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4053U -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4053U
CN219954053U CN202321081179.9U CN202321081179U CN219954053U CN 219954053 U CN219954053 U CN 219954053U CN 202321081179 U CN202321081179 U CN 202321081179U CN 219954053 U CN219954053 U CN 219954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ylinder
air
urceolus
piston
flow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11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11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4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4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4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外筒内部滑动设有活塞,活塞贯穿外筒盖后伸出外筒,外筒固定座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活塞位于外筒的一端与外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外筒盖内壁与活塞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以及防尘组件,外筒固定座下端与活塞上端在外筒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独轮车通常采用弹簧减震器来进行减震,弹簧减震器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于车座和车身,以实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弹簧减震器由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频繁的弹性形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存在减震效果较差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所述外筒内部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贯穿所述外筒盖后伸出所述外筒,所述外筒固定座上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外筒的一端与所述外筒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所述外筒盖内壁与所述活塞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以及防尘组件,所述外筒固定座下端与所述活塞上端在所述外筒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固定座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固定座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采用导向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均采用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一端的气流阀,所述气流阀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阀内壁与所述活塞杆上端外壁之间依次设置有气流阀密封垫、气流阀平垫和气流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气流阀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气压流向横槽,圆周方向侧面上设有气压流向竖槽;所述气流阀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气孔,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一组第二气孔;所述活塞杆上端面与所述气流阀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压室,所述活塞杆内壁、所述气流阀下端面、所述外筒内壁以及所述外筒盖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压室。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筒盖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三密封组件采用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以及防尘组件由内向外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尘组件采用防尘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可通过进气嘴和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气压室内,然后通过压缩气体顶出活塞,起到弹性减震的作用,同时,其结构简单,整体占用空间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气嘴对第一气压室进行充放气体,调节其弹性大小,以匹配不同的减震需求,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流阀、气流阀密封垫、气流阀平垫、气流阀弹簧、气压流向横槽、气压流向竖槽、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二气压室以及第三气压室的设置,使气体能够在第一气压室、第二气压室以及第三气压室之间流动,使本实用新型双向均具有阻尼的功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能同时实现阻尼和减震的功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缩过程的结构及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缩释放过程的结构及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外筒固定座,21、进气通道,22、进气嘴,3、外筒盖,4、活塞,41、活塞杆,411、气压流向横槽,412、气压流向竖槽,42、气流阀,43、气流阀密封垫,44、气流阀平垫,45、气流阀弹簧,46、第一气孔,47、第二气孔,5、第一导向组件,6、第一密封组件,7、第三密封组件,8、第二密封组件,9、第二导向组件,10、防尘组件,11、第一气压室,12、第二气压室,13、第三气压室。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2,外筒固定座2与外筒1之间设有固定座密封圈,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3,外筒1与外筒盖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组件7,第三密封组件7采用密封圈;外筒1内部滑动设有活塞4,活塞4贯穿外筒盖3后伸出外筒1,外筒固定座2上设有进气通道21,进气通道21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22,进气嘴22和外筒固定座2之间设有进气嘴密封垫,进气嘴22采用气动快速接头且外连接有气源及控制阀;活塞4位于外筒1的一端与外筒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5和第一密封组件6,第一导向组件5和第一密封组件6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组件6位于两个第一导向组件5之间,外筒盖3内壁与活塞4外壁之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8、第二导向组件9以及防尘组件10,防尘组件10采用防尘圈,防尘组件10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避免灰尘进入后造成减震效果变差的情况出现,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外筒固定座2下端与活塞4上端在外筒1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11,第一导向组件5和第二导向组件9均采用导向环,第一密封组件6和第二密封组件8均采用密封圈,密封组件能够对整个减震装置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导向组件能够更好的方便活塞4上下活动。
气体可通过进气嘴22和进气通道21进入第一气压室11内,然后通过压缩气体顶出活塞4,起到弹性减震的作用,同时,其结构简单,整体占用空间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气嘴22对第一气压室11进行充放气体,调节其弹性大小,以匹配不同的减震需求,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如图3-图6所示,活塞4包括活塞杆41以及设置在活塞杆41一端的气流阀42,气流阀42外壁与外筒1的内壁相接触,气流阀42内壁与活塞杆41上端外壁之间依次设置有气流阀密封垫43、气流阀平垫44和气流阀弹簧45,活塞杆41与气流阀42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气压流向横槽421,圆周方向侧面上对称设有气压流向竖槽422,气压流向横槽421与气压流向竖槽422相导通,且气压流向横槽421、气压流向竖槽422分别与第一气孔46、第二气孔47、第二气压室12、第三气压室13相导通;气流阀42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气孔46,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一组第二气孔47;活塞杆1上端面与气流阀42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压室12,活塞杆41内壁、气流阀42下端面、外筒1内壁以及外筒盖3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压室13,通过设置气流阀42、气流阀密封垫43、气流阀平垫44、气流阀弹簧45、气压流向横槽421、气压流向竖槽422、第一气孔46、第二气孔47、第二气压室12以及第三气压室13的设置,使气体能够在第一气压室11、第二气压室12以及第三气压室13之间流动,使本实用新型双向均具有阻尼的功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能同时实现阻尼和减震的功能,降低减震装置的共振振幅,和传递振动的能力,避免因动应力达到极限而造成破坏,同时,能够在瞬间冲击后迅速恢复稳定状态,在动态环境下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抗震和动态稳定性,大大提高其动态性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使用时,如图6、图7所示,气体可通过进气嘴22和进气通道21进入第一气压室11内,本实用新型受压力向下运动时,气流阀密封垫43和气流阀平垫44在气流阀弹簧45的作用下,将第二气孔47封闭,第一气孔46打开,此时第二气压室12以及第三气压室13内的气体经过气压流向横槽421、气压流向竖槽422和第一气孔46进入第一气压室11内,起到减震阻尼的作用;当本实用新型受到的压力释放后向上运动时,气流阀密封垫43和气流阀平垫44在气流阀弹簧45的作用下,将第一气孔46封闭,第二气孔47打开,此时第一气压室11内的气体经第二气孔47和气压流向竖槽422进入第二气压室12以及第三气压室13内,起到阻尼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在动态环境下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抗震和动态稳定性,大大提高其动态性能,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的一端连接有外筒固定座(2),另一端连接有外筒盖(3),所述外筒(1)内部滑动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贯穿所述外筒盖(3)后伸出所述外筒(1),所述外筒固定座(2)上设有进气通道(21),所述进气通道(21)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嘴(22),所述活塞(4)位于所述外筒(1)的一端与所述外筒(1)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组件(5)和第一密封组件(6),所述外筒盖(3)内壁与所述活塞(4)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8)、第二导向组件(9)以及防尘组件(10),所述外筒固定座(2)下端与所述活塞(4)上端在所述外筒(1)内部形成有第一气压室(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固定座(2)与所述外筒(1)之间设有固定座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5)和所述第二导向组件(9)均采用导向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6)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均采用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包括活塞杆(41)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杆(41)一端的气流阀(42),所述气流阀(42)外壁与所述外筒(1)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阀(42)内壁与所述活塞杆(41)上端外壁之间依次设置有气流阀密封垫(43)、气流阀平垫(44)和气流阀弹簧(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1)与所述气流阀(42)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气压流向横槽(421),圆周方向侧面上设有气压流向竖槽(422);所述气流阀(42)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气孔(46),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一组第二气孔(47);所述活塞杆(1)上端面与所述气流阀(42)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压室(12),所述活塞杆(41)内壁、所述气流阀(42)下端面、所述外筒(1)内壁以及所述外筒盖(3)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压室(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与所述外筒盖(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组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组件(7)采用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第二导向组件(9)以及防尘组件(1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组件(10)采用防尘圈。
CN202321081179.9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Active CN219954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1179.9U CN21995405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1179.9U CN21995405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4053U true CN219954053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1179.9U Active CN219954053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4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31571U (zh) 带减震功能的转盘发泡生产线底座
CN109340298B (zh) 阻尼器用活塞内置容积补偿结构
CN106122343A (zh)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CN219954053U (zh)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CN111022421B (zh) 具有外置载荷吸收套筒结构的双作用缓冲液压缸
CN116951037A (zh)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CN212250942U (zh) 一种减振器
CN210068834U (zh) 具有调节功能的减震器
CN215908302U (zh) 气包式压缩力可调减震器
CN109751356A (zh) 减震器装置
CN220743227U (zh) 一种带停车支架的独轮车
CN212202939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总成
CN220706290U (zh) 一种摩托车气囊减震结构
CN216618363U (zh) 空压减震器
CN220450512U (zh) 洗衣机
CN217056114U (zh) 稳定性好的氮气弹簧
CN215293405U (zh) 一种低噪声的液压减振底阀及减振器内筒
CN220435304U (zh) 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
CN218347842U (zh) 气囊式压力可调减震器
CN213735381U (zh) 一种双节充气式减震前叉
CN217481845U (zh) 可靠性高的阻尼器
CN215720437U (zh) 一种中心通孔的减震氮气弹簧
CN209762110U (zh) 一种防尘避震器
CN217481842U (zh) 一种后弹簧缓冲阻尼器
CN211144595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气门摇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