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3996U -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3996U
CN219933996U CN202321009761.4U CN202321009761U CN219933996U CN 219933996 U CN219933996 U CN 219933996U CN 202321009761 U CN202321009761 U CN 202321009761U CN 219933996 U CN219933996 U CN 219933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line
air
gasifica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97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宇
杨明辉
李利
李坤锋
程建军
刘夏杰
杨光成
李程鑫
李晴
张子炜
杨武
王朝晖
陈俊杰
李时瑛
任雅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0097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3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3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3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包括:气化炉,包括气化炉主体,气化炉主体内设有旋转炉排;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设在气化炉主体外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与蒸汽发生部连接供水的供水装置、以及连接于蒸汽发生部的蒸汽出口的蒸汽管道;二燃室,包括与气化炉主体通过烟气管道连接的二燃室主体;供气装置,包括设在气化炉外侧的风机、以及连接于风机出口的空气管道,空气管道的出口与蒸汽管道的出口连接以将空气和蒸汽混合后输出至旋转炉排的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蒸汽发生部,利用物料燃烧释放的热能生成蒸汽,将蒸汽与空气混合并输送至旋转炉排的对应位置,从而改善物料燃烧不稳定工况。

Description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领域,系统运行稳定性十分重要。普通气化焚烧工艺经常存在物料燃烧不稳定的工况,甚至爆燃的异常工况也时有发生。同时,燃烧不稳定会造成烟气尘量、放射性核素含量增加,进而造成辐射剂量率增加的情况。另外,现有的气化焚烧技术往往存在有机组分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以上问题对系统安全性、污染物控制带来不利影响,且高剂量率的烟气也会增加后续系统设备辐射防护方面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包括:
气化炉,包括气化炉主体,所述气化炉主体内设有旋转炉排;
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设在气化炉主体外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与所述蒸汽发生部连接供水的供水装置、以及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部的蒸汽出口的蒸汽管道;
二燃室,包括与所述气化炉主体通过烟气管道连接的二燃室主体;
供气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气化炉外侧的风机、以及连接于所述风机出口的空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的出口与所述蒸汽管道的出口连接以将空气和蒸汽混合后输出至所述旋转炉排的对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蒸汽发生部的外壁,所述蒸汽发生部的下部设有进水口;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设在进水管道上的给水泵、储水容器以及水位调节组件;所述进水管道连接在所述储水容器和所述进水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气化炉主体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旋转炉排底部设有管道接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管道接口对应设置;
所述空气管道和所述蒸汽管道汇合形成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管道接口进入所述旋转炉排内部,并且蒸汽和空气混合后从所述旋转炉排的下侧送入。
优选地,所述旋转炉排的底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旋转炉排包括底座,炉顶,以及由所述底座与所述炉顶之间形成的炉排内腔;
所述炉顶为朝向所述气化炉顶部突出形成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若干分散孔使所述炉排内腔的气体进入所述旋转炉排上方;所述管道接口设在所述底座上,供所述进气管道进入所述炉排内腔,所述管道接口与所述旋转炉排轴向设置;位于所述炉排内腔的所述进气管道设有若干进气通孔,使所述进气管道的气体进入所述炉排内腔;
所述气化炉主体的内壁朝向所述旋转炉排突出形成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底部与所述旋转炉排侧壁底部之间形成出灰口,使灰渣从所述旋转炉排上方落入所述气化炉主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气化焚烧系统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设在所述气化炉主体的外壁,所述第二风管设在所述烟气管道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烟气管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二燃室主体的横截面中心偏移,所述偏移距离为100-200mm。
优选地,所述气化炉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部、气化部、燃烧部以及第一灰斗部;
所述进料部连接于所述气化部的顶部或侧壁,所述进料部包括进料管道以及设在所述进料管道进口的进料阀,所述进料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气化部的进料口;所述旋转炉排设在所述燃烧部内。
优选地,所述气化炉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口以及第一燃烧器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二燃室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燃烧器安装口、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口以及烟气排放口,所述二燃室主体的出口连接第二灰斗部。
优选地,所述气化焚烧系统包括排放处理装置,所述排放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装置、第二收集装置以及净化装置;所述第一收集装置连接于所述气化炉,所述第二收集装置和所述净化装置均连接于所述二燃室。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在气化炉主体外围的蒸汽发生部,利用物料燃烧释放的热能生成蒸汽,将蒸汽与空气均匀混合作为气化介质,在充分利用燃烧热能的同时,为气化炉燃烧稳定提供蒸汽空气混合气,并将其输送到旋转炉排的对应位置,从而改善物料燃烧不稳定工况。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气化焚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气化炉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气化炉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二燃室和烟气管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包括气化炉1、蒸汽发生装置2、二燃室3和供气装置4。
其中,气化炉1用于对放射性废物进行气化焚烧处理,包括气化炉主体11。如图2所示,气化炉主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部111、气化部112、燃烧部113以及第一灰斗部114。物料从进料部111进入气化炉主体11并在燃烧部113内进行燃烧,同时物料与蒸汽空气混合气在燃烧部113及气化部112发生气化反应,而燃烧所产生的灰渣可通过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灰斗部114。
进料部111连接于气化部112的顶部或侧壁,进料部111包括进料管道1111以及设在进料管道1111进口的进料阀1112,进料管道1111的出口位于气化部112的进料口。进料管道1111上设有检修口1113,可以避免物料粘附于进料管道1111内壁上或者出现卡塞架桥的现象,从而提高进料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阀1112为双插板阀,物料由双插板阀经过进料管道1111进入气化炉主体11内,通过设置双插板阀自身逻辑互锁,实现两个插板阀不可同时开启,从而保证气化炉主体11的密封性。
燃烧部11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口1131以及第一燃烧器安装口1132,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口1131连接用于监测燃烧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该第一测温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热电偶,第一燃烧器安装口1132连接第一燃烧器。燃烧部113内设有旋转炉排115,如图3所示,旋转炉排115包括底座1152,炉顶1151,以及由底座1152与炉顶1151之间形成的炉排内腔1153,该炉排内腔1153位于气化炉主体11内。其中,炉顶1151为朝向气化炉1顶部突出形成的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形状可呈圆台形、半圆球形、锥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凸起部优选与气化炉主体11轴向设置。凸起部上设有若干分散孔1154使炉排内腔1153的气体均匀进入旋转炉排115上方(即燃烧部113以及气化部112),优选地,分散孔1154与水平面平行且突出炉顶1151,以防止灰渣通过分散孔1154进入炉排内腔1153。
进一步地,气化炉主体11的内壁朝向旋转炉排115突出形成倾斜部1157,倾斜部1157的倾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优选为55-90度。倾斜部1157的所在平面高于旋转炉排115底座1152的所在平面,且低于凸起部侧壁上位于最底端的分散孔1154的所在平面,从而旋转炉排115内的混合气体可以吹扫倾斜部1157的倾斜面上的灰渣,防止灰渣因堆积或湿度增加而附着在倾斜部1157上。倾斜部1157底部与旋转炉排115侧壁底部之间形成出灰口1155,使灰渣可沿着倾斜部1157和旋转炉排115侧壁落入气化炉主体11底部,即第一灰斗部114,以便作进一步处理。优选地,倾斜部1157靠近旋转炉排115的端部到旋转炉排115侧壁的最短水平距离不超过25mm,避免因出灰口1155的径向尺寸过大而导致未燃烧的物料直接落入第一灰斗部114。优选地,倾斜部1157由耐火材料制成,或者,倾斜部1157的表面涂覆一层耐火材料。
旋转炉排115的下方设有转动组件(未图示),使旋转炉排115可沿着气化炉主体11轴向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组件为齿轮,该齿轮连接驱动机构以带动旋转炉排115的齿条转动,可以理解地,旋转炉排115的转动组件及其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旋转炉排115设置为中空可旋转结构,具备通过旋转疏松、均匀物料以及防止物料偏烧的功能,还能实现气化介质稳定均匀通入气化炉1内。
蒸汽发生装置2用于为气化炉1提供蒸汽(或称水蒸气),包括设在气化炉主体11外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21、与蒸汽发生部21连接供水的供水装置22、以及连接于蒸汽发生部21的蒸汽出口232的蒸汽管道23。其中,蒸汽发生部21套设在气化炉主体11的侧面/和底部,蒸汽发生部21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11。蒸汽发生部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水夹套,可减少气化炉1内的热辐射,并产生蒸汽。蒸汽出口232位于蒸汽发生部21的外壁,优选设置在蒸汽发生部21的顶部,且蒸汽出口232的所在平面高于蒸汽发生部21内水位的所在平面,以防止水进入蒸汽管道23。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管道23上设有压力调节阀231以调整蒸汽压力,控制蒸汽与空气混合的比例。
供水装置22包括进水管道221、设在进水管道221上的给水泵222、储水容器223以及水位调节组件224。进水管道221连接在储水容器223和进水口211之间,该储水容器223内蓄有软水,给水泵222通过电机驱动,水位调节组件224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气化炉1外壁上。
在产生蒸汽的过程中,储水容器223中的软水由进水口211进入蒸汽发生部21,软水通过吸收气化炉1内物料进行气化焚烧产生的热量而生成水蒸气,该水蒸气经由蒸汽出口232进入蒸汽管道23,其中,通过水位调节组件224使蒸汽发生部21内的水位控制在合理的水位高度。
供气装置4用于提供空气与蒸汽管道23中的蒸汽混合,包括设在气化炉1外侧的风机42、以及连接于风机42出口的空气管道41。其中,风机42采用风机变频器以调节风机转速和风量,该风机变频器与第一测温装置设置逻辑互锁,当监测到气化炉1内的燃烧温度高于温度设定值时,风机变频器将自动调节空气流量,从而减缓物料燃烧放热速率,防止炉膛内温度进一步上升,同时减少水蒸气产量及降低水蒸气产生效率,或反之亦然,从而保证气化炉1内燃烧反应的稳定进行。此外,还可通过控制气化炉主体11的进料部111的进料频率,调控水蒸气的产量及产生效率。
现有的气化焚烧技术经常存在物料燃烧不稳定工况,甚至爆燃的异常工况也时有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蒸气稳燃控制技术,空气管道41上设有加热组件43,以将空气加热至与蒸汽温度相近,优选加热至130-160℃,空气管道41的出口与蒸汽管道23的出口连接以将空气和蒸汽混合后输出至旋转炉排115的对应位置,蒸汽空气混合气通入气化炉1可以改善物料燃烧状态,使燃烧反应更加温和,减少爆燃和剧烈燃烧的工况。进一步地,空气管道41和蒸汽管道23汇合形成进气管道44,气化炉主体1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16,旋转炉排115底部设有管道接口1156,进气口116与所述管道接口1156对应设置,进气管道44依次经过进气口116和管道接口1156进入旋转炉排115内部,并且蒸汽和空气混合后从旋转炉排115的下侧送入。
进一步地,管道接口1156设在旋转炉排115的底座1152上,供进气管道44进入炉排内腔1153,且管道接口1156与旋转炉排115轴向设置。位于炉排内腔1153的进气管道44设有若干进气通孔441,使进气管道44的混合气体进入炉排内腔1153,起到缓释且降温保护旋转炉排115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道44的出口抵接于炉顶1151内壁,或者,进气管道44的出口连接于底座1152的管道接口1156,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旋转炉排115。
二燃室3用于对气化炉1产生的气体进行二次燃烧处理,包括与气化炉主体11通过烟气管道5连接的二燃室主体31。其中,气化炉主体11外壁上设有出气口117,该出气口117与烟气管道5的进口连接,其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法兰连接、螺纹连接。二燃室主体31的侧壁上设有进烟口311,烟气管道5的出口位于进烟口311,烟气从进烟口311进入二燃室主体31。
现有的气化焚烧技术会造成烟气尘量较大,放射性核素被烟气携带的比例增加,进而造成烟气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增加,辐射剂量率增加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烟气旋流燃烧净化技术,如图4所示,烟气管道5的轴线相对于二燃室主体31的横截面中心偏移,且偏移距离为100-200mm,使得入射二燃室主体31的烟气存在偏心角度,在二燃室主体31内形成旋流。该偏移距离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烟气在二燃室3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最佳的燃烧效果,同时可使二燃室3对飞灰的截留率达到最大,从而降低后续烟气的辐射剂量水平。
二燃室主体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燃烧器安装口312以及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口313,第二燃烧器安装口312连接第二燃烧器,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口313连接用于监测燃烧温度的第二测温装置,该第二测温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热电偶。其中,第二测温装置与第二燃烧器的功率控制系统设置逻辑互锁,当二燃室3内燃烧温度高于或低于温度设定值时,功率控制系统将自动调节第二燃烧器的功率,使二燃室3维持在适合的燃烧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燃烧器安装口312设在二燃室主体31的上部,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口313设在二燃室主体31的中部。
二燃室主体31的侧壁上设有烟气排放口315将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二燃室主体31的出口连接第二灰斗部32以收集燃烧产生的灰渣,二燃室主体31的出口位于其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化炉主体11的内壁以及二燃室主体31的内壁均浇注有耐火材料,对气化焚烧系统的燃烧反应起到保温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灰斗部114和第二灰斗部32的形状均可呈锥形或槽形,也可呈其他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化炉主体11上设有第一观察口1121,二燃室主体31上设有第二观察口314,便于观察气化焚烧系统中物料的气化燃烧工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化炉1和二燃室3的加热方式除了燃烧器加热,还可以是电阻加热、感应加热和等离子体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
现有的气化焚烧技术中往往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效分级布风技术,通过第一风管6和第二风管7实现气化焚烧系统内可燃成分的充分燃烧。其中,第一风管6设在气化炉主体11的外壁上,优选设置在气化部112外壁和燃烧部113外壁之间,由于物料在气化炉主体11内气化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第一风管6通入空气使得可燃气体进一步燃烧放热。第二风管7设置在烟气管道5外壁上,用于通入空气使未燃尽的可燃气体进入二燃室主体31充分燃尽。优选地,第一风管6和第二风管7均为环状,分别对气化炉主体11和烟气管道5进行环向通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化焚烧系统还包括排放处理装置,用于对物料燃烧产生的灰渣和烟气进行收集处理或外运,该排放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装置8、第二收集装置(未图示)以及净化装置(未图示)。其中,第一收集装置8连接于第一灰斗部114的出口,第二收集装置连接于第二灰斗部32的出口,第一收集装置8和第二收集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可为收集容器或输送机构,将灰渣收集或外运。输送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螺旋输送机、输送管道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灰斗部114的出口和第二灰斗部32的出口汇合并连接于第三收集装置(未图示),以同时对气化炉1和二燃室3排出的灰渣收集处理。净化装置连接于二燃室3的烟气排放口315,对燃烧产生的烟气作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气化焚烧系统的实施过程如下:
启动给水泵222,向蒸汽发生部21泵入并充满软水;
启动风机42,向旋转炉排115内供给过量的空气系数为0.4-0.6的空气;启动第一风管6,向气化炉主体11内供给过量的空气系数为0.4-0.6的空气;启动第二风管7,向烟气管道5内供给过量的空气系数为0.3-0.5的空气;
启动空气管道41上的加热组件43;开启进料阀1112,使放射性废物物料进入气化炉主体11并位于旋转炉排115上方;启动第一测温装置,启动第一燃烧器点火,旋转炉排115进行转动以均匀物料;
蒸汽发生部21产生蒸汽输出至蒸汽管道23,通过压力调节阀231调节蒸汽压力,空气与蒸汽混合后通过进气管道44的进气通孔441进入炉排内腔1153,并通过炉顶1151的分散孔1154进入旋转炉排115上方与物料发生燃烧气化反应,并稳定燃烧工况;
物料燃烧产生的灰渣由第一灰斗部114排出,燃烧产生的气化气与第一风管6和第二风管7的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其中未燃尽的气体经烟气管道5通入二燃室主体31进行二次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和灰渣排出二燃室3。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气化炉主体外围的蒸汽发生部,利用物料燃烧释放的热能生成蒸汽,将蒸汽与空气均匀混合作为气化介质,在充分利用燃烧热能的同时,为气化炉燃烧稳定提供蒸汽空气混合气,并将其输送到旋转炉排的对应位置,从而改善物料燃烧不稳定工况。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化炉(1),包括气化炉主体(11),所述气化炉主体(11)内设有旋转炉排(115);
蒸汽发生装置(2),包括设在气化炉主体(11)外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21)、与所述蒸汽发生部(21)连接供水的供水装置(22)、以及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部(21)的蒸汽出口(232)的蒸汽管道(23);
二燃室(3),包括与所述气化炉主体(11)通过烟气管道(5)连接的二燃室主体(31);
供气装置(4),包括设在所述气化炉(1)外侧的风机(42)、以及连接于所述风机(42)出口的空气管道(41),所述空气管道(41)的出口与所述蒸汽管道(23)的出口连接以将空气和蒸汽混合后输出至所述旋转炉排(115)的对应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232)位于所述蒸汽发生部(21)的外壁,所述蒸汽发生部(21)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11);
所述供水装置(22)包括进水管道(221)、设在进水管道(221)上的给水泵(222)、储水容器(223)以及水位调节组件(224);所述进水管道(221)连接在所述储水容器(223)和所述进水口(2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主体(11)下部侧壁上设有进气口(116),所述旋转炉排(115)底部设有管道接口(1156),所述进气口(116)与所述管道接口(1156)对应设置;
所述空气管道(41)和所述蒸汽管道(23)汇合形成进气管道(44),所述进气管道(44)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口(116)和所述管道接口(1156)进入所述旋转炉排(115)内部,并且蒸汽和空气混合后从所述旋转炉排(115)的下侧送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炉排(115)的底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旋转炉排(115)包括底座(1152),炉顶(1151),以及由所述底座(1152)与所述炉顶(1151)之间形成的炉排内腔(1153);
所述炉顶(1151)为朝向所述气化炉(1)顶部突出形成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若干分散孔(1154)使所述炉排内腔(1153)的气体进入所述旋转炉排(115)上方;所述管道接口(1156)设在所述底座(1152)上,供所述进气管道(44)进入所述炉排内腔(1153),所述管道接口(1156)与所述旋转炉排(115)轴向设置;位于所述炉排内腔(1153)的所述进气管道(44)设有若干进气通孔(441),使所述进气管道(44)的气体进入所述炉排内腔(1153);
所述气化炉主体(11)的内壁朝向所述旋转炉排(115)突出形成倾斜部(1157),所述倾斜部(1157)底部与所述旋转炉排(115)侧壁底部之间形成出灰口(1155),使灰渣从所述旋转炉排(115)上方落入所述气化炉主体(1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焚烧系统包括第一风管(6)和第二风管(7),所述第一风管(6)设在所述气化炉主体(11)的外壁,所述第二风管(7)设在所述烟气管道(5)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5)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二燃室主体(31)的横截面中心偏移,所述偏移距离为100-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主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部(111)、气化部(112)、燃烧部(113)以及第一灰斗部(114);
所述进料部(111)连接于所述气化部(112)的顶部或侧壁,所述进料部(111)包括进料管道(1111)以及设在所述进料管道(1111)进口的进料阀(1112),所述进料管道(1111)的出口位于所述气化部(112)的进料口;所述旋转炉排(115)设在所述燃烧部(1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主体(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口(1131)以及第一燃烧器安装口(11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燃室主体(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燃烧器安装口(312)、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口(313)以及烟气排放口(315),所述二燃室主体(31)的出口连接第二灰斗部(3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焚烧系统包括排放处理装置,所述排放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收集装置(8)、第二收集装置以及净化装置;所述第一收集装置(8)连接于所述气化炉(1),所述第二收集装置和所述净化装置均连接于所述二燃室(3)。
CN202321009761.4U 2023-04-26 2023-04-26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Active CN219933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9761.4U CN219933996U (zh) 2023-04-26 2023-04-26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9761.4U CN219933996U (zh) 2023-04-26 2023-04-26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3996U true CN219933996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9761.4U Active CN219933996U (zh) 2023-04-26 2023-04-26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3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84032B1 (en) Combustion device
US10364985B2 (en) Bio-fuel furnace
KR101437652B1 (ko) 일종의 바이오매스 에너지 연소기
CN107328099B (zh) 生物质热风炉以及全自动生物质热风炉
WO2016201740A1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燃烧装置
EP1780465B1 (en) Particulate waste product gas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01104A (zh) 立式垃圾焚烧炉
KR101237761B1 (ko) 비산재 분리 기능을 갖는 원심형 연속 연소장치
US20120247374A1 (en) Independent vector control system for gasification furnace
US3859935A (en) Process using a combination, oil, gas, and/or solid burner
CN106224999A (zh) 一种多级循环换热高效生物质燃烧炉
CN219933996U (zh) 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气化焚烧系统
JP3151271U (ja) 乾燥バイオ燃料粉燃焼炉
CN110107888A (zh) 一种均匀布料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及其燃烧方法
KR100990528B1 (ko) 고체연료 연소장치를 갖는 고효율의 보일러 시스템
CN209944304U (zh) 一种旋转燃烧炉
CN206600844U (zh) 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炉
CN113108290A (zh) 一种焚烧炉布风系统
CN107420904B (zh) 垃圾燃烧系统
CN108534145A (zh) 一种环保型固废料粉碎高温焚烧装置
RU74918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конверсии твердого топлива (варианты)
CN205979851U (zh) 一种多级循环换热高效生物质燃烧炉
JP2016061475A (ja) バイオマス燃焼ボイラー
CN218329295U (zh) 一种炉体及采用该炉体的气体岩棉熔化炉
CN210511640U (zh) 固体燃料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