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147U -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4147U
CN219904147U CN202321716563.1U CN202321716563U CN219904147U CN 219904147 U CN219904147 U CN 219904147U CN 202321716563 U CN202321716563 U CN 202321716563U CN 219904147 U CN219904147 U CN 219904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rotating shaft
arm
limiting
arm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65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建丽
王吉渊
边春林
李艳丽
尚永杰
李国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Taixin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Taixin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Taixin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Taixin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65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4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4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4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驾驶室座垫上远离汽车中控台的一侧,连接板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的转轴套结,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绕转轴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远离汽车中控台一端的转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驾驶室座垫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安装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利用左右两个连接板分别为人体左右手手臂提供支撑,避免了出现一侧手臂能休息,另一侧手臂不能被支撑休息、疲劳过度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驾驶室座椅扶手,不能够为人体两侧的手臂均提供支撑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座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在驾驶室座椅,一般都是在中控台和驾驶室座椅之间安装上一个扶手,驾驶员驾驶时候,手臂因为悬空,容易疲劳,在手臂疲劳后,将手臂放置在扶手上有效的缓解手臂的疲劳度。
例如,公开号为CN2165080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升降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中央扶手包括挂板,所述挂板的两端对称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朝向挂板端部的一侧等间距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挂板的端部的侧面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部设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销,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销孔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销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设有扶手台,所述中空调朝向座椅一侧的侧面上可拆卸式连接有限位机构。该公开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央扶手的高度不可调,驾驶员放置胳膊时的支撑舒适度较差,导致行车过程中手臂易疲劳的问题。
但是,这种中央扶手只能支撑一侧手臂而另一侧的手臂没有扶手的支撑,远离中央扶手一侧的手臂没有扶手支撑,因为手臂没有支撑,需要肩部肌肉一直对手臂用力,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手臂因为开车需要特定的保持向前伸的姿势,没有扶手一侧的手臂很容易就疲劳过度,并且因为肩部肌肉一直对没有支撑的手臂用力,肩部肌肉用力过度被拉伤,大大增加了患上肩周炎疾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驾驶室座椅扶手,不能够为人体两侧的手臂均提供支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驾驶室座垫上远离汽车中控台的一侧,连接板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的转轴套结,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绕转轴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远离汽车中控台一端的转轴固定连接。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的转轴套结,转轴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绕转轴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外表面的限位盘,限位盘上设有圆弧限位槽,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挡止件,挡止件与圆弧限位槽配合设置,挡止件限制连接板在圆弧限位槽的两端夹角之间转动。
优选的,所述圆弧限位槽的两端夹角为60°~120°。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转动扶手机构,所述转动扶手机构包括扶手转轴,连接板上设有圆孔和限位通槽,圆孔和限位通槽连通,扶手转轴与圆孔插接,扶手转轴上设有转动板,转动板位于圆孔和限位通槽连通处,转动板沿限位通槽伸出连接板,转动板的伸出端连接有扶手,扶手转轴上设有插孔,连接板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插孔对齐后,插入定位销将扶手转轴固定在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扶手转轴上连接有把手,把手位于连接板外部,限位通槽设置在连接板的顶面和外侧面之间,当需要扶手支撑手臂时,转动把手将扶手调到与连接板的顶面平行位置,当需要收回扶手时,转动把手将扶手调到与连接板的外侧面平行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扶手转轴上连接有两个所述转动板,对应的连接板上设有两个所述限位通槽, 一个转动板对应一个限位通槽。
优选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座椅靠背,座椅靠背的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座椅靠背的侧面固定连接,当需要连接板时,连接板转动缩回到座椅靠背的侧面,所述连接板与卡扣卡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为U型卡扣,U型卡扣的内壁上设有相对布置的固定齿。
本实用新型在驾驶室座垫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安装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利用左右两个连接板分别为人体左右手手臂提供支撑,避免了出现一侧手臂能休息,另一侧手臂不能被支撑休息、疲劳过度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驾驶室座椅扶手,不能够为人体两侧的手臂均提供支撑的技术问题。另外在连接板上安装扶手,利用被扶手支撑手臂,而扶手是由皮质层包覆的板体和海绵层柔软皮质扶手,提高对手臂支撑的舒适性。本申请的连接板上设置可以调节位置的扶手,避免了扶手影响连接板收回的情况,排出了扶手摩擦驾驶室座椅靠背侧面的情况,避免了扶手磨损驾驶室座椅靠背,提高了驾驶室座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连接板的伸出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座垫与限位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与卡扣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中,1驾驶室座垫、2连接板、3转轴、5限位盘、6圆弧限位槽、7挡止件、8扶手转轴、9、限位通槽、10转动板、11扶手、12转动把手、13定位孔、14卡扣、15固定齿、16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1,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座垫1左侧面和右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两个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1的转轴3套结,转轴3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2绕转轴3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转轴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驾驶室座垫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安装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利用左右两个连接板分别为人体左右手手臂提供支撑,避免了出现一侧手臂能休息,另一侧手臂不能被支撑休息、疲劳过度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驾驶室座椅扶手,不能够为人体两侧的手臂均提供支撑的技术问题。优选的汽车中控台位于汽车的中部、驾驶室座垫1的右侧。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3外表面的限位盘5,限位盘5上设有圆弧限位槽6,连接板2上固定连接有挡止件7,挡止件7与圆弧限位槽6配合设置,挡止件7限制连接板2在圆弧限位槽6的两端夹角之间转动。利用限位机构限制连接板2绕转轴3的转动角度,即当连接板2绕转轴3顺时针转动,挡止件7沿圆弧限位槽6移动,连接板2上远离转轴3的一端高度下降到最低点时,连接板2处于支撑手臂状态,连接板2绕转轴3逆时针方向转动,连接板2处于收回状态。所述圆弧限位槽6的两端夹角为60°~120°。优选的,实施圆弧限位槽6的两端夹角为100°。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转动扶手机构,所述转动扶手机构包括扶手转轴8,连接板2上设有圆孔和限位通槽9,圆孔和限位通槽9连通,扶手转轴8与圆孔插接,扶手转轴8上设有转动板10,转动板10位于圆孔和限位通槽9连通处,转动板10沿限位通槽9伸出连接板2,转动板10的伸出端连接有扶手11,扶手转轴8上设有插孔16,连接板2上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与插孔16对齐后,插入定位销将扶手转轴8固定在连接板2。扶手转轴8与转动板10提供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保证扶手转轴8发生转动时,转动板10跟随其发生转动,进而调节扶手11的位置,本申请中定位孔13与插孔16对齐时,调节扶手11处于支撑手臂状态,即与连接板2的顶面平行的状态或者是扶手11处于收回状态,即与连接板2的外侧面平行的状态。连接板2上设置这种可以调节位置的扶手11,避免了扶手11影响连接板2收回的情况,排出了扶手11摩擦驾驶室座椅靠背侧面的情况,避免了扶手11磨损驾驶室座椅靠背,提高了驾驶室座椅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扶手转轴8上连接有把手12,把手12位于连接板2外部,限位通槽9设置在连接板2的顶面和外侧面之间,当需要扶手11支撑手臂时,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顶面平行位置,当需要收回扶手11时,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外侧面平行位置。所述连接板2的顶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孔13。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扶手转轴8上连接有两个所述转动板10,对应的连接板2上设有两个所述限位通槽9, 一个转动板10对应一个限位通槽9。利用两个转动板10共同支撑扶手11,提高了扶手11被支撑的强度。其中扶手11包括板体,板体顶部设有软质层,板体和软质层通过皮质层包覆。所述软质层为海绵层。可以增加驾驶员手臂放置的舒适感。优选的软质层为海绵层,海绵层的成本低,且形变复位的能力相对较好,注意满足使用需求。优选的皮质层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不仅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还能对皮质层表面的汗水通过海绵层进行吸附,保证皮质层表面的干燥效果,避免手臂放置出现打滑的情况。扶手11是由皮质层包覆的板体和海绵层柔软皮质扶手,提高对手臂支撑的舒适性。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转轴3转动连接有座椅靠背,座椅靠背的上设有卡扣14,所述卡扣14与座椅靠背的侧面固定连接,当需要连接板2时,连接板2转动缩回到座椅靠背的侧面,所述连接板2与卡扣14卡接。优选的,所述卡扣14为U型卡扣,U型卡扣的内壁上设有相对布置的固定齿15。利用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卡扣14卡紧连接板2,在不使用连接板2时,直接将连接板2按压到卡扣14内卡紧,在需要使用连接板2时,将连接板2从卡扣14中拔出即可使用,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实施例1实施时,顺时针转动连接板2,卡扣14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连接板2从卡扣14当中被挤出,然后继续转动连接板2至最低点,此时连接板2就处于驾驶员驾驶过程在手臂位置的下方,然后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顶面平行位置,此时扶手11处于可以支撑手臂的高度,将连接板2顶面的定位孔13与插孔16对齐后,插入定位销即可完成本申请在驾驶过程中的使用状态;当需要收回连接板时,先拔出定位销,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外侧面平行位置,将连接板2外侧面的定位孔13与插孔16对齐后,插入定位销,即可完成对扶手11的收回固定,然后逆时针转动连接板2,将连接板2按压到卡扣14内即可完成,该支撑装置的收回卡紧。
如图8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1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2,连接板2位于驾驶室座垫1上远离汽车中控台的一侧,连接板2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1的转轴3套结,转轴3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2绕转轴3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远离汽车中控台一端的转轴3固定连接。该实施例2中的连接板2仅仅设置在驾驶室座垫1的左侧面,利用左侧面的连接板2支撑左手臂,驾驶室座垫1的右侧面设置中央扶手,例如公开号为CN21650803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调升降中央扶手,利用该中央扶手支撑右手臂,实现对左右手均提供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1)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2),连接板(2)位于驾驶室座垫(1)上远离汽车中控台的一侧,连接板(2)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1)的转轴(3)套结,转轴(3)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2)绕转轴(3)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远离汽车中控台一端的转轴(3)固定连接。
2.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座垫(1)侧面、用于支撑手臂的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一端与驾驶室座垫(1)的转轴(3)套结,转轴(3)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板(2)绕转轴(3)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转轴(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轴(3)外表面的限位盘(5),限位盘(5)上设有圆弧限位槽(6),连接板(2)上固定连接有挡止件(7),挡止件(7)与圆弧限位槽(6)配合设置,挡止件(7)限制连接板(2)在圆弧限位槽(6)的两端夹角之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限位槽(6)的两端夹角为6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设有转动扶手机构,所述转动扶手机构包括扶手转轴(8),连接板(2)上设有圆孔和限位通槽(9),圆孔和限位通槽(9)连通,扶手转轴(8)与圆孔插接,扶手转轴(8)上设有转动板(10),转动板(10)位于圆孔和限位通槽(9)连通处,转动板(10)沿限位通槽(9)伸出连接板(2),转动板(10)的伸出端连接有扶手(11),扶手转轴(8)上设有插孔(16),连接板(2)上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与插孔(16)对齐后,插入定位销将扶手转轴(8)固定在连接板(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转轴(8)上连接有把手(12),把手(12)位于连接板(2)外部,限位通槽(9)设置在连接板(2)的顶面和外侧面之间,当需要扶手(11)支撑手臂时,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顶面平行位置,当需要收回扶手(11)时,转动把手(12)将扶手(11)调到与连接板(2)的外侧面平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顶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定位孔(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转轴(8)上连接有两个所述转动板(10),对应的连接板(2)上设有两个所述限位通槽(9), 一个转动板(10)对应一个限位通槽(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转动连接有座椅靠背,座椅靠背的上设有卡扣(14),所述卡扣(14)与座椅靠背的侧面固定连接,当需要连接板(2)时,连接板(2)转动缩回到座椅靠背的侧面,所述连接板(2)与卡扣(14)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4)为U型卡扣,U型卡扣的内壁上设有相对布置的固定齿(15)。
CN202321716563.1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Active CN219904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6563.1U CN2199041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6563.1U CN2199041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4147U true CN21990414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6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6563.1U Active CN2199041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4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3607B2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seats in vehicles
US6309018B1 (en) Back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eat
EP1749693A3 (en) Seat for vehicle
CN110435501B (zh) 汽车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CN102649407B (zh) 车辆用附带腰部支撑的座椅靠背的结构
CN210652763U (zh) 座盆倾角可调节的汽车座椅
CN219904147U (zh) 一种驾驶室座椅上的手臂支撑机构
CN211391044U (zh) 一种汽车靠枕
JP2000335291A (ja)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ルフローティング装置
CN214215538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升降装置
JP3917309B2 (ja) シート
CN205338280U (zh) 椅子
CN207496510U (zh) 汽车座椅肩部角度调节机构
CN210707030U (zh) 座椅扶手及具有其的车辆座椅
CN208198168U (zh) 一种可滑动的汽车驾驶椅
CN211795490U (zh) 一种儿童防护座椅
CN213565523U (zh) 一种主动式汽车座椅调角器
CN203796736U (zh) 倾斜旋转功能件及其沙发
CN217227358U (zh) 一种车顶扶手
CN219523749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发泡总成
CN212685343U (zh) 一种可调节按摩区域的汽车座椅
CN220243047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9320782U (zh) 汽车座椅头枕调节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12148556U (zh) 一种汽车座椅气动按摩装置
CN217396347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电动鹅颈脚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