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8211U -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8211U
CN220798211U CN202322480426.9U CN202322480426U CN220798211U CN 220798211 U CN220798211 U CN 220798211U CN 202322480426 U CN202322480426 U CN 202322480426U CN 220798211 U CN220798211 U CN 220798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rail
connector
bottom plat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04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xu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xu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xu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xu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04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8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8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8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连接件设于导轨驳接组件的插芯,插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插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空腔,连接件包括底板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底板部连接插芯,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底板部背离插芯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用于抵住第一导轨,阻止第一连接段朝着与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限位部用于抵住第二导轨,阻止第二连接段朝着与第二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此,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发电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来源,其利用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可以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多个太阳能电池连接、封装后,形成电池组件,固定在导轨上。
相关技术中,相邻的两段导轨通过驳接件连接,驳接件与导轨通常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然而,这样不易操作,安装效率较低,综合成本较高。
基于此,如何设计导轨的驳接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安装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如何设计导轨的驳接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安装效率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件,设于导轨驳接组件的插芯,所述插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插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空腔,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底板部连接所述插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段朝着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段朝着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底板部形成有通孔,所述插芯形成有孔洞,所述导轨驳接组件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孔洞,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插芯。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弹性,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被所述第一导轨挤压而收拢。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固定分部和第一活动分部,所述第一固定分部固定在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分部自所述第一固定分部的第一立边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弯折,所述第一活动分部背离所述第一立边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一活动分部在所述第一导轨的挤压下,以所述第一立边为轴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分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分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自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邻,所述第一限位部抵住所述第二配合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划破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电性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弹性,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二限位部被所述第二导轨挤压而收拢。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固定分部和第二活动分部,所述第二固定分部固定在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分部自所述第二固定分部的第二立边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弯折,所述第二活动分部背离所述第二立边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二活动分部在所述第二导轨的挤压下,以所述第二立边为轴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活动分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分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自所述第二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第三配合面相邻,所述第二限位部抵住所述第四配合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划破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电性导通。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自所述底板部向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弯折,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上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中继续插入。
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所述第一导轨的套入方向,所述抵接面抵住所述第一导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自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抵接面抵住所述第一配合面。
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底板部呈钝角。
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间距为0.1mm-5mm。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自所述底板部向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弯折,所述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0.2mm-10mm。
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折边,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绕所述折边运动,在所述第一连接段插入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限位部朝着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翘起,抵住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二连接段插入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轨朝着朝向所述插芯的方向压住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中继续插入。
本申请提供的导轨驳接组件,包括插芯和上述任一项的连接件。
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上述的导轨驳接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上述的导轨驳接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由于连接件中位于底板部背离插芯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抵住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导轨驳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伏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件10、底板部101、通孔1011、第一限位部11、第一固定分部111、第一立边1111、第一活动分部112、第二限位部12、第二固定分部121、第二立边1211、第二活动分部122、第三限位部13、抵接面131、折边132、第四限位部14;
光伏安装系统1000、导轨驳接组件100、插芯20、孔洞2011、第一连接段21、第二连接段22、螺钉30;
第一导轨210、第一配合部211、第一配合面2111、第二配合面2112、第二导轨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中,由于连接件中位于底板部背离插芯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抵住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10,设于导轨驳接组件100的插芯20,插芯20的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分别插入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空腔,连接件10包括底板部101、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底板部101连接插芯20,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1用于抵住第一导轨210,阻止第一连接段21朝着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限位部12用于抵住第二导轨220,阻止第二连接段22朝着与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10,由于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抵住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100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具体地,导轨驳接组件100的插芯20可为碳素钢件、不锈钢件、弹簧钢件、镀镁铝锌件或铝合金件。如此,使得插芯20的强度较高,从而使导轨驳接组件100连接两个导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具体地,插芯20包括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第一连接段21插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第二连接段22插入第二导轨220的空腔。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的长度相同。如此,使得插芯20插入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深度相同,受力更加均匀,连接导轨的稳定性更好。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具体地,连接件10的插芯20可为碳素钢件、不锈钢件、弹簧钢件、镀镁铝锌件或铝合金件。如此,使得连接件10的强度较高,从而使导轨驳接组件100连接两个导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具体地,连接件10可由整片式钢片通过裁切、冲压、折弯等工艺制成。连接件10还可经过热处理工艺。如此,可以提高连接件10的性能,使得连接件10具备一定强度、刚度、弹性和韧性。
具体地,底板部101可通过铆接、粘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连接插芯20。在此不对底板部101与插芯20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均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分别位于底板部1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如此,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迎向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套入的方向,便于固定导轨和连接段,阻止连接段与导轨脱离。
可以理解,连接段的插入方向与对应导轨的套入方向相反。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为方向A,第一导轨210的套入方向为方向B,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为方向B,第二导轨220的套入方向为方向A。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用于抵住第一导轨210,阻止第一连接段21朝着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为方向A,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方向B,第一连接段21沿着方向A插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第一限位部11阻止第一连接段21朝着方向B运动。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可抵住第一导轨210的内壁。例如,抵住第一导轨210的内顶壁或内侧壁。如此,可以避免第一限位部11因需抵住第一导轨210的外壁而干涉导轨的套入,也可以避免第一限位部11因需抵住第一导轨210的外壁而得在导轨上打孔,可以在保证固定第一连接段21和第一导轨210的同时,降低对导轨的损伤并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12用于抵住第二导轨220,阻止第二连接段22朝着与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图3的示例中,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为方向B,与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方向A,第二连接段22沿着方向B插入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第二限位部12阻止第二连接段22朝着方向A运动。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12可抵住第二导轨220的内壁。例如,抵住第二导轨220的内顶壁或内侧壁。如此,可以避免第二限位部12因需抵住第二导轨220的外壁而干涉导轨的套入,也可以避免第二限位部12因需抵住第二导轨220的外壁而得在导轨上打孔,可以在保证固定第二连接段22和第二导轨220的同时,降低对导轨的损伤并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底板部101形成有通孔1011,插芯20形成有孔洞2011,导轨驳接组件100还包括螺钉30,螺钉30穿过通孔1011和孔洞2011,将连接件10固定在插芯20。
如此,利用螺钉30、通孔1011和孔洞2011,可以方便高效地固定连接件10和插芯20,而且便于拆卸和维修。
具体地,孔洞2011的内壁可形成有螺纹。换言之,孔洞2011为螺纹孔。孔洞2011的内壁也可为光面。在此不对孔洞2011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具体地,螺钉30包括自攻钉或螺丝。在此不对螺钉30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具体地,孔洞2011的直径小于螺钉30的直径。如此,孔洞2011能够卡紧螺钉30,难以松动,使得连接件10与插芯20的固定更加稳定。
具体地,通孔1011可为圆形。如此,与螺钉30的形态适配,降低连接件10松动的风险。可以理解,通孔1011也可为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态。在此不对通孔1011的具体形态进行限定。
具体地,通孔1011的中心可与底板部101的中心重叠。如此,使得通孔1011位于底板部101的中心,受到螺钉30的力均匀,使得连接件10与插芯20的固定更加稳定。
具体地,孔洞2011的中心可与插芯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重叠,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分别位于插芯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两侧。如此,使得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的长度相同,使得插芯20插入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深度相同,受力更加均匀,连接导轨的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具有弹性,随着第一连接段21在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插入,第一限位部11被第一导轨210挤压而收拢。
如此,利用第一限位部11的弹力,使第一限位部11抵住第一导轨210,并阻止第一连接段21朝着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装配时只需通过套入导轨来挤压第一限位部11,无需做更复杂的装配动作,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未被挤压时,尺寸小于导轨的空腔的尺寸。例如,第一限位部11用于抵住导轨的内侧壁,第一限位部11未被挤压时,宽度小于导轨的空腔的宽度。又如,第一限位部11用于抵住导轨的内顶壁,第一限位部11未被挤压时,高度小于导轨的空腔的高度。如此,保证第一限位部11在被导轨挤压时产生弹力抵住导轨,从而阻止第一连接段21朝着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在未被第一导轨210挤压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11朝着底板部101的内侧弯曲。如此,使得第一限位部11在被第一导轨210挤压的情况下,朝着底板部101的内侧收拢,而不会朝着底板部101的外侧收拢,从而不会阻止第一导轨210的套入,而是会阻止第一导轨210的脱出。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包括第一固定分部111和第一活动分部112,第一固定分部111固定在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第一活动分部112自第一固定分部111的第一立边1111向底板部101的内侧弯折,第一活动分部112背离第一立边1111的一端抵住第一导轨210,随着第一连接段21在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插入,第一活动分部112在第一导轨210的挤压下,以第一立边1111为轴向底板部101的内侧转动。
如此,通过第一固定分部111和第一活动分部112,实现第一限位部11的弹性活动,使得第一限位部11在被第一导轨210挤压时能够收拢,从而抵住第一导轨210,阻止第一连接段21从第一导轨210滑脱。这样,第一限位部11形成倒刺,使得第一导轨210只能单向套入插芯20,无法脱出。
具体地,第一固定分部111自底板部101弯折形成。如此,省去了固定第一固定分部111和底板部101的步骤,减少了固定所需的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分部111与底板部101通过粘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地,第一固定分部111可与底板部101垂直。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分部111也可以与底板部101呈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第一立边1111可与底板部101垂直。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立边1111也可与底板部101呈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第一活动分部112自第一固定分部111弯折形成。可以理解,第一立边1111为第一活动分部112自第一固定分部111弯折形成的折线。如此,省去了固定第一活动分部112和第一固定分部111的步骤,减少了固定所需的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分部112和第一固定分部111可通过粘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地,在未被第一导轨210挤压的情况下,第一活动分部112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夹角可为钝角。如此,便于第一活动分部112被第一导轨210挤压。可以理解,如果第一活动分部112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那么在第一导轨210套入第一连接段21的情况下,无法挤压到第一活动分部112,无法被第一活动分部112抵住。
具体地,连接件10还可包括第三限位部13,随着第一连接段21在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插入,第一活动分部112在第一导轨210的挤压下,以第一立边1111为轴向底板部101的内侧转动,直到第一导轨210被第三限位部13抵住。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分部1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两侧。
如此,利用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两侧分别抵住第一导轨210,使得第一导轨210与连接件10的固定更加稳固。
具体地,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分部1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如此,避免与底板部101干涉。
具体地,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的尺寸相同,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夹角相同。如此,使得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抵住第一导轨210的受力状态相同,使得第一导轨210与连接件10的固定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的尺寸可以不同;两个第一活动分部112与第一固定分部111的夹角可以不同。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10包括第一配合部211,第一配合部211自第一导轨210的内顶壁向第一导轨210的空腔内延伸,第一配合部211包括第一配合面2111和第二配合面2112,第一配合面2111朝向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第二配合面2112与第一配合面2111相邻,第一限位部11抵住第二配合面2112。
如此,使得第一导轨210的第一配合部211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配合面2112被第一限位部11抵住,无需抵住第一配合部211在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一配合面2111,可以避免第一限位部11抵在第一配合面2111干涉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对接。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211可与第一导轨210的内顶壁垂直。可以理解,第一配合部211也可与第一导轨210的内顶壁呈夹角。
具体地,连接件10可包括第三限位部13,第一配合面2111朝向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并抵住第三限位部13。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用于划破第一导轨210,与第一导轨210电性导通。
如此,使得第一导轨210与连接件10电性导通,从而通过连接件10与第二导轨220电性导通,便于防雷接地。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用于划破第一导轨210的氧化层。
具体地,连接件10可与插芯20电性导通,也可不与插芯20电性导通。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2具有弹性,随着第二连接段22在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的插入,第二限位部12被第二导轨220挤压而收拢。
如此,利用第二限位部12的弹力,使第二限位部12抵住第二导轨220,并阻止第二连接段22朝着与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装配时只需通过套入导轨来挤压第二限位部12,无需做更复杂的装配动作,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12未被挤压时,尺寸小于导轨的空腔的尺寸。例如,第二限位部12用于抵住导轨的内侧壁,第二限位部12未被挤压时,宽度小于导轨的空腔的宽度。又如,第二限位部12用于抵住导轨的内顶壁,第二限位部12未被挤压时,高度小于导轨的空腔的高度。如此,保证第二限位部12在被导轨挤压时产生弹力抵住导轨,从而阻止第二连接段22朝着与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具体地,在未被第二导轨220挤压的情况下,第二限位部12朝着底板部101的内侧弯曲。如此,使得第二限位部12在被第二导轨220挤压的情况下,朝着底板部101的内侧收拢,而不会朝着底板部101的外侧收拢,从而不会阻止第二导轨220的套入,而是会阻止第二导轨220的脱出。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2包括第二固定分部121和第二活动分部122,第二固定分部121固定在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第二活动分部122自第二固定分部121的第二立边1211向底板部101的内侧弯折,第二活动分部122背离第二立边1211的一端抵住第二导轨220,随着第二连接段22在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的插入,第二活动分部122在第二导轨220的挤压下,以第二立边1211为轴向底板部101的内侧转动。
如此,通过第二固定分部121和第二活动分部122,实现第二限位部12的弹性活动,使得第二限位部12在被第二导轨220挤压时能够收拢,从而抵住第二导轨220,阻止第二连接段22从第二导轨220滑脱。这样,第二限位部12形成倒刺,使得第二导轨220只能单向套入插芯20,无法脱出。
具体地,第二固定分部121自底板部101弯折形成。如此,省去了固定第二固定分部121和底板部101的步骤,减少了固定所需的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分部121与底板部101通过粘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地,第二固定分部121可与底板部101垂直。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分部121也可以与底板部101呈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第二立边1211可与底板部101垂直。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立边1211也可与底板部101呈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第二活动分部122自第二固定分部121弯折形成。可以理解,第二立边1211为第二活动分部122自第二固定分部121弯折形成的折线。如此,省去了固定第二活动分部122和第二固定分部121的步骤,减少了固定所需的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活动分部122和第二固定分部121可通过粘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地,在未被第二导轨220挤压的情况下,第二活动分部122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夹角可为钝角。如此,便于第二活动分部122被第二导轨220挤压。可以理解,如果第二活动分部122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那么在第二导轨220套入第二连接段22的情况下,无法挤压到第二活动分部122,无法被第二活动分部122抵住。
具体地,随着第二连接段22在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的插入,第二活动分部122在第二导轨220的挤压下,以第二立边1211为轴向底板部101的内侧转动,直到第二导轨220被第一导轨210抵住。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活动分部1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两侧。
如此,利用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两侧分别抵住第二导轨220,使得第二导轨220与连接件10的固定更加稳固。
具体地,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分别位于第二固定分部1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如此,避免与底板部101干涉。
具体地,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的尺寸相同,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夹角相同。如此,使得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抵住第二导轨220的受力状态相同,使得第二导轨220与连接件10的固定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的尺寸可以不同;两个第二活动分部122与第二固定分部121的夹角可以不同。
实施例十一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导轨220包括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自第二导轨220的内顶壁向第二导轨220的空腔内延伸,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第三配合面朝向第二连接段22的插入方向,第四配合面与第三配合面相邻,第二限位部12抵住第四配合面。
如此,使得第二导轨220的第二配合部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的第四配合面被第二限位部12抵住,无需抵住第二配合部在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上的第三配合面,可以避免第二限位部12抵在第三配合面干涉第二导轨220和第二导轨220的对接。
具体地,第二配合部可与第二导轨220的内顶壁垂直。可以理解,第二配合部也可与第二导轨220的内顶壁呈夹角。
具体地,第三配合面朝向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并抵住第一导轨210。
实施例十二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2用于划破第二导轨220,与第二导轨220电性导通。
如此,使得第二导轨220与连接件10电性导通,从而通过连接件10与第一导轨210电性导通,便于防雷接地。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12用于划破第二导轨220的氧化层。
具体地,连接件10可与插芯20电性导通,也可不与插芯20电性导通。
实施例十三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接件10包括第三限位部13,第三限位部13自底板部101向背离插芯20的一侧弯折,用于在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上抵住第一导轨210,阻止第一连接段21在第一导轨210中继续插入。
如此,使得第一连接段21在插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过程中,以第三限位部13位止点,在第三限位部13抵住第一导轨210时,第一连接段21停止插入,完成第一导轨210与导轨驳接组件100的连接。
具体地,第三限位部13自底板部101弯折形成。如此,省去了固定第三限位部13和底板部101的步骤,减少了固定所需的零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这样使得第三限位部13自底板部101翘起,能够更好地阻止第一连接段21在第一导轨210中继续插入。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和底板部101可通过粘接、铆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地,第三限位部13抵住第一导轨210的端面。如此,第三限位部13无需伸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避免干涉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
实施例十四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包括抵接面131,抵接面131朝向第一导轨210的套入方向,抵接面131抵住第一导轨210。
如此,利用朝向第一导轨210的套入方向的抵接面131来抵住第一导轨210,可以避免第一导轨210从抵接面131滑脱,使得第三限位部13能够更稳定地抵住第一导轨210。
具体地,抵接面131与第一导轨210的套入方向所成的夹角,可为60°-120°。如此,避免夹角过小或过大导致的抵接不稳定。
实施例十五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10包括第一配合部211,第一配合部211自第一导轨210的内顶壁向第一导轨210的空腔内延伸,第一配合部211包括第一配合面2111,第一配合面2111朝向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抵接面131抵住第一配合面2111。
如此,朝向第一导轨210的套入方向的抵接面131抵住朝向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的第一配合面2111,使得抵接面131与第一配合面2111的朝向配合,从而使得第三限位部13与第一配合部211的抵接更加稳定。
具体地,第一配合面2111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的夹角可为直角。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2111与第一连接段21的插入方向的夹角也可为锐角或钝角。
实施例十六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与底板部101呈钝角。
如此,使得第三限位部13从底板部101的翘起程度较低,在第二导轨220套入第二连接段22时,可以方便第二导轨220将翘起的第三限位部13压下。从而避免第三限位部13干涉到第二导轨220的套入。
具体地,第三限位部13与底板部101的夹角可为110°-160°。例如为110°、112°、120°、130°、140°、150°、160°。如此,使得第三限位部13与底板部101的夹角处于合适范围,可以避免夹角过小导致的第二导轨220难以压下第三限位部13,也可以避免夹角过大导致的对第一导轨210的限位效果较差。
实施例十七
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与连接件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间距d1为0.1mm-5mm。例如为0.1mm、0.8mm、1mm、1.2mm、1.5mm、1.8mm、2mm、2.5mm、3mm、3.8mm、4mm、4.5mm、5mm。
如此,使得第三限位部13大致位于连接件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插芯20大致一半的长度插入第一导轨210,使得插芯20插入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深度相同,受力更加均匀,连接导轨的稳定性更好。
具体地,第三限位部13与连接件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间距d1,是指,第三限位部13的角部的端点与连接件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间距。
实施例十八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接件10包括第四限位部14,第四限位部14自底板部101向背离插芯20的一侧弯折,第四限位部14和第三限位部13分别位于底板部101的两侧;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大于0且小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之间的间距d3。
如此,使得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处于合适范围,避免间距d2小于或等于0导致的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无法紧贴,也可以避免间距d2过大导致的干涉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
具体地,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是指,第三限位部13的角部的端点和第四限位部14的角部的端点,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请注意,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等于0是指,第三限位部13的角部的端点和第四限位部14的角部的端点在连接件10的宽度方向上对齐。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小于0是指,第三限位部13的角部的端点和第四限位部14的角部的端点在连接件10的宽度方向上交错,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之间的间距d3,是指,第一限位部11的角部的端点和第二限位部12的角度的端点之间的间距。
可以理解,在第一连接段21插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情况下,第三限位部13朝着背离插芯20的一侧翘起,抵住第一导轨210;在第二连接段22插入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的情况下,第二导轨220朝着朝向插芯20的方向压住第三限位部13,第一导轨210抵住第二导轨220,阻止第二连接段22在第二导轨220中继续插入。如果间距d2小于或等于0,会导致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宽度方向上对齐或重叠,在第二导轨220套入第二连接段22的过程中,第二导轨220会先碰到第三限位部13或第四限位部14,先被第四限位部14抵住,而无法被第一导轨210抵住,从而导致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拼接处留有间隙。
可以理解,第四限位部14的设置使得在插芯20插入导轨时,无需关注连接件10的朝向,无论从插芯20的哪一端插入导轨,都有限位部能抵住导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四限位部14也可省去。
具体地,第四限位部14与第三限位部13可关于连接件10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状。如此,无论从哪一端插入,效果都相同,而且更便于制作。
实施例十九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为0.2mm-10mm。例如为0.2mm、0.5mm、0.8mm、1mm、2mm、4mm、5mm、7mm、9mm、10mm。
如此,使得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处于合适范围,可以避免间距d2过小导致的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无法紧贴,也可以避免间距d2过大导致的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
优选地,第三限位部13和第四限位部14在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d2为2mm。如此,使得间距d2的尺寸最合适,兼顾成本、制作、装配以及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整体效果最好。
实施例二十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3与底板部101之间形成折边132,第三限位部13能够绕折边132运动,在第一连接段21插入第一导轨210的空腔的情况下,第三限位部13朝着背离插芯20的一侧翘起,抵住第一导轨210;在第二连接段22插入第二导轨220的空腔的情况下,第二导轨220朝着朝向插芯20的方向压住第三限位部13,第一导轨210抵住第二导轨220,阻止第二连接段22在第二导轨220中继续插入。
如此,使得第一导轨210的套入被第三限位部13限位,第二导轨220的套入被第一导轨210限位,从而使得第一导轨210与第二导轨220的拼接处紧贴,不留间隙,拼接完成后,导轨驳接组件100的零件均被隐藏在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的空腔内,不会外露,更加美观,也不会干涉到后续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可以理解,第三限位部13被第二导轨220压平之后,第三限位部13失去原有的限位功能,第一导轨210由弹性斜边来卡紧。
实施例二十一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导轨驳接组件100,包括插芯20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十任一项的连接件10。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轨驳接组件100,由于连接件10中,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抵住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100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实施例二十二
请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安装系统1000,包括导轨和实施例二十一的导轨驳接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安装系统1000,由于导轨驳接组件100的连接件10中,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抵住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100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实施例二十三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实施例二十一的导轨驳接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由于导轨驳接组件100的连接件10中,位于底板部101背离插芯20的一侧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分别抵住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阻止对应的连接段朝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可以简单方便地通过插入实现导轨的驳接,通过抵接来卡紧导轨,防止导轨滑脱,无需再通过螺栓等零件来固定导轨驳接组件100和导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可应用在光伏电站中,例如地面电站、屋顶电站、水面电站等,也可应用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设备或者装置上,例如用户太阳能电源、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等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系统的应用场景不限于此,也即是说,光伏系统可应用在需要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所有领域中。以光伏发电系统网为例,光伏系统可包括光伏阵列、汇流箱和逆变器,光伏阵列可为多个电池组件的阵列组合,例如,多个电池组件可组成多个光伏阵列,光伏阵列连接汇流箱,汇流箱可对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电流进行汇流,汇流后的电流流经逆变器转换成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接入市电网络以实现太阳能供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连接件,设于导轨驳接组件的插芯,所述插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插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底板部连接所述插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段朝着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段朝着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形成有通孔,所述插芯形成有孔洞,所述导轨驳接组件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孔洞,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插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弹性,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一限位部被所述第一导轨挤压而收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固定分部和第一活动分部,所述第一固定分部固定在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分部自所述第一固定分部的第一立边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弯折,所述第一活动分部背离所述第一立边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一活动分部在所述第一导轨的挤压下,以所述第一立边为轴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分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分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自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邻,所述第一限位部抵住所述第二配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划破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电性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弹性,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二限位部被所述第二导轨挤压而收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固定分部和第二活动分部,所述第二固定分部固定在所述底板部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分部自所述第二固定分部的第二立边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弯折,所述第二活动分部背离所述第二立边的一端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插入,所述第二活动分部在所述第二导轨的挤压下,以所述第二立边为轴向所述底板部的内侧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分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分部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自所述第二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第三配合面相邻,所述第二限位部抵住所述第四配合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划破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电性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自所述底板部向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弯折,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上抵住所述第一导轨,阻止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一导轨中继续插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所述第一导轨的套入方向,所述抵接面抵住所述第一导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自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顶壁向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内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插入方向,所述抵接面抵住所述第一配合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底板部呈钝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连接件在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间距为0.1mm-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自所述底板部向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弯折,所述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0.2mm-1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折边,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绕所述折边运动,在所述第一连接段插入所述第一导轨的空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限位部朝着背离所述插芯的一侧翘起,抵住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第二连接段插入所述第二导轨的空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轨朝着朝向所述插芯的方向压住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导轨抵住所述第二导轨,阻止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轨中继续插入。
21.一种导轨驳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和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22.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轨驳接组件。
23.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和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轨驳接组件。
CN202322480426.9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Active CN220798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0426.9U CN220798211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0426.9U CN220798211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8211U true CN220798211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0426.9U Active CN220798211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8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6600B1 (en) Guide rail for solar mounting
JP3168519U (ja) 太陽光発電組立体
CN201797460U (zh) 接线盒
CN201830173U (zh) 接线盒
KR101017846B1 (ko) 태양전지판을 포함한 패널의 고정구조
CN11547348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用钢边框组件及其生产组装方法
CN220798211U (zh) 一种连接件、导轨驳接组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WO2023010645A1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07192B1 (ko)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전지판 연결 박스
CN212380619U (zh)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CN220475642U (zh) 一种导轨驳接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CN220586186U (zh) 一种安装装置、光伏安装系统、光伏系统
CN220544942U (zh) 安装结构及光伏安装设备
CN217883333U (zh) 一种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CN220421740U (zh) 一种导轨驳接件及其连接件、光伏安装系统和光伏系统
CN219875548U (zh) 紧固组件及光伏板支架
CN219718153U (zh) 一种光伏板的安装框和光伏板
CN219528180U (zh) 一种彩钢瓦及光伏发电装置
CN218570190U (zh) 一种集成有多种固定结构的光伏组件电器盒盒体
CN116544630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20382415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接线端子
CN219060660U (zh) 一种用于光伏支架的檩条结构
CN216819796U (zh) 轴向二极管以及包含其的光伏接线盒以及光伏组件
CN220086291U (zh) 线束隔离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106517U (zh) 一种接地卡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