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2200U -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2200U
CN219792200U CN202320726880.5U CN202320726880U CN219792200U CN 219792200 U CN219792200 U CN 219792200U CN 202320726880 U CN202320726880 U CN 202320726880U CN 219792200 U CN219792200 U CN 219792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fting
cell module
rod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68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吉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68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2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2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2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属于新能源电池运输设备技术领域。该吊运装置包括吊具支架,吊具支架包括支架体、吊耳和吊臂,吊耳设置于支架体顶部,吊臂的一端与支架体底部连接,吊臂的另一端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卡接凸缘,支架体上设置有多组吊臂,每组吊臂均包括对称设置于吊耳两侧的两个吊臂,两个吊臂之间的间距可调,多组吊臂间隔布置。采用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对电芯模组进行吊运入箱,能避免在电芯模组进行吊运时与电池箱发生干涉,提高适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扶持,以及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及储能等产品上。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快迅高效设计、生产、组装,投产从而抢市场,是企业关心的重大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续航能力,模组中往往需要并列设置多个电芯,通常采用扎带加端板配合固定形式以形成长电芯模组。在电芯模组组装完成后,需要通过吊装工装由两侧夹持住电芯模组的端板,将电芯模组转运入电池箱。
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吊装工装,由两端夹紧电芯模组的两侧端板进行转运和入箱,由于吊装工装的夹持部需要占用端板两侧一定的空间,在吊装入箱时为了避免与箱体侧壁产生干涉,模组与电池箱内壁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导致待吊运装配的电芯模组尺寸限制较大,适配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能避免在电芯模组进行吊运时与电池箱发生干涉,提高适配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包括:
吊具支架,
所述吊具支架包括支架体、吊耳和吊臂,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支架体顶部,所述吊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体底部连接,所述吊臂的另一端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卡接凸缘,所述支架体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吊臂,每组所述吊臂均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吊耳两侧的两个所述吊臂,两个所述吊臂之间的间距可调,多组所述吊臂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吊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凸缘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所述吊臂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调节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杆体和凸缘套筒,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桩,所述凸缘套筒插装于所述插桩上,所述卡接凸缘设置于所述凸缘套筒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支架体包括吊耳支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与多组所述吊臂一一对应的连杆组,所述吊耳支架呈条状,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吊耳支架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通孔,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吊耳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设于所述腰形通孔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吊耳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侧,同组的两个所述吊臂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杆组连接。
可选地,所述吊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吊臂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母。
可选地,所述吊具支架为不锈钢制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吊运装置,通过吊具支架上的吊耳进行吊装,通过调整布置于吊具支架底部的多组吊臂之间的间距以与电芯模组两侧侧端板上的定位孔对应。通过下降使吊臂传入对应的定位孔后再次调整同组吊臂之间的间距由两侧对电芯模组进行装夹。在再次提升的过程中利用卡接凸缘与定位孔所在的安装凸起相配合实现电芯模组的吊起。其在对电芯模组进行装夹和吊运的过程中,吊臂始终由顶部穿设配合于侧端板上的定位孔中,其整体结构不会占用侧端板背对单体电芯一侧的空间,在吊运入箱过程中无需考虑吊臂对空间的占用,能避免在电芯模组进行吊运时与电池箱发生干涉,有效提高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与电芯模组装夹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臂与侧端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与电芯模组装夹配合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另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吊具支架;2-紧固螺母;11-支架体;12-吊耳;13-吊臂;13a-卡接凸缘;111-吊耳支架;112-第一支撑杆;113-第二支撑杆;114-第三支撑杆;115-连杆组;131-第一连接段;131a-调节槽;132-第二连接段;1111-腰形通孔;1151-上支撑臂;1152-下支撑臂;1321-杆体;1322-凸缘套筒;1323-插装;m-电芯模组;m1-单体电芯;m2-侧端板;m2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续航能力,模组中往往需要并列设置多个电芯,通常采用扎带加端板配合固定形式以形成长电芯模组。在电芯模组组装完成后,需要通过吊装工装由两侧夹持住电芯模组的端板,将电芯模组转运入电池箱。
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吊装工装,由两端夹紧电芯模组的两侧端板进行转运和入箱,由于吊装工装的夹持部需要占用端板两侧一定的空间,在吊装入箱时为了避免与箱体侧壁产生干涉,模组与电池箱内壁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导致待吊运装配的电芯模组尺寸限制较大,适配性较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与电芯模组装夹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臂与侧端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与电芯模组装夹配合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另一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6所示,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包括吊具支架1。
其中,吊具支架1包括支架体11、吊耳12和吊臂13。吊耳12设置于支架体11顶部,吊臂13的一端与支架体11底部连接,吊臂13的另一端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卡接凸缘13a。支架体11上设置有多组吊臂13,每组吊臂13均包括对称设置于吊耳12两侧的两个吊臂13,两个吊臂13之间的间距可调,多组吊臂13间隔布置。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吊运装置主要针对现有的长电芯模组进行吊运和入箱。其中电芯模组m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单体电芯m1,以及在堆叠方向上设置于多个单体电芯m1两侧的侧端板m2,在侧端板m2的顶部端面两端通常设置有用于在装配到电池箱体后,用于下入定位销或者定位螺栓来与电池箱体进行固定装配的定位孔m21。常见的侧端板m2上为了能够方便下入定位销或者定位螺栓,其板面的顶部和底部通常设置有安装凸起,定位孔m21就沿纵向贯穿设置于这些安装凸起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芯模组吊运装置的吊具支架1可以通过顶部的吊耳12与升降装置连接,从而吊置与电芯模组m的输送线体上方。在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吊运时,首先调节吊臂13在吊具支架1上的相对位置,将两两成组的两个吊臂13之间的间距调节到与电芯模组m相匹配,使吊臂13的另一端,也即是远离吊具支架1的一端与电芯模组m两端侧端板m2上的定位孔m21对齐。之后在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下降,吊臂13即可沿竖直方向伸入并穿过侧端板m2上对应的定位孔m21,直至位于其端部的限位卡接凸缘13a由位于侧端板m2顶部的安装凸起下端面穿出。之后再次调节同组两个吊臂13之间的间距,使吊臂13伸入定位孔m21中的段落侧壁与定位孔m21的内侧壁靠近或者相贴。之后即可通过升降装置上提吊具支架1,此时卡接凸缘13a的上部会与安装凸起的底部端面相抵接,利用其类似挂钩的结构将电芯模组m整体吊起,从而实现对电芯模组的吊运。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吊运装置,通过吊具支架1上的吊耳12进行吊装,通过调整布置于吊具支架1底部的多组吊臂13之间的间距以与电芯模组m两侧侧端板m2上的定位孔m21对应。通过下降使吊臂13传入对应的定位孔m21后再次调整同组吊臂13之间的间距由两侧对电芯模组m进行装夹。在再次提升的过程中利用卡接凸缘13a与定位孔m21所在的安装凸起相配合实现电芯模组m的吊起。其在对电芯模组m进行装夹和吊运的过程中,吊臂13始终由顶部穿设配合于侧端板m2上的定位孔m21中,其整体结构不会占用侧端板m2背对单体电芯m1一侧的空间,在吊运入箱过程中无需考虑吊臂13对空间的占用,能避免在电芯模组m进行吊运时与电池箱发生干涉,有效提高适配性。
可选地,吊臂13包括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二连接段132,第一连接段131的一端与支架体11连接,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段132的一端连接,卡接凸缘13a位于第二连接段13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段132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段131的宽度。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穿设于定位孔m21并与侧端板m2进行挂载配合的第二连接段132的宽度设定相对较小,方便从定位孔m21中穿入保证适配性。而用于与支架体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1则设置相对较粗,以保证整个挂载结构的机械强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131a,调节槽131a沿吊臂13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连接段132的一端可伸缩地安装于调节槽131a中。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连接段132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31的伸出长度,以适应具有不同深度的定位孔m21的侧端板m2的装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吊运装置的适配性。
可选地,第二连接段132包括杆体1321和凸缘套筒1322,杆体132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连接,杆体132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桩1323,凸缘套筒1322插装于插桩1323上,卡接凸缘13a设置于凸缘套筒1322的外侧壁上。示例性地,在本实用习性实施例中,吊臂13在长时间工作后,其卡接凸缘13a可能发生磨损变形。此时可以通过将凸缘套筒1322拆下进行维护更换,以保证与侧端板m2之间的装夹稳定性。同时也能避免吊臂13整体报废更换,提高了电池模组吊运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杆体1321和凸缘套筒1322的可拆卸组合结构,在进行凸缘套筒1322与插桩1323的连接时,也可以根据第二连接段132实际插入并穿出安装凸起上的定位孔m21后,与安装凸起下端面之间的空间位置,调整卡接凸缘13a的朝向,以保证能够在同组吊臂13的间距变化后,卡接凸缘13a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与安装凸起的端面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适配性。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桩1323和凸缘套筒1322可以采用螺纹连接。
可选地,支架体11包括吊耳支架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第三支撑杆114和与多组吊臂13一一对应的连杆组115,吊耳支架111呈条状,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和第三支撑杆114相互平行,吊耳支架111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通孔1111,吊耳12设置于吊耳支架111的一端,第一支撑杆112穿设于腰形通孔1111中,第二支撑杆113与吊耳支架1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114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13的两侧,同组的两个吊臂13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14上,第一支撑杆112和两个第三支撑杆114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杆113和两个第三支撑杆114之间通过连杆组115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应每组吊臂13的连杆组115包括两根上支撑臂1151和两根下支撑臂1152,其中上支撑臂11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12和吊耳12一侧的第三支撑杆114转动连接,下支撑臂1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113和吊耳一侧的第三支撑杆114转动连接,以整体形成活动连杆结构。在上提吊耳支架111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12会在吊耳支架111的腰形通孔1111中向远离吊耳12的一端移动,同时使第二支撑杆113上抬,通过连杆组115的联动,两根上支撑臂1151会绕第一支撑杆112朝向靠近吊耳支架111的方向转动,下支撑臂1152会绕第二支撑杆113朝向靠近吊耳支架111的方向转动,进而使两个第三支撑杆114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缩小,从而实现连接于第三支撑杆114上的两个同组吊臂13的间距缩短。相反的,随着吊耳支架111的下降,第一支撑杆112会在吊耳支架111的腰形通孔1111中向靠近吊耳12的一端移动,最终实现连接于第三支撑杆114上的两个同组吊臂13的间距增加以使吊臂13与侧端板m2上安装凸起配合顶紧以实现装夹。通过连杆机构的联动实现升降的同时对吊臂13间距进行调节,结构简单,装配生产方便。
可选地,吊臂1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114转动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臂13在设置的过程中,也可以绕第三支撑杆114进行相对转动,以对其姿态的进行微调。方便吊臂13伸入定位孔m21中与侧端板m2进行装夹配合,进一步提高了适配性。
可选地,在第三支撑杆114的长度方向上,吊臂13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母2。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调整好吊臂13的设置姿态后,可以通过两侧的紧固螺母2对吊臂13进行固定,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现相对转动造成对电芯模组m的夹紧松弛,提高了电池模组吊运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组115的上支撑臂1151和下支撑臂1152两端与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和第三支撑杆114之间的对应连接处均可以设置紧固螺母2,以在完成对电芯模组m的装夹吊起后对整个支架体11的结构进行紧固,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吊运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吊具支架1为不锈钢制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其中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支架(1),
所述吊具支架(1)包括支架体(11)、吊耳(12)和吊臂(13),所述吊耳(12)设置于所述支架体(11)顶部,所述吊臂(13)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体(11)底部连接,所述吊臂(13)的另一端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卡接凸缘(13a),所述支架体(11)上设置有多组所述吊臂(13),每组所述吊臂(13)均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吊耳(12)两侧的两个所述吊臂(13),两个所述吊臂(13)之间的间距可调,多组所述吊臂(13)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13)包括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二连接段(132),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体(1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32)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凸缘(13a)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3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13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开设有调节槽(131a),所述调节槽(131a)沿所述吊臂(1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段(132)的一端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调节槽(131a)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32)包括杆体(1321)和凸缘套筒(1322),所述杆体(13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杆体(132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桩(1323),所述凸缘套筒(1322)插装于所述插桩(1323)上,所述卡接凸缘(13a)设置于所述凸缘套筒(1322)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11)包括吊耳支架(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第三支撑杆(114)和与多组所述吊臂(13)一一对应的连杆组(115),所述吊耳支架(111)呈条状,所述第一支撑杆(112)、所述第二支撑杆(113)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14)相互平行,所述吊耳支架(111)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形通孔(1111),所述吊耳(12)设置于所述吊耳支架(111)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12)穿设于所述腰形通孔(1111)中,所述第二支撑杆(113)与所述吊耳支架(1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14)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13)的两侧,同组的两个所述吊臂(13)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114)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12)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11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113)和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114)之间通过所述连杆组(11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114)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支撑杆(114)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吊臂(13)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母(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支架(1)为不锈钢制件。
CN202320726880.5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Active CN219792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6880.5U CN2197922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6880.5U CN2197922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2200U true CN21979220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6880.5U Active CN2197922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2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442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系统
CN219792200U (zh) 一种电芯模组吊运装置
CN21965892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9303883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
CN107732075B (zh) 一种电池包夹具
CN215527866U (zh) 用于电芯堆叠体的箱体和电池包
CN210884895U (zh) 可吊装多个石墨舟的石墨舟吊装结构及pecvd设备
CN212924098U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210156494U (zh) 一种圆柱电芯模组成型装置
CN209956538U (zh) 一种锂电池夹持转运装置
CN219457855U (zh) 一种电池箱、电源系统及配电设备
CN21638962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总成箱体
CN219689113U (zh) 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吊装用工装
CN21897568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404614U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组焊接结构
CN220449496U (zh) 一种用于电池箱体的吊装工装及电池箱体
CN216903057U (zh) 一种方形电芯模组组装工装
CN210628016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干式变压器
CN220948932U (zh) 悬挂杆组件及自动装箱器具
CN218024958U (zh) 吊具及电池吊装系统
CN220210303U (zh) 一种光伏发电用的光伏板布置结构
CN213473974U (zh) 一种风电叶片吊装存放架
CN213093306U (zh) 快换式电池包
CN215816115U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安装结构
CN212543703U (zh) 易于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