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8552U -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8552U
CN219838552U CN202320989640.4U CN202320989640U CN219838552U CN 219838552 U CN219838552 U CN 219838552U CN 202320989640 U CN202320989640 U CN 202320989640U CN 219838552 U CN219838552 U CN 219838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gie
transverse vibration
vibration damper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96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96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8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8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8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横向减振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用于连接转向架的轴桥;固定板,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基座的左右两侧,固定板用于连接轨道车辆的车体;弹性件,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均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两个弹性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弹性件的一端均与基座相连,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相连;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在弹性件与固定板之间,和/或,连接件连接在弹性件与基座之间,连接件构造成使弹性件的端部相对于基座和/或固定板可上下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减振装置,结构紧凑,布置方便,可以保持良好的工况,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转向架,当轨道车辆在行驶过程遇到弯路或者颠簸路段的时候,车体和转向架之间会有相对横向位移,乘坐的顾客会有晃动感,体验感较差,为此,转向架上设有横向减振装置对车体和车架之间的横向位移进行减振作业。在相关技术中,横向减振装置整体结构较松散,使转向架中各个部件的布置较不方便,横向减振装置工况环境恶劣,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作出的:
横向减振装置通常设有弹簧结构用于轨道车辆的横向缓冲,由于转向架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体下方,转向架的整体结构较为受限,横向减振装置在转向架中布置时容易对其它零部件的布置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转向架的整体结构布置较为不便。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车体和转向架之间产生相对横向位移的同时,车体与转向架还会存在垂向位移,这使得横向减振装置在进行横向减振的同时受到垂向的作用力,横向减振的工况变得恶劣,使横向减振装置中的弹簧结构容易出现变形和弯曲,从而使横向减振器的使用寿命较低。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横向减振装置,所述横向减振装置结构紧凑,布置方便,可以保持良好的工况,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横向减振装置的转向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横向减振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所述横向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的轴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用于连接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均横向设置,两个所述弹性件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布置,两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相连,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连;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和/或,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连接件构造成使所述弹性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固定板可上下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减振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件且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与弹性件之间和/或基座与弹性件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和基座连接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减振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前后延伸;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弹性体的外侧,所述外筒通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固定杆相连;其中,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外筒中的一个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另一个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固定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弹簧,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为一端敞开的筒状,所述第一套筒的敞开端从所述第二套筒的敞开端伸入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沿左右相对可滑动并配合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定位柱左右延伸,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定位柱左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左右间隔布置,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垫;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二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均为橡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前后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关于所述基座的中心点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连接有所述连接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减振装置还包括:止挡杆,所述止挡杆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左右延伸,所述止挡杆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座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止挡杆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止挡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竖向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止挡杆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且通过固定轴与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包括竖板部和水平板部,所述竖板部竖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竖板部上且连接在所述竖板部与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水平板部与所述竖板部相连且在左右方向上朝向背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板部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的空气弹簧的上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转向架,包括:轴桥;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竖向设置且下端与所述轴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横向减振装置,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轴桥上,所述车体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横向减振装置,设置连接件且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与弹性件之间和/或基座与弹性件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和基座连接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气弹簧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空气弹簧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的两个固定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与所述车体通过所述固定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转向架,设置连接件且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与弹性件之间和/或基座与弹性件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和基座连接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横向减振装置和支承座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横向减振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A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所示的基座与止挡杆和弹性止挡垫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横向减振装置;
11、基座;111、安装板;112、支撑板;12、固定板;121、水平板部;122、竖板部;123、加强筋;
13、弹性件;131、第一套筒;132、第二套筒;133、弹簧;134、第一定位柱;1341、第一缓冲垫;135、第二定位柱;1351、第二缓冲垫;
14、连接件;141、固定杆;142、弹性体;143、外筒;15、止挡杆;151、弹性止挡垫;
21、空气弹簧;22、轴桥;23、导向框;24、导向轮;25、走行轮;26、横向减振器;27、垂向减振器;28、稳定杆总成;281、稳定杆;282、安装座;283、吊杆;
31、牵引杆;32、转向节;33、转向拉杆;34、支撑座;35、支承座;36、固定座;
100、转向架;200、车体;
1000、轨道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首先,参考图1-图10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进行简单描述,轨道车辆1000包括转向架100和车体200,转向架100安装在车体200的底部,转向架100包括横向减振装置10,横向减振装置10固定在转向架100上且与车体200连接。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包括:基座11、固定板12、弹簧133和连接件14。具体地,基座11用于连接转向架100的轴桥22;所述固定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基座11的左右(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两侧,所述固定板12用于连接轨道车辆1000的车体200;弹性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且均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弹性件13的一端均与基座11相连,两个弹性件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2相连;连接件14连接在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之间,和/或,连接件14连接在弹性件13与基座11之间,连接件14构造成使弹性件13的端部相对于基座11和/或固定板12可上下(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活动。
由此,连接件14可以连接在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之间,连接件14也可以连接在弹性件13与基座11之间,连接件14也可以连接在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之间,同时,连接件14连接在弹性件13与基座11之间。
横向减振装置10进行组装时,固定板12可以与弹性件13通过连接件14连接,弹性件13再通过连接件14与基座11连接,由此将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在转向架100上,使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横向减振装置10与转向架100和车体200连接组装时,基座11固定在轴桥22上从而与转向架100安装固定,固定板12与车体200连接,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从而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之间产生相对的横向移动时,固定板12跟随车体200移动,而基座11跟随转向架100移动,这样使得横向减振装置10中的固定板12与基座11之间形成相对的横向移动,此时,横向设置连接在固定板12与基座11之间的弹性件13可以对横向移动起到良好有效的缓冲作用,使车体200更稳定,从而减轻车体200的晃动,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产生相对的横向移动的同时,车体200与车架也会相对形成一定的垂向移动,进而使横向减振中的固定板12与基座11之间在垂向上形成相对移动,此时,在连接件14连接在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之间时,或者连接件14连接在弹性件13与基座11之间时,或者,在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和基座1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件14时,连接件14可以使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连接的一端或者弹性件13与基座11连接的一端相对于基座11可以上下活动,从而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13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弹性件13可以保持良好的横向缓冲减振的状态,进而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本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设置两个横向布置的弹性件13且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通过基座11和固定板12连接在转向架100与车体200之间,使得横向减振装置10的整体结构十分紧凑,从而便于横向减振装置10在转向架100中的布置,同时,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紧凑,可以使转向架100具有更多的布置空间用于其它部件的安装布置,从而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通过设置连接件14且连接件14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12与弹性件13之间和/或基座11与弹性件13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13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12和基座11连接在转向架100与车体200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支承座35,支承座35固定在轴桥22上,基座11与轴桥22通过支承座35连接固定。由此,设置支承座35将基座11与轴桥22连接固定,可以使基座11与轴桥22连接更方便牢固,从而使横向减振装置10在转向架100上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连接件14可以包括:固定杆141、弹性体142和外筒143。具体地,固定杆141前后延伸;弹性体142套设在固定杆141的外侧;外筒143套设在弹性体142的外侧,外筒143通过弹性体142与固定杆141相连;其中,固定杆141和外筒143中的一个连接弹性件13的端部,另一个与基座11和/或固定板12连接。进一步地,弹性体142为橡胶件,弹性体142将外筒143与固定杆141通过硫化的方式连接固定。
由此,固定杆141和外筒143中的一个连接弹性件13的端部,另一个与基座11和/或固定板12连接,也就是说,固定杆141与弹性件13的端部连接时,外筒143与基座11连接或者与固定板12连接,固定杆141与基座11连接或者与固定板12连接时,外筒143与弹性件13的端部连接,固定杆141和外筒143可以依据实际效果和连接需要合理选择连接部件。
例如固定杆141与固定板12连接,外筒143与弹性件13的端部连接,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之间产生相对的垂向移动时,固定板12与基座11在垂向上相对移动,这使得连接在固定板12与基座11之间的弹性件13在垂向上发生转动,此时,由于外筒143与固定杆141之间设置有弹性体142,在弹性件13转动的过程中,外筒143与固定杆14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弹性体142通过弹性变形可以很好地配合外筒143与固定杆141之间的转动,从而使连接件14可以配合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之间产生的角度的变化,弹性件1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保持良好的轴向伸缩的状态,进而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很好地适应车体200与转向架100在垂向的相对位移,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使用寿命更长。当然,连接件14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结构形式,例如连接件14可以设置为铰座结构,连接件14将固定板12和弹性件13通过铰接的形式连接固定,使弹性件13与固定板12可以绕铰座进行一定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弹性件13可以包括:第一套筒131、第二套筒132和弹簧133,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均为一端敞开的筒状,第一套筒131的敞开端从第二套筒132的敞开端伸入第二套筒132内,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沿左右相对可滑动并配合限定出容纳腔,弹簧133设在容纳腔内,弹簧1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固定,连接件14与第一套筒131和/或第二套筒132相连。例如连接件14可以与第一套筒131连接,连接件14也可以与第二套筒132连接,连接件14也可以与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均连接。
由此,将弹簧133固定在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中并使弹簧1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固定,可以使弹簧133固定更稳定,第一套筒131与第二套筒132套合滑动的配合形式,可以对弹簧133的形变方向起到很好的导向辅助的作用,使弹簧133在发生转动时仍然可以稳定地沿轴向拉伸或者压缩,从而使弹簧133的缓冲减振的稳定性更好,弹簧133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运行更稳定,使用寿命更持久。进一步地,弹簧133可以为普通的钢制弹螺旋簧,弹簧133也可以是膜片弹性件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弹性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具体地,第一定位柱134设于第一套筒131内,第一定位柱134左右延伸,弹簧133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定位柱134上;第二定位柱135设于第二套筒132内,第二定位柱135左右延伸并与第一定位柱134左右间隔布置,弹簧133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135上。
由此,将弹簧13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上,使弹簧133固定更稳定可靠,同时,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产生横向位移时,第一套筒131可以由第一定位柱134可靠地沿弹簧133轴向向弹簧133传递横向力,从而使弹簧133更稳定可靠地沿轴向伸缩,进一步提升弹簧133的稳定性,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横向缓冲减振效果更好,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使用寿命更久。同时,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可以配合起到对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沿轴向运动时的限位作用,避免位于安装腔中的弹簧133出现过度压缩的情况,从而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靠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定位柱134的朝向第二定位柱135的一端的端面可以设有第一缓冲垫1341。由此,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产生相对的横向位移时,第一套筒131与第二套筒132沿轴向相向移动,第一定位柱134与第二定位柱135存在碰撞的可能,在第一定位柱134的朝向第二定位柱135的端面设置第一缓冲垫1341,可以对第一定位柱134与第二定位柱135碰撞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的结构更可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横向减振装置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定位柱135的朝向第一定位柱134的一端的端面可以设有第二缓冲垫1351。由此,在第二定位柱135的朝向第一定位柱134的端面设置第一缓冲垫1341,可以对第一定位柱134与第二定位柱135碰撞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的结构更可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横向减振装置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定位柱134的朝向第二定位柱135的一端的端面可以设有第一缓冲垫1341,第二定位柱135的朝向第一定位柱134的一端的端面可以设有第二缓冲垫1351。由此,在第一定位柱134上设置第一缓冲垫1341,在第二定位柱135上设置第二缓冲垫1351,可以对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碰撞时具有更好地保护作用,使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的稳定性更好,从而进一步提升横向减振装置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8所示,第一缓冲垫1341和第二缓冲垫1351可以均为橡胶件。由此,将第一缓冲垫1341和第二缓冲垫1351设为橡胶垫,可以使第一缓冲垫1341和第二缓冲垫1351具有弹性吸能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基座11上可以设有前后延伸的安装板111,安装板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111关于基座11的中心点对称布置,两个安装板111上均连接有连接件14,弹性件13的一端与连接件14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中心点是指基座11在水平面上投影得到的外轮廓的中心点,两个安装板111关于基座11的中心点对称布置相应的为两个安装板111在水平面上投影得到的外轮廓关于基座11的中心点对称,也就是说,一个安装板111绕基座11的中心点在水平方向旋转180°之后即到达另一个安装板111的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点B为两个安装板111关于基座11的中心点。
由此,两个安装板111关于基座11的中心点对称布置且安装板111前后延伸,这使得基座11在垂向上形成Z字形结构,基座11整体结构更稳定,支撑效果更好,设置安装板111,可以使弹性件13与基座11通过连接件14连接固定更方便牢固,安装板111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进一步地,基座11与第一套筒131以及基座11与第二套筒132通过安装板111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横向减振装置10还可以包括:止挡杆15,止挡杆15设于基座11上且左右延伸,止挡杆15用于限制固定板12与基座1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由此,设置左右延伸的止挡杆15,可以在第一套筒131与第二套筒132出现故障时起到很好的限位支撑的作用,使车体200与转向架100之间的横向位移得到较好的限位,保证轨道车辆1000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5和图10所示,止挡杆15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端部可以设有弹性止挡垫151。由此,止挡杆15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止挡垫151,也就是说,止挡杆15可以在一端设置弹性止挡垫151,止挡杆15也可以在两端均设置弹性止挡垫151。在止挡杆15的左右端部设置弹性止挡垫151,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使止挡杆15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基座11上可以设有竖向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板112,止挡杆15位于两个支撑板112之间且通过固定轴与两个支撑板112固定相连。由此,设置两个支撑板112支撑固定止挡杆15,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可靠,采用固定轴的方式连接固定,便于止挡杆15的组装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板12可以包括竖板部122和水平板部121,竖板部122竖向延伸,连接件14固定于竖板部122上且连接在竖板部122与弹性件13之间,水平板部121与竖板部122相连且在左右方向上朝向背离基座11的方向延伸,水平板部121用于连接转向架的空气弹簧21的上端。
由此,横向减振装置10的两个固定板12位于空气弹簧21与车体200之间,此时,横向减振装置10处于空气弹簧21之间,固定板12设置水平板部121,使固定板12与空气弹簧21连接固定更方便,水平板部121连接在空气弹簧21的上端,从而使固定板12与空气弹簧21连接固定面积较大,连接固定更牢靠。由于弹性件13为横向设置,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相应地左右延伸,固定板12设置竖板部122,可以使固定板12与第一套筒131以及固定板12与第二套筒132通过连接件14连接时更方便容易。
进一步地,水平板部121与竖板部1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3,加强筋123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弹簧21具有较好的垂向刚度和垂向特性,但横向特性较差,将横向减振装置10设置在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空气弹簧21之间,可以很好地弥补空气弹簧21的横向刚度,起到较好的横向减振和缓冲的作用,从而使转向架100对车体200的支撑和缓冲减振效果更好,进而使乘客乘坐更舒适。设置两个前后布置的弹簧133,可以进一步提高横向减振装置10的横向减振效果和缓冲作用,同时,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整体结构更稳定,使横向减振装置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架100。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100,包括:轴桥22、空气弹簧21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1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设置连接件14且连接件14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12与弹性件13之间和/或基座11与弹性件13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13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12和基座11连接在转向架100与车体200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空气弹簧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气弹簧21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10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空气弹簧21的上端分别与横向减振装置100的两个所述固定板12固定连接。由此,空气弹簧21可以通过固定板12与车体200紧固连接,从而使空气弹簧21可以稳定可靠地对车体200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两个空气弹簧21位于横向减振装置10的左右两侧,布置更匀称合理,使转向架100整体结构更稳定,进而使转向架100的运转更稳定可靠。进一步地,两个空气弹簧21的下端与轴桥22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支撑座34,支撑座34固定在轴桥22上,支撑座34用于与车体200连接固定。具体地,支撑座3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座34在左右方向分别布置在两个空气弹簧21相背的一侧。由此,设置两个支撑座34与车体200连接固定,可以使转向架100与车体200连接更稳定牢固,从而提升转向架100对车体200的支撑稳定性,使轨道车辆1000可以更稳定可靠地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稳定杆总成28,稳定杆总成28左右延伸,稳定杆总成28固定于转向架100上,稳定杆总成28的左右两端均与车体200相连。由此,设置稳定杆总成28并将转向架100与车体200通过稳定杆总成28连接,稳定杆总成28可以对车体200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使车体200可以在轨道车辆1000行驶的过程中更好地固定在转向架100上,同时,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相对旋转时,稳定杆总成28可以对车体200的转动起到较好的辅助支撑的作用,使转向架100对车体200的支撑固定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考图2所示,稳定杆总成28可以包括稳定杆281、安装座282和吊杆283。具体地,稳定杆281为左右延伸的U形杆;安装座2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28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于稳定杆281上;吊杆283竖向延伸,吊杆2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杆283分别连接在稳定杆281的左右两端,吊杆283和安装座282的其中一个与轴桥22相连且另一个连接车体200。
在稳定杆总成28与车体200和轴桥22连接固定时,两个安装座282可以与轴桥22连接固定,两个吊杆283相应地与车体200连接固定,两个安装座282也可以与车体200连接固定,两个吊杆283相应地与轴桥22连接固定,将安装座282和吊杆283均设置两个且左右间隔布置,可以使稳定杆总成28对车体200以及轴桥22的连接固定更稳定可靠。
例如图2所示,稳定杆281通过两个安装座282固定在轴桥22上,稳定杆281两端与吊杆283连接,两个吊杆283与车体20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固定座36,固定座36设于车体200的底部且向下延伸,吊杆283的上端与固定座36铰接,吊杆283的下端与稳定杆281铰接。由此,在车体200与转向架100发生相对侧滚转动时,左右两侧的吊杆283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使稳定杆281发生扭转,稳定杆281自身的扭转刚度可以对车体200与转向架100的侧滚起到抑制的作用,从而使车体200保持稳定。设置固定座36将吊杆283与车体200连接固定,可以使稳定杆总成28与车体200连接更方便可靠,从而使稳定杆总成28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更好。
优选地,吊杆283与稳定杆281采用球铰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横向减振器26,横向减振器26左右延伸,横向减振器26在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与轴桥22相连且另一端与固定座36连接。由此,设置横向减振器26可以对轨道车辆1000转弯或者左右摆动时起到横向减振缓冲的作用,从而使车体200在轨道车辆1000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的状态,使乘客的乘坐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横向减振器2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横向减振器26左右对称布置。由此,在左右方向对称布置两个横向减振器26,可以使横向减振器26对轨道车辆1000的减振缓冲效果更稳定均衡,从而进一步提升车体200的稳定性,使乘客的乘坐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垂向减振器27,垂向减振器27竖向设置,垂向减振器27在竖向方向上的一端连接轴桥22且另一端连接车体200。由此,设置垂向减振器27可以对车体200在上下方向的颠簸振动进行减振缓冲,使车体200在轨道车辆1000行驶时更平稳,从而使乘客更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垂向减振器2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垂向减振器27左右对称布置。由此,在左右方向对称布置两个垂向减振器27,可以使垂向减振器27对轨道车辆1000的减振缓冲效果更稳定均衡,从而进一步提升车体200的稳定性,使乘客的乘坐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牵引杆31,牵引杆31设有多个,牵引杆31的一端与轴桥22相连且另一端连接车体200。由此,设置牵引杆31并将牵引杆31的一端与车体200连接固定,将牵引杆31的另一端与转向架100相连,使轨道车辆1000行驶时,转向架100可以通过牵引杆31牵引车体200跟随转向架100的运动而同步移动,使转向架100可以稳定可靠地带动车体200前进或移动,进而使轨道车辆1000可以正常稳定的行驶在轨道上,牵引杆3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稳定性好。
例如图1所示,牵引杆31设有四个,牵引杆31的一端与轴桥22连接,牵引杆31的另一端与车体200连接,具体地,牵引杆31与车体200通过牵引杆安装座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走行轮25,走行轮25设有两个,两个走行轮25左右间隔布置,走行轮25适于沿轨道转动带动转向架100沿轨道行驶。由此,设置走行轮25,可以使转向架100稳定地沿轨道移动,从而使轨道车辆1000可以正常行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转向节32和转向拉杆33,转向节32连接在走行轮25与轴桥22之间,转向拉杆33与左右两侧的转向节32连接。由此,设置转向节32可以使轨道车辆1000转弯时,转向架100可以方便地改变走行轮25的运行方向,从而使轨道车辆1000沿轨道稳定地行驶,转向拉杆33可以使左右两侧的走行轮25在运行时配合可靠,从而使转向架100在转向以及行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100还可以包括导向轮24,轴桥22上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导向框23,两个导向框23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导向轮24可转动地固定在导向框23的左右两端。也就是说,导向轮24两两前后间隔布置,这样可以对转向架100沿轨道行驶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转向架100运行过程中可以更稳定地沿轨道行驶,从而使轨道车辆1000的行驶更安全。进一步地,导向框23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桥22的下侧,导向轮24水平设置。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包括车体2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架100,转向架100与车体200通过固定板12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架100,设置连接件14且连接件14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12与弹性件13之间和/或基座11与弹性件13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13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12和基座11连接在转向架100与车体200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下面将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0。
如图1-图10所示,轨道车辆1000包括车体200和转向架100,转向架100位于车体200的底部和轨道之间,转向架100支撑车体200并带动车体200沿轨道行驶。
转向架100包括走行轮25、导向轮24、导向框23、稳定杆总成28、牵引杆31、转向节32、转向拉杆33、轴桥22、横向减振器26、垂向减振器27、支撑座34、空气弹簧21和横向减振装置10。走行轮25设有两个并通过转向节32固定在轴桥22的左右两侧,转向拉杆33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转向节32连接;导向轮24设有四个且在轴桥22的前后方向两两间隔布置,导向轮24水平设置并通过导向框23与轴桥22连接,导向轮24可转动地固定在导向框23的左右两端。
稳定杆总成28包括稳定杆281、安装座282和吊杆283,稳定杆281为U形杆且左右延伸,稳定杆281与轴桥22通过安装座282固定,稳定杆281的两端与吊杆283通过球铰可转动连接,吊杆283与车体200通过固定座36固定;牵引杆31设有四个且每个牵引杆31一端与轴桥22连接,一端与车体200通过牵引杆安装座连接固定;横向减振器26设有两个,两个横向减振器26左右对称布置,横向减振器26左右延伸且一端与轴桥22连接,横向减振器26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并与固定座36连接固定;垂向减振器27设有两个,两个垂向减振器27左右对称布置,垂向减振器27竖向设置且一端与轴桥22连接,垂向减振器27的另一端与车体200连接固定。
支撑座34设有两个且左右对称布置,支撑座34固定在轴桥22上并与车体200连接固定;空气弹簧21设有两个,两个空气弹簧21竖向设置,空气弹簧21的下端与轴桥22连接,空气弹簧21的上端与横向减振装置10连接。
横向减振装置10包括固定板12、基座11、弹性件13、连接件14和止挡杆15。弹性件13包括第一套筒131、第二套筒132、弹簧133、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固定板12具有竖板部122和水平板部121,水平板部121与空气弹簧21的上端连接,竖板部122与第一套筒131通过连接件14连接固定;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设有两对,两对第一套筒131和第二套筒132前后间隔布置,第一套筒131与第二套筒132左右延伸,第一套筒131一端与连接件14连接,第一套筒131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套筒132内与第二套筒132套合形成安装腔,弹簧133固定在安装腔内,第一套筒131上固定有第一定位柱134,第二套筒132上固定有第二定位柱135,弹簧13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柱134和第二定位柱135上,第一定位柱134与第二定位柱135相对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1341和第二缓冲垫1351。
基座11与轴桥22通过支承座35连接固定,基座11包括支撑板112和安装板111,安装板111设有两个且中心对称布置,支撑板112设有两个且前后间隔布置,止挡杆15左右延伸并与两个支撑板112通过固定轴连接固定,止挡杆15的两端设置有弹性止挡件;第二套筒132的背离第一套筒131的一端与安装板111通过连接件14连接固定。
连接件14包括固定杆141、弹性体142和外筒143。固定杆141前后延伸并与固定板12的竖板部122或基座11的安装板111连接固定,外筒143与第一套筒131或者第二套筒132连接定,弹性体142为橡胶件,弹性件13通过硫化的方式将固定杆141与外筒143连接,外筒143与固定杆141同轴布置且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减振装置10,通过设置连接件14且连接件14可活动地连接在固定板12与弹性件13之间和/或基座11与弹性件13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满足垂向位移的需要并避免弹性件13在垂向上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使横向减振装置10可以保持良好工况,使用更持久,同时,横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13在前后方向并列布置且通过固定板12和基座11连接在转向架100与车体200之间,使横向减振装置10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布置,使转向架100的整体布置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横向减振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的轴桥;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板用于连接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均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两个所述弹性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两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相连,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连;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和/或,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连接件构造成使所述弹性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固定板可上下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前后延伸;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固定杆的外侧;
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弹性体的外侧,所述外筒通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固定杆相连;
其中,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外筒中的一个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另一个与所述基座和/或所述固定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弹簧,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均为一端敞开的筒状,所述第一套筒的敞开端从所述第二套筒的敞开端伸入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沿左右相对可滑动并配合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固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
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定位柱左右延伸,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
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定位柱左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左右间隔布置,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缓冲垫;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二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和所述第二缓冲垫均为橡胶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前后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关于所述基座的中心点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连接有所述连接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挡杆,所述止挡杆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左右延伸,所述止挡杆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座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杆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止挡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竖向延伸且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止挡杆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且通过固定轴与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竖板部和水平板部,所述竖板部竖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竖板部上且连接在所述竖板部与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水平板部与所述竖板部相连且在左右方向上朝向背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板部用于连接所述转向架的空气弹簧的上端。
12.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桥;
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竖向设置且下端与所述轴桥固定;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向减振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气弹簧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空气弹簧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的两个固定板固定连接。
14.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CN202320989640.4U 2023-04-23 2023-04-23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9838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9640.4U CN219838552U (zh) 2023-04-23 2023-04-23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9640.4U CN219838552U (zh) 2023-04-23 2023-04-23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8552U true CN219838552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9640.4U Active CN219838552U (zh) 2023-04-23 2023-04-23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8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39520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JP5782617B2 (ja) 走行装置への車体の接続が側方に柔軟な車両
CN111055872B (zh) 一种单轴胶轮转向架
CN111746581B (zh) 转向架、单轨车辆和单轨交通系统
PT1610995E (pt) Trem de rodagem para um veículo ferroviário equipado com uma suspenção transversal melhorada
CN111661094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牵引悬挂装置及工作方法
US6725957B2 (en) Truck cab suspension with lateral locating wheel
CN107848356B (zh) 用于车辆的后车桥的气动式车桥悬架
CN219838552U (zh) 横向减振装置和具有其的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KR100389674B1 (ko) 두 개의 관절을 갖는 유연 대차
JP4187240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0136259B1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CN112572502B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CN111746578A (zh) 转向架、单轨车辆和单轨交通系统
JP2002046603A (ja) 鉄道車両のアンチローリング装置
CN111746580B (zh) 转向架、单轨车辆和单轨交通系统
CN112757857A (zh)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JPH0321380B2 (zh)
JP2003276414A (ja) 商用車のフロント及びデッドアクスル用懸架装置
CN219487432U (zh) 转向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9487433U (zh) 转向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JPH0623864U (ja) 鉄道車両用軸箱支持装置
CN216139770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JPH1142917A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216034390U (zh) 轨道车的行走转向装置和轨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