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460U -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460U
CN217216460U CN202123256283.0U CN202123256283U CN217216460U CN 217216460 U CN217216460 U CN 217216460U CN 202123256283 U CN202123256283 U CN 202123256283U CN 217216460 U CN217216460 U CN 217216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brace
photovoltaic module
angle
cavity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62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炜鑫
王宗传
周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ko Pv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62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6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太阳能光伏领域,提供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弯折部,弯折部连接两个连接部,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二部相对,第三部与第四部相对,其中,第一部位于空腔的顶部,以解决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寿命主要受封装材料的寿命、封装工艺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角码以及压块等,光伏组件边框是指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固定框架,角码用于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之间的相互连接。
现有技术中,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现有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易错位,且不方便安装,即组装比较困难。在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脱离,因此,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以解决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弯折部,弯折部连接两个连接部,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二部相对,第三部与第四部相对,其中,第一部位于空腔的顶部。
另外,连接部还包括:第五部,第一部的一端连接第四部,另一端连接第五部,第五部与第三部正对。
另外,第三部或者第五部中的一者具有贯穿孔,第三部或者第五部中的另一者具有凸出部,凸出部与贯穿孔配合。
另外,第一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及第二子连接部,第一子连接部连接第三部,第二子连接部连接第四部。
另外,连接部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部,另一端连接第二部,导向结构与第一部延伸方向的夹角范围为30度~60度。
另外,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
另外,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或凹槽。
另外,连接部远离弯折部的一端设有倾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角码;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二部相对,第三部与第四部相对,围成空腔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容易因为应力发生变形导致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围成空腔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多个方向(垂直第一部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二部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三部表面的方向以及垂直第四部表面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此外,角码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部的第一配合结构,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平行于第一部表面的任意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角码可靠性欠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码,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封闭性空腔,且第一部与第二部相对,第三部与第四部相对。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容易因为应力发生变形导致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封闭性空腔也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多个方向(垂直第一部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二部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三部表面的方向以及垂直第四部表面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
参考图1至图7,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101以及弯折部102,弯折部102连接两个连接部101,至少一个连接部101包括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围成空腔103,且第一部111与第二部112相对,第三部113与第四部114相对,其中,第一部111位于空腔103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以为钢材质,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合金钢或者铸钢的任意一种,钢材质的韧性高,能经受住冲击作用,因此,角码的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钢材质可以焊接或铆接,方便装配,且能进行切削、热轧和锻造,从而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品质,减少损耗以及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角码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连接部101以及弯折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简化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结构稳定性。角码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保证角码的连接部101与弯折部102无缝连接,可以避免角码的连接处进水导致角码腐蚀等破损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01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以便于连接部101与光伏组件边框安装。角码还包括卡接结构104,卡接结构104用于两个连接部101卡接固定,使角码成型后不易反弹脱离,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稳定性。卡接结构104包括卡槽以及卡钩,卡槽位于其中一个连接部101靠近另一个连接部101的相对的切面上,卡钩位于另一个连接部101的相对的切面,上连接部101的切面分别与连接部101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01均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也就是说,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简化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效率,且有利于提高角码的结构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连接部101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01还包括:第五部115,第一部111的一端连接第四部114,另一端连接第五部115,第五部115与第三部113正对。第二部112的一端连接第三部113,另一端连接第四部114,即第三部113指向第四部114的方向上,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围成的空腔103的截面图形可以为封闭式的图形,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可以互相支撑,有利于提升角码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角码可以承受的应力最大值。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封闭式的图形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部115位于第三部113朝向空腔103的一侧,且第五部115远离第一部111的一端靠近第二部112的表面,当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时,第五部115的一端与第二部112的表面抵接,可以缓冲一部分角码所承受的应力,避免角码结构变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部115位于第三部113远离空腔103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113具有贯穿孔131,第五部115具有凸出部132,凸出部132与贯穿孔131配合,保证角码的连接部101成型后不会弹开变形,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提高角码的可靠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部115具有贯穿孔131,第三部113具有凸出部13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凸出部132与贯穿孔131的具体形状、具体大小、具体材质做限制,示例性地,凸出部132为球缺形凸起,贯穿孔131为圆形贯穿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113与第五部115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包括凸出部132与贯穿孔131,还可以为卡接结构、铆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01远离弯折部102的一端上设有倾角120,倾角120自连接部101朝向远离弯折部102且靠近空腔103的方向延伸,使得倾角120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角码的连接部101,从而组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内。该过程中,外轮廓尺寸较小的倾角120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角码尖角部位或边缘的锋利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光伏组件边框,进而减少了对角码尖角部位或边缘的二次打磨工序,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此外,倾角120的延伸方向可以避免雨水等在角码的边缘处残留导致的角码腐蚀,延长了角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了角码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角120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连接部101的表面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0度~45度,具体可以为15度、26.5度、38度或者40.5度,以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倾角120的表面为弧面;弧面的弯曲度范围为10度~45度,具体可以为15度、27度、38.5度或者45度,不仅可以便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的组装,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角码边缘的锋利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光伏组件边框。指的注意的是,任一处倾角120的表面与倾角120所处的连接部101表面的夹角a或者倾角120的表面的弯曲度可以都相同,不限制倾角120与连接部101(第一部111、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连接处的具体位置。
具体地,第三部113包括第一倾角123,第一倾角123表面为斜面,第一倾角123自第三部113朝向远离弯折部102且靠近空腔103的方向延伸;第四部114包括第二倾角124,第二倾角124表面为斜面,第二倾角124自第四部114朝向远离弯折部102且靠近空腔103的方向延伸;第一部111包括第三倾角121,第三倾角121表面为斜面,第三倾角121自第一部111朝向远离弯折部102且靠近空腔103的方向延伸;第一倾角123、第二倾角124以及倾角121共同构成倾角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还包括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配合结构140,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140设置于第一部111上,第一配合结构140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不易错位,且组装比较容易;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后,第一配合结构140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从多个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还可以设置于第二部112上,第一配合结构140包括设置于第一部111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二部112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以同时对角码施加相反作用力,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提高角码的可靠性。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结构140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角码的第一部111和第二部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第一配合结构140可以为凹槽或铆点中的一者。示例性地,第一配合结构140为通孔,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140为圆形贯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包括至少2个通孔,两个通孔在垂直于第一部111的方向上错开设置。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140包括2~6个通孔,通孔的数量可以保证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连接的位置较多,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包括5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凸起或凹槽,可选地,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
可以理解的是,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角码的表面面积与通孔的横截面面积和通孔的实际需求设定,即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以及通孔的数量为2~6个均为示例,通孔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给出的通孔的数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03的内壁面具有角筋,具体可以为第一部111与第四部114的连接处、第四部114与第二部112的连接处、第二部112与第三部113的连接处或者第一部111与第五部115的连接处的任意一处或多处具有角筋,也可以理解为在空腔103的内壁面设有朝向空腔103内部的凸起,可以提高角码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的空腔103内具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位于第五部115与第四部114之间,且分别连接第五部115与第四部114相对的表面;加强筋可以位于第一部111与第二部112之间,且分别连接第一部111与第二部112相对的表面,可以提高角码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01远离弯折部102的末端具有收口结构,即连接部101远离弯折部102的末端在弯折部102正投影面积小于光伏组件边框在弯折部102正投影面积,使角码更容易装入光伏组件边框腔体内部,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
图1至图7所示的角码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101包括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围成封闭性空腔103,且第一部111与第二部112相对,第三部113与第四部114相对,第一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以及第四部114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容易因为应力发生变形导致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且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多个方向(垂直第一部111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二部112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三部113表面的方向以及垂直第四部114表面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此外,角码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部111的第一配合结构140,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除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方向(平行于第一部111表面的任意方向)产生压紧力,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图8至图14提供的角码与前述实施例(图1至图7)提供的角码组成基本相同,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或元件的细节不再重复,仅详细描述与以上描述不同的描述。
参考图8至图10,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201以及弯折部202,弯折部202连接两个连接部201,至少一个连接部201包括第一部211、第二部212、第三部213以及第四部214,第一部211、第二部212、第三部213以及第四部214围成空腔203,且第一部211与第二部212相对,第三部213与第四部214相对,其中,第一部211位于空腔203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两个连接部201均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第一部111包括第一子连接部231及第二子连接部232,第一子连接部231连接第三部213,第二子连接部232连接第四部214;第一子连接部231与第二子连接部232正对;第一子连接部231包括第一弯折部241,第二子连接部232包括第二弯折部242,第一弯折部231以及第二弯折部232朝向第二部212弯折,且第一弯折部231与第二弯折部232相对设置,使角码成型后不易变形,有利于提升角码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角码可以承受的应力最大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部231、第三部213与第二部212围成闭合型第一空腔205,第二子连接部232、第四部214与第二部212围成闭合型第二空腔206,第一空腔205与第二空腔206共同构成空腔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1远离弯折部202的一端上设有倾角220,倾角220自连接部201朝向远离弯折部202且靠近空腔203的方向延伸,使得倾角220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角码的连接部201,从而组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内。倾角220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连接部201的表面形成夹角b,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0度~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213包括第一倾角223;第四部214包括第二倾角224;第一部211包括第四倾角222以及第五倾角225,第四倾角222表面为斜面,即第四倾角222自第一子连接部231朝向远离弯折部202且靠近第一空腔205的方向延伸,第五倾角225表面为斜面,即第五倾角225自第二子连接部232朝向远离弯折部202且靠近第二空腔206的方向延伸;第一倾角223、第二倾角224、第四倾角222以及第五倾角225共同构成倾角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还包括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配合结构240,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240设置于第一部211上,进一步地,第一配合结构240设置于第一子连接部231和第二子连接部232上。第一配合结构240包括4个通孔。其中,2个通孔位于第一子连接部231上,2个通孔位于第二子连接部232。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凸起或凹槽,可选地,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
图8至图14所示的角码包括:第一子连接部231、第二部212以及第三部213围成闭合型第一空腔205,第一子连接部231、第二部212以及第三部213可以互相支撑;第二子连接部232、第二部212以及第四部214围成闭合型第二空腔206,第一子连接部231、第二部212以及第四部214可以互相支撑,角码与光伏组件边框组装时,不容易因为应力发生变形导致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闭合型第一空腔205以及闭合型第二空腔206可以使可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连接的部分多个方向(垂直第一子连接部231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二子连接部232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二部212表面的方向、垂直第三部213表面的方向以及垂直第四部214表面的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使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更稳定,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角码的可靠性。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前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后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俯视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仰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左视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码的右视图。图15至图21提供的角码与前述实施例(图1至图7)提供的角码组成基本相同,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或元件的细节不再重复,仅详细描述与以上描述不同的描述。
参考图15至图21,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301以及弯折部302,弯折部302连接两个连接部301,至少一个连接部301包括第一部311、第二部312、第三部313以及第四部314,第一部311、第二部312、第三部313以及第四部314围成空腔303,且第一部311与第二部312相对,第三部313与第四部314相对,其中,第一部311位于空腔303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两个连接部301均为由板件弯折形成的型材。连接部301还包括:导向结构350,导向结构350的一端连接第一部311,另一端连接第二部312,导向结构350与第一部311延伸方向的夹角γ范围为30度~60度,导向结构350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且导向结构350朝向远离弯折部302的方向呈现逐渐减小,即呈现收拢的状态,从而组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内,提升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结构350包括与第一部311连接的第一导向部351以及与第二部312连接的第二导向部352,第一导向部351与第二导向部352连接,第一导向部351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第一部311延伸方向形成夹角θ,夹角θ的角度范围为30度~60度,且第二导向部352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第二部312延伸方向形成夹角β,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0度~80度。示例性地,夹角θ可以为45度,夹角β可以为0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导向部352与第二部312延伸方向形成夹角β为0度时,第二导向部352可以视为第二部312远离弯折部302的一端延伸形成,即第二导向部352可以为第二部312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01还包括:第五部315与第六部316,第一部311的一端连接第五部315,另一端连接第六部316,第五部315与第三部313正对,第六部316与第四部314正对。第五部315位于第三部313朝向空腔303的一侧,且第五部315远离第一部311的一端靠近第二部312的表面;第六部316位于第四部314朝向空腔303的一侧,且第六部316远离第一部311的一端靠近第二部312的表面,当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时,第五部315的一端与第二部312的表面抵接,第六部316的一端与第二部312的表面抵接,可以缓冲一部分角码所承受的应力,避免角码结构变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部115位于第三部313远离空腔303的一侧;第六部316位于第四部314远离空腔103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313、第四部314具有贯穿孔331,第五部315、第六部316具有凸出部332,保证角码的连接部301成型后不会弹开变形,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脱离的情况,提高角码的可靠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331可以位于第六部316以及第五部315,凸出部332位于第四部314以及第三部31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331可以位于第六部316以及第三部313凸出部332位于第四部314以及第五部315;或者贯穿孔331可以第四部314以及第五部315凸出部332位于第六部316以及第三部3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313与第五部315之间的连接结构、第四部314与第六部316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仅包括凸出部332与贯穿孔331,还可以为卡接结构、铆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01远离弯折部302的一端设有倾角320,倾角320自连接部301朝向远离弯折部302且靠近空腔303的方向延伸,使得倾角320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角码的连接部301,从而组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内。倾角320的表面为斜面,斜面与连接部301的表面形成夹角c,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10度~45度。第三部313包括第一倾角323;第四部314包括第二倾角324,第一倾角323与第二倾角324构成倾角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还包括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配合结构240,可选地,第一配合结构240设置于第一部211上。第一配合结构240包括3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凸起或凹槽,可选地,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
图15至图21所示的角码中包括:连接部301以及弯折部302,连接部301包括:导向结构350,导向结构350的一端连接第一部311,另一端连接第二部312,导向结构350与第一部311延伸方向的夹角γ范围为30度~60度;导向结构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且导向结构350朝向远离弯折部302的方向呈现逐渐减小,即呈现收拢的状态,从而组装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装入光伏组件边框容纳腔,提升组装效率。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2,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图1至图7)所示的角码;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结构140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440,第二配合结构440包括若干凸起,凸起与通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的材质为钢材质,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合金钢或者铸钢的任意一种,钢材质的韧性高,能经受住冲击作用,因此,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钢材质可以焊接或铆接,方便装配,且能进行切削、热轧和锻造,从而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品质,减少损耗以及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组装,从而提升组装效率,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实用性;光伏组件边框的材质与角码的材质可以相同,有效避免由于光伏组件边框与角码之间具有电位差导致的电位腐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部、自承载部一侧朝上延伸并围成第三空腔的第一多段弯折部以及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并围成封闭空腔的第二多段弯折部,第三空腔用于容纳光伏组件,封闭空腔用于容纳角码形成连续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多段弯折部包括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的第一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分别连接底承载部和承载部,第二侧边部位于底承载部远离第一侧边部的一端;角码的第一部111用于与第一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二部112用于与第二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三部113用于与承载部相配合,角码的第四部114用于与底承载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位于角码的第一部111,第二配合结构440位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侧边部;第一配合结构140为通孔,第二配合结构440为凸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为凸起,第二配合结构440为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和第二配合结构440可以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槽与卡扣,铆接结构可以为铆钉与螺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140和第二配合结构440的一者可以为铆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者其它用于连接的配合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远离第三空腔的一侧具有第一缓冲结构,第三部与承载部相对的一侧具有与第一缓冲结构相对应的第二缓冲结构,有效避免光伏组件边框以及角码由于组装力过大导致的应力受损情况。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3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与前述实施例(图22)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组成基本相同,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或元件的细节不再重复,仅详细描述与以上描述不同的描述。
参考图23,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图8至图14)所示的角码;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结构240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440,第二配合结构440包括若干凸起,凸起与通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部、自承载部一侧朝上延伸并围成第三空腔的第一多段弯折部以及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并围成封闭空腔的第二多段弯折部,第三空腔用于容纳光伏组件,封闭空腔用于容纳角码形成连续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多段弯折部包括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的第一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分别连接底承载部和承载部,第二侧边部位于底承载部远离第一侧边部的一端;角码的第一弯折部231与第一侧边部相配合,第二弯折部232与第一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二部212用于与第二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三部213用于与承载部相配合,角码的第四部214用于与底承载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240位于角码的第一弯折部231以及第二弯折部232,第二配合结构440位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侧边部;第一配合结构240为通孔,第二配合结构440为凸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240为凸起,第二配合结构440为通孔。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与前述实施例(图22)提供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组成基本相同,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或元件的细节不再重复,仅详细描述与以上描述不同的描述。
参考图24,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图15至图21)所示的角码;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与第一配合结构340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440,第二配合结构440包括若干凸起,凸起与通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制成。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部、自承载部一侧朝上延伸并围成第三空腔的第一多段弯折部以及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并围成封闭空腔的第二多段弯折部,第三空腔用于容纳光伏组件,封闭空腔用于容纳角码形成连续的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多段弯折部包括自承载部另一侧朝下延伸的第一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第二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分别连接底承载部和承载部,第二侧边部位于底承载部远离第一侧边部的一端;角码的第一部311与第一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二部312用于与第二侧边部相配合,角码的第三部313用于与承载部相配合,角码的第四部314用于与底承载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340位于角码的第一部311,第二配合结构440位于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侧边部;第一配合结构340为通孔,第二配合结构440为凸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340为凸起,第二配合结构440为通孔。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角码,包括:两个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第四部围成空腔,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相对,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第四部相对,其中,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空腔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五部,所述第一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部,所述第五部与所述第三部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或者所述第五部中的一者具有贯穿孔,所述第三部或者所述第五部中的另一者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贯穿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及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正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部,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延伸方向的夹角范围为30度~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小于4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任意一侧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或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设有倾角。
10.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角码,所述第一部上设有第一配合结构;
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
CN202123256283.0U 2021-12-22 2021-12-22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Active CN217216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6283.0U CN217216460U (zh) 2021-12-22 2021-12-22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6283.0U CN217216460U (zh) 2021-12-22 2021-12-22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460U true CN217216460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6283.0U Active CN217216460U (zh) 2021-12-22 2021-12-22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6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65045U (zh) 一种便于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钢边框
CN217216460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183239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6565037U (zh) 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063642U (zh) 一种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0827969U (zh) 一种挂式幕墙插接结构
CN217469865U (zh) 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9938292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17469861U (zh) 角码及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08149244U (zh) 保险杠上下片体安装卡接结构
CN217063646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组装结构
CN206765962U (zh) 用于保险杠与翼子板固定的安装支架
CN212425335U (zh) 一种小前悬叉车外门架
CN209585594U (zh) 一种脚手架的搭接扣件
CN218670106U (zh) 一种家具偏心连接头
CN210899050U (zh) 高强度光伏铝型材安装结构
CN217904178U (zh) 一种用于雨刮电机的电机连接板
CN208565067U (zh) 导向架以及风扇
CN210601003U (zh) 支架上使用的平面连接件
CN217582724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角码及其边框、光伏组件
CN216773523U (zh) 一种反向接触弹片连接器
CN210101748U (zh) 油缸支座及油缸组件
CN211780140U (zh) 一体成型金属边框
CN220043328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边框和光伏组件
CN216424389U (zh) 一种车底设备箱体吊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