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752U -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752U
CN219350752U CN202320619937.1U CN202320619937U CN219350752U CN 219350752 U CN219350752 U CN 219350752U CN 202320619937 U CN202320619937 U CN 202320619937U CN 219350752 U CN219350752 U CN 219350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ptacle connector
slot
terminal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99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友华
林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 Wan 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99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其中,插座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至少四对电源端子,壳体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内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的两侧与插接槽的内壁分别围合形成两个电源插槽;每一电源插槽内设有至少两对电源端子。如此通过增加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数量,可以增加传输功率,从而提高插座连接器的供电能力。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高清数字显示屏高速发展,具有8K分辨率的液晶大屏早已投入商用,高清显示大屏与信号输出终端之间往往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现有的插座连接器的两侧均只设有一对电源端子,供电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够完全满足高清显示大屏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旨在增加插座连接器的功率,解决插座连接器供电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插座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两侧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分别围合形成两个电源插槽;和
至少四对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电源插槽内设有至少两对所述电源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源插槽内,所述连接凸起设有有朝向所述电源插槽内的第一侧面,所述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对所述电源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插槽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呈夹角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其中一对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至少一对所述电源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源插槽的内壁均设有至少两对限位槽,至少两对所述电源端子一一对应地设于至少两对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与每一所述限位槽对应连通的避让缺口,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和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并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延伸段为平面板段。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延伸段包括预压抵持部和接触部,所述预压抵持部连接所述固定板,并抵接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预压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且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插槽的底壁设有对接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之间设有插接间隙,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均连接所述壳体,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弹性信号部;
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和所述连接凸起均设有多个端子槽,多个所述端子槽沿所述插接槽的延伸方向排布,一所述弹性信号部设于一所述端子槽内,并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对接模块,所述对接模块包括:
插座电路板;和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连接所述插座电路板。
本申请的插座连接器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用于供插头连接器插接头对接,插接槽内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的两侧与插接槽的内壁形成两个电源插槽,每一电源插槽内设有至少两对电源端子。如此通过增加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数量,可以增加传输功率,从而提高插座连接器的供电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插座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200 插座连接器 23 对接斜面
20 壳体 30 电源端子
20a 插接槽 31 固定板
20b 插接间隙 33 延伸段
20c 电源插槽 331 预压抵持部
201c 限位槽 333 接触部
20d 避让缺口 60 信号端子
21 连接凸起 400 插座电路板
21a 端子槽 2000 对接模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实现增加插座连接器的功率,解决插座连接器供电不足的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200。
参照图1至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200包括壳体20和至少四对电源端子30,壳体20设有插接槽20a,插接槽20a内设有连接凸起21,连接凸起21的两侧与插接槽20a的内壁分别围合形成两个电源插槽20c;每一电源插槽20c内设有至少两对电源端子30。
在一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200应用于高清大屏显示设备的信号传输。壳体20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为插座连接器200内的端子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插座连接器200连接于电路板,其一侧设有插接槽20a,用于与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头插接配合。插接槽20a内凸设有连接凸起21,插接头设有连接槽,插接头伸入插接槽20a内时,连接凸起21伸入连接槽内,连接凸起21的两侧和连接槽的两侧壁均设有信号端子60,两处的信号端子60电性连接。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插接槽20a侧向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底部凸出形成连接凸起21。以插接槽20a开口的一侧为前侧,插接槽20a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接凸起21为与插接槽20a同向延伸的长方体结构,其与插接槽20a的上下两侧壁之间设有插接间隙20b,插接槽20a的上下两侧壁、连接凸起21的左右两侧及插接槽20a的左右两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电源插槽20c。
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源插槽20c内设有两对电源端子30,每一插接槽20a的两侧设有两个电源插座,共计四对电源端子30。如此,本实施例中的插座连接器200与同样具有四对电源端子30的插头连接器对位连接时,更多对数的电源端子30能够增加传输电能的功率,从而提高供电能力,保证显示设备正常使用。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插座连接器200的电源端子30的对数作限定,比如,每一电源插槽20c内可各设有三对、四对、乃至更多对电源端子30。
本申请的插座连接器200设有插接槽20a,插接槽20a用于供插头连接器插接头对接,插接槽20a内设有连接凸起21,连接凸起21的两侧与插接槽20a的内壁形成两个电源插槽20c,每一电源插槽20c内设有至少两对电源端子30。如此通过增加插座连接器200的电源端子30的数量,可以增加传输功率,从而提高插座连接器200的供电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电源插槽20c内,连接凸起21设有有朝向电源插槽20c内的第一侧面,插接槽20a的内壁设有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对电源端子30分别设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的其中一侧设有一对插头端子,两个插头端子相对设置。为保证与现有插头连接器的兼容性,本申请的插座连接器200中,至少有一对电源端子30分别设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200插接配合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电源端子30分别与两个插头端子配合连接。
可选地,若空间允许,其余的电源端子30可以分布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其他区域。
还可以是,参照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插槽20c的内壁还设有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夹角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一对电源端子30设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至少一对电源端子30分别设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只留一对电源端子30,这一对电源端子30能够兼容现有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其余电源端子30设于第三侧面和第侧表面,如此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源端子30之间的干扰,保证稳定性和用电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原有结构的改动较小,改动成本较低,兼容性更好。
当然,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不对电源端子30在电源插槽20c内的排布作过多限制,在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至少两对电源端子30可共同设于电源插槽20c内的一侧面或两侧面等。
可选地,电源插槽20c内的至少两对电源端子30任意地排布,如此插座连接器200不再与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相适配,而是只能够与相应的插头连接器连接,从而能够起到避免插错的作用。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电源插槽20c的内壁均设有至少两对限位槽201c,至少两对电源端子30一一对应地设于至少两对限位槽201c内。限位槽201c由电源插槽20c的内壁部分凹陷形成,其沿着电源插槽20c的底壁向槽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容置电源端子30位于电源插槽20c内的部分,便于安装,有利于提高电源端子30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0设有与每一限位槽201c对应连通的避让缺口20d,每一电源端子30包括固定板31和延伸段33,固定板31连接于壳体20,延伸段33的一端连接固定板31,延伸段33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穿设于避让缺口20d,并设于限位槽201c内。
固定板31用于与壳体20固定连接,避让缺口20d设于电源插槽20c的底壁,以使得延伸段33可通过避让缺口20d伸入限位槽201c,延伸段33用于与插头端子连接,固定板31的一端显露于壳体20的下侧,并与电路板连接。
参照图3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延伸段33为平面板段。需要说明的是,延伸段33有弹性和平面两种形式,为保证连接紧密型,平面板段的延伸段33用于与插头连接器上弹性的连接段相连接。弹性端子对结构内壁有弹力作用,而形成插接槽20a的板较薄,倘若设置弹性端子,长时间使用下容易发生强度破坏。因而在保证可与插头连接器正常连接的前提下,可在插座连接器200设置尽量多的平面板段的延伸段33,以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延伸段33为弹性段,包括预压抵持部331和接触部333,预压抵持部331连接固定板31,并抵接限位槽201c的底壁,接触部333连接预压抵持部331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且与限位槽201c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预压抵持部331相对于固定板31弯折设置,弯折的顶点抵接限位槽201c的底壁,接触部333与预压抵持部331通过倾斜的力臂连接,以使得接触部333与限位槽201c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接触部333用于与插头的平面端子弹性抵接,以使二者的连接更为紧密。进一步地,为使连接更顺畅,接触部333弯折设置,弯折的顶点与插头的平面端子抵接,接触部333的前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电源插槽20c内,连接凸起21设有有朝向电源插槽20c内的第一侧面,插接槽20a的内壁设有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中一对电源端子30分别设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于第一侧面的电源端子30的延伸段33为平面板段,而设于第二表面的电源端子30的延伸段33则包括上述预压抵持部331和接触部333,以与现有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配合连接,进一步提高兼容性。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插槽20c的底壁设有对接斜面23。对接斜面23大致呈三角形,倾斜的对接斜面23能够在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头伸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插接槽20a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二者的连接更为顺畅,更可以与插头连接器的相关结构配合,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凸起21与插接槽20a的内壁之间设有插接间隙20b,插座连接器200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60,多个信号端子60均连接壳体20,信号端子60设有弹性信号部;插接槽20a的内壁和连接凸起21均设有多个端子槽21a,多个端子槽21a沿插接槽20a的延伸方向排布,一弹性信号部设于一端子槽21a内,并部分显露于插接间隙20b,与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相兼容,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头设有平面信号部,插接头伸入插接槽20a时,平面信号部与弹性信号部连接,以使信号端子60的连接更为紧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对接模块2000,对接模块2000包括插座电路板400和插座连接器200,插座连接器200连接插座电路板400。该插座连接器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对接模块2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对接模块2000可用于广告显示大屏、教育平板电视大屏、会议平板电视大屏、OPS计算机等显示设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两侧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分别围合形成两个电源插槽;和
至少四对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电源插槽内设有至少两对所述电源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插槽内,所述连接凸起设有有朝向所述电源插槽内的第一侧面,所述插接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对所述电源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槽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呈夹角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其中一对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至少一对所述电源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插槽的内壁均设有至少两对限位槽,至少两对所述电源端子一一对应地设于至少两对所述限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与每一所述限位槽对应连通的避让缺口,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和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并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延伸段为平面板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延伸段包括预压抵持部和接触部,所述预压抵持部连接所述固定板,并抵接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预压抵持部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且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槽的底壁设有对接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之间设有插接间隙,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多个所述信号端子均连接所述壳体,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弹性信号部;
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和所述连接凸起均设有多个端子槽,多个所述端子槽沿所述插接槽的延伸方向排布,一所述弹性信号部设于一所述端子槽内,并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间隙。
10.一种对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模块包括:
插座电路板;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连接所述插座电路板。
CN202320619937.1U 2023-03-20 2023-03-20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Active CN219350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9937.1U CN219350752U (zh) 2023-03-20 2023-03-20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9937.1U CN219350752U (zh) 2023-03-20 2023-03-20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752U true CN219350752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9937.1U Active CN219350752U (zh) 2023-03-20 2023-03-20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038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16809B (zh) 連接器
JP3145107U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CN10434802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8298014B2 (en) Connector with data and power terminals on opposite sides of a terminal accommodating space
US638302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US629652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US20020006744A1 (en) Flat cable connector
JP20095178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613621U (zh) 電連接器
JP3227999U (ja) ハイパワーボード対ボード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11949180B2 (en)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CN219350752U (zh) 插座连接器和对接模块
CN100466392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393779U (zh) 插头连接器和可插拔模块
JP3127884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1101982C (zh) 插座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12202015B (zh) 公头、母座、连接器、信号线、信号传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597095A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643209U (zh) 一种易于对接的设备连接器
CN221305153U (zh) 一种热插拔矩形电连接器
CN219477112U (zh) 一种设备连接器
CN21756286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