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8975U -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8975U
CN219928975U CN202321276171.8U CN202321276171U CN219928975U CN 219928975 U CN219928975 U CN 219928975U CN 202321276171 U CN202321276171 U CN 202321276171U CN 219928975 U CN219928975 U CN 219928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nnect
pipeline
ash conveying
suppleme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61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东
李晓萌
李洪亮
庄国喜
刘伟平
刘金波
王海东
郑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lian Alumi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lian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lian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lian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61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8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8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8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连接设有管道隔离阀,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隔离球阀,所述隔离球阀上连接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连接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连接设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上连接设有连接隔离阀,所述连接隔离阀上连接设有对丝接头,所述对丝接头上连接设有逆止阀,所述逆止阀上连接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接设有压力变送器。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施工简单、工期短,能够消除输灰中堵管的难题,同时可以减小对输灰管道的磨损,延长输灰管道使用寿命,提高输灰效率的优点。经济效益方面,单台660MW机组每年可节约压缩空气耗气量700万N/m3

Description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补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输灰系统正常情况下,管道中的灰被流动的压缩空气悬浮并带走。但由于灰的重力及空气受到阻力,运行速度下降,一部分灰会沉降下来。当沉降的灰量在一个输灰周期内不足以堵塞管道时,灰与输送气体在未充分混合的状态下分层前行,在此过程沉降灰冲刷管道底部,加速了管道的磨损。通过更换下来的输灰管道发现现场输灰管道漏点均在管道底部,输灰管道底部已经磨损成沟状。现在一电场的输灰管道的使用寿命小于1年。当沉降的灰量足够多时,则造成灰管堵塞。而一旦发生堵管处理不及时,容易发生恶性循环,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除尘器灰斗高料位,事故放灰,除尘器跳闸,机组降负荷等。因此,急需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连接设有管道隔离阀,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隔离球阀,所述隔离球阀上连接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连接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连接设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上连接设有连接隔离阀,所述连接隔离阀上连接设有对丝接头,所述对丝接头上连接设有逆止阀,所述逆止阀上连接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接设有压力变送器。
为了顺利实现方便连接支撑的目的,所述主管道与所述电磁阀之间连接设有隔离球阀,所述连接隔离阀与所述逆止阀之间连接设有对丝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与所述输送管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呈圆柱体设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隔离球阀与所述电磁阀均设有两组,所述连接管道设有两组,所述气源管设有若干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施工简单、工期短,能够消除输灰中堵管的难题,同时可以减小对输灰管道的磨损,延长输灰管道使用寿命,提高输灰效率的优点。经济效益方面,单台660MW机组每年可节约压缩空气耗气量700万N/m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提出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管道,2、调节阀,3、管道隔离阀,4、隔离球阀,5、电磁阀,6、连接管道,7、气源管,8、连接隔离阀,9、对丝接头,10、逆止阀,11、输送管,12、压力变送器。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上连接设有调节阀2,调节阀2上连接设有管道隔离阀3,主管道1上连接设有隔离球阀4,隔离球阀4上连接设有电磁阀5,主管道1与电磁阀5之间连接设有隔离球阀4,电磁阀5上连接设有连接管道6,连接管道6上连接设有气源管7,气源管7上连接设有连接隔离阀8,连接隔离阀8上连接设有对丝接头9,对丝接头9上连接设有逆止阀10,连接隔离阀8与逆止阀10之间连接设有对丝接头9,逆止阀10上连接设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上连接设有压力变送器12。
如图1所示,主管道1与输送管11呈平行设置。
如图1所示,输送管11呈圆柱体设置。
如图1所示,隔离球阀4与电磁阀5均设有两组,连接管道6设有两组,气源管7设有若干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连接设有管道隔离阀,所述主管道上连接设有隔离球阀,所述隔离球阀上连接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连接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连接设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上连接设有连接隔离阀,所述连接隔离阀上连接设有对丝接头,所述对丝接头上连接设有逆止阀,所述逆止阀上连接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接设有压力变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与所述电磁阀之间连接设有隔离球阀,所述连接隔离阀与所述逆止阀之间连接设有对丝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与所述输送管呈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呈圆柱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球阀与所述电磁阀均设有两组,所述连接管道设有两组,所述气源管设有若干组。
CN202321276171.8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Active CN219928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6171.8U CN21992897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6171.8U CN21992897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8975U true CN219928975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8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6171.8U Active CN219928975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8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2609U (zh) 锅炉电除尘系统气力输灰装置
CN106516753A (zh) 仓泵输灰装置
CN219928975U (zh)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智能补气装置
CN102009854B (zh) 粉体物气力输送气料分离减压装置和工艺
CN203959329U (zh) 一种气力输送装置
CN101434345A (zh) 气力输送系统负荷自适应控制方法
CN202807883U (zh) 除尘灰料的稀相气力输送系统
CN203158829U (zh) 一种煤粉喂料系统防堵装置
CN104075118A (zh) 一种光纤填充油膏供给系统
CN201961727U (zh) 落煤管气动清堵装置
CN102491093A (zh) 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及方法
CN103721452A (zh) 一种组合式填料过滤装置
CN205294336U (zh) 码头飞灰气力装船设备
CN205274759U (zh) 一种用于除尘器的卸灰装置
CN204675149U (zh) 一种飞灰输送系统排堵装置
CN210824175U (zh)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CN107032002A (zh) 一种输灰系统流化管防堵装置
CN201815385U (zh) 一种浮选机充气系统
CN203886470U (zh) 一种具有防止颗粒沉淀的气压搅拌装置
CN203879539U (zh) 一种煤矿避难硐室用供氧装置
CN207213650U (zh) 一种细粒级精矿输送浓缩设备
CN201526515U (zh) 一种用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气提泵
CN214663728U (zh) 一种供气系统
CN206458583U (zh) 一种联动开停机控制装置
CN201581097U (zh) 用于仓泵输灰的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的分组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