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292U -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292U
CN219938292U CN202321331171.3U CN202321331171U CN219938292U CN 219938292 U CN219938292 U CN 219938292U CN 202321331171 U CN202321331171 U CN 202321331171U CN 219938292 U CN219938292 U CN 219938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hotovoltaic module
limiting
cavity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1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杰
王宗传
周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11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提供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相对;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相连接;所述第三部或者所述第四部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码以解决现有角码的可靠性欠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寿命主要受封装材料的寿命、封装工艺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角码以及压块等,光伏组件边框是指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固定框架,角码用于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之间的相互连接。
现有技术中,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现有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易错位,且不方便安装,即组装比较困难。在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脱离,因此,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以解决现有角码的可靠性欠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码:两个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相对;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相连接;所述第三部或者所述第四部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至少一者为朝向所述空腔的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朝向所述空腔的凹陷,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子部以及第二子部,第一子部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部以及第二子部;第二限位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子部、第四子部以及第五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连接所述第三部的第六子部或所述第三子部连接所述第四部的第七子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子部远离所述空腔的一侧为平面或者凹凸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子部远离所述第三子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还包括第八子部,所述第八子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子部以及第四部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四部的第七子部相连接,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第七子部的延伸部分之间夹角a的范围为90°≤a<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部还包括第九子部,所述第九子部与所述第五子部远离所述第四部的一端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第三限位部以及延伸部,如上述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角码,所述角码的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相配合,所述角码的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所述承载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构成第一型腔,所述第一侧朝向第一型腔,所述承载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以及所述延伸部构成第二型腔,所述第二侧朝向第二型腔;其中,所述角码位于所述第二型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包括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承载部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或者,所述第四部包括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中,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三部相对,围成空腔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易变形,且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区域可以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角码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三部或者第四部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可以产生相对的作用力防止角码产生偏移,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图;
图8为图5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左视图;
图12为图9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目前的角码的可靠性欠佳。
分析发现,导致目前的角码的可靠性欠佳的原因之一在于,为实现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的便利性以及稳定性,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相对的表面之间具有缝隙,从而保证角码的外壁面小于光伏组件边框的内壁面,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方便组装,但现有角码与边框只有一边有限位,角码安装后因与边框存在间隙,在没有限位的那边角码会倾斜出来或脱出,影响组件组框效果。因此,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角码,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三部相对,围成空腔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易变形,且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可以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角码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三部或者第四部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可以产生相对的作用力防止角码产生偏移,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图;图8为图5的仰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角码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沿A1-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左视图;图12为图9的仰视图。
参考图1至图12,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10以及弯折部11,弯折部11连接两个连接部10,至少一个连接部10包括: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围成空腔105,且第一部101与第三部103相对;第一限位部121,第一限位部1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101与第二部102相连接;第三部103或者第四部104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122;其中,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一限位部121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以为钢材质,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合金钢或者铸钢的任意一种,钢材质的韧性高,能经受住冲击作用,因此,角码的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钢材质可以焊接或铆接,方便装配,且能进行切削、热轧和锻造,从而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品质,减少损耗以及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角码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连接部10以及弯折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简化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结构稳定性。角码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保证角码的连接部10与弯折部11无缝连接,可以避免角码的连接处进水导致角码腐蚀等破损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0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以便于连接部10与光伏组件边框安装。角码还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用于两个连接部10卡接固定,使角码成型后不易反弹脱离,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稳定性。卡接结构包括卡槽以及卡钩,卡槽位于其中一个连接部10靠近另一个连接部10的相对的切面上,卡钩位于另一个连接部10的相对的切面,连接部10的切面分别与连接部10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0均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也就是说,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简化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结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连接部10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围成空腔105,且第一部101与第三部103相对。如此,围成空腔105的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易变形,且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1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用于固定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两者的相对位置,即防止角码自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二型腔的开口处脱离,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良率。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一限位部121相对设置,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可以产生相对的作用力防止角码产生偏移,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1或第二限位部122的至少一者为朝向空腔105的凹陷。如此,第一限位部121或第二限位部122为凹陷,则相对的光伏组件边框可以更为灵活的设置,而不限制光伏组件边框自身的功能,为了与第一限位部121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相配合,光伏组件边框同样需要设置朝向角码的凹陷部,凹陷部可以容纳胶水,促使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更好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1为朝向空腔105的凹陷,第一限位部121包括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第一子部11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部101以及第二子部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图6以及图10中所示的第一子部111与第二子部112相互垂直,且第一子部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10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子部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部101的延伸方向相同作为一个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对第一子部111与第二子部112之间的夹角大小进行限制,只需第一子部111与第二子部112相交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由一块钢材进行折弯制备,所示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处理,但这并不构成对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连接处的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连接处可以具有尖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二限位部122为朝向空腔105的凹陷,第二限位部1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子部113、第四子部114以及第五子部115,第三子部113连接第三部103的第六子部116。第二限位部122属于第三部103的一部分,第二限位部122不仅作为防止角码自第二型腔的开口处脱离的限位部,还可以作为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的卡合装置,从而使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更好的配合,从而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此外,第二限位部122属于第三部103的一部分,第三部103与光伏组件边框的承载部相配合,由于承载部需要承担光伏组件,所以承载部的区域较大,则第三部103的区域也对应较大,制备第二限位部122的操作空间较大,从而保证第二限位部122更易制备,且制备的成功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四子部114的长度可以为原有第三部103长度的2/5~2/3。如此,制备与第二限位部122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而不是局限于第二限位部122所围成的凹陷并不足以完全容纳第三限位部,从而造成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三限位部卡合面积较小,进而造成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两者的脱离。第四子部114的长度大于原有第三部103长度的2/3时,即第二限位部122的长度约等于原有第三部103长度,可能造成第二限位部122的区域过大,第三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122之间缝隙较大,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之间并不能紧密配合产生晃动的问题。若第三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122之间的缝隙较大,即第三限位部对应于第二限位部122设置,则可能造成承载部的长度过短,从而并不能承载光伏组件,造成光伏组件的破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六子部116远离第三子部113的一端与第二部102相连接。第三部103还包括第八子部118,第八子部118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子部115以及第四部104接触。第六子部116或第八子部118作为与承载部相抵接的区域,用于辅助支撑承载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二限位部122为朝向空腔105的凹陷,第二限位部1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子部113、第四子部114以及第五子部115,第三子部113连接第四部104的第七子部117。第二限位部122属于第四部104的一部分,第二限位部122作为防止角码自第二型腔的开口处脱离的限位部。由于第一限位部121位于第一部101与第二部102的连接处,第二限位部122属于第四部104的一部分,则第二限位部122、第一限位部121构成区分于卡合装置以外的作用力的配合结构,可以对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构建更多不同作用力的卡合,从而使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之间更好的配合,从而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四子部114的长度可以为原有第四部104长度的1/2~1。如此,制备与第二限位部122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当第四子部114的长度小于原有第四部104长度的1/2,第二限位部122所围成的凹陷并不足以完全容纳第三限位部,从而造成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三限位部卡合面积较小,进而造成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两者的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部113与第四部104的第七子部117相连接,第五子部115与第七子部117的延伸部分之间夹角a的范围为90°≤a<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部104还包括第九子部,第九子部与第五子部115远离第四部104的一端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平面,则卡合的接触区的接触面较大,制备工艺以及制作空间较大,浪费的边框长度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凹凸面或者U型槽。凹凸面或者U型槽则可以在较小的区域内实现卡合的目的,缩小需要角码以及光伏组件边框需要变形的区域,从而在有限的尺寸内发挥角码以及边框别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中的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平面以及图6所示中的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凹凸面或者U型槽仅为示例说明,这并不造成图2所示的角码的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凹凸面或者U型槽的限制或者图6所示的角码的第四子部114远离空腔105的一侧为平面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0,第二限位部122仅包括第三子部113以及第五子部115,第二限位部122位于第二部102以及第三部103的连接处,第三子部113与第五子部115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至图12,角码还包括延伸结构106,延伸结构106自连接部10朝向远离弯折部11且靠近空腔105的方向延伸,使得延伸结构106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角码的连接部10,从而组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内。该过程中,外轮廓尺寸较小的延伸结构106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角码尖角部位或边缘的锋利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光伏组件边框,进而减少了对角码尖角部位或边缘的二次打磨工序,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此外,延伸结构106的延伸方向可以避免雨水等在角码的边缘处残留导致的角码腐蚀,延长了角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了角码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延伸结构106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结构106的尺寸范围为2mm~10mm,优选为3mm~6mm,具体可以为3mm、3.8mm、4.5mm、5mm或者6mm,以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从而提升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结构106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连接部10的表面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度~45度,具体可以为15度、26.5度、38度或者40.5度,以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结构106的表面为弧面;弧面的弯曲度范围为10度~45度,具体可以为15度、27度、38.5度或者45度,不仅可以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角码边缘的锋利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光伏组件边框。
值得注意的是,任一处延伸结构106的表面与延伸结构106所处的连接部10表面的夹角或者延伸结构106的表面的弯曲度可以都相同,不限制延伸结构106连接部10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连接处的具体位置。
具体地,第一部101端部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表面为斜面,第一延伸部自第一部101朝向远离弯折部11且靠近空腔105的方向延伸;第二部102端部具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表面为斜面,第二延伸部自第二部102朝向远离弯折部11且靠近空腔105的方向延伸;第三部103端部具有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表面为斜面,第三延伸部自第三部103朝向远离弯折部11且靠近空腔105的方向延伸;第四部104端部具有第四延伸部,第四延伸部表面为斜面,第四延伸部自第四部104朝向远离弯折部11且靠近空腔105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共同构成延伸结构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还包括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配合结构13,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13设置于第一部101上,第一配合结构13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不易错位,且组装比较容易;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后,第一配合结构13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从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3还可以设置于第三部103上,第一配合结构13包括设置于第一部101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三部103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以同时对角码施加相反作用力,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提高角码的可靠性。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结构13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角码的第一部101和第三部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3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第一配合结构13可以为凹槽或凸起的一者。示例性地,第一配合结构13为卡接结构中的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05的内壁面具有角筋,具体可以为第一部101与第二部102的连接处、第二部102与第三部103的连接处或者第三部103与第四部104的连接处的任意一处或多处具有角筋,也可以理解为在空腔105的内壁面设有朝向空腔105内部的凸起,可以提高角码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的空腔105内具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位于第一部101与第三部103之间,且分别连接第一部101与第三部103相对的表面,可以提高角码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码中,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三部相对,围成空腔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易变形,且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可以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角码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三部或者第四部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可以产生相对的作用力防止角码产生偏移,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
相应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与上述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在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3至图15,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第三限位部203以及延伸部202,如上述实施例任一项的角码,角码的第一限位部121与延伸部202相配合,角码的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三限位部203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材质为钢材质,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合金钢或者铸钢的任意一种,钢材质的韧性高,能经受住冲击作用,因此,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钢材质可以焊接或铆接,方便装配,且能进行切削、热轧和锻造,从而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品质,减少损耗以及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从而提升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实用性;光伏组件边框的材质与角码的材质可以相同,有效避免由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之间具有电位差导致的电位腐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承载部201,承载部20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204以及第二侧205,承载部201、第一连接部221以及第二连接部222构成第一型腔211,第一侧204朝向第一型腔211,承载部201、第三连接部223、第四连接部224、第五连接部225以及延伸部202构成第二型腔212,第二侧205朝向第二型腔212;其中,角码位于第二型腔212内。第一型腔211用于容纳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的第一部101用于与第五连接部225相配合,角码的第三部103用于与承载部201相配合,角码的第四部104用于与第三连接部223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3或图15,第三部103包括第二限位部122,承载部201包括第三限位部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4,第四部104包括第二限位部122,第三连接部223包括第三限位部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与第一配合结构13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3和第二配合结构可以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3和第二配合结构的一者可以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3位于角码的第一部101,第二配合结构位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五连接部2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201朝向第二型腔211的一侧具有第一缓冲结构,第三部103与承载部相对的一侧具有与第一缓冲结构相对应的第二缓冲结构,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以及角码由于组装力过大导致的应力受损情况。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改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角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连接部(10)以及弯折部(11),所述弯折部(11)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10),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10)包括: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所述第一部(101)、第二部(102)、第三部(103)以及第四部(104)围成空腔(105),且所述第一部(101)与所述第三部(103)相对;第一限位部(121),所述第一限位部(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101)与第二部(102)相连接;所述第三部(103)或者所述第四部(104)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二限位部(122);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2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1)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1)或所述第二限位部(122)的至少一者为朝向所述空腔的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2)均为朝向所述空腔的凹陷,所述第一限位部(121)包括第一子部(111)以及第二子部(112),第一子部(111)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部(101)以及第二子部(112);第二限位部(1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子部(113)、第四子部(114)以及第五子部(115),所述第三子部(113)连接所述第三部(103)的第六子部(116)或所述第三子部(113)连接所述第四部(104)的第七子部(1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部(114)远离所述空腔(105)的一侧为平面或者凹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子部(116)远离所述第三子部(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10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103)还包括第八子部(118),所述第八子部(1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子部(115)以及第四部(104)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部(113)与所述第四部(104)的第七子部(117)相连接,所述第五子部(115)与所述第七子部(117)的延伸部分之间夹角a的范围为90°≤a<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104)还包括第九子部,所述第九子部与所述第五子部(115)远离所述第四部(104)的一端相连接。
9.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第三限位部(203)以及延伸部(202),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角码,所述角码的第一限位部(121)与所述延伸部(202)相配合,所述角码的第二限位部(12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203)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承载部(201),所述承载部(20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204)以及第二侧(205),所述承载部(201)、第一连接部(221)以及第二连接部(222)构成第一型腔(211),所述第一侧(204)朝向第一型腔(211),所述承载部(201)、第三连接部(223)、第四连接部(224)、第五连接部(225)以及所述延伸部(202)构成第二型腔(212),所述第二侧(205)朝向第二型腔(212);其中,所述角码位于所述第二型腔(21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103)包括所述第二限位部(122),所述承载部(201)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203);或者,所述第四部(104)包括所述第二限位部(122),所述第三连接部(223)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203)。
CN202321331171.3U 2023-05-29 2023-05-29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Active CN219938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171.3U CN219938292U (zh) 2023-05-29 2023-05-29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171.3U CN219938292U (zh) 2023-05-29 2023-05-29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292U true CN21993829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171.3U Active CN219938292U (zh) 2023-05-29 2023-05-29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65045U (zh) 一种便于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钢边框
CN219938292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8888446U (zh) 一种安装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01752528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217469865U (zh) 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216460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183239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6565037U (zh) 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063642U (zh) 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063646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US10840485B2 (en) Composite end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CN217469861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109412307B (zh) 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及空调器
CN216922372U (zh) 机舱罩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1780140U (zh) 一体成型金属边框
CN220190724U (zh) 一种光伏构件
CN219873839U (zh) 电池
CN214164793U (zh) 一种座椅挂钩及车辆
CN220778940U (zh) 健身单车
CN212405496U (zh) 混凝土预制件的连接装置
CN216109012U (zh) 一种装配式阳光房外置连接件
CN219570521U (zh) 一种铝合金扣件
CN218760766U (zh) 一种组合仪表弹片卡扣
CN220798211U (zh)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CN220796952U (zh) 动力电池壳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