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030U - 一种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030U
CN219868030U CN202320439095.1U CN202320439095U CN219868030U CN 219868030 U CN219868030 U CN 219868030U CN 202320439095 U CN202320439095 U CN 202320439095U CN 219868030 U CN219868030 U CN 219868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inlet chamber
smoke inlet
air
range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90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90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体,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进烟腔室,该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下部开设有与该第一进烟腔室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机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上部、且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壁向前突出的第二进烟腔室,该第二进烟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壁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的底壁和/或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与该第二进烟腔室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通过对进风区域进行合理布置方式可对油烟的有效吸排,减少了油烟逃逸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市面上常见的吸油烟机通常包括有近吸式吸油烟机、顶吸式吸油烟机以及新型欧式机等等。但上述常规的吸油烟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负压盲区,即油烟一旦逃离或飘散至有效吸附空间区域外,容易产生油烟逃逸影响烟机用户使用体验。而现有的吸油烟机多是通过增加拢烟机构、增加风幕等方式来减少油烟逃逸。
如申请号为CN202010294925.7(授权公告号为:CN111425903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进风组件和排烟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底部的集烟罩,所述排烟组件包括风机架和设置在风机架内的风机系统,所述箱体设置在风机架的后侧底部、并且与风机架内流体连通,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集烟罩的前侧下部开设有用于向集烟罩外喷射形成风幕的气流、并且至少部分气流向后的引射口。该专利申请通过在低吸式吸油烟机的前侧负压最弱区域形成风幕,能够有效防止油烟从前侧逃逸。
又如申请号为CN202121149348.9(授权公告号为:CN2158635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的前侧开设的进风口,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主挡烟板以及用于驱动主挡烟板翻转地打开或者关闭进风口的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能够相对本体伸缩,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的左右两侧的侧挡烟板,所述侧挡烟板与主挡烟板朝向进风口的一侧连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能够手动地调节主挡烟板打开角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输出杆与侧挡烟板之间,所述侧挡烟板和输出杆能够锁定或解锁,所述侧挡烟板和输出杆解锁时能相对地前后移动。该专利申请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使得主挡烟板在电动驱动至一定角度后,还能通过手动调节使得主挡烟板的打开角度变得更大而便于清洁,方便地对挡烟板在正常工作状态与清洁模式中进行切换,也能便于根据油烟的实际情况,手动地调节挡烟板地打开角度而提高吸油烟效果,并且通过设置侧挡烟板,有助于减小进风通道的压力损失。
上述专利申请中不管是通过增加各种拢烟机构或风幕装置等减少油烟逃逸的方式,使得烟机功能更复杂,使得吸油烟机的成本增加,且伴随着各种维修和故障的概率同步上升。而吸油烟机的进风方式及进风口的位置排布起着关键作用,是能够引导流场、分布负压区域和达到降噪目的,从而最终吸纳厨房烹饪油烟污染物实现排烟的关键。但,现有技术中的还没有通过对进风区域进行合理布置方式达到对油烟的有效吸排、减少油烟逃逸问题的吸油烟机,故,现有吸油烟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对进风区域进行合理布置方式达到对油烟的有效吸排、减少油烟逃逸问题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机体,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进烟腔室,该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下部开设有与该第一进烟腔室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所述机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上部、且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壁向前突出的第二进烟腔室,该第二进烟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壁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的底壁和/或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与该第二进烟腔室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
为了能尽可能地增加第二进烟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口的通风面积以及与转动的挡烟板相适配,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的底壁自前而后向下倾斜。
为了保证第一进风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吸排油烟的均匀性,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
为了将油烟快速地向第一进烟腔室内部进行导流,减少油烟在第一进风口处的流动不稳定问题,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底部边沿处还设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延伸而伸入到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的内部中的导流板。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油烟在第一进烟腔室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出现油烟逃逸,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上部对应位于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的左、右两侧区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相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为了能使进入到第一进气腔室的烟气气流顺利、平稳地外排,提高吸油烟效率考虑,所述第一进烟腔室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且左右方向上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第一导流风道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进风口对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导流风道,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风道分为位于第一导流风道的左右两侧。
为了形成上述的第一导流风道及第二导流风道,并简化第一进烟腔室的结构考虑,所述第一进烟腔室内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从而与该第一进烟腔室的内壁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第一导流风道、第二导流风道,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与其中一个第二导流风道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与另一个第二导流风道的第二通风口。
作为改进,所述机体还包括用于安置风机系统的风机架,所述第一进烟腔室以及第二进烟腔室均设于所述风机架的底部后侧。
为了适配不同的烹饪工况,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顶部还设有以基本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而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前后转动的挡烟板,所述挡烟板上在与所述第二进烟腔室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让位缺口,该挡烟板在其转动过程中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挡烟板收合在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前侧壁上,并遮挡住所述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三进风口,而使所述第二进烟腔室上的第二进风口外露;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挡烟板相对所述第一进烟腔室的向前远离而打开所述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进烟腔室上的第二进风口对应位于所述挡烟板之下。
在多油污烹饪工况下(如爆炒模式),烹饪过程中油烟量较大,挡烟板打开而处于第二状态,在油烟升腾过程中,大部分油烟可进入第一进风口中,而不能及时被第一进风口有效吸排的剩余油烟中的一部分进入到第二进风口中,另一部分通过第三进风口完成吸排,这种进风口多层次空间布置方式有效减少了油烟逃逸。
在少油污烹饪工况下(如蒸煮模式),烟气中主要以蒸汽为主,挡烟板关闭而处于第一状态,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进烟腔室的第二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对升腾后的烟气进行有效吸排,其中,挡烟板处于收合状态,不会挤占吸油烟机前方的烹饪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机体上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形成了多层级的油烟吸附区域,有效避免了因油烟逃逸出有效负压吸附区域而不能被吸排的情况,减少了油烟逃逸。由于仅是通过对进风区域布局及结构设计空间的多层级来实现,因而无需额外增加拢烟装置或风幕装置组件,减少了生产成本及后续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在优选方案中,与转动开闭的挡烟板相配合,满足了用户多种烹饪工况下的需要,尤其是在挡烟板关闭状态下仅由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进烟腔室的第二进风口进行吸排油烟的方式,满足了用户在蒸煮或小油烟模式下的使用场景,提供无遮挡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挡烟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挡烟板处于收合状态);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6,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体10、风机系统14以及挡烟板40。
参见图3,吸油烟机的机体10包括风机架13、第一进烟腔室11以及第二进烟腔室12。风机系统14设于风机架13第一进烟腔室11自风机架13的底部后侧向下延伸,并与风机架13的内部相连通。该第一进烟腔室11前后尺寸小于其左右尺寸及上下尺寸,从而使得该第一进烟腔室11整体呈扁平状。第二进烟腔室12也自风机架13的底部后侧向下延伸,并与风机架13的内部相连通。具体地,该第二进烟腔室12整体上设置在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的上部区域,具体是位于第一进烟腔室1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由此,如图3所示,第二进烟腔室12整体上相对第一进烟腔室11向前突出。再具体地,由于需要安装风机系统14,所以风机架1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进烟腔室11和第二进烟腔室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之和,也即是说,如图4所示,第一进烟腔室11和第二进烟腔室12均是设置在风机架13的底部后侧。
参见图2,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下部还开设有供外部烟气进入其中的第一进风口111,该第一进风口11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上部还开有供外部烟气进入其中的第三进风口112,其中,第三进风口112具有两个,该两个第三进风口112分别设置在第二进烟腔室12的左右两侧。
参见图5,第一进风口111的底部边沿处还设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延伸而伸入到第二进烟腔室12的内部中的导流板20。该导流板20可以将油烟快速地向第一进烟腔室11内部进行导流,减少油烟在第一进风口111处的流动不稳定问题。
结合图6,第一进烟腔室11内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其中,第一隔板31与第二隔板32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从而与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内壁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第一导流风道113以及位于该第一导流风道113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导流风道114。第一隔板31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113与其中一个第二导流风道114的第一通风口310,第二隔板32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113与另一个第二导流风道114的第二通风口320。上述的第一导流风道113的底部与第一进风口111相连通,而两个第二导流风道114与两个第三进风口112相连通。
第二进烟腔室1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竖向延伸的侧壁以及与该两个侧壁相连且自前而后向下倾斜的底壁。其中,该第二进烟腔室12的两个侧壁上以及底壁上均开设有供外部烟气进入其中的第二进风口121,具体地,第二进烟腔室12的两个侧壁上第二进风口121靠下布置。
参见图4,挡烟板40能由驱动机构(未示出)以基本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而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11前后转动。为了避免挡烟板40在转动过程与第二进烟腔室12发生干涉问题,挡烟板40的上部在与第二进烟腔室12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让位缺口41。其中,该让位缺口41的左右侧边缘与第二进烟腔室12的左右两侧壁相接触,而为了避免烟气从两者接触位置泄漏,让位缺口41的左右侧边缘可增设密封件,如橡胶件。另一方面,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的后侧边缘(也即与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相接位置)到挡烟板4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记作第一距离,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的前侧边缘(也即与第二进烟腔室12的前侧壁相接位置)到挡烟板40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记作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基本一致。
挡烟板40在其转动过程中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挡烟板40收合在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上,并遮挡住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第一进风口111及第三进风口112,具体地,挡烟板40的让位缺口41的下边缘位于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的后侧边缘处,同时,由于挡烟板40贴合在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上,所以,第二进烟腔室12上的第二进风口121也相对外露出来外露。该状态适用于少油污的烹饪工况(如蒸煮模式),该烹饪工况下,烟气中主要以蒸汽为主,挡烟板40关闭而处于第一状态,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进烟腔室12的第二进风口121处于打开状态,可以对升腾后的烟气进行有效吸排,其中,挡烟板40处于收合状态,不会挤占吸油烟机前方的烹饪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第二状态下,挡烟板40相对第一进烟腔室11的向前远离而打开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三进风口112,具体地,挡烟板40的让位缺口41的下边缘位于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的前侧边缘处,并且,在该状态下,第二进烟腔室12的左右两侧壁及底壁上开设的第二进风口121也对应位于挡烟板40之下。该状态适用于多油污的烹饪工况(如爆炒模式),烹饪过程中油烟量较大,挡烟板40打开而处于第二状态,在油烟升腾过程中,大部分油烟可进入第一进风口111中,而不能及时被第一进风口111有效吸排的剩余油烟中的一部分进入到第二进风口121中,另一部分通过第三进风口112完成吸排,这种进风口多层次空间布置方式有效减少了油烟逃逸。
本实施例在机体10上设置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形成了多层级的油烟吸附区域,有效避免了因油烟逃逸出有效负压吸附区域而不能被吸排的情况,减少了油烟逃逸。由于仅是通过对进风区域布局及结构设计空间的多层级来实现,因而无需额外增加拢烟装置或风幕装置组件,减少了生产成本及后续维修成本。

Claims (9)

1.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机体(10),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进烟腔室(11),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下部开设有与该第一进烟腔室(11)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上部、且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向前突出的第二进烟腔室(12),该第二进烟腔室(12)位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和/或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与该第二进烟腔室(12)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的底壁自前而后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沿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的底部边沿处还设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后延伸而伸入到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的内部中的导流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上部对应位于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的左、右两侧区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相连通的第三进风口(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相连通、且左右方向上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第一导流风道(113)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进风口(112)对应连通的两个第二导流风道(114),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风道(114)分为位于第一导流风道(113)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内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所述第一隔板(31)与第二隔板(32)之间的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从而与该第一进烟腔室(11)的内壁的对应部分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第一导流风道(113)、第二导流风道(114),所述第一隔板(31)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113)与其中一个第二导流风道(114)的第一通风口(310),所述第二隔板(32)上开设有对应连通第一导流风道(113)与另一个第二导流风道(114)的第二通风口(3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还包括用于安置风机系统(14)的风机架(13),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以及第二进烟腔室(12)均设于所述风机架(13)的底部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顶部还设有以基本上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而相对该第一进烟腔室(11)前后转动的挡烟板(40),所述挡烟板(40)上在与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让位缺口(41),该挡烟板(40)在其转动过程中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挡烟板(40)收合在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前侧壁上,并遮挡住所述的第一进风口(111)及第三进风口(112),而使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上的第二进风口(121)外露;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挡烟板(40)相对所述第一进烟腔室(11)的向前远离而打开所述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三进风口(112),所述第二进烟腔室(12)上的第二进风口(121)对应位于所述挡烟板(40)之下。
CN202320439095.1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吸油烟机 Active CN219868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9095.1U CN219868030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9095.1U CN219868030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030U true CN219868030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9095.1U Active CN219868030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4106A (zh) 用于油烟机的拢烟板及油烟机
CN110686293B (zh) 吸油烟机
CN21679030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4763918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986803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08319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57261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5724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541191U (zh) 吸油烟机
CN21908320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5930282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541189U (zh) 吸油烟机
CN218915051U (zh) 一种具有双吸烟口结构的油烟机
CN21809612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506843U (zh) 吸油烟机
CN220669552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2187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541190U (zh) 吸油烟机
CN118208752B (zh) 一种排放装置以及集成灶
CN21586363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096115U (zh) 顶吸式吸油烟机
CN21969338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79029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86359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21872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