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5678U -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85678U CN219885678U CN202321548299.5U CN202321548299U CN219885678U CN 219885678 U CN219885678 U CN 219885678U CN 202321548299 U CN202321548299 U CN 202321548299U CN 219885678 U CN219885678 U CN 219885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base
- pressure equalizing
- air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640 oxygen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24 Flood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出气基座组件包括阀座和阀门通断控制件,阀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两者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第一基座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还包括第一均压通道;第二基座设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还包括第二均压通道;节流件设于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节流件形成的节流通道的直径小于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内部腔体的直径;阀门通断控制件与阀座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其上设有两个进排气孔,且分别与第一、二均压通道相连,阀门通断控制件用于控制第一、二均压通道间的通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小型制氧机中元件与管线缠绕多,不利于制氧机小型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与养生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关注点,氧疗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对于需要氧疗的人群来说,一台便携式制氧机小巧、便携,可以随时随地的吸氧,相比于每次吸氧都要往医院跑要方便很多。
市面上的便携式制氧机多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制取氧气,常见的是利用沸石分子筛的特性,在加压时吸附氮气,分离出氧气;在减压时解吸并排出氮气。分子筛筒作为存储沸石分子筛的场所,高压气体在其内部进行氧气的制备,并将制得的高浓度氧气输送至储气罐中,以供用户使用。
为了满足用户的用氧需求,制备浓度合格的氧气,便携式制氧机中一般配备2个分子筛筒,一侧分子筛筒加压吸附时,另一侧分子筛筒处于解压解吸阶段。经分子筛筒制得的高浓度氧气有三部分的用途,举例来说,分子筛筒A处于加压吸附阶段,分子筛筒B处于减压解吸阶段时,分子筛筒A制得的氧气,可以输入储气罐中,以供用户吸氧使用,称为“输氧阶段”;也可以通过设置节流元件,连通分子筛筒A和分子筛筒B的出气端,使分子筛筒A中的氧气不断地流通至分子筛筒B中,以便于使用氧气加快分子筛筒B的解吸速度,加快分子筛的还原,称为“反吹阶段”;还可以通过均压阀控制分子筛筒A和分子筛筒B的连通,将大量的加压氧气瞬时输入分子筛筒B出气端,促进分子筛筒B的解吸,及两分子筛筒内部环境的均压,为下一次循环做准备,称为“均压阶段”。
由于分子筛筒出气端输出的氧气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若是不同元件间通过管线连接的话,需要设置的元件和管线都太多,不利于制氧机的小型化。
再者,现在有的便携式制氧机为了满足小型化的需求,通常会减少“反吹阶段”或“均压阶段”,不利于氮气的解吸。
因此,需要在分子筛筒与储气罐之间设置一种集成式元件,且满足以上三种阶段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通过设置出气基座组件,将多个不同功能的元件集成在一个元件上,减少了管线及元件的利用,缩小了制氧机内部体积,有利于制氧机的小型化;通过设置出气基座组件,将氧气输出分子筛筒后的三种用途集成在一个阀座上,有利于氧气的输出和氮气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包括阀座和阀门通断控制件,其特征在于:阀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气体由所述第一进气孔输送至第一出气孔,
第一均压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连通;
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孔输送至第二出气孔,
第二均压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中,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孔相连通;
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所述节流件形成的节流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内部腔体的直径,气体经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流经节流件后经另一进气孔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均压通道与第二均压通道之间设置分隔件,两者不直接连通;
阀门通断控制件,与阀座固定或可拆卸连接,设置有两个进排气孔,所述两个进排气孔分别用于与第一均压通道、第二均压通道相连接,所述阀门通断控制件用于控制第一均压通道和第二均压通道之间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孔与第一出气孔之间设置有出气管路A,所述第二进气孔与第二出气孔之间设置有出气管路B。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路A与出气管路B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用于控制气体方向,使得气体仅能从进气孔流向出气孔;
且,所述单向阀与第一进气孔、单向阀与第二进气孔之间设置有钢网。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出气管路A与出气管路B之间,且,节流件所在气流通道的两端点分别位于所述单向阀与第一进气孔之间,和单向阀与第二进气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路C和管路D,所述管路C的一端与出气管路A连通,所述管路D的一端与出气管路B连通,所述节流件的内径小于管路C的内径,所述节流件的内径小于管路D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管路C与管路D固定连接,或,所述管路C、节流件、管路D三者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一体成型,
所述管路C与管路D一体成型,或,所述管路C、节流件、管路D三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外径,
或者,
所述第二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压通道与第二均压通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节流件与管路C、管路D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件的外表面至少一端为锥形面,内表面为空心柱状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氧机,所述制氧机使用如上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所述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第二进气孔连通分子筛筒的出气端,所述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第二出气孔连通储气罐的进气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成化的出气基座组件代替了多个元件、多条管线的设置,使多个元件集成于出气基座组件上,减少了管线与元件的利用,简化了安装的步骤,使制氧机的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制氧机的内部体积,有利于制氧机的小型化;在出气基座组件上分别集成了三种氧气通路:输氧通路、均压通路和反吹通路,其中输氧通路用于氧气的输出,将制得的氧气输送至需氧用户处;均压通路和反吹通路有助于氮气的解吸,两者同时存在会使得废气排放更彻底,为下一次吸附制氧做准备,有利于氧气的循环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一出气基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一阀座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另一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另一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一第一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一第二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节流件4、单向阀5、密封圈6、第一密封件10、阀座20、阀门通断控制件11、出气管路A12、管路C
13、第一均压通道21、出气管路B22、管路D23、第二均压通道111、第一进气孔112、第一出气孔211、第二进气孔212、第二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包括阀座10和阀门通断控制件20,其中,阀座10包括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粘接,两者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固定牢固,防止开裂;还可以是一体成型,两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注塑或铸造工艺制作而成;也可以是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如卡接、螺纹连接或插接等,可拆卸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基座1设置有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一出气孔112,气体流经第一基座1时,先经第一进气孔111流入后输送至第一出气孔112后流出第一基座1,并输入储气罐中存储,以供用户使用;第一基座1的内部腔体中还设置有第一均压通道13,第一均压通道13的一端与第一进气孔111相连通。
第二基座2设置有第二进气孔211和第二出气孔212,气体流经第二基座时先经过第二进气孔211流入,再输送至第二出气孔212后流出第二基座2,进入储气罐中存储;第二基座2的内部腔体中还设置有第二均压通道23,第二均压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气孔212相连通。
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相对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有分隔件,即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之间不直接连通,分隔件安装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与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比如,分隔件注塑或铸造在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远离第一进气孔111一端,或者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的管路远离第一进气孔111一端;也可以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比如,分隔件注塑或铸造在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远离第二进气孔211一端,或者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的管路远离第二进气孔211一端;或者是,分隔件设置于第一均压通道13和第二均压通道23的气体输出端的连接口处,分隔件两侧分别对应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的一端和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的一端,三者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三者一体注塑或铸造而成,或者是分隔件的两端分别粘接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远离第一进气孔111的一端端部和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远离第二进气孔211的一端端部。
阀座10还设置有节流件3,位于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之间,通过设置节流件3使得进入第一基座1的气体可以经过节流件3流至第二基座2中,同理,输入第二基座2中的气体也可以通过节流件3流至第一基座1中。节流件3所形成的节流通道的直径小于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内部腔体的直径,即,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内的气流通道内的最小直径仍大于节流件3的节流通道的最大直径,以使少部分气体通过节流件3经相对侧的基座,进入另一分子筛筒内,用于将处于解吸状态的另一分子筛筒中的氮气下压,便于氮气的排出。
阀门通断控制件20可以与阀座10固定连接,如粘接,或者,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阀门通断控制件20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通孔,螺钉穿过通孔与阀座10上的螺纹孔连接。
阀门通断控制件20上设置有两个进排气孔,一个进排气孔与第一均压通道13连接,另一个进排气孔与第二均压通道23连接,阀门通断控制件20用于控制第一均压通道13和第二均压通道23之间的通断。阀门通断控制件20具有非通即断的调节模式,阀门通断控制件20开启时,连通第一均压通道13和第二均压通道23,处于加压吸附阶段的分子筛筒内涌出大量氧气通过第一、第二均压通道输入至处于解吸状态的分子筛筒中,加速氮气的排出;当阀门通断控制件20关闭时,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断开,两者之间无法连通。
工作原理:为了满足用户的用氧需求,便携式制氧机内设置两个分子筛筒,两者循环制氧,当分子筛筒A处于加压吸附状态时,分子筛筒B处于减压解吸状态,同理,当分子筛筒B处于加压吸附状态时,分子筛筒A处于减压解吸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子筛筒A的出气端连通第一基座1的第一进气孔111,分子筛筒B的出气端连通第二基座2的第二进气孔211。分子筛筒A内分子筛进行加压吸附时,其制得的氧气有三种用途,一种是经过第一基座1的第一进气孔111,输送至第一出气孔112后输出第一基座1,抵达储气罐中存储,以供用户吸氧使用,此阶段称为“输氧阶段”;一种是,气体经过第一基座1的第一进气孔111后,通过节流件3抵达第二基座2的第二进气孔211,并从第二进气孔211经分子筛筒B的出气端流入分子筛筒B内,参与分子筛筒B内的氮气的解吸与排放,由于节流件3为常开阀,且节流件3的孔径较小,分子筛筒B的减压吸附阶段,分子筛筒A内的氧气会相对缓慢且持续不断的输入至分子筛筒B中,有利于氮气的排出与分子筛的还原,为下一阶段的加压吸附做准备,此阶段称为“反吹阶段”;还有一种用途是,在分子筛筒A加压吸附结束的瞬间,阀门通断控制件20打开,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导通,分子筛筒A内的大流量的加压氧气瞬间大量涌入分子筛筒B中,参与分子筛筒B内解吸阶段,利于加快废气的排出,同时,气体涌入分子筛筒B还有利于两分子筛筒内部环境的均压,为下一次循环做准备,此阶段称为“均压阶段”。
第一基座1上还设置有出气管路A11,用于连通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一出气孔112,气体流入第一基座1后,由第一进气孔111进入,经出气管路A11并由第一出气孔112输出。第二基座2上设置有出气管路B21,用于连通第二进气孔211和第二出气孔212,气体流入第二基座后,由第二进气孔211进入,经出气管路B21后,由第二出气孔212输出。
为了防止到达出气孔端的气体逆流至进气孔端,即,避免储气罐中的氧气回流至分子筛筒中,如图2所示,出气管路A11与出气管路B21上都设置有单向阀4,该单向阀4用于控制气体的流向,使气体只能从进气孔流向出气孔,即进入第一进气孔111的气体经单向阀4后流至第一出气孔112,第一出气孔112处的气体无法通过单向阀4流至第一进气孔111;同理,单向阀4设置在第二基座2的第二进气孔211与第二出气孔212之间,气体运行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延长单向阀的使用寿命,以及保护储气罐内气体的纯度,在出气管路A11上,单向阀4与第一进气孔111之间设置有钢网(图中未示出),在出气管路B上,单向阀4与第二进气孔211之间也设置有钢网(图中未示出),钢网的作用是,只允许气体流通,隔绝分子筛颗粒等杂质通行。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节流件3设置于出气管路A11和出气管路B21之间,即,如图3所示,节流件3所在气流通道的两端点分别位于出气管路A11和出气管路B21上,为了使气流可以通过节流件3自由通行于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二进气孔211之间,即,便于气体从加压阶段的分子筛筒向解吸阶段的分子筛筒提供氧气,加快氮气的排出,如图2所示,节流件3所在气流通道的两端点分别位于单向阀4与第一进气孔111之间、单向阀4与第二进气孔211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节流件3的尺寸和孔径,节流件3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元件,如图4所示,节流件3所在气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管路C12和管路D22,管路C12设置于第一基座1上,其一端与出气管路A11连通,管路D22设置于第二基座2上,其一端与出气管路B21连通。且,为了便于少量气体通过节流件3,且气体经过节流件3前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差,节流件3的内径小于管路C12的内径,节流件3的内径小于管路D22的内径。
为了便于制氧机的组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固定连接,在这里可以是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通过胶粘连接,管路C12与管路D22的出气口也通过胶粘连接,节流件3设置在管路C12与管路D22连接处的内部腔体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粘接,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通过胶粘连接,管路C12、节流件3、管路D22三者依次粘接,即,管路C12与节流件3的一端粘接,管路D22与节流件3的另一端粘接,此时,管路C12的内径大于节流件3的内径,管路D22的内径也大于节流件3的内径。
另外,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还可以一体成型,在这里,阀座10一体成型有多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一体成型,节流件3为预制件,提前嵌入到阀座10的模具中,位于管路C12与管路D22的内部腔体中,管路C12与管路D22一体成型;或是,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一体成型,节流件3与管路C12、管路D22三者共同注塑或铸造,此时,节流件3设置于管路C12与管路D22的内部腔体中;还可以是,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一体成型,管路C12、节流件3与管路D22三者依次连接,并一体成型,此时,设置节流件3的内径均小于管路C12、管路D22的内径。
为了便于节流件3的装配与更换,在一个实施例中,阀座10由可拆卸的两部分组成,即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在这里,为了方便安装,可以将第一基座1的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的管路插入到第二基座2的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的管路中(图中未示出),即,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的内径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的外径;或者,也可以将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的管路插入到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的管路中(如图2所示),即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的内径要大于或等于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的外径,总之,需要将较细的管路插入到较粗的管路内部。当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插接时,管路C12与管路D22也可以是插接的方式连接,如,节流件3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管路C12和管路D22中,即,管路C12和管路D22分别与节流件3插接;或者是拼接的方式,管路C12、节流件3、管路D22依次拼接。
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可以在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之间设置密封圈5,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5设置在较细的管路的外部与较粗管路的连接处,为了方便密封圈5的固定,可以在较细的管路外部设置凹槽,密封圈5套设在凹槽中,如图6所示,可以在第二基座2的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的外部设置凹槽。
为了防止气体从管路C12、节流件3与管路D22连接处的缝隙中溢出,可以在三者的外部设置第一密封件6,将节流件3、管路C12和管路D22三者套设在第一密封件内6,为了便于管路C12、管路D22与节流件3的插入与密封,如图2所示,管路C12、节流件3和管路D22依次连接,第一密封件6套设在前述三管件外部,在这里,第一密封件可以是PU材质,便于管件的插入与密封。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节流件3插入到第一密封件6中,节流件3的外表面至少一端为锥形面,内表面为空心柱状结构,外表面为锥形面,使得节流件3在插入第一密封件6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氧机,包括分子筛筒、储气罐和如上各实施例或各实施例的组合中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为了满足用户的用氧需求,制氧机内可以设置有两个分子筛筒,循环交替制氧,两分子筛筒的出气端分别连通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二进气孔211;为了方便氧气的排出,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出气孔112和第二出气孔212均连通储气罐的进气端,在此,储气罐可以有两个,也可以是一个储气罐内设置有两进气口。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为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吸氧的需求,用户使用小型制氧机进行吸氧,为了满足制氧机的小型化需求,制氧机的各部件都尽可能的小,因而在分子筛筒与储气罐之间设置集成化的气路元件--出气基座组件,减少了管线与元件的使用,将多个阀门元件集成在出气基座组件内,节省了制氧机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制氧机的小型化。
一种制氧机,包括压缩机、进气阀、分子筛筒、储气罐、输氧管路、控制电路板和如上各实施例或各实施例的组合中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压缩机与分子筛筒通过进气阀连接,分子筛筒与储气罐通过出气基座组件连接,储气罐与用户之间通过输氧管路连接,控制电路板与压缩机、进气阀和出气基座组件电连接。
压缩机用于将外界的低压气体转化为高压气体,并通过进气阀输送至分子筛筒的进气端,为了满足用户的吸氧需求,分子筛筒的数量为两个,加快了氧气的制备。两分子筛筒分别为分子筛筒A和分子筛筒B,当分子筛筒A加压吸附时,分子筛筒B处于减压解吸状态,同理,分子筛筒B加压吸附时,分子筛筒A处于减压解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座10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插入到第一均压通道13所在管路内,为了防止气体泄漏,两管路间设置有密封圈5,且,第二均压通道23所在管路上设置有凹槽,用于对密封圈5进行限位。节流件3外表面的一端为锥形面,方便插入第一密封件6中,节流件3插入第一密封件6的中部,随后将管路C12、管路D22分别插入节流件3的两端,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在两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背部相互卡接。
在这里,储气罐的数量为1,其进气端设置有第一进氧口和第二进氧口,分子筛筒A和分子筛筒B内充填有沸石分子筛。分子筛筒A的出气端连通第一基座1的第一进气孔111,出气管路A11的第一出气孔112连通储气罐的第一进氧口,分子筛筒B的出气端连通第二基座2的第二进气孔211,出气管路B21的第二出气孔212连通储气罐的第二进氧口。当压缩机通过进气阀将高压气体输送至分子筛筒A的进气端时,由于分子筛筒A中沸石分子筛的作用,氮气被吸附,氧气在分子筛筒A末端聚集并排出至第一基座1的第一进气孔111,氧气在进入第一进气孔111后,一部分经过出气管路A11经单向阀4后输送至第一出气孔112,再通过第一进氧孔进入储气罐中,以供用户需氧时使用,若用户需氧,则氧气从储气罐的出氧端输出经过输氧管路输送至用户需氧处;一部分经过管路C12、节流件3和管路D22后,进入第二进气孔212,并从第二进气孔212输送至分子筛筒B,参与分子筛筒B中氮气的解吸与排出过程,由于节流件3的作用,分子筛筒A与分子筛筒B始终保持连通,在分子筛筒A加压吸附时,会有源源不断气体经过节流件3进入分子筛筒B,参与氮气的解吸与排放;还有一部分气体,在分子筛筒A加压吸附结束的瞬间,阀门通断控制件20开启,此时分子筛筒A中的高压氧气经过经第一均压通道13与第二均压通道23输入至分子筛筒B中,大量高压氧气的瞬间吹入,会使得氮气在瞬间大量排出,有利于氮气的排放,同时,阀门通断控制件20的开启,还有利于实现分子筛筒A与分子筛筒B内部环境的均压,为下一次循环做准备。
通过在分子筛筒与储气罐之间设置出气基座组件,减少了管线与元件的利用,简化了安装的步骤,节省了空间,使得制氧机的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了浪费,有利于制氧机的小型化,同时在小型化制氧机中,在不增加体积与重量的前提下,设置出气基座组件,实现了“输氧”、“均压”、“反吹”三项功能集于一体,便于氧气的制备与氮气的排放。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包括阀座和阀门通断控制件,其特征在于:
阀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气体由所述第一进气孔输送至第一出气孔,
第一均压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相连;
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有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孔输送至第二出气孔,
第二均压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中,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均压通道与第二均压通道之间设置分隔件,两者不直接连通;
节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所述节流件形成的节流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内部腔体的直径,气体经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流经节流件后经另一进气孔流出;
阀门通断控制件,与阀座固定或可拆卸连接,设置有两个进排气孔,所述两个进排气孔分别用于与第一均压通道、第二均压通道相连接,所述阀门通断控制件用于控制第一均压通道和第二均压通道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孔与第一出气孔之间设置有出气管路A,所述第二进气孔与第二出气孔之间设置有出气管路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路A与出气管路B上均设置有单向阀,用于控制气体方向,使得气体仅能从进气孔流向出气孔;
且,所述单向阀与第一进气孔、单向阀与第二进气孔之间设置有钢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出气管路A与出气管路B之间,且,节流件所在气流通道的两端点分别位于所述单向阀与第一进气孔之间,和单向阀与第二进气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路C和管路D,所述管路C的一端与出气管路A连通,所述管路D的一端与出气管路B连通,所述节流件的内径小于管路C的内径,所述节流件的内径小于管路D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管路C与管路D固定连接,或,所述管路C、节流件、管路D三者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一体成型,
所述管路C与管路D一体成型,或,所述管路C、节流件、管路D三者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外径,
或者,所述第二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均压通道所在管路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均压通道与第二均压通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节流件与管路C、管路D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件的外表面至少一端为锥形面,内表面为空心柱状结构。
10.一种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气基座组件,所述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第二进气孔连通分子筛筒的出气端,所述出气基座组件的第一、第二出气孔连通储气罐的进气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48299.5U CN219885678U (zh) | 2023-06-17 | 2023-06-17 |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48299.5U CN219885678U (zh) | 2023-06-17 | 2023-06-17 |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85678U true CN219885678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96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48299.5U Active CN219885678U (zh) | 2023-06-17 | 2023-06-17 |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85678U (zh) |
-
2023
- 2023-06-17 CN CN202321548299.5U patent/CN2198856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78115A (en) | Molecular sieve container for oxygen concentrator | |
CN110709126B (zh) | 紧凑型便携式氧气浓缩器 | |
US7524365B2 (en) | Airflow channel module for oxygen concentrator | |
CN219885678U (zh) | 一种出气基座组件和制氧机 | |
JP6006520B2 (ja) | 酸素濃縮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イロット弁ユニット | |
WO2021223154A1 (zh) | 呼吸机 | |
US9675926B2 (en) | Oxygen concent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condensate water removing function | |
CN116764382B (zh) |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提纯装置 | |
CN220026555U (zh) |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中气流的切换装置 | |
US11413569B2 (en) | Hybrid oxygen concentrator with oxygen side balancing | |
CN105723091B (zh) | 用于正排量泵的高压至低压转换阀 | |
CN100523498C (zh) | 压缩机 | |
CN108821239A (zh) | 制氧机 | |
CN209177996U (zh) | 一种微型富氧膜片叠加组件 | |
JP2005532165A (ja) | 酸素富化空気供給装置 | |
JPH07172804A (ja) | 吸着型酸素濃縮器 | |
CN214261263U (zh) | 一种集成式吸附塔及使用其的氧氮分离装置 | |
CN221547908U (zh) | 一种小型制氧机电磁阀组件 | |
CN107355384A (zh) | 油分结构及压缩机 | |
CN220939870U (zh) | 一种便捷式的空气分离系统装置 | |
CN221121102U (zh) | 一种气体进出阀及制氧机 | |
CN216918620U (zh) | 一种制氧机的连接盖及便携式制氧机 | |
CN207145244U (zh) | 油分结构及压缩机 | |
TWI788904B (zh) | 氣體濃縮裝置 | |
CN220089909U (zh) | 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