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941U - 电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6941U
CN215266941U CN202120995250.9U CN202120995250U CN215266941U CN 215266941 U CN215266941 U CN 215266941U CN 202120995250 U CN202120995250 U CN 202120995250U CN 215266941 U CN215266941 U CN 215266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ing shell
shielding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52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明洋
刘虎
陈春福
张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52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6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6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6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屏蔽片及屏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舌板,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下两面的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屏蔽片埋设于绝缘本体并位于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之间,并在两侧分别延伸有穿出绝缘本体的延伸段,每一延伸段的末端反折有卡合部,屏蔽壳体套接包覆绝缘本体并在两侧分别设有套接卡固各卡合部的卡槽而使屏蔽壳体和屏蔽片接触;借此,在高速信号的传输下仍能够具有良好稳定的电磁兼容性的电连接器结构。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在高速信号传输下仍具有良好稳定的电磁兼容性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接口之间信号的传输速率一直是被重点研发的项目,因此早期的传输速率从USB1.0的1.5Mbps提升到近几年USB3.2的最高20Gbps,甚至是新型的USB4最高能够提升至40Gbps。
另外,随着各种电子产品迈向小型化,各种连接器必须在提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保有一定的大小,使得各种连接器在电磁屏蔽的结构上变得更加困难;且许多USB连接器的铁壳会有缝隙或破孔而导致信号干扰。故如何设计让连接器在高速信号的传输下,仍能够具有良好稳定的电磁兼容性及避免信号干扰乃亟待改善的缺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在高速信号的传输下,仍能够具有良好稳定的电磁兼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中,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延伸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包括一上排端子及一下排端子,该上排端子和该下排端子分别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面;一屏蔽片,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位于该上排端子及该下排端子之间,该屏蔽片的两侧分别延伸有穿出该绝缘本体的一延伸段,且每一该延伸段的末端反折形成有一卡合部;及一屏蔽壳体,套接包覆该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槽,各该卡槽套接卡固各该卡合部而使该屏蔽壳体和屏蔽片接触。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一该卡槽内凸设有多个凸块,且各该凸块与该卡合部干涉。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一该卡槽形成有多个导引斜面。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一该卡槽内形成有一让位缺口,该卡合部的前端位于该让位缺口内。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支撑凸块。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一该支撑凸块为一圆形凸块。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具有一接合处,该接合处位于该舌板上方。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还包括有一外屏蔽壳,该外屏蔽壳罩设该屏蔽壳体而遮蔽该接合处。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外屏蔽壳弯折有一后盖,该后盖遮蔽该绝缘本体远离该舌板的一端。
上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绝缘本体开设有多个扣槽,该屏蔽壳体设有多个扣臂,各该扣臂分别扣设各该扣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借由反折成双层的卡合部,可使结构增强避免变形或卡合力不足。通过导引斜面可提升卡合部在插入卡槽时的顺畅性。借由卡槽上下两侧的凸块,可让凸块与卡合部彼此干涉而稳固卡合不会松脱。通过让位缺口可避免卡合部在插入后,前端抵顶到卡槽的封闭端而影响组装精度。借由屏蔽壳体的接合处设置于舌板上方,使舌板下方的屏蔽壳体没有破孔及间隙,而能保有良好的电磁遮蔽效果。通过外屏蔽壳可进一步地在屏蔽壳体顶部的接合处以及绝缘本体的末端做屏蔽,以强化绝缘本体上方及末端的电磁遮蔽效果。借由各支撑凸块可将电连接器支撑在印刷电路板上,以避免向前倾倒而达到支撑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片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印刷电路板时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绝缘本体
11:基部
12:舌板
13:定位块
14:扣槽
20:导电端子
21:上排端子
22:下排端子
30:屏蔽片
31:延伸段
32:卡合部
40:屏蔽壳体
41:卡槽
411:导引斜面
412:凸块
413:让位缺口
42:接合处
43:定位槽
44:扣臂
45:支撑凸块
46、52:焊脚
50:外屏蔽壳
51:后盖
A:印刷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然而所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20、一屏蔽片30及一屏蔽壳体40。
绝缘本体10由塑胶或其他绝缘的材料所制成。其主要包括一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延伸的一舌板12。舌板12为扁平状的一板体。
导电端子20以铜或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所制成。其主要包括有一上排端子21及一下排端子22,且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分别设置在舌板12的上下两面。借此舌板12能够隔开上排端子21与下排端子22,避免两者相接触而影响信号传递。
屏蔽片30为由金属材料所制成的片状结构。其埋设在绝缘本体10内并位于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之间,并通过绝缘本体10来和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分隔避免直接接触。借此屏蔽片30可作为电子屏蔽,以避免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之间的信号互相干扰。在屏蔽片30的两侧分别延伸有穿出绝缘本体10的一延伸段31,且每一延伸段31的末端还反折形成有一卡合部32。
于本实施例中,卡合部32以延伸段31的末端朝远离舌板12的方向朝下反折而形成的双层结构,但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延伸段31的末端也可以朝远离舌板12的方向朝上反折、从外侧朝绝缘本体10向内反折,或是借由焊接或等其他方式来使卡合部32达到双层的结构。
屏蔽壳体40由金属的片材弯折焊接所制成,其概呈椭圆状的壳体。屏蔽壳体40套接包覆绝缘本体10,并在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槽41,各卡槽41套接卡固于各卡合部32而使屏蔽壳体40和屏蔽片30接触。借此可让屏蔽壳体40相对于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产生电磁屏蔽的作用。另外,由于卡合部32通过延伸段31反折而形成,因此折叠后的双层厚度能够增加卡合部32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其与卡槽41在卡合时产生过度的变形或是卡合力不足而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说明,请先参阅图5所示。在卡槽41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面411,借此可提升卡合部32在插入卡槽41时的顺畅性。且卡槽41内的上下两侧还分别凸设有一凸块412。借此可让卡合部32在插入卡槽41时,各凸块412能够与卡合部32彼此达到干涉,以使两者稳固卡合不会松脱,从而确保屏蔽片30与屏蔽壳体40之间保持接触。又,请接着参阅图6。在卡槽41的封闭端还形成有一让位缺口413。由于卡合部32在反折时长度会存在有一定的公差,因此让位缺口413可用于避免卡合部32在插入后,卡合部32的前端抵顶到卡槽41的封闭端,从而影响组装精度。
再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屏蔽壳体40的装设示意图。首先将屏蔽壳体40套覆绝缘本体10,并将两侧的卡槽41对准各卡合部32,此时卡槽41开口处的导引斜面411能够方便卡合部32插入,如图5。接着将卡合部32插入卡槽41内进行卡固,通过各凸块412能够让卡合部32与卡槽41紧密卡合,让位缺口413则能够避免卡合部32的前端抵推到屏蔽壳体40造成组装误差,如图6。
特别说明,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的屏蔽壳体40将金属片材的两侧向上弯折成一壳体,并形成有一接合处42。因此屏蔽壳体40的接合处42位在舌板12的上方,使得舌板12下方的屏蔽壳体40没有破孔及间隙,从而能够保有良好的电磁遮蔽效果。
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还包括有一外屏蔽壳50。外屏蔽壳50由金属的片材弯折所制成,其概呈倒U字型的盖体。外屏蔽壳50自屏蔽壳体40的上方罩设包覆并且遮蔽住接合处42,且外屏蔽壳50的尾端还弯折有一后盖51,后盖51遮挡住绝缘本体10远离舌板12的一端。借此可进一步地在屏蔽壳体40顶部的接合处42以及绝缘本体10的末端做屏蔽,以强化绝缘本体10上方及末端的电磁遮蔽效果。
特别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各卡槽41形成在屏蔽壳体40的两侧。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各卡槽41也可以形成在外屏蔽壳50的两侧,并分别与屏蔽片30的卡合部32相卡固而达到电磁屏蔽的效果。此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通常知识者可易于思及的简单变形,故不论卡合部32形成在屏蔽壳体40或外屏蔽壳50上,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8所示。绝缘本体10的底部朝舌板12的延伸方向凸设有多个定位块13,屏蔽壳体40的底部形成有对应各定位块13的多个定位槽43,各定位块13对应各定位槽43卡设定位。借此可确保屏蔽壳体40与绝缘本体10在组装时,两者之间能够装设到定位。接着请参阅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屏蔽壳体40与绝缘本体10组装后不同视角的外观图。
再参阅图1,绝缘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扣槽14,屏蔽壳体40的顶部则设有多个扣臂44。请再参阅图7所示,当屏蔽壳体40套接包覆于绝缘本体10,且卡合部32卡固于卡槽41内后,各扣臂44可向下扣设于各扣槽14内,借以进一步地将屏蔽壳体40固定,从而避免自绝缘本体10上脱落。
又,请参阅图2、图6及图8所示。屏蔽壳体40的底部还形成有多个支撑凸块45,各支撑凸块45概呈圆形的凸块。其为屏蔽壳体40的金属片材在弯折形成壳体前,通过拉伸成型所制成。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屏蔽壳体40及外屏蔽壳50皆形成有多个焊脚46、52。并接着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印刷电路板A时的使用状态图。各焊脚46、52穿设于印刷电路板A以焊接固定,而各支撑凸块45则可以支撑在印刷电路板A上,以避免整个电连接器向前倾倒,从而达到支撑的效果。而相较于已知的技术,一般设计为在焊脚的前端形成有一支撑台阶,使得各焊脚焊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时,可通过支撑台阶来支撑而不会倾倒;但由于不同印刷电路板的涂料厚度不一,因此会使得电连接器相对应的被抬起或倾斜,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各支撑凸块亦可有效改善此缺点,达到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印刷电路板的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延伸的一舌板;
多个导电端子,包括一上排端子及一下排端子,该上排端子和该下排端子分别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面;
一屏蔽片,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位于该上排端子及该下排端子之间,该屏蔽片的两侧分别延伸有穿出该绝缘本体的一延伸段,且每一该延伸段的末端反折形成有一卡合部;及
一屏蔽壳体,套接包覆该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槽,各该卡槽套接卡固各该卡合部而使该屏蔽壳体和屏蔽片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卡槽内凸设有多个凸块,且各该凸块与该卡合部干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卡槽形成有多个导引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卡槽内形成有一让位缺口,该卡合部的前端位于该让位缺口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底部形成有多个支撑凸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支撑凸块为一圆形凸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具有一接合处,该接合处位于该舌板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外屏蔽壳,该外屏蔽壳罩设该屏蔽壳体而遮蔽该接合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弯折有一后盖,该后盖遮蔽该绝缘本体远离该舌板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开设有多个扣槽,该屏蔽壳体设有多个扣臂,各该扣臂分别扣设各该扣槽。
CN202120995250.9U 2021-05-11 2021-05-11 电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15266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5250.9U CN215266941U (zh) 2021-05-11 2021-05-11 电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5250.9U CN215266941U (zh) 2021-05-11 2021-05-11 电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6941U true CN215266941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5250.9U Active CN215266941U (zh) 2021-05-11 2021-05-11 电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6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KR100844255B1 (ko) 전기 코넥터
US74977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terac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interfaces
US7074085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794253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new type of contact
US2007019710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flat-type circuit board
US743510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033866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CN109638523B (zh) 板对板连接器
EP33164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JP4290184B2 (ja) 低背コネクタ
JP201709797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50124198A1 (en) Socket connecto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US69236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6771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9945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TWM320206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15266941U (zh) 电连接器结构
US7775832B2 (en) Holding structure of a contact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754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23131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5240528B2 (ja)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US61684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816126B (zh) 電連接器結構
US629382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