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8097U -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8097U
CN219948097U CN202321181733.0U CN202321181733U CN219948097U CN 219948097 U CN219948097 U CN 219948097U CN 202321181733 U CN202321181733 U CN 202321181733U CN 219948097 U CN219948097 U CN 219948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assembly
wire
rubber cushion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17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凯
段于喜
谭克京
覃宽树
周云
黄馨瑶
石静卫
蓝荣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17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8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8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8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罩胶垫总成,包括胶垫本体,所述胶垫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相连接,所述胶垫本体的中部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形变的缓冲段。该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承受较强的结构冲击,且其疲劳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车身配套结构组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罩胶垫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用车体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一般的车辆设计研发而言,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吸收并消除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压爆的空气波,以此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优化车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首字母缩写,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同时,对于车身组件的设计也要避免车轮扬起的泥、水、沙土等进入发动机舱,以免对机舱结构及部件产生污染,保证发动机舱内各装置及组件的稳定工作运行。
在现有的车身结构中,通常会在前车轮及后车轮处对应布置轮罩胶垫总成,其通常被布置于轮胎周围的车身结构处,是一种采用硬质非金属制作的外装饰件,一般都会与车身钣金件装配在一起。在车轮对应位置处布置轮罩胶垫总成一般是为了阻挡泥浆进入发动机前舱,同时也具有隔音降噪的功能。在常规的车身装配布局结构中,轮罩胶垫总成通常需要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对应连接,以保证装配完成后的整体组件结构强度
然而,受限于车轮与车体配合处的结构空间及现有的轮罩胶垫总成自身结构特点,尤其是考虑到车辆装配完成后,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通常具有25mm左右的震动行程,这就导致与上车架和下车架分别对应连接后的轮罩胶垫总成会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或挤压作用,并承受相应的结构冲击,这就给轮罩胶垫总成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利影响,也给车轮与机舱配合处的泥水、飞石阻隔保护效果及车轮处的隔音降噪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制约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因此,如何优化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提高其结构冲击耐受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疲劳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罩胶垫总成,该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承受较强的结构冲击,且其疲劳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罩胶垫总成,包括胶垫本体,所述胶垫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相连接,所述胶垫本体的中部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形变的缓冲段。
优选地,所述胶垫本体包括与上车架相连的上支撑段以及与下车架相连的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所述缓冲段以及所述下支撑段沿第一方向顺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缓冲段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缓冲段还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一弧形缓冲板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并顺次相连,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段、所述缓冲段以及所述下支撑段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段通过卡扣对位安装于上车架上,所述下支撑段通过树形卡扣对位安装于所述下车架上。
优选地,胶垫本体为软质材料制件。
优选地,所述胶垫本体上贯穿有若干供管线穿入的架线孔,所述胶垫本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供管线穿过的导线通槽,所述导线通槽连通于所述胶垫本体的边缘部与所述架线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架线孔的孔壁上开设有若干沿其径向延伸的线槽,各所述线槽与所述导线通槽沿所述架线孔的周向等角度均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车架和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所述下车架之间设置有轮罩胶垫总成,所述轮罩胶垫总成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罩胶垫总成,其装配完成后,将胶垫本体的一端连接于上车架上,另一端连接于下车架上,保证胶垫本体与车身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组装,并利用胶垫本体保证轮罩处对应位置的结构保护和遮挡,以免泥浆和飞石等进入发动机舱,同时保证轮罩处的隔音降噪效果。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若车辆发生颠簸或其他情况,导致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空间行程被压缩,则由于胶垫本体两端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的对位连接结构,使得胶垫本体会受到一定的挤压,形成一定的结构冲击,此时,缓冲段会在这一挤压作用和结构冲击的影响下适度收缩,以缓解结构冲击,避免胶垫本体发生结构损伤或位置松动,保证胶垫本体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并使其结构冲击耐受性得以相应提高。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空间行程恢复后,轮罩胶垫总成处受到的挤压作用减弱或消除,缓冲段会适度回弹伸展,以恢复至初始结构状态,保证胶垫本体的主体结构尺寸和连接状态,以匹配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装配空间,保证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胶垫本体包括与上车架相连的上支撑段以及与下车架相连的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所述缓冲段以及所述下支撑段沿第一方向顺次连接。上支撑段和下支撑段能够作为胶垫本体的主体结构支撑,从而为缓冲段提供可靠的装配结构基础和应力传导结构,保证缓冲段的伸缩形变动作效果,同时满足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主体结构装配连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轮罩胶垫总成与上车架和下车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
图6为图2中树形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1-上车架;102-下车架;
11-胶垫本体;111-上支撑段;112-下支撑段;113-卡扣;114-树形卡扣;
12-缓冲段;121-第一弧形缓冲板;122-第二弧形缓冲板;
13-架线孔;131-导线通槽;132-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轮罩胶垫总成,该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承受较强的结构冲击,且其疲劳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6。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罩胶垫总成,包括胶垫本体11,胶垫本体11的两端分别与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相连接,胶垫本体11的中部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形变的缓冲段12。
其装配完成后,将胶垫本体11的一端连接于上车架101上,另一端连接于下车架102上,保证胶垫本体11与车身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组装,并利用胶垫本体11保证轮罩处对应位置的结构保护和遮挡,以免泥浆和飞石等进入发动机舱,同时保证轮罩处的隔音降噪效果。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若车辆发生颠簸或其他情况,导致上车架101与下车架102之间的空间行程被压缩,则由于胶垫本体11两端与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的对位连接结构,使得胶垫本体11会受到一定的挤压,形成一定的结构冲击,此时,缓冲段12会在这一挤压作用和结构冲击的影响下适度收缩,以缓解结构冲击,避免胶垫本体11发生结构损伤或位置松动,保证胶垫本体11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并使其结构冲击耐受性得以相应提高。上车架101与下车架102之间的空间行程恢复后,轮罩胶垫总成处受到的挤压作用减弱或消除,缓冲段12会适度回弹伸展,以恢复至初始结构状态,保证胶垫本体11的主体结构尺寸和连接状态,以匹配上车架101与下车架102之间的装配空间,保证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稳定性。
应当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第一方向,是指上车架101与下车架102之间空间行程的压缩和舒张方向,通常情况下,该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大体一致,但考虑到不同工况下的组件装配和适配状态,该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夹角。一般地,胶垫本体11的主体结构也是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即,胶垫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大体一致,如此,可以保证缓冲段12对胶垫本体11受到的结构冲击的缓冲处理效果最优,保证相应的组件应力分布状态和形变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胶垫本体11包括与上车架101相连的上支撑段111以及与下车架102相连的下支撑段112,上支撑段111、缓冲段12以及下支撑段112沿第一方向顺次连接。上支撑段111和下支撑段112能够作为胶垫本体11的主体结构支撑,从而为缓冲段12提供可靠的装配结构基础和应力传导结构,保证缓冲段12的伸缩形变动作效果,同时满足轮罩胶垫总成的主体结构装配连接需求。
在此基础上,缓冲段12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缓冲板121,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缓冲段12处受到挤压形成的结构冲击时,第一弧形缓冲板121的两个侧壁能够沿第一方向适度收拢,此时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弧形段会进一步折弯而形成弹性形变,从而对传递到缓冲段12处的结构冲击形成缓冲,避免因发生刚性冲击而对缓冲段12乃至胶垫本体11整体结构造成损伤或永久形变,保证缓冲段12的缓冲处理效果,优化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结构冲击耐受性,并使其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
更进一步地,缓冲段12还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弧形缓冲板122,第一弧形缓冲板121与第二弧形缓冲板122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并顺次相连,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弧形缓冲板121与第二弧形缓冲板122交替布置,且二者的弧形凸起方向相反,从而在缓冲段12处形成波浪形板材延展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缓冲段12处的结构缓冲效果和应力耐受性,使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和疲劳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也相应延长。
具体来说,第一弧形缓冲板121和第二弧形缓冲板122均为凸出设置于胶垫本体11侧壁上的弧形凸起结构,从而能够与胶垫本体11的主体结构协同配合,提高胶垫本体11的结构一致性,优化其内应力分布效果,保证胶垫本体11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冲击耐受性。
此外,上支撑段111、缓冲段12以及下支撑段112为一体式结构。一般地,胶垫本体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橡胶件、硅胶件或是工程塑料制件,也可以是其他软质材料制件,亦可以是采用焊接等工艺将上支撑段111、缓冲段12和下支撑段112相互拼接组装而成的一体式结构件,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具体工况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胶垫本体11的材质及其具体的成型工艺。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实际应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上支撑段111通过卡扣113对位安装于上车架101上,下支撑段112通过软质的树形卡扣114对位安装于下车架102上。实际装配时,考虑到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的相对位置及具体装配操作难度,可以先通过卡扣113及其对应的扣合适配件将上支撑段111对应连接于上车架101上,之后待上车架101与下车架102完成主体结构装配后,再用树形卡扣114将下支撑段112与下车架102对位连接,完成胶垫本体11与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的整体组装。
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树形卡扣114的结构示意图,应当了解的是,如图所示的树形卡扣114结构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实际应用中,对于树形卡扣114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利用树形卡扣114与胶垫本体11及下车架102的对位适配结构,完成胶垫本体11与下车架102之间的可靠对位连接均可。
实际装配作业时,胶垫本体11与上车架101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依据具体装配空间和结构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考虑到装配完成后的结构平衡性和应力耐受效果,胶垫本体11与下车架102之间的连接点数量以两个为宜,树形卡扣114的数量也相应选用两个,以便保证各连接点处的对应组装强度。
另外,胶垫本体11上贯穿有若干供管线穿入的架线孔13,胶垫本体11上还开设有若干供管线穿过的导线通槽131,导线通槽131连通于胶垫本体11的边缘部与架线孔13之间。当需要将管件及线缆穿过胶垫本体11来完成布线和管路布置时,可以将管线自胶垫本体11的边缘部送入导线通槽131内,并经由导线通槽131将管线送入架线孔13中并插装到位。架线孔13能够为管线提供充足的布置空间和可靠的结构支撑,避免管线对轮罩胶垫总成的主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并满足相应的管线布置需求。
更具体地,架线孔13的孔壁上开设有若干沿其径向延伸的线槽132,各线槽132与导线通槽131沿架线孔13的周向等角度均布。各线槽132能够进一步优化架线孔13内的管线布置空间,并适度提高架线孔13处的结构强度,保证管线布置效果。
一般地,同一架线孔13处布置的线槽132数量为3个,再配合与架线孔13一一对应地布置的导线通槽131,形成四个槽结构周向等角度均布于架线孔13外周部的结构,相邻两槽之间的夹角为90°,如此,可令架线孔13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规整,管线支撑效果更好。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车架101和下车架102,所述上车架101与所述下车架102之间设置有轮罩胶垫总成,该轮罩胶垫总成为如上文实施例中的轮罩胶垫总成。该车辆的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承受较强的结构冲击,且其疲劳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轮罩胶垫总成,其装配完成后,将胶垫本体的一端连接于上车架上,另一端连接于下车架上,保证胶垫本体与车身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组装,并利用胶垫本体保证轮罩处对应位置的结构保护和遮挡,以免泥浆和飞石等进入发动机舱,同时保证轮罩处的隔音降噪效果。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若车辆发生颠簸或其他情况,导致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空间行程被压缩,则由于胶垫本体两端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的对位连接结构,使得胶垫本体会受到一定的挤压,形成一定的结构冲击,此时,缓冲段会在这一挤压作用和结构冲击的影响下适度收缩,以缓解结构冲击,避免胶垫本体发生结构损伤或位置松动,保证胶垫本体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并使其结构冲击耐受性得以相应提高。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空间行程恢复后,轮罩胶垫总成处受到的挤压作用减弱或消除,缓冲段会适度回弹伸展,以恢复至初始结构状态,保证胶垫本体的主体结构尺寸和连接状态,以匹配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装配空间,保证所述轮罩胶垫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稳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上述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其轮罩胶垫总成的装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承受较强的结构冲击,且其疲劳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罩胶垫总成以及应用该轮罩胶垫总成的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垫本体,所述胶垫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上车架和下车架相连接,所述胶垫本体的中部具有能够沿第一方向伸缩形变的缓冲段;
所述胶垫本体包括与上车架相连的上支撑段以及与下车架相连的下支撑段,所述上支撑段、所述缓冲段以及所述下支撑段沿第一方向顺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包括若干沿第二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还包括若干沿第三方向凸起的第二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一弧形缓冲板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并顺次相连,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段、所述缓冲段以及所述下支撑段为一体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段通过卡扣对位安装于上车架上,所述下支撑段通过树形卡扣对位安装于所述下车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胶垫本体为软质材料制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本体上贯穿有若干供管线穿入的架线孔,所述胶垫本体上还开设有若干供管线穿过的导线通槽,所述导线通槽连通于所述胶垫本体的边缘部与所述架线孔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线孔的孔壁上开设有若干沿其径向延伸的线槽,各所述线槽与所述导线通槽沿所述架线孔的周向等角度均布。
9.一种车辆,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车架和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所述下车架之间设置有轮罩胶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胶垫总成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罩胶垫总成。
CN202321181733.0U 2023-05-16 2023-05-16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Active CN219948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1733.0U CN219948097U (zh) 2023-05-16 2023-05-16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1733.0U CN219948097U (zh) 2023-05-16 2023-05-16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8097U true CN219948097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6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1733.0U Active CN219948097U (zh) 2023-05-16 2023-05-16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8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48097U (zh) 车辆及其轮罩胶垫总成
CN216331410U (zh) 汽车排气系统隔离器
EP3814635A1 (en) Vibration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vehicle with said vibration attenuation mechanism mounted thereon
CN209852026U (zh)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20890903U (zh) 一种减振橡胶衬套
CN211075508U (zh) 一种汽车领域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JP2010159861A (ja) 防振装置
CN220535384U (zh) 一种重卡电机悬置软垫
CN117445644A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56687U (zh) 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42065U (zh) 动力系统安装结构及全地形车
CN113027727B (zh) 一种双级隔振的压缩机悬置支架
CN218294316U (zh) 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20082027U (zh) 支撑垫、支撑组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8510056U (zh) 衬套
CN204870420U (zh) 一种板簧u型螺栓垫块
CN209833347U (zh) 一种悬置中主簧结构
CN214084419U (zh) 方向盘及汽车
CN111332084A (zh) 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
CN213241998U (zh) 一种抗震电力电缆
TW201406566A (zh) 輪轂
CN219035405U (zh) 衬套
CN217198381U (zh) 基于cae拓扑结构且具有减震吸能性能的汽车后轮罩
CN216636128U (zh) 后悬置固定装置、后悬置安装支架及桩工机械
CN219344908U (zh) 限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