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7306U -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7306U
CN219807306U CN202321178894.4U CN202321178894U CN219807306U CN 219807306 U CN219807306 U CN 219807306U CN 202321178894 U CN202321178894 U CN 202321178894U CN 219807306 U CN219807306 U CN 219807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belt
conveying mechanism
roll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88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澳艳
赵月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liw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liw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liw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liw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88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7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7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7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包括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所述高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在第一机架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高位升降控制缸,在所述第一机架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端部安装座,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一端部安装座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辊组,两所述第一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一组合式铰链带。本输送机结构在进行煤矿物料输送的过程中能够采用水平输送的方式实现对具有高度差的输送工况进行输送,输送的过程中利用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相互配合调整高度可以实现有效地控制落料输送,保证对物料输送速度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置组合铰链带结构的新型输送机,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矿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是采用单一水平输送的输送机结构,其在一定高度差进行物料输送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一般采用的倾斜皮带输送机的结构形式进行具有高度差的物料输送。
例如,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2807641U的专利文献中就公开了一种倾斜式皮带输送机,其主要结构包括倾斜延伸的机架、绕装在机架上的输送皮带及取得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一侧的驱动机构安装架,该驱动机构安装架包括底梁和横梁,底梁沿机架倾斜延伸并通过在其纵长方向上间隔开设的连接孔固定在机架上,横梁水平设置且其前端与底梁固定连接,该横梁的顶面为水平设置的驱动机构安装工位,所述减速箱为卧式减速箱,该卧式减速箱及电机通过底座连接孔用螺杆固定安装在横梁顶面的驱动机构安装工位上。
由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专利结构可以看出,采用倾斜式皮带输送机进行物料自上而下输送时,存在如下问题:皮带的倾斜角度过大时,煤矿物料会存在向下过度滑落的问题,在运输的过程中物料的运输速度不宜控制,尤其是颗粒状、块状类的煤矿物料;其二是,目前采用倾斜式的输送机结构,其目前的输送带主要是采用单层输送带结构或者是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在高承载的工况下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在损坏后由于高位安装位置较高、皮带结构等因素使得皮带的更换存在较为费时、费力、拆卸困难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带式输送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与改进,特此设计出了一种采用双级输送结构实现高度差上输送物料的新型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用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包括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所述高位输送机构位于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上游,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伸至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
所述高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在所述第一机架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高位升降控制缸,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一机架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端部安装座,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一端部安装座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辊组,两所述第一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一组合式铰链带,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机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低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机架,在所述第二机架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低位升降控制缸,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二机架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端部安装座,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二端部安装座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二辊组,两所述第二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二组合式铰链带,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机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组合式铰链带与所述第二组合式铰链带均为结构相同的铰链带组合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带组合件包括铰链甲带,所述铰链甲带首尾对接铰合后形成闭环状,所述铰链甲带使用时配合安装在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一辊组上并跟随第一辊组运转或配合安装在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二辊组上并跟随第二辊组运转。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铰链甲带的外表面胶合固连有环形输送皮带,所述环形输送皮带的首尾两端在所述铰链甲带首尾对接定位时实现抵接,所述铰链甲带与所述环形输送皮带胶合后组成一体化的快拆式传送带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甲带包括若干个甲带组,相邻的甲带组之间均采用合页式铰接并在各对应的铰接部位插接设置有沿所述铰链甲带宽度方向设置的钢轴穿条,首尾相接的两所述甲带组铰合后使得铰链甲带形成闭环状结构;
各所述钢轴穿条的两端均伸至对应侧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外侧并在其外端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丝,在所述铰链甲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合安装有一组合链条,各所述组合链条的链节上的链孔均活动套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钢轴穿条的外侧壁上,在各所述组合链条外侧的所述钢轴穿条的外螺纹丝段分别旋合有防松螺母,各所述防松螺母分别用于对当前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的链节实现防脱限位;各所述组合链条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传动链轮相配合,各所述传动链轮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辊组的端部或所述第二辊组的端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一转辊,所述第一转辊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一转辊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跟随所述第一转辊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及所述铰链甲带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辊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的高位驱动电机,所述高位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带传动部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转辊定轴的中心轴固连。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二转辊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跟随所述第二转辊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及所述铰链甲带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辊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的低位驱动电机,所述低位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带传动部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转辊定轴的中心轴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输送机结构在进行煤矿物料输送的过程中能够采用水平输送的方式实现对具有高度差的输送工况进行输送,输送的过程中利用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相互配合调整高度可以实现有效地控制落料输送,保证对物料输送速度的控制,有效地达到快速转移输送煤矿物料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的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上均配置改进的铰链带组合件,其整体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时采用铰链对接的方式在拆卸时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有效地降低拆卸的难度,提高拆卸维修的效率。
3、在驱动铰链带组合件运转时,依靠对应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实现对铰链带组合件中部的支托,同时依靠两端部的传动链轮、组合链条的配合传动可以更好地保证在输送过程中的传动,有效地降低出现打滑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带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甲带与第一转辊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甲带与第二转辊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甲带组与组合链条配合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架;2、高位升降控制缸;3、第一端部安装座;4、第一组合式铰链带;5、第二机架;6、低位升降控制缸;7、第二端部安装座;8、第二组合式铰链带;9、铰链甲带;901、甲带组;902、钢轴穿条;10、环形输送皮带;11、组合链条;12、防松螺母;13、传动链轮;14、第一转辊;15、高位驱动电机;16、第一带传动部件;17、第二转辊;18、低位驱动电机;19、第二带传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如图1-图6中所示。
实施例1: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包括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所述高位输送机构位于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上游,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伸至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高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1,在所述第一机架1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高位升降控制缸2,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2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上,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2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一机架1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端部安装座3,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一端部安装座3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辊组,两所述第一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在进行煤矿煤料的输送时采用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组合使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实现对具有高度差输送的工况,能够实现由高位向低位快速输送,同时在输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相互独立、单独控制,另外,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之间的输送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控,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相互之间的高度差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保持适当的高度差可以有效地减少高位落料时引起的扬尘,同时在整个输送机的一侧还可以配置吸尘设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低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机架5,在所述第二机架5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低位升降控制缸6,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6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5上,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6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二机架5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端部安装座7,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二端部安装座7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二辊组,两所述第二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机构。低位输送机构工作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辊组运动,第二辊组转动会带动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运转从而实现对其上承载的煤矿物料的平稳输送。当需要控制整个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的高度时可以启动四个低位升降控制缸6同步升降至合适的位置后进行自锁即可,在此设置的低位升降控制缸6采用电缸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与所述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均为结构相同的铰链带组合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带组合件包括铰链甲带9,所述铰链甲带9首尾对接铰合后形成闭环状,所述铰链甲带9使用时配合安装在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一辊组上并跟随第一辊组运转或配合安装在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二辊组上并跟随第二辊组运转。铰链带组合件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进行配合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换向与张紧的作用,通过两个第一辊组、两个第二辊组的运转可以对其上配合的铰链带组合件实现运转控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铰链甲带9的外表面胶合固连有环形输送皮带10,所述环形输送皮带10的首尾两端在所述铰链甲带9首尾对接定位时实现抵接,所述铰链甲带9与所述环形输送皮带10胶合后组成一体化的快拆式传送带结构。各个铰链甲带9在安装后可以在低位输送机构或者高位输送机构对应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实现运转,运转的过程中由于内层采用的是由金属材质的铰链甲带9组成的闭合状的输送结构,因此可以保证整个铰链带组合件在输送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另外,由于铰链甲带9的外表面是固定胶合组成的环形输送皮带10,因此其可以保证对表面的煤料进行输送,铰链甲带9、环形输送皮带10两者之间一体固定,不存在相对位移,因此整个结构不存在相对偏移的问题,有效地降低在输送过程中跑偏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甲带9包括若干个甲带组901,相邻的甲带组901之间均采用合页式铰接并在各对应的铰接部位插接设置有沿所述铰链甲带9宽度方向设置的钢轴穿条902,首尾相接的两所述甲带组901铰合后使得铰链甲带9形成闭环状结构;整个铰链甲带9由多个相互铰接的甲带组901组成,利用各个钢轴穿条902可以保证其整个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实现环形运转,同时各个钢轴穿条902及甲带组901均为金属材质,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个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实施例2: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包括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所述高位输送机构位于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上游,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伸至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
所述高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1,在所述第一机架1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高位升降控制缸2,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2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上,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2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一机架1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端部安装座3,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一端部安装座3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辊组,两所述第一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机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低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机架5,在所述第二机架5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低位升降控制缸6,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6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5上,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6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二机架5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端部安装座7,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二端部安装座7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二辊组,两所述第二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机构。
低位输送机构工作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辊组运动,第二辊组转动会带动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运转从而实现对其上承载的煤矿物料的平稳输送。
当需要控制整个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的高度时可以启动四个低位升降控制缸6同步升降至合适的位置后进行自锁即可,在此设置的低位升降控制缸6采用电缸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与所述第二组合式铰链带8均为结构相同的铰链带组合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带组合件包括铰链甲带9,所述铰链甲带9首尾对接铰合后形成闭环状,所述铰链甲带9使用时配合安装在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一辊组上并跟随第一辊组运转或配合安装在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二辊组上并跟随第二辊组运转。
铰链带组合件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进行配合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换向与张紧的作用,通过两个第一辊组、两个第二辊组的运转可以对其上配合的铰链带组合件实现运转控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铰链甲带9的外表面胶合固连有环形输送皮带10,所述环形输送皮带10的首尾两端在所述铰链甲带9首尾对接定位时实现抵接,所述铰链甲带9与所述环形输送皮带10胶合后组成一体化的快拆式传送带结构。
各个铰链甲带9在安装后可以在低位输送机构或者高位输送机构对应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实现运转,运转的过程中由于内层采用的是由金属材质的铰链甲带9组成的闭合状的输送结构,因此可以保证整个铰链带组合件在输送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
另外,由于铰链甲带9的外表面是固定胶合组成的环形输送皮带10,因此其可以保证对表面的煤料进行输送,铰链甲带9、环形输送皮带10两者之间一体固定,不存在相对位移,因此整个结构不存在相对偏移的问题,有效地降低在输送过程中跑偏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铰链甲带9包括若干个甲带组901,相邻的甲带组901之间均采用合页式铰接并在各对应的铰接部位插接设置有沿所述铰链甲带9宽度方向设置的钢轴穿条902,首尾相接的两所述甲带组901铰合后使得铰链甲带9形成闭环状结构;整个铰链甲带9由多个相互铰接的甲带组901组成,利用各个钢轴穿条902可以保证其整个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实现环形运转,同时各个钢轴穿条902及甲带组901均为金属材质,能够有效地保证整个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各所述钢轴穿条902的两端均伸至对应侧的所述铰链甲带9的外侧并在其外端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丝,在所述铰链甲带9的两端外侧分别配合安装有一组合链条11,各所述组合链条11的链节上的链孔均活动套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钢轴穿条902的外侧壁上,在各所述组合链条11外侧的所述钢轴穿条902的外螺纹丝段分别旋合有防松螺母12,各所述防松螺母12分别用于对当前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11的链节实现防脱限位;各所述组合链条11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传动链轮13相配合,各所述传动链轮13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辊组的端部或所述第二辊组的端部。
在对应的铰链甲带9的两侧均配置相匹配的组合链条11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与第一辊组或者第二辊组上固连的传动链轮13配合实现链传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出现打滑的概率。各个防松螺母12起到防止脱落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3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一转辊14,所述第一转辊14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9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一转辊14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3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一转辊14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13,所述传动链轮13跟随所述第一转辊14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11及所述铰链甲带9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辊14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第一辊组中的核心部件为第一转辊14,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一转辊14相互作用,并且其中一个第一转辊14作为驱动件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同时在进行第一辊组的驱动运转的过程中其不仅可以带动其上配合的铰链带组合件运转,同时还可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两侧的传动链轮13上,依靠传动链轮13的同步运动会继续带动铰链带组合件上的各侧的组合链条11运转,从而达到辊传动配合链轮链条传动的综合传动方式,提高传动效果,降低打滑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1上的高位驱动电机15,所述高位驱动电机15通过第一带传动部件16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转辊14的中心轴固连。
第一驱动机构在驱动时依靠第一带传动部件16作为传动机构将高位驱动电机15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转辊14,通过第一转辊14的转动实现继续向下传递动力。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7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二转辊17,所述第二转辊17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9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二转辊17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7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二转辊17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13,所述传动链轮13跟随所述第二转辊17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11及所述铰链甲带9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辊17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第二辊组中的核心部件为第二转辊17,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二转辊17相互作用,并且其中一个第二转辊17作为驱动件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同时在进行第二辊组的驱动运转的过程中其不仅可以带动其上配合的铰链带组合件运转,同时还可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两侧的传动链轮13上,依靠传动链轮13的同步运动会继续带动铰链带组合件上的各侧的组合链条11运转,从而达到辊传动配合链轮链条传动的综合传动方式,提高传动效果,降低打滑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的低位驱动电机18,所述低位驱动电机18通过第二带传动部件19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转辊17的中心轴固连。第二驱动机构在驱动时依靠第二带传动部件19作为传动机构将低位驱动电机18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转辊17,通过第二转辊17的转动实现继续向下传递动力。
具体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在进行煤矿煤料的输送时采用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组合使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实现对具有高度差输送的工况,能够实现由高位向低位快速输送。
同时,在输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相互独立、单独控制。
另外,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之间的输送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控,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相互之间的高度差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保持适当的高度差可以有效地减少高位落料时引起的扬尘,同时在整个输送机的一侧还可以配置吸尘设备。在进行煤矿物料的输送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运转速度实现控制输送速度。高位输送机构工作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辊组运动,第一辊组转动会带动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运转从而实现对其上承载的煤矿物料的平稳输送。当需要控制整个第一组合式铰链带4的高度时可以启动四个高位升降控制缸2同步升降至合适的位置后进行自锁即可,在此设置的高位升降控制缸2采用电缸结构。
本输送机结构在进行煤矿物料输送的过程中能够采用水平输送的方式实现对具有高度差的输送工况进行输送,输送的过程中利用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的相互配合调整高度可以实现有效地控制落料输送,保证对物料输送速度的控制,有效地达到快速转移输送煤矿物料的目的;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上均配置改进的铰链带组合件,其整体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时采用铰链对接的方式在拆卸时可以实现快速的拆卸,有效地降低拆卸的难度,提高拆卸维修的效率;在驱动铰链带组合件运转时,依靠对应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实现对铰链带组合件中部的支托,同时依靠两端部的传动链轮13、组合链条11的配合传动可以更好地保证在输送过程中的传动,有效地降低出现打滑的概率。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输送机构、低位输送机构,所述高位输送机构位于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上游,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伸至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
所述高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在所述第一机架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高位升降控制缸,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各所述高位升降控制缸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一机架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端部安装座,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一端部安装座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辊组,两所述第一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一组合式铰链带,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机架,在所述第二机架的两端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低位升降控制缸,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机架上,各所述低位升降控制缸在运动时为同步升降状态,在所述第二机架的前后两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端部安装座,在对应端部的两个第二端部安装座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二辊组,两所述第二辊组之间配合缠绕安装有第二组合式铰链带,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辊组的外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式铰链带与所述第二组合式铰链带均为结构相同的铰链带组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带组合件包括铰链甲带,所述铰链甲带首尾对接铰合后形成闭环状,所述铰链甲带使用时配合安装在所述高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一辊组上并跟随第一辊组运转或配合安装在所述低位输送机构的两端的第二辊组上并跟随第二辊组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链甲带的外表面胶合固连有环形输送皮带,所述环形输送皮带的首尾两端在所述铰链甲带首尾对接定位时实现抵接,所述铰链甲带与所述环形输送皮带胶合后组成一体化的快拆式传送带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甲带包括若干个甲带组,相邻的甲带组之间均采用合页式铰接并在各对应的铰接部位插接设置有沿所述铰链甲带宽度方向设置的钢轴穿条,首尾相接的两所述甲带组铰合后使得铰链甲带形成闭环状结构;
各所述钢轴穿条的两端均伸至对应侧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外侧并在其外端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丝,在所述铰链甲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合安装有一组合链条,各所述组合链条的链节上的链孔均活动套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钢轴穿条的外侧壁上,在各所述组合链条外侧的所述钢轴穿条的外螺纹丝段分别旋合有防松螺母,各所述防松螺母分别用于对当前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的链节实现防脱限位;各所述组合链条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传动链轮相配合,各所述传动链轮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辊组的端部或所述第二辊组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一转辊,所述第一转辊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一转辊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座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跟随所述第一转辊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及所述铰链甲带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辊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的高位驱动电机,所述高位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带传动部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转辊定轴的中心轴固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组包括安装在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的安装空间内的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铰链甲带的内侧壁相抵紧配合,所述第二转辊的中心轴的两端均活动穿出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座上的转孔,在所述第二转辊的两端部的中心轴的外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跟随所述第二转辊定轴旋转并带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组合链条及所述铰链甲带运转,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辊的中心轴的外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机架上的低位驱动电机,所述低位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带传动部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转辊定轴的中心轴固连。
CN202321178894.4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Active CN219807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8894.4U CN21980730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8894.4U CN21980730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7306U true CN219807306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8894.4U Active CN21980730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7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08153U (zh) 一种物料输送回转平移机
CN209202110U (zh) 一种山楂烘干用输送系统
CN210312039U (zh) 一种节省人力的辊道输送装置
CN206243983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倾斜式清料刮板机
CN219807306U (zh) 一种组合式铰链带输送机
CN112607309A (zh) 一种矿用履带式可伸缩自移机尾
CN113071881A (zh) 一种具有搬运功能的箱体运输机
KR200419872Y1 (ko) 수평이송형 팔레트용 컨베이어
CN201580759U (zh) 节能高效安全耐用轻型输送机
CN2748417Y (zh) 一种输送机
CN2475709Y (zh) 同步传送链盘输料机
CN213010204U (zh) 支撑加强型砌砖成品链条输送机
CN213010137U (zh) 一种伸缩辊道机伸缩板
CN211686920U (zh) 一种提升输送机
CN209794304U (zh) 一种包布机包布装置
CN220222344U (zh) 一种新型提升机
CN218663756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张紧机构
CN217625891U (zh) 一种升降式带式输送机胶带输送系统
CN220596201U (zh) 一种自动进出料的步进提升机
CN212607679U (zh) 一种导轮式带式给料机
CN215247482U (zh) 一种新型上料机
CN215625452U (zh) 伺料装车输送机
CN214058900U (zh) 运排机
CN2142448Y (zh) 板式运输机的输送带
CN217101685U (zh) 用于链条输送机的自适应张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