーションベース
CN214098734U (zh) 一种大学教学用多功能计算机教学平台
CN213429278U (zh) 一种带有伸缩结构的铝合金柜式折叠床
CN212260815U (zh) 一种智能升降桌
CN201707854U (zh) 折叠收藏式双屏显示器
CN109867213A (zh) 一种高空作业专用汽车转塔调平装置
CN212369486U (zh) 平衡台
CN213488926U (zh) 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
CN101863438A (zh) 空间双自由度摆动折叠臂架
CN112148075A (zh) 一种计算式小程序开发用多功能演示板
CN212430269U (zh) 壁挂式计算机设备专用支架
CN207731486U (zh) 一种升降式教学实训台
CN213781260U (zh) 一种创新创业课示教装置
CN108706000A (zh) 一种辅助支撑结构及移动装置
CN214474743U (zh) 一种可折叠的计算机显示器
CN217801801U (zh) 一种便携式机械臂
CN209403979U (zh) 升降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