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4153U -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4153U
CN219874153U CN202321010121.5U CN202321010121U CN219874153U CN 219874153 U CN219874153 U CN 219874153U CN 202321010121 U CN202321010121 U CN 202321010121U CN 219874153 U CN219874153 U CN 219874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plug
terminal
connector
section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01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生育
伍华明
林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01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4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4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4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该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连接器包括壳体、芯体以及后塞,壳体围合形成容腔,芯体设于容腔内,芯体设有端子,部分端子与壳体配合形成有连通容腔的放置腔,后塞填充于放置腔中,并与端子抵接限位。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该连接器避免焊接脚在受外力时内缩,从而避免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而导致接触不良,提高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应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换等,通常,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和设于绝缘主体中的端子群组,端子群组具有与电子设备中电路板相焊接的焊接脚,焊接脚从绝缘主体伸出,以备与电路板焊接。
但现有的电连接器,因其结构由绝缘主体与端子群组直接组合而成,使得绝缘主体与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空隙,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配合时稍有干涉,或焊接脚受轻微受力时,就会造成端子群组的焊接脚内缩,使焊接脚尺寸变短,从而导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形成空焊、假焊,造成接触不良,或无法正常打板,常常产生大量的产品返修和不良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旨在通过该连接器避免焊接脚在受外力时内缩,从而避免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而导致接触不良,提高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腔;
芯体,所述芯体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芯体设有端子,部分所述端子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容腔的放置腔;及
后塞,所述后塞填充于所述放置腔中,并与所述端子抵接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体包括相连接的多个所述端子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容腔中,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安装槽,多个所述端子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端子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中,多个所述端子面向所述后塞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
其中,所述抵接面、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放置腔,以使所述后塞填充于所述放置腔中并抵接于所述抵接面。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多个所述端子间隔排列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后塞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台,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台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台;
其中,所述后塞设于所述放置腔中时,每一所述第一限位台与一所述第二限位台限位抵接,以使所述后塞限位于所述放置腔中,并抵接所述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台位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台到所述抵接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到所述后塞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塞还设有紧固凸起,所述紧固凸起的一端邻近所述第一限位台,所述紧固凸起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的内壁方向延伸,且所述紧固凸起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凸起分别设于所述后塞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后塞一个侧壁上的所述紧固凸起间隔设置;
所述紧固凸起邻近所述第一限位台的一端设有斜面,以便于所述后塞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塞面向所述端子一侧还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间隔设置,并插入所述端子中,以对所述端子进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插接段和焊接段,所述插接段和所述焊接段之间形成有弯折部,以使所述插接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插接段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并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所述焊接段受到外力后,推动所述弯折部,并使所述抵接面抵顶所述后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体还设有后盖,所述后盖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后盖对应多个所述端子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焊接段穿设于所述插孔中,并使所述后盖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电路板;和
如上述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相焊接连接,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芯体以及后塞,壳体围合形成有容腔,使得芯体可以设于容腔内,芯体上设有端子,使得部分端子与壳体配合,形成有连通容腔的放置腔,后塞填充于放置腔中,并分别与端子和壳体限位抵接,当端子受外力时,填充于放置腔中的后塞,一端抵顶于壳体,另一端对端子进行反向的抵顶,避免端子因受力而产生较大变形或内缩,从而避免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而导致接触不良,提高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芯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芯体2以及后塞3,壳体1围合形成容腔11,芯体2设于容腔11内,芯体2设有端子21,部分端子21与壳体1配合形成有连通容腔11的放置腔23,后塞3填充于放置腔23中,并与端子21抵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00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并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通过焊接实现连接,该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及设于壳体1中的芯体2和后塞3。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围合形成有开放的容腔11,容腔11用于放置和包裹芯体2以及后塞3,壳体1可以是金属、也可以塑料聚合物等,在此不做限定;同时,在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有多个连通容腔11的限位槽,在限位槽的槽壁上安装有卡接件,使得与该连接器100相连接的插头能够通过卡接件与连接器100紧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芯体2限位设于壳体1的容腔11中,芯体2为绝缘材质,芯体2用于填充容腔11,并在芯体2内部设置有用于传输信号和电流的导电端子21,以使导电端子21能处于正确的安装位置,设于芯体2上的部分端子21与壳体1配合形成有连通容腔11的放置腔23,使后塞3能够填充于放置腔23中,后塞3同样为绝缘材质,并且后塞3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放置腔23的形状和大小保持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端子21未与电路板安装之前,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内缩,使端子21尺寸变短,当该连接器100与电路板通过焊接连接时,产生内缩的端子21无法准确的与电路板相应触点接合,在焊接时容易产生空焊和假焊,造成接触不良。本申请在端子21和壳体1所围合形成的放置腔23中,填充有一个后塞3,并使得后塞3分别与端子21和壳体1限位抵接;使得端子21在受到外力的影响时,由于后塞3的填充,以及壳体1对后塞3的抵顶,使得端子21尺寸不会发生变化,避免产生内缩,从而避免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而导致接触不良,提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芯体2包括相连接的多个端子21和主体部22,主体部22设于容腔11中,主体部22形成有安装槽221,多个端子21连接于主体部22,并间隔排布,且多个端子21的部分位于安装槽221中,多个端子21面向后塞3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214;其中,抵接面214、安装槽221的侧壁以及壳体1共同围合形成放置腔23,以使后塞3填充于放置腔23中并抵接于抵接面2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芯体2包括主体部22,主体部22设于容腔11中,并与壳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芯体2还包括多个端子21,主体部22用于支撑和安装多个端子21,多个端子21均连接于主体部22,并且间隔排布,多个端子21的一部分穿过主体部22向容腔11内延伸,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槽221中;并且位于安装槽221中的多个端子21,面向后塞3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214。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22所形成的安装槽221具有三面侧壁,并且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便于端子21和后塞3的安装;端子21形成有抵接面214,使得抵接面214和安装槽221的三面侧壁以及壳体1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有放置腔23,从而能够使后塞3填充于放置腔23中;由于端子21的内缩和变形通常是沿安装槽221的方向发生的,也即从抵接面214到壳体1的方向,所以后塞3填充入放置腔23中时,后塞3的上下表面分别抵接壳体1的内壁和端子21的抵接面214,通过壳体1和后塞3对端子21的抵顶力,能够有效的避免端子21沿安装槽221的方向上发生内缩和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多个端子21间隔排列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后塞3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台31,安装槽221的侧壁对应第一限位台31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台2211;其中,后塞3设于放置腔23中时,每一第一限位台31与一第二限位台2211限位抵接,以使后塞3限位于放置腔23中,并抵接端子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多个端子21沿所定义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后塞3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台31,安装槽22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对应第一限位台31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台2211,通过第一限位台31和第二限位台2211的限位抵接,使得后塞3能够限位放置于放置腔23中,并分别与壳体1的内壁和端子21的抵接面214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保证后塞3与端子21的抵接面214相抵接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后塞3不会通过抵接面214对端子21造成较大的抵顶力,从而使端子21发生反向变形,也即发生与内缩方向相反的外凸;因此需在后塞3和安装槽221上设置第一限位台31和第二限位台2211,限制后塞3向端子21方向的移动;优选地,由于该安装槽221具有三面侧壁,为保证后塞3放置位置的水平和与抵接面214抵接的一致性,第二限位台2211设置于安装槽221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并且后塞3也在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置第一限位台3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台2211位于抵接面214和壳体1之间,且第二限位台2211到抵接面214的距离等于第一限位台31到后塞3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限位台2211位于抵接面214和壳体1之间,使得后塞3能够更好的限位于放置腔23中,并且第一限位台31具有与第二限位台2211相抵接的第一面,第二限位台2211具有与第一限位台31相抵接的第二面;第二限位台2211到抵接面214的距离,等于第一限位台31到后塞3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二面到抵接面214的距离等于第一面到后塞3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面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也等于第二面到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后塞3与抵接面214相抵接的同时,也限制后塞3向端子21方向移动,使后塞3处于放置腔23中准确和固定的位置,避免对端子21发生压迫而使其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后塞3还设有紧固凸起32,紧固凸起32的一端邻近第一限位台31,紧固凸起32的另一端向壳体1的内壁方向延伸,且紧固凸起32抵接于安装槽221的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在后塞3的侧壁上设有紧固凸起32,紧固凸起32的一端邻近第二限位台2211,另一端向后塞3的顶壁也即壳体1的内壁方向延伸,当后塞3设于放置腔23中时,紧固凸起32能够紧密抵接于安装槽221的侧壁,使得后塞3与安装槽221紧密连接,保证后塞3在沿安装槽221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有效的抵顶端子21,防止其发生变形和内缩。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凸起32设有多个,多个紧固凸起32分别设于后塞3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且位于后塞3一个侧壁上的紧固凸起32间隔设置;紧固凸起32邻近第一限位台31的一端设有斜面321,以便于后塞3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紧固凸起32设有多个,并且多个紧固凸起32分别设于后塞3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也即沿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每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紧固凸起32,且在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紧固凸起32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后塞3沿第一方向上的多个紧固凸起32与安装槽221的侧壁紧密抵接,以使后塞3能紧密的放置于安装槽221中,而不发生沿安装槽221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提高该连接器100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在紧固凸起32邻近第一限位台31的一端设有斜面321,也即斜面321邻近第一面设置,后塞3通常通过沿安装槽221的方向竖直向下,与安装槽221相插合,设有斜面321的一端使得后塞3安装入安装槽221中时,使安装更为方便,更利于后塞3的插入。
在一实施例中,后塞3面向端子21一侧还设有多个定位柱33,多个定位柱33间隔设置,并插入端子21中,以对端子21进行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间隔排布的端子21之间形成有多个间隙,后塞3面向端子21的一侧底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柱33,多个定位柱33间隔设置,并对应插入所形成的间隙中;定位柱33的设置,能够填充多个端子21之间的空隙,对端子21进行准确的定位固定,从而保证端子21在受较小外力时不会发生偏斜。
在一实施例中,端子21包括插接段211和焊接段212,插接段211和焊接段212之间形成有弯折部213,以使插接段211的延伸方向和焊接段212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其中,抵接面214位于插接段211和弯折部213之间,并邻近弯折部213设置,焊接段212受到外力后,推动弯折部213,并使抵接面214抵顶后塞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端子21包括一体成型的插接段211和焊接段212,插接段211连接于芯体2的主体部22,并部分向容腔11延伸,在插接段211和焊接段212之间形成有弯折部213,使得焊接段212沿安装槽221设置,并向远离后塞3的一端延伸,并使插接段211的延伸方向和焊接段212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抵接面214位于插接段211和弯折部213之间,并邻近弯折部213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芯体2的主体部22设有插接板,多个端子21的插接段211设于插接板上,外部的插接头设有插接孔,插接板与插接孔相配合,以实现插接头与该连接器100的连接,其中,插接段211用于实现与插接头的信号和电流传输;焊接段212用于与电路板相应的触点焊接,而使该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相连接;插接段211的延伸方向与焊接段21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使得焊接段212在受到外力时,首先推动弯折部213形变,进而通过弯折部213推动抵接面214抵顶后塞3,后塞3通过本身设置的紧固凸起32与安装槽221内壁的紧固作用,以及壳体1内壁对后塞3的抵顶作用,保证端子21的焊接段212不发生形变和内缩,从而避免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而导致接触不良,提高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芯体2还设有后盖24,后盖24设于安装槽221中,后盖24对应多个端子21开设有多个插孔,焊接段212穿设于插孔中,并使后盖24邻近弯折部21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芯体2的主体部22形成安装槽221,使端子21的焊接段212沿安装槽221向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在安装槽221中还设有后盖24,后盖24对应多个间隔排布的端子21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插孔,使得端子21的焊接段212可以穿过插孔,与电路板通过焊接连接;并且端子21的折弯部邻近后盖24。
可以理解的是,后盖24上开设的多个插孔,能够对多个间隔排布的端子21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多个端子21能处于准确且固定的位置,保证与电路板焊接时的连接精度;同时,后盖24也能通过插孔包裹端子21,避免端子21除去焊接段212的部分与空气直接接触,避免金属材质的端子21发生氧化而降低导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体和上述的连接器100,主体设有电路板,连接器100电连接于电路板。该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连接器100应用于高清大屏显示设备的信号和电流传输。连接器100连接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为便于与插接头插接配合,连接器100通常设于电路板上靠近侧边的部分,插接头伸入连接器100的容腔11内,以使二者内部的端子21电连接,进行信号或电能的传输。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广告显示大屏、教育平板电视大屏、会议平板电视大屏、计算机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腔;
芯体,所述芯体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芯体设有端子,部分所述端子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容腔的放置腔;及
后塞,所述后塞填充于所述放置腔中,并与所述端子抵接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相连接的多个所述端子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容腔中,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安装槽,多个所述端子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端子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中,多个所述端子面向所述后塞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
其中,所述抵接面、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壳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放置腔,以使所述后塞填充于所述放置腔中并抵接于所述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多个所述端子间隔排列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后塞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台,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台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台;
其中,所述后塞设于所述放置腔中时,每一所述第一限位台与一所述第二限位台限位抵接,以使所述后塞限位于所述放置腔中,并抵接所述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台位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台到所述抵接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到所述后塞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还设有紧固凸起,所述紧固凸起的一端邻近所述第一限位台,所述紧固凸起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的内壁方向延伸,且所述紧固凸起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凸起分别设于所述后塞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后塞一个侧壁上的所述紧固凸起间隔设置;
所述紧固凸起邻近所述第一限位台的一端设有斜面,以便于所述后塞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面向所述端子一侧还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间隔设置,并插入所述端子中,以对所述端子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插接段和焊接段,所述插接段和所述焊接段之间形成有弯折部,以使所述插接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焊接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插接段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并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所述焊接段受到外力后,推动所述弯折部,并使所述抵接面抵顶所述后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还设有后盖,所述后盖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后盖对应多个所述端子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焊接段穿设于所述插孔中,并使所述后盖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电路板;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CN202321010121.5U 2023-04-26 2023-04-26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874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0121.5U CN219874153U (zh) 2023-04-26 2023-04-26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0121.5U CN219874153U (zh) 2023-04-26 2023-04-26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4153U true CN219874153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0121.5U Active CN219874153U (zh) 2023-04-26 2023-04-26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4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7427B1 (ko) 전기커넥터
US8905782B2 (en) Bending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38052B1 (ko) 스위치가 부착된 동축 커넥터
CN110556651B (zh) 一种可浮动双通道的电连接器
US2008008561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874153U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US6863542B2 (en)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3972730B (zh) 电连接器
US7775832B2 (en) Holding structure of a contact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864663B (zh) 一种hdmi连接器及具有该hdmi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098500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6028646B (zh) Pcb板组件及具有其的适配器和移动终端
JP2001052788A (ja) Fpcとプリント基板間の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219801336U (zh) 连接器母座及电子设备
CN215266941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19998568U (zh) 一种插板型hdmi公头连接器
CN216648648U (zh) 一种连接件及板体组件
CN210092427U (zh) 一种连接器母座
CN21754496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4849381U (zh) 电连接器
CN214477988U (zh) 贴片插座
CN219350752U (zh)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CN215497179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652397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6624655U (zh) 电子设备及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