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7793U -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7793U
CN219837793U CN202321051221.2U CN202321051221U CN219837793U CN 219837793 U CN219837793 U CN 219837793U CN 202321051221 U CN202321051221 U CN 202321051221U CN 219837793 U CN219837793 U CN 219837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chanical arm
threaded rod
inner cavit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12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董鹏敏
管争荣
姜海龙
黄波
安桓杰
胡馨铎
陈小龙
郝建文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iy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iy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iy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Shiy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0512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7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7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7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机械臂,所述上机械臂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附加臂,所述附加臂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机械臂,所述上机械臂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本实用新型具备调节夹持范围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若使用者想要对较远的物体进行夹持时,使用者通过控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可使得附加臂在上机械臂的内腔中滑动,从而用于调节下机械臂的位置,起到了增加夹持范围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夹持机械手的夹持效率,且通过自动控制,也减少工人手动操作,最后也有利于提高夹持机械手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
如公开号为CN208867495U所公开的一种夹持机械手,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虽然是:上述夹持机械手,包括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夹持驱动器、滑动安装于夹持驱动器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各夹持臂朝向另一夹持臂的内侧面上凸设一具有预设夹角的齿尖凸起。由于齿尖凸起沿夹持臂延伸方向延伸,齿尖凸起位于夹持臂的侧面的边缘处,使用时齿尖凸起就可以对短而细的胶柱进行夹持动作,从而可以将水口料的胶柱设计成短而细的结构,减少原料损耗,节约成本。而且齿尖凸起在夹紧时微微挤压陷入胶柱内,夹紧稳固有效不易打滑,夹取分离水口料操作方便快捷;但是该装置缺少增加夹持机械手活动范围的结构,传统的夹持机械手通常是搭配底座和机械臂使用的,由于夹持机械手的夹持范围相较而言较小,若夹持机械手想要夹持超出夹持距离范围的物体时,此时需要对底座进行移动才可完成夹持动作,不但费时费力,增加操作复杂性,且降低夹持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具备调节夹持范围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机械臂,所述上机械臂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附加臂,所述附加臂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机械臂,所述上机械臂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
所述动力组件包含有位于上机械臂内腔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
所述上机械臂的内腔且位于动力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调距组件。
所述调距组件包含有与上机械臂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内腔且位于螺纹杆一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二,所述螺纹块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活动块相背的一侧均延伸至活动槽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螺纹杆二的右端贯穿至螺纹块的外侧并与附加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机械臂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侧与附加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且固定架通过螺栓与上机械臂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附加臂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螺纹块和螺纹杆二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上机械臂固定连接,且支撑板套设于螺纹块的表面并与螺纹块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表面的螺纹呈反向设置。
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具备调节夹持范围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若使用者想要对较远的物体进行夹持时,使用者通过控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可使得附加臂在上机械臂的内腔中滑动,从而用于调节下机械臂的位置,起到了增加夹持范围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夹持机械手的夹持效率,且通过自动控制,也减少工人手动操作,最后也有利于提高夹持机械手的灵活性。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机械臂和附加臂局部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动齿轮局部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局部侧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底座;2、上机械臂;3、附加臂;4、下机械臂;5、动力组件;51、固定架;52、电机;53、主动齿轮;6、调距组件;61、螺纹杆一;62、螺纹块;63、螺纹杆二;64、活动槽;65、活动块;66、从动齿轮;7、导向槽;8、导向块;9、凹槽;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夹持机械手,顾名思义即借助机械动力进行抓取操作的机械装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动力组件5和调距组件6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下机械臂4的位置进行移动的作用,不但用于对下机械臂4的夹持范围进行调节,且有利于增加下机械臂4的适用场景。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上机械臂2,上机械臂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附加臂3,附加臂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机械臂4,下机械臂4是由夹爪和夹持杆组成,上机械臂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5。
动力组件5包含有位于上机械臂2内腔的固定架51,固定架51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且固定架51通过螺栓与上机械臂2可拆卸连接,固定架5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3。
上机械臂2的内腔且位于动力组件5的下方设置有调距组件6。
调距组件6包含有与上机械臂2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61,螺纹杆一6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62,螺纹块62的内腔且位于螺纹杆一6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二63,螺纹杆一61和螺纹杆二63表面的螺纹呈反向设置,螺纹块62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64,活动槽6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65,两个活动块65相背的一侧均延伸至活动槽64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6,从动齿轮66与主动齿轮53相啮合,螺纹杆二63的右端贯穿至螺纹块62的外侧并与附加臂3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机械臂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槽7,导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块8,导向块8的一侧与附加臂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槽7和导向块8的配合使用,螺纹杆二63在活动时可带动附加臂3进行活动,附加臂3会带动导向块8在导向槽7的内腔中滑动,由此起到了对附加臂3进行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螺纹杆二63出现转动的情况。
具体的,附加臂3的左侧开设有凹槽9,凹槽9与螺纹块62和螺纹杆二63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凹槽9的设置,起到了对部分螺纹块62和螺纹杆二63进行收纳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增加附加臂3的活动行程。
具体的,从动齿轮6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底部与上机械臂2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套设于螺纹块62的表面并与螺纹块62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板10的设置,从动齿轮66在转动时会在支撑板10的一侧上转动,起到了对从动齿轮66进行支撑,并且避免从动齿轮66出现左右位移的作用,进一步支撑板10一侧设置的通孔并不会影响螺纹块62正常活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通过底座1、上机械臂2和附加臂3配合使用下使得下机械臂4对物体进行夹持,接着当使用者想要对较远的物体进行夹持时,此时可启动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轴可带动主动齿轮53进行转动,主动齿轮53转动时带动从动齿轮66进行转动,从动齿轮66转动时在活动槽64和活动块65的配合使用下可带动螺纹块62进行转动,首先螺纹块62转动时可在螺纹杆一61的表面上转动,由于螺纹杆一61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螺纹块62的运动轨迹为:在转动的过程中并会向右活动,当螺纹块62活动时,活动块65在活动槽64的内腔中滑动,接着从动齿轮66在支撑板10的一侧上进行转动,此过程起到了对从动齿轮66进行定位,防止从动齿轮66出现左右位移的作用,进一步当螺纹块62向右活动并转动时也会在螺纹杆二63的表面上转动,螺纹杆二63在螺纹块62的配合使用下出现向右移动,螺纹杆二63带动附加臂3在导向槽7和导向块8的配合使用下向右进行移动,附加臂3向右移动时带动下机械臂4向右移动,即可达到了增加下机械臂4夹持范围的目的,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夹持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上机械臂(2),所述上机械臂(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附加臂(3),所述附加臂(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下机械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械臂(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5);
所述动力组件(5)包含有位于上机械臂(2)内腔的固定架(51),所述固定架(5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52),所述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3);
所述上机械臂(2)的内腔且位于动力组件(5)的下方设置有调距组件(6);
所述调距组件(6)包含有与上机械臂(2)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61),所述螺纹杆一(6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62),所述螺纹块(62)的内腔且位于螺纹杆一(6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二(63),所述螺纹块(62)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槽(64),所述活动槽(6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块(65),两个活动块(65)相背的一侧均延伸至活动槽(64)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6),所述从动齿轮(66)与主动齿轮(53)相啮合,所述螺纹杆二(63)的右端贯穿至螺纹块(62)的外侧并与附加臂(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械臂(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槽(7),所述导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块(8),所述导向块(8)的一侧与附加臂(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1)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且固定架(51)通过螺栓与上机械臂(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臂(3)的左侧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与螺纹块(62)和螺纹杆二(63)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6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与上机械臂(2)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0)套设于螺纹块(62)的表面并与螺纹块(62)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一(61)和螺纹杆二(63)表面的螺纹呈反向设置。
CN202321051221.2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Active CN219837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1221.2U CN21983779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1221.2U CN21983779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7793U true CN219837793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1221.2U Active CN21983779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7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9784A (zh) 一种便捷工件加工装置
CN211805980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气机械安装用支架
CN110842586B (zh) 一种圆弧铣削辅助装置
CN216179676U (zh) 一种沟槽管件用抛丸器
CN219837793U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夹持机械手
CN217432847U (zh) 一种多功能钣金加工中心定位装置
CN112008782A (zh) 一种高效pvc管件切割装置
CN210791035U (zh) 一种机械手装置
CN110757426B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翻转装置
CN214923312U (zh) 一种用于连杆加工的抛光设备
CN213889130U (zh) 一种钣金加工用表面钻孔装置
CN219094318U (zh) 调解仪机箱零件切割固定装置
CN213997921U (zh) 一种五金配件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20445809U (zh) 可调式冲压模具端面铣削治具
CN211163218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棱角打磨装置
CN220178084U (zh) 用于锻造机锻造台的夹具工装
CN219336183U (zh) 板材切割装置
CN216299459U (zh) 一种机械工程切割装置
CN218694404U (zh) 一种配电柜板材多角度切割机
CN215698376U (zh) 一种用于农机配件加工用切割机的滑动机构
CN216857919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铜排分切装置
CN214980538U (zh) 一种弯式尾夹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11992159U (zh) 一种方便移动石材研磨位置的研磨机
CN218017152U (zh) 一种基于机械制造的快速夹紧机构
CN217394314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精确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