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0405U -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0405U
CN219910405U CN202321509072.XU CN202321509072U CN219910405U CN 219910405 U CN219910405 U CN 219910405U CN 202321509072 U CN202321509072 U CN 202321509072U CN 219910405 U CN219910405 U CN 219910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mounting seat
rocker arm
door handle
hand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90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平
赵胜涛
庞海兴
谷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90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0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0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0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包括:锁芯;安装座,安装座具有安装孔,安装孔沿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座,锁芯安装于安装孔,且锁芯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把手,把手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且位于安装座的外侧,把手适于遮挡锁芯。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组件,通过设置锁芯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以使锁芯倾斜设置于安装座,以使在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上,有利于减小安装座的厚度尺寸,进而有利于实现安装座轻量化设计的效果,并且,把手位于安装座的外侧,把手遮挡设于安装座的锁芯,实现隐藏锁芯的效果,进而实现提升门把手组件美观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具有该门把手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门把手组件中,锁芯安装于安装座时,锁芯的轴线与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平行,即锁芯垂直于安装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导致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尺寸较大,不利于实现安装座轻量化设计,并且,现有的把手无法遮挡设于安装座的锁芯,以使锁芯外露,降低门把手组件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减小安装座的尺寸,且把手适于遮挡设于安装座的锁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门把手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包括:
锁芯;
安装座,安装座具有安装孔,安装孔沿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座,锁芯安装于安装孔,且锁芯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
把手,把手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且位于安装座的外侧,把手适于遮挡锁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通过设置锁芯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以使锁芯倾斜设置于安装座,以使在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上,有利于减小安装座的厚度尺寸,进而有利于实现安装座轻量化设计的效果,并且,把手位于安装座的外侧,把手遮挡设于安装座的锁芯,实现隐藏锁芯的效果,进而实现提升门把手组件美观性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安装孔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导向部,锁芯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导向配合以使锁芯沿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倾斜安装于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块中的一个,第二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块中的另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向块为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还包括:摇臂,安装座的内侧形成有与安装孔相对设置的安装斜壁,摇臂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斜壁,锁芯与摇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安装斜壁具有装配通孔,摇臂位于安装斜壁靠近安装孔的一侧,且摇臂与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具有安装柱,安装柱远离摇臂的一端具有限位部,限位部和安装柱适于穿过装配通孔,且限位部适于与安装斜壁远离安装孔的一侧表面抵接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门把手组件还包括:扭簧,摇臂与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还具有第一限位块,安装斜壁具有朝向安装孔延伸的第二限位块,扭簧套设于安装柱且具有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形成于扭簧的同侧,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位于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之间,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适于与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抵接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摇臂与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还具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安装柱间隔开以形成用于安装扭簧的安装间隙,第三限位块与扭簧抵接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安装座的内侧形成有连接壁,连接壁连接在安装斜壁和安装座之间,连接壁具有避让空间,避让空间与摇臂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C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门锁机构和控制杆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门把手组件100;
锁芯1;锁外壳1a;内芯1b;第二导向部11;
安装座2;安装孔20;第一导向部21;
安装斜壁22;装配通孔220;第二限位块23;第三限位块24;安装间隙25;
连接壁26;避让空间260;避让通孔261;
把手3;第一连接端31;第二连接端32;防脱部33;
摇臂4;安装柱40;限位部41;第一限位块42;卡接孔43;
扭簧5;第一限位段51;第二限位段52;
固定卡扣6;卡接柱60;装配孔61;
门锁机构200;控制杆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100,门把手组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但本申请不限于此,门把手组件100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门把手组件1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门把手组件100应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门把手组件100包括锁芯1、安装座2和把手3,安装座2具有安装孔20,安装孔20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座2,锁芯1安装于安装孔20,且锁芯1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以实现锁芯1倾斜设置于安装座2的效果,以使在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上,有利于减小安装座2的厚度尺寸,把手3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且位于安装座2的外侧,把手3遮挡锁芯1,实现隐藏锁芯1的效果,以使把手3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实现提升门把手组件100美观性的效果。
如图2所示,门把手组件100以图2中方向放置时,图2中的X向为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安装孔20构造为沿X向贯穿安装座2的通孔,以使锁芯1可以从安装座2的外侧装配于安装孔20内,实现锁芯1安装固定于安装座2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1可以构造为电子锁芯和机械锁芯等结构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锁芯1构造为电子锁芯为例。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锁芯,是指使用了可编程存储器和数据读取装置,电子锁芯的钥匙是难以复制的。钥匙中可以有一个3.5×3.5mm的专用电子芯片,存有特定的密码。当钥匙插入电子锁芯后,密码被送入电子锁芯中的存储器,同时产生磁场,并在电子芯片上的线圈中产生电压,作为开启电子锁芯的电源使用,如果钥匙中的密码与该电子锁芯匹配,电子锁芯即可被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锁芯1的主体结构可以近似于圆柱体结构,锁芯1安装于安装座2时,锁芯1的轴线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上,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为图5中所示的Y向,锁芯1的轴线靠近把手3一端朝向远离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由此,以使锁芯1的轴线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实现锁芯1倾斜设置于安装座2的效果,以使在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上,减小安装座2的厚度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安装座2的质量,实现安装座2轻量化设计的效果。
如图4所示,锁芯1安装于安装座2时,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把手3位于安装座2的外侧,把手3遮挡设于安装座2的锁芯1,实现隐藏锁芯1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门把手组件100以图4中方向放置时,Y向为门把手组件100的长度方向,沿Y向,把手3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2均与安装座2活动连接,以实现把手3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的效果。
第一连接端31适于与安装座2枢转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把手3可以沿着第一连接端31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第二连接端32适于穿设于安装座2,在把手3沿着第一连接端31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接端32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移动,由此,实现把手3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的效果,在外力的作用下,把手3可以沿着第一连接端31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31可以构造为枢转轴,枢转轴沿安装座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的高度方向为图3中所示的Z向方向,Z向与X向相互垂直,把手3在外力的作用下,枢转轴适于绕枢转轴的周向方向转动,由此,实现把手3沿第一连接端31的周向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的效果。
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二连接端32可以构造为导向块,导向块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导向块穿设于安装座2。把手3在外力的作用下,导向块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移动。由此,把手3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把手3可活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的效果。
另外,结合图1所示,第二连接端32远离把手3的一端可以具有防脱部33,防脱部33位于第二连接端32远离把手3一端,防脱部33适于与安装座2抵接限位。第二连接端32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安装座2移动的过程中,防脱部33适于与安装座2抵接限位,从而防止第二连接端32与安装座2分离,进而实现把手3与安装座2限位配合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把手3相对于安装座2运动的过程中,例如,操作人员拉动把手3,把手3朝向远离安装座2的外侧表面转动,把手3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的过程中,在X向上,把手3靠近第二连接端32的一端与安装座2间形成装配间隙,锁芯1可以通过装配间隙装配于安装座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芯1装配于安装座2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先将把手3朝向远离安装座2的外侧表面转动,以使把手3靠近第二连接端32的一端与安装座2间形成装配间隙,操作人员通过装配间隙将锁芯1安装于安装座2,从而实现锁芯1安装于安装座2的效果。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把手3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以使位于安装座2外侧的把手3适于遮挡设于安装座2的锁芯1,实现隐藏锁芯1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把手3朝向远离安装座2的外侧表面转动时,把手3与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间形成夹角,以实现把手3靠近第二连接端32的一端与安装座2间形成装配间隙的效果。
由此,锁芯1的拆装方向与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间形成夹角,以在锁芯1装配于安装座2的过程中,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锁芯1相对于安装座2倾斜运动,实现通过装配间隙将锁芯1倾斜地安装和拆卸于安装座2的效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将锁芯1安装和拆卸于安装座2。需要说明的是,锁芯1的拆装方向为锁芯1在安装和拆卸于安装座2的过程中,锁芯1相对于安装座2和把手3的运动方向。
并且,锁芯1安装固定于安装座2时,由于锁芯1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钥匙开启和关闭锁芯1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装配间隙将钥匙伸入锁芯1,从而便于操作人员使用钥匙开启和关闭锁芯1,提升使用感受。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通过设置锁芯1的轴向方向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以实现锁芯1倾斜设置于安装座2的效果,在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上,从而有利于减小安装座2的厚度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安装座2的质量,实现安装座2轻量化设计的效果,并且,把手3位于安装座2的外侧,把手3遮挡设于安装座2的锁芯1,实现隐藏锁芯1的效果,以及把手3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实现提升门把手组件100美观性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孔20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导向部21,第一导向部21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锁芯1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导向部11,锁芯1适于与第二导向部11固定连接,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1导向配合以使锁芯1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倾斜安装于安装孔20,从而实现锁芯1倾斜设置于安装座2的效果。
如图5所示,锁芯1以图5中方向放置时,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锁芯1倾斜连接于第二导向部11。锁芯1安装于安装孔20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1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导向配合,以在第一导向部21和第二导向部11导向配合的过程中,锁芯1相对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由此,实现锁芯1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倾斜安装于安装孔20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部21可以为导向槽或导向块中的一个,第二导向部11为导向槽或导向块中的另一个,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导向部21为导向槽时,第二导向部11为适于与导向槽导向配合的导向块,第一导向部21为导向块时,第二导向部11为适于与导向块导向配合的导向块,从而实现第一导向部21与第二导向部11导向配合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向块可以为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从而实现锁芯1倾斜连接于导向块的效果。
结合图2和图5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导向部21为导向槽、第二导向部11构造为导向块,且导向块的主体结构类似于三角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导向块的两条直角边中的一条直角边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两条直角边中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垂直设置,并且导向槽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以使第二导向部11适于与第一导向部21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导向配合,由于锁芯1与导向块的斜边固定连接,以实现锁芯1倾斜连接于第二导向部11的效果,以在锁芯1装配于安装孔20的过程中,实现锁芯1倾斜安装于安装孔20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门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摇臂4,安装座2的内侧形成有与安装孔20相对设置的安装斜壁22,沿安装座2的厚度方向,安装斜壁22的一端适于与安装座2连接,安装座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座2内侧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摇臂4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斜壁22,锁芯1与摇臂4连接,通过锁芯1可以驱动摇臂4转动,进而实现车辆的车门锁止和解锁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1和摇臂4,锁芯1和摇臂4设计为分体式结构,相较于现有的门把手组件,现有的锁芯和现有的摇臂为一体式结构,导致用于装配锁芯的安装孔尺寸较大,从而导致安装座的尺寸较大,不利于实现安装座结构紧凑的效果。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锁芯1和摇臂4为分体式结构,以使安装座2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减小安装座2尺寸的效果,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1通过装配间隙倾斜地安装和拆卸于安装座2,通过设计锁芯1和摇臂4为分体式结构,从而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装配间隙将锁芯1安装固定于安装孔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摇臂4的一端适于与锁芯1连接,摇臂4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门锁机构200连接,门锁机构200用于锁止和解锁车门,通过锁芯1驱动摇臂4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摇臂4控制门锁机构200车门锁止和解锁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锁芯1可以具有锁外壳1a和内芯1b,外壳适于与第二导向部11固定连接,即实现锁芯1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导向部11的效果。内芯1b靠近摇臂4的一端适于与摇臂4连接,且沿锁芯1的周向方向,内芯1b可以相对于锁外壳1a发生转动,从而实现锁芯1可以驱动摇臂4发生转动的效果。
钥匙适于从内芯1b远离摇臂4的一端伸入内芯1b,通过驱动钥匙沿锁芯1的周向方向转动,以使内芯1b相对于锁外壳1a转动,从而实现内芯1b驱动摇臂4转动的效果,由此实现锁芯1驱动摇臂4发生转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摇臂4和门锁机构200间连接有控制杆300,在摇臂4转动的过程中,摇臂4驱动控制杆300沿Z向上下运动,以实现摇臂4通过控制杆300间接地与门锁机构200连接的效果,进而实现锁芯1控制车门锁止和解锁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斜壁22具有装配通孔220,摇臂4位于安装斜壁22靠近安装孔20的一侧,且摇臂4与安装斜壁22相对的侧壁具有安装柱40,安装柱40远离摇臂4的一端具有限位部41,限位部41和安装柱40适于穿过装配通孔220,且限位部41适于与安装斜壁22远离安装孔20的一侧表面抵接限位,以使摇臂4可转动的装配于安装斜壁22。
如图5所示,安装柱40的主体结构类似于柱体结构,且摇臂4与锁芯1、安装斜壁22配合装配时,锁芯1的轴线、安装柱40的轴线和装配通孔220的轴线共线,从而有利于锁芯1驱动摇臂4发生转动,以实现车门锁止和解锁的效果。
如图3和图5所示,沿装配通孔220的轴线方向,装配通孔220构造为贯穿安装斜壁22的通孔,限位部41通过装配通孔220从安装斜壁22靠近安装孔20一侧穿过安装斜壁22,且安装柱40的至少部分结构穿设于装配通孔220,以实现摇臂4卡接装配于安装斜壁22的效果,并且如图5所示,通过旋转摇臂4,在安装柱40的轴线方向上,安装柱40的正投影与装配通孔22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完全重合,此时实现摇臂4安装于安装斜壁22的效果,且限位部41与安装斜壁22远离安装孔20的一侧表面抵接限位,从而降低摇臂4与安装斜壁22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门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扭簧5,扭簧5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摇臂4与安装斜壁22相对的侧壁还具有第一限位块42,安装斜壁22具有朝向安装孔20延伸的第二限位块23,扭簧5套设于安装柱40且具有第一限位段51和第二限位段52,第一限位段51和第二限位段52形成于扭簧5的同侧,第一限位块42和第二限位块23均位于第一限位段51和第二限位段52之间,第一限位块42和第二限位块23分别适于与第一限位段51和第二限位段52抵接限位。
由此,如图2所示,当锁芯1驱动摇臂4沿Z向朝向上方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块42与第一限位段51抵接限位,且第二限位块23与第二限位段52抵接限位,以使在Z向上,第一限位段51与第二限位段52相互远离,使得扭簧5发生弹性变形,当停止对摇臂4施加转动的作用力时,在扭簧5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下,第一限位段51驱动第一限位块42沿Z向朝向第二限位块23运动,即实现扭簧5驱动摇臂4复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摇臂4与安装斜壁22相对的侧壁还可以具有第三限位块24,第三限位块24与安装柱40间隔开以形成用于安装扭簧5的安装间隙25,第三限位块24与扭簧5抵接限位,从而限制扭簧5与安装柱40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降低扭簧5相对于安装柱40移动的风险。
如图5所示,沿安装柱40的轴向方向,第三限位块24朝向远离摇臂4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在安装柱40的径向方向上,第三限位块24与安装柱40间隔开,在安装柱40的径向方向上形成安装间隙25,扭簧5套设于安装柱40时,扭簧5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间隙25内,且扭簧5适于与第三限位块24抵接限位,从而限制扭簧5与安装柱40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降低扭簧5相对于安装柱40移动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安装座2的内侧形成有连接壁26,连接壁26连接在安装斜壁22和安装座2之间,以实现安装斜壁22与安装座2间接连接的效果,且连接壁26具有避让空间260,避让空间260与摇臂4对应,避让空间260用于避让摇臂4,以使摇臂4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斜壁22,提升摇臂4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2所示,连接壁26靠近摇臂4一侧的表面具有朝向连接壁26内部凹陷的结构,以在连接壁26上形成避让空间260,摇臂4安装于安装斜壁22时,避让空间260与摇臂4对应,从而实现避让空间260用于避让摇臂4的效果,避免摇臂4与连接壁26干涉,以使摇臂4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斜壁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避让空间260的内壁具有避让通孔261,避让通孔261构造为贯穿连接壁26的通孔,避让通孔261用于避让设于摇臂4的第三限位块24,从而避免第三限位块24与连接壁26干涉。摇臂4安装于安装斜壁22的过程中,第三限位块24适于伸入避让通孔261内,从而实现避让通孔261用于避让第三限位块24的效果,避免第三限位块24与连接壁26干涉,以使摇臂4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斜壁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门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具有固定卡扣6,固定卡扣6适于固定于摇臂4,且控制杆300适于扣接于固定卡扣6,以实现控制杆300与固定卡扣6连接的效果,进而实现控制杆300与摇臂4连接的效果。
如图5所示,摇臂4还可以具有卡接孔43,固定卡扣6具有卡接柱60,卡接柱60适于穿设卡接孔43,且卡接柱60适于与摇臂4卡接配合,以使固定卡扣6适于卡接于摇臂4,从而实现固定卡扣6固定于摇臂4的效果,并且通过卡接柱60与摇臂4卡接配合,进而实现固定卡扣6可拆卸地安装于摇臂4的效果。
另外,卡接柱60可以具有装配孔61,卡接柱60扣接于固定卡扣6的过程中,控制杆300适于穿设于装配孔61,从而提升控制杆300与固定卡扣6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降低控制杆300与固定卡扣6分离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门把手组件100,把手3遮挡设于安装座2的锁芯1,实现隐藏锁芯1的效果,以及把手3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实现提升门把手组件100美观性的效果,提升车辆的高级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芯;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座,所述锁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锁芯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形成夹角;
把手,所述把手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把手适于遮挡所述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锁芯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向配合以使所述锁芯沿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块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为所述导向槽或所述导向块中的另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为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臂,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的安装斜壁,所述摇臂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斜壁,所述锁芯与所述摇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斜壁具有装配通孔,所述摇臂位于所述安装斜壁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且所述摇臂与所述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具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摇臂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安装柱适于穿过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限位部适于与所述安装斜壁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表面抵接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所述摇臂与所述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还具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安装斜壁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孔延伸的第二限位块,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安装柱且具有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形成于所述扭簧的同侧,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抵接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与所述安装斜壁相对的侧壁还具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安装柱间隔开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扭簧的安装间隙,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扭簧抵接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形成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连接在所述安装斜壁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连接壁具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摇臂对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把手组件。
CN202321509072.XU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910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9072.XU CN219910405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9072.XU CN219910405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0405U true CN21991040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9072.XU Active CN219910405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0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451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1995400B1 (en) Handle Apparatus
US6543090B2 (en) Automobile handle device
JP5729970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5727850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7070934A (ja) 電気錠に於けるデッドボルトのスライダー駆動機構
CN219910405U (zh) 车辆的门把手组件及车辆
JP2006282088A (ja) 格納式アウターミラー
JP5220558B2 (ja)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824767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CN111550147B (zh) 车窗调节器
JP3441401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の取付部構造
CN218234732U (zh) 车辆工具箱的锁止组件和车辆
KR100410720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CN217269449U (zh) 用于门锁的调节结构、门锁组件
KR100844415B1 (ko) 후드 개방 핸들 조립체
US20240141706A1 (en) Motorized locking device for opening/shutting unit
KR100452228B1 (ko) 자동차 도어래치 구조
CN214091419U (zh) 一种多点锁体
US10759273B2 (en) Structure of fuel filler door for vehicle
CN210441416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JP2008248633A (ja) 自動車用ドア
KR20030086631A (ko) 회전 슬라이드 방식의 연료필러 도어 개폐구조
KR20070060898A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잠금 장치
JP5261829B2 (ja) 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