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130U -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4130U
CN219904130U CN202320861901.4U CN202320861901U CN219904130U CN 219904130 U CN219904130 U CN 219904130U CN 202320861901 U CN202320861901 U CN 202320861901U CN 219904130 U CN219904130 U CN 219904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djuster
hole
recliner
connection plate
low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19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康
张宝成
梁志强
鞠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le Automotive Part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le Automotive Part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le Automotive Part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le Automotive Part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19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4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4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4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调角器下连接板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器总成,调角器下连接板具有边缘部,边缘部靠近座椅靠背的背面,调角器下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弱化孔,第一弱化孔靠近边缘部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角器下连接板上构造第一弱化孔使调角器下连接板在冲击力达到设定极限时,调角器下连接板能够向第一弱化孔发生溃缩形变吸收冲击力,进而减少座椅靠背的回弹速度,降低人体与汽车座椅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实现对人体的保护。

Description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汽车的前排座椅上设置调角器,保证在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靠背能够对人体产生支撑作用从而保护人体。
调角器总成通常采用增大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和调角器的刚度强度,从而使调角器总成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但高强度刚度的调角器总成使汽车座椅的靠背及头枕极限回弹速度过快,进而导致汽车前排乘员的颈部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调角器下连接板,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调角器下连接板在受力达到设定极限发生形变,进而保护人体,降低冲击,减少人体受到的伤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器总成,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靠近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弱化孔,所述第一弱化孔靠近所述边缘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通过在调角器下连接板上构造第一弱化孔使调角器下连接板在冲击力达到设定极限时,调角器下连接板能够向第一弱化孔发生溃缩形变吸收冲击力,进而减少汽车座椅靠背的回弹速度,降低人体与汽车座椅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实现对人体的保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边缘部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弱化孔一侧弯曲的第一溃缩部,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受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溃缩部溃缩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边缘部为调角器下连接板上弯折形成的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边缘部沿第一轨迹延伸,沿着所述第一轨迹,所述第一溃缩部的尺寸L1,满足:5mm≤L1≤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着所述第一轨迹,所述第一弱化孔的尺寸L2满足:15mm≤L2≤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弱化孔,所述第二弱化孔设在所述第一弱化孔的远离所述边缘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溃缩部,所述第二溃缩部设在所述第一弱化孔和所述第二弱化孔之间,所述第二溃缩部向垂直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的方向一端弯曲,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受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二溃缩部溃缩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弱化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弱化孔的第一孔壁,所述第一孔壁沿着第二轨迹延伸,沿着所述第二轨迹,所述第二溃缩部的尺寸L3满足:10mm≤L3≤20mm,所述第一孔壁的尺寸L4满足:8mm≤L4≤17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角器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调角器总成,所述调角器总成用于汽车座椅的后背调节,所述调角器总成包括上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所述调角器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调角器总成。所述汽车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汽车座椅;
1001、调角器总成;
100、调角器下连接板;
10、边缘部;20、第一弱化孔;30、第一溃缩部;40、第二弱化孔;40a、第一孔壁;50、第二溃缩部;
200、调角器核心件;
1002、座椅本体;1003、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100,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用于汽车座椅1000的调节器总成1001,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具有边缘部10,边缘部10靠近座椅靠背1003的背面,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一弱化孔20,第一弱化孔20靠近边缘部10设置。
具体来说,第一弱化孔20设在靠近边缘部10的位置,弱化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内应力,降低了边缘部10位置处的强度刚度,使第一弱化孔20位置处的边缘部10相对于其他位置容易发生变形。第一弱化孔20还为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发生塑性形变提供了变形空间,为边缘部10发生塑性变形提供导向基础,即,当车辆受到碰撞时,第一弱化孔20处的边缘部10向第一弱化孔20发生溃缩形变,吸收冲击力,进而降低汽车座椅1000对坐在座椅上的人体产生的冲击力,减轻人体受到的伤害。
其中,通过在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构造第一弱化孔20避免了增加吸能部件,结构简单的第一弱化孔2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产品一致性,同时实现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轻量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下连接板100,通过在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构造第一弱化孔20使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在冲击力达到设定极限时,调角器下连接板100能够向第一弱化孔20发生溃缩形变吸收冲击力,进而减少汽车座椅1000的座椅靠背1003的回弹速度,降低人体与汽车座椅1000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实现对人体的保护,有利于减少对人体颈部和胸部的伤害。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边缘部10上设有向靠近第一弱化孔20一侧弯曲的第一溃缩部30,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一溃缩部30溃缩变形。
通过在边缘部10上设置靠近第一弱化孔20的第一溃缩部30,使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到冲击力时第一溃缩部30能够向着第一弱化孔20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减少汽车座椅1000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其中,第一溃缩部30可以设为弧形凸起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使第一溃缩部30向着凸起的方向产生应力集中,进而使第一溃缩部30向着第一弱化孔20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减少汽车座椅1000的座椅靠背1003回弹加速度,吸收汽车座椅1000与人体之间的冲击力,降低人体受到的冲击力。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边缘部10为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弯折形成的翻边。也就是说,通过将边缘部10设置为翻边结构提高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横向强度,为汽车座椅1000提供横向的强度支持,保证了汽车座椅1000横向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边缘部10沿第一轨迹延伸,沿着第一轨迹,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满足:5mm≤L1≤15mm。
第一轨迹可以是指边缘部10的边缘轮廓线,若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过大,则会影响边缘部10的结构强度,若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过小,则起不到溃缩吸能的作用,也就是说,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设置在5mm~15mm的范围内能兼顾保证边缘部10的强度同时具备比较好的溃缩吸能效果。具体地,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可以设为5mm、6mm、7.5mm、9mm、13mm、15mm等等,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还可以设为5mm至15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溃缩部30沿着第一方向上的第二尺寸d1,满足:3mm≤d1≤12mm,其中,第一方向为边缘部10的宽度方向并垂直第一轨迹。也就是说,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d1可以设为3mm、3.5mm、5mm、8mm、11.2mm、12mm等等,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d1还可以设为3mm至12mm内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第一方向可以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着第一轨迹,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满足:20mm≤L2≤27mm。也就是说,若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过大,则会影响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结构强度,若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过小,则起不到溃缩吸能的作用,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设置在20mm~27mm的范围内能兼顾保证角器下连接板100的强度同时具备比较好的溃缩吸能效果。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可以设为20mm、21mm、23.5mm、25mm、27mm等等,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还可以设为20mm至27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弱化孔20沿着第一方向的尺寸d2满足:3mm≤d1≤11mm。也就是说,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d2可以设为3mm、4.6mm、6mm、8mm、10.5mm、11mm等等,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d2还可以设为3mm至11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2小于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1设置,使第一溃缩部30发生塑性变形时向着第一弱化孔20内溃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二弱化孔40,第二弱化孔40设在第一弱化孔20的远离边缘部10的一侧。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弱化孔40弱化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内应力,降低了第二弱化孔40位置处的强度刚度,使第二弱化孔40位置处的边缘部10相对于其他位置容易发生变形;第一弱化孔20还为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发生塑性形变提供了变形空间,为边缘部10发生塑性变形提供导向基础,增大了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形变程度,进而使调角器下连接板100能够吸收更多的冲击力,进一步减少了汽车座椅1000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二溃缩部50,第二溃缩部50设在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之间,第二溃缩部50向垂直于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方向一端弯曲,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二溃缩部50溃缩变形。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之间设置第二溃缩部50,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先由第一溃缩部30吸能发生塑性变形,然后第一弱化孔20的周围变形,接着再由第二溃缩部50向着第二弱化孔40发生溃缩形变,吸收冲击力,通过第一溃缩部30、第一弱化孔20、第二溃缩部50和第二弱化孔40相互作用,吸能效果增强,进而能进一步减少汽车座椅1000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其中,第二溃缩部50设为弧形凸起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使第二溃缩部50向着凸起的方向产生应力集中,进而使第二溃缩部50向着第二弱化孔40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减少汽车座椅1000的座椅靠背1003回弹加速度,吸收汽车座椅1000与人体之间的冲击力,降低人体受到的冲击力。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弱化孔40具有靠近第一弱化孔20的第一孔壁40a,第一孔壁40a沿着第二轨迹延伸,沿着第二轨迹,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满足:13mm≤L3≤24mm,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满足:8mm≤L4≤17mm。
第二轨迹可以是指第一孔壁40a的边沿长度方向,也就是说,若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过大,则会影响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结构强度,若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过小,则起不到溃缩吸能的作用,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设置在13mm~24mm的范围内,且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设置在8mm~17mm的范围内,可以使第二溃缩部50相对第一孔壁40a具有合适的大小比例,既能兼顾保证角器下连接板100的强度同时具备比较好的溃缩吸能效果。
例如,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可以设置为13mm、13.5mm、15mm、18mm、20.6mm、24mm等等,当然,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还可以设置为13mm至24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也可以设置为8mm、8.5mm、10mm、15mm、17mm等等,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还可以设置为8mm至17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小于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设置,使第二溃缩部50发生塑性变形时向着第二弱化孔40内溃缩。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弱化孔40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3满足:30mm≤d3≤35mm。也就是说,第二弱化孔40的尺寸d3可以设为30mm、31mm、32.5mm、34mm、35mm等等,第二弱化孔40的尺寸d3还可以设为30mm至35mm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具体可以为与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所形成锐角角度以及与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所形成锐角角度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与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所形成角度可以设为85°、45°、30°、18°、10°,第二方向与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所形成锐角角度可以设为0°至90°内的任意数值,其中,第二方向与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溃缩部50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4满足:8mm≤d4≤17mm。也就是说,第二溃缩部50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4可以设为8mm、8.8mm、10mm、12mm、15.6mm、17mm等等,第二溃缩部50沿着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4还可以设置为8mm至17mm内的任意数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的形状可以构造为方形,椭圆形,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的形状于大小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进而调整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的溃缩吸能特性,进一步适用于不同车型,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的形状还可以构造为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形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总成1001,调角器总成1001用于汽车座椅1000的后背调节,调角器总成1001包括上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100。
具体地,调角器总成1001包括调角器核心件200和两个调角器下连接板100,调角器核心件200设在两个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之间,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到沿调角器核心件200中心线水平向后力矩,在第一弱化孔20和第二弱化孔40的引导下,产生沿第二轨迹方向的塑性变形,同时会产生沿着翻边方向的横向变形,其中,两个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对称设置抵消了横向变形,提高了调校器总成的横向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调角器总成1001的其他结构和构成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总成1001,通过设置具有弱化孔结构和溃缩结构的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实现了调角器总成1001的溃缩吸能功能,吸能过程平稳高效,降低了汽车座椅1000对人体的冲击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00,汽车座椅1000包括座椅本体1002、座椅靠背1003和上述的调角器总成100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00,通过设置具有溃缩吸能功能的调角器总成1001,降低了车辆发生碰撞时座椅靠背1003向着座椅本体1002方向回弹的加速度,进而降低了汽车座椅1000与人体之间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坐在车辆前排汽车座椅1000上的乘客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用于汽车座椅(1000)的调节器总成,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具有边缘部(10),所述边缘部(10)靠近座椅靠背(1003)的背面,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一弱化孔(20),所述第一弱化孔(20)靠近所述边缘部(10)设置;
所述边缘部(10)上设有向靠近所述第一弱化孔(20)一侧弯曲的第一溃缩部(30),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溃缩部(30)溃缩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10)为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弯折形成的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10)沿第一轨迹延伸,沿着所述第一轨迹,所述第一溃缩部(30)的尺寸L1,满足:5mm≤L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轨迹,所述第一弱化孔(20)的尺寸L2满足:15mm≤L2≤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二弱化孔(40),所述第二弱化孔(40)设在所述第一弱化孔(20)的远离所述边缘部(1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上设有第二溃缩部(50),所述第二溃缩部(50)设在所述第一弱化孔(20)和所述第二弱化孔(40)之间,所述第二溃缩部(50)向垂直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的方向一端弯曲,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100)受力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二溃缩部(50)溃缩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弱化孔(40)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弱化孔(20)的第一孔壁(40a),所述第一孔壁(40a)沿着第二轨迹延伸,沿着所述第二轨迹,所述第二溃缩部(50)的尺寸L3满足:10mm≤L3≤20mm,所述第一孔壁(40a)的尺寸L4满足:8mm≤L4≤17mm。
8.一种调角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总成(1001)用于汽车座椅(1000)的后背调节,所述调角器总成(1001)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角器下连接板(100)。
9.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角器总成(1001)。
CN202320861901.4U 2023-04-18 2023-04-18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Active CN219904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1901.4U CN219904130U (zh) 2023-04-18 2023-04-18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1901.4U CN219904130U (zh) 2023-04-18 2023-04-18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4130U true CN21990413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1901.4U Active CN219904130U (zh) 2023-04-18 2023-04-18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4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1056B2 (ja) 構造用ニーボルスター
JP2007269311A (ja) 自動車の側面領域の側面衝突力を吸収するための変形部材
JP594576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KR20140105365A (ko) 승용물용 시트를 위한 시트 프레임
US8714641B2 (en) Vehicle seat
CN219904130U (zh) 调角器下连接板、调角器总成和汽车座椅
JP2001145538A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534897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220205506A1 (en) Impact absorbing body
CN211943525U (zh) 一种副仪表板后安装支架和车辆
JP7271161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KR100487670B1 (ko) 차량용 센터필라의 보강패널
JP570159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09171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789121B1 (ko) 충돌성능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범퍼빔
JP74985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3114557U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
JP202017571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568353U (ja) バックフレーム
CN216833334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动态吸能结构
JP201508097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構造
JP7364408B2 (ja) 車両の車室構造
KR100333873B1 (ko) 승객 보호용 헤드 레스트
CN215097149U (zh) 一种有动态吸能功能的座椅调角器下连接板
JP7305500B2 (ja) インナトリ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