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1969U - 皮带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皮带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1969U
CN219791969U CN202320515721.0U CN202320515721U CN219791969U CN 219791969 U CN219791969 U CN 219791969U CN 202320515721 U CN202320515721 U CN 202320515721U CN 219791969 U CN219791969 U CN 219791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eeding
driving
feeding mechanism
gea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57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军
廖珠君
陈鹏宇
薛金强
童中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chuan Electric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chuan Electric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chuan Electric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chuan Electric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57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1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1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1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送线装置,包括机台,机台的上端设置送线机构,机台的下端设置驱动机构,送线机构中的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的驱动轮、压紧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左送线机构的皮带与右送线机构的皮带相互配合用于输送线材;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齿轮、从动齿轮,驱动轴上空套并轴向固定一主摆臂,主摆臂的一端延伸并空套在支承轴上,驱动机构还包括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左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左主轴的一端上,右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右主轴的一端上,左、右主轴的另一端均穿过机台上的让位孔,分别与左、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周向固定,左主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右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Description

皮带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材的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电机的功率和电机性能,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驱动电机已普遍使用铜线作为绕组线圈,尤其是矩形铜线。因为铜线作为了绕组线圈,故在制作时对铜线的送线精度要求较高。现在,通常是采用输送线上设置的多个气爪夹紧铜线进行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需要气爪松开并复位后再次夹紧,步骤复杂,送线的效率低。且气爪夹紧会产生集中的夹持力,易导致铜线变形受损,无法满足铜线的高精度送线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带送线装置,其通过左、右送线机构输送金属线材,输送的效率高,可满足送线的高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送线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送线机构,所述机台的下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送线机构和右送线机构,所述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驱动轮、压紧轮,所述驱动轮与压紧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与右送线机构的皮带相互配合用于输送线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齿轮、从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周向固定在一驱动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从动齿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一与驱动轴平行的支承轴上,所述驱动轴上空套并轴向固定一主摆臂,所述主摆臂的一端延伸并空套在支承轴上,使所述支承轴可以驱动轴为中心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所述左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左主轴的一端上,所述右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右主轴的一端上,所述机台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让位孔,左、右主轴的另一端均穿过该让位孔,分别与左、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周向固定,所述左主动齿轮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所述右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主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下,一副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上,所述副摆臂的两侧分别套设在驱动轴、支承轴上,且与驱动轴、支承轴轴向固定,所述副摆臂上设置圆弧调节孔,所述圆弧调节孔的圆心与驱动轴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副摆臂通过螺钉穿过圆弧调节孔与机台的下端连接。
所述副摆臂上连接有一拉簧,所述拉簧与支承轴同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副摆臂、机台连接固定,用于使从动齿轮与动力齿轮之间无间隙啮合。
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机台的上端,所述调节板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安装轴,所述压紧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压紧轮的中心与驱动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线材的输送方向。
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左右延伸的第一条形孔,各第一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连接使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
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皮带套设在驱动轮、压紧轮以及张紧轮上。
所述张紧轮空套在一第二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一张紧调节块上,所述张紧调节块上设置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调节板连接,使所述张紧调节块可相对于调节板左右移动调节。
所述机台上端设置线材的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第一、二导向支架上设置导向槽,两者分别设于送线机构的两侧用于供输送的线材穿过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
所述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上均设置左右延伸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上端连接,使第一、二导向支架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润滑齿轮,其中一个润滑齿轮与左主动齿轮啮合,另一个润滑齿轮与右主动齿轮啮合。两个润滑齿轮分别空套在第三安装轴上,各第三安装轴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各安装座上分别设置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下端连接,使所述安装座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台的上端设置送线机构,所述机台的下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送线机构和右送线机构,所述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驱动轮、压紧轮,所述驱动轮与压紧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与右送线机构的皮带相互配合用于输送线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齿轮、从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周向固定在一驱动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从动齿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一与驱动轴平行的支承轴上,所述驱动轴上空套并轴向固定一主摆臂,所述主摆臂的一端延伸并空套在支承轴上,使所述支承轴可以驱动轴为中心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所述左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左主轴的一端上,所述右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右主轴的一端上,所述机台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让位孔,左、右主轴的另一端均穿过该让位孔,分别与左、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周向固定,所述左主动齿轮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所述右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该皮带送线装置中,电机带动驱动轴旋转,由此使动力齿轮旋转,动力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以及左主动齿轮旋转,旋转的从动齿轮便会带动右主动齿轮旋转。最后,左主动齿轮通过左主轴带动左驱动轮旋转,实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的运动,右主动齿轮通过右主轴带动右驱动轮旋转,实现右送线机构的皮带的运动,且两皮带相互配合同步运动将位于两皮带之间的线材向前输送。线材的输送无中断,输送的效率高,提高了制作效率。且皮带具有缓冲效果,皮带与线材之间的接触更好,相互之间的贴合度也更高,可防止线材变形受损的情况,满足了送线的高精度要求。此外,该装置中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在输送前根据线材的尺寸调节右送线机构的位置,使左、右皮带之间的间距为适于输送线材的间距。调节时右驱动轮、右主轴以及右主动齿轮均会一起向左或向右移动,因为主摆臂的设置从动齿轮可绕动力齿轮公转,由此使得在右主动齿轮移位的过程中,从动齿轮可自适应地绕动力齿轮公转,并靠近右主动齿轮始终与右主动齿轮啮合,调节到位后固定支承轴的位置即可。通过调节使得该装置可用于不同尺寸线材的输送,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且在换产时装置的调节也简单。
所述主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下,一副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上,所述副摆臂的两侧分别套设在驱动轴、支承轴上,且与驱动轴、支承轴轴向固定,所述副摆臂上设置圆弧调节孔,所述圆弧调节孔的圆心与驱动轴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副摆臂通过螺钉穿过圆弧调节孔与机台的下端连接。副摆臂也可使从动齿轮绕动力齿轮公转,同时其还具有固定从动齿轮位置的作用。调节前先拧松圆弧调节孔中的螺钉,调节时从动齿轮绕动力齿轮自适应的旋转时,支承轴以及副摆臂均会绕动力齿轮旋转,旋转到位后再拧紧圆弧调节孔中的螺钉,便可固定调节到位后的从动齿轮的位置,使得驱动机构更稳定。
所述副摆臂上连接有一拉簧,所述拉簧与支承轴同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副摆臂、机台连接固定,用于使从动齿轮与右主动齿轮之间无间隙啮合。在拧松圆弧调节孔中的螺钉后,通过拉簧的拉力可使从动齿轮始终紧靠右主动齿轮,与右主动齿轮之间无间隙啮合。
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机台的上端,所述调节板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安装轴,所述压紧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压紧轮的中心与驱动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线材的输送方向。通过调节板使各送线机构更加一体化,更便于移动调节。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左右延伸的第一条形孔,各第一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连接使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先在调节前拧松第一条形孔中的螺钉,调节时向左或向右移动调节板,到位后再拧紧第一条形孔中的螺钉便可固定调节板的位置。
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皮带套设在驱动轮、压紧轮以及张紧轮上。通过张紧轮使得各送线机构的皮带松紧可调,可防止皮带的松弛打滑,提高了输送的稳定性。
所述张紧轮空套在一第二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一张紧调节块上,所述张紧调节块上设置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调节板连接,使所述张紧调节块可相对于调节板左右移动调节。张紧轮对皮带的张紧调节也简单,调节前先拧松第二条形孔中的螺钉,再左右移动张紧调节块使张紧轮到位后拧紧第二条形孔中的螺钉即可。
所述机台上端设置线材的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第一、二导向支架上设置导向槽,两者分别设于送线机构的两侧用于供输送的线材穿过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形成了线材输送的导向,使得线材呈平行于压紧轮的中心与驱动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方向进入或输出送线机构,提高了线材的输送精度。
所述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上均设置左右延伸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上端连接,使第一、二导向支架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也可左右调节,更有利于将输送的线材调节至两皮带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线材的输送精度也更高。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润滑齿轮,其中一个润滑齿轮与左主动齿轮啮合,另一个润滑齿轮与右主动齿轮啮合,两个润滑齿轮分别空套在第三安装轴上,各第三安装轴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各安装座上分别设置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下端连接,使所述安装座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通过润滑齿轮的润滑,可减小驱动机构的磨损,且润滑齿轮也可根据右主动齿轮的移动进行位置的调节。调节前先拧松第三条形孔中的螺钉,在右主动齿轮调节到位后,使右润滑齿轮保持与右主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再拧紧第三条形孔中的螺钉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该皮带送线装置可实现线材的无中断输送,输送的效率高,提高了制作效率。且皮带具有缓冲效果,皮带与线材之间的接触更好,相互之间的贴合度也更高,可防止线材变形受损的情况,满足了送线的高精度要求。此外,该装置中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调节过程中从动齿轮可自适应地绕动力齿轮公转,并靠近右主动齿轮始终与右主动齿轮啮合。通过调节使得该装置可用于不同尺寸线材的输送,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且在换产时装置的调节也简单。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皮带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右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动齿轮、右主动齿轮、润滑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驱动机构与送线机构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主摆臂、副摆臂与驱动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调节板上设置张紧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机台上设置让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机台,1-1为让位孔,2为调节板,2-1为第一条形孔,3为线材,4为第一导向支架,5为压紧轮,6为皮带,7为张紧轮,8为张紧调节块,8-1为第二条形孔,9为驱动轮,10为第二导向支架,11为电机,12为润滑齿轮,13为右主动齿轮,14为主摆臂,15为左主动齿轮,16为驱动轴,17为从动齿轮,18为拉簧,19为动力齿轮,20为副摆臂,20-1为圆弧调节孔,21为安装座,22为右主轴,23为左主轴,24为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0,一种皮带送线装置,包括机台1,机台1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机台1的上端设置送线机构,所述机台1的下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送线机构和右送线机构,所述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1左右可调。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驱动轮9、压紧轮5,所述驱动轮9与压紧轮5之间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所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6与右送线机构的皮带6相互配合用于输送线材3。本实施例中输送的线材3可以为金属线材,例如铜线,具体的还可以书矩形铜线。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调节板2,所述调节板2可左右移动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机台1的上端,所述调节板2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安装轴,所述压紧轮5空套并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压紧轮5的中心与驱动轮9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线材3的输送方向。通过调节板2使各送线机构更加一体化,更便于移动调节。所述调节板2上设有多个左右延伸的第一条形孔2-1,各第一条形孔2-1供螺钉穿过与机台1连接使调节板2可左右移动调节。先在调节前拧松第一条形孔2-1中的螺钉,调节时向左或向右移动调节板2,到位后再拧紧第一条形孔2-1中的螺钉便可固定调节板2的位置。
装置的左、右送线机构分别还包括张紧轮7,所述皮带6套设在驱动轮9、压紧轮5以及张紧轮7上。通过张紧轮7使得各送线机构的皮带6松紧可调,可防止皮带6的松弛打滑,提高了输送的稳定性。所述张紧轮7空套且轴向固定在一第二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一张紧调节块8上,所述张紧调节块8上设置第二条形孔9-1,所述第二条形孔9-1供螺钉穿过与调节板2连接,使所述张紧调节块8可相对于调节板2左右移动调节。张紧轮7对皮带6的张紧调节也简单,调节前先拧松第二条形孔9-1中的螺钉,再左右移动张紧调节块8使张紧轮7到位后拧紧第二条形孔9-1中的螺钉即可。
装置的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齿轮19、从动齿轮17,所述动力齿轮19周向固定且轴向固定地设在一驱动轴16上,驱动轴16与电机11的电机11轴固定连接,使电机11驱动动力齿轮19旋转。所述从动齿轮17空套并轴向固定在一与驱动轴16平行的支承轴上,所述驱动轴16上空套并轴向固定一主摆臂14,主摆臂14上设有供驱动轴16穿过的孔。所述主摆臂14的一端延伸并空套在支承轴上,使所述支承轴可以驱动轴16为中心旋转,主摆臂14设有供支承轴穿过的孔。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左主动齿轮15、右主动齿轮13,所述左主动齿轮15周向固定且轴向固定地设在一左主轴23的一端上,所述右主动齿轮13周向固定且轴向固定地设在一右主轴22的一端上。所述机台1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让位孔1-1,左、右主轴的另一端均穿过该让位孔1-1,分别与左、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9周向固定,让位孔1-1为右送线机构的调节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也即左主轴2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机台1的上、下端面,且分别固定设置左送线机构的驱动轮9与左主动齿轮15;右主轴2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机台1的上、下端面,且分别固定设置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9与右主动齿轮13。所述左主动齿轮15与所述动力齿轮19啮合,所述右主动齿轮13与所述从动齿轮17啮合。
装置的主摆臂14设于所述动力齿轮19与从动齿轮17之下,一副摆臂20设于所述动力齿轮19与从动齿轮17之上,所述副摆臂20的两侧分别套设在驱动轴16、支承轴上,且与驱动轴16、支承轴轴向固定。所述副摆臂20上设置圆弧调节孔20-1,所述圆弧调节孔20-1的圆心与驱动轴16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副摆臂20通过螺钉穿过圆弧调节孔20-1与机台1的下端连接。副摆臂20也可使从动齿轮17绕动力齿轮19公转,同时其还具有固定从动齿轮17位置的作用。调节前先拧松圆弧调节孔20-1中的螺钉,调节时从动齿轮17绕动力齿轮19自适应的旋转时,支承轴以及副摆臂20均会绕动力齿轮19旋转,旋转到位后再拧紧圆弧调节孔20-1中的螺钉,便可固定调节到位后的从动齿轮17的位置,使得驱动机构更稳定。所述副摆臂20上连接有一拉簧18,所述拉簧18与支承轴同侧,所述拉簧18的两端分别与副摆臂20、机台1连接固定,用于使从动齿轮17与右主动齿轮13之间无间隙啮合。在拧松圆弧调节孔20-1中的螺钉后,通过拉簧18的拉力可使从动齿轮17始终紧靠右主动齿轮13,与右主动齿轮13之间无间隙啮合。
本实施例中,机台1上端设置线材3的第一导向支架4、第二导向支架10,第一、二导向支架上设置导向槽,两者分别设于送线机构的两侧用于供输送的线材3穿过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第一导向支架4、第二导向支架10形成了线材3输送的导向,使得线材3呈平行于压紧轮5的中心与驱动轮9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方向进入或输出送线机构,提高了线材3的输送精度。所述第一导向支架4、第二导向支架10上均设置左右延伸的条形槽24,所述条形槽24供螺钉穿过与机台1的上端连接,使第一、二导向支架可相对于机台1左右移动调节。第一导向支架4、第二导向支架10上条形槽2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不同。第一导向支架4、第二导向支架10也可左右调节,更有利于将输送的线材3调节至两皮带6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线材3的输送精度也更高。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润滑齿轮12,其中一个润滑齿轮12与左主动齿轮15啮合,另一个润滑齿轮12与右主动齿轮13啮合,两个润滑齿轮12分别空套且轴向固定设置在第三安装轴上,各第三安装轴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座21上。各安装座21上分别设置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1的下端连接,使所述安装座21可相对于机台1左右移动调节。通过润滑齿轮12的润滑,可减小驱动机构的磨损,且润滑齿轮12也可根据右主动齿轮13的移动进行位置的调节。调节前先拧松第三条形孔中的螺钉,在右主动齿轮13调节到位后,使右润滑齿轮12保持与右主动齿轮13之间的啮合,再拧紧第三条形孔中的螺钉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6送线装置在输送时,电机11带动驱动轴16旋转,由此使动力齿轮19旋转,动力齿轮19带动从动齿轮17以及左主动齿轮15旋转,旋转的从动齿轮17便会带动右主动齿轮13旋转。最后,左主动齿轮15通过左主轴23带动左驱动轮9旋转,实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6的运动,右主动齿轮13通过右主轴22带动右驱动轮9旋转,实现右送线机构的皮带6的运动,且两皮带6相互配合同步运动将位于两皮带6之间的线材3向前输送。线材3的输送无中断,输送的效率高,提高了制作效率。且皮带6具有缓冲效果,皮带6与线材3之间的接触更好,相互之间的贴合度也更高,可防止线材3变形受损的情况,满足了送线的高精度要求。
此外,该装置中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1左右可调,在输送前根据线材3的尺寸调节右送线机构的位置,使左、右皮带6之间的间距为适于输送线材3的间距。调节时右驱动轮9、右主轴22以及右主动齿轮13均会一起向左或向右移动,因为主摆臂14的设置从动齿轮17可绕动力齿轮19公转,由此使得在右主动齿轮13移位的过程中,从动齿轮17可自适应地绕动力齿轮19公转,并靠近右主动齿轮13始终与右主动齿轮13啮合,调节到位后固定支承轴的位置即可。通过调节使得该装置可用于不同尺寸线材3的输送,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且在换产时装置的调节也简单。

Claims (10)

1.一种皮带送线装置,包括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上端设置送线机构,所述机台的下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送线机构和右送线机构,所述右送线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机台左右可调,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驱动轮、压紧轮,所述驱动轮与压紧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左送线机构的皮带与右送线机构的皮带相互配合用于输送线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齿轮、从动齿轮,所述动力齿轮周向固定在一驱动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从动齿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一与驱动轴平行的支承轴上,所述驱动轴上空套并轴向固定一主摆臂,所述主摆臂的一端延伸并空套在支承轴上,使所述支承轴可以驱动轴为中心旋转,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所述左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左主轴的一端上,所述右主动齿轮周向固定在一右主轴的一端上,所述机台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让位孔,左、右主轴的另一端均穿过该让位孔,分别与左、右送线机构的驱动轮周向固定,所述左主动齿轮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所述右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下,一副摆臂设于所述动力齿轮与从动齿轮之上,所述副摆臂的两侧分别套设在驱动轴、支承轴上,且与驱动轴、支承轴轴向固定,所述副摆臂上设置圆弧调节孔,所述圆弧调节孔的圆心与驱动轴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副摆臂通过螺钉穿过圆弧调节孔与机台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摆臂上连接有一拉簧,所述拉簧与支承轴同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副摆臂、机台连接固定,用于使从动齿轮与右主动齿轮之间无间隙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地连接在所述机台的上端,所述调节板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安装轴,所述压紧轮空套并轴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压紧轮的中心与驱动轮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线材的输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左右延伸的第一条形孔,各第一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连接使调节板可左右移动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送线机构分别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皮带套设在驱动轮、压紧轮以及张紧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空套在一第二安装轴上,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一张紧调节块上,所述张紧调节块上设置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调节板连接,使所述张紧调节块可相对于调节板左右移动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端设置线材的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第一、二导向支架上设置导向槽,两者分别设于送线机构的两侧用于供输送的线材穿过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架、第二导向支架上均设置左右延伸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上端连接,使第一、二导向支架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润滑齿轮,其中一个润滑齿轮与左主动齿轮啮合,另一个润滑齿轮与右主动齿轮啮合,两个润滑齿轮分别空套在第三安装轴上,各第三安装轴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各安装座上分别设置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供螺钉穿过与机台的下端连接,使所述安装座可相对于机台左右移动调节。
CN202320515721.0U 2023-03-16 2023-03-16 皮带送线装置 Active CN219791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5721.0U CN219791969U (zh) 2023-03-16 2023-03-16 皮带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5721.0U CN219791969U (zh) 2023-03-16 2023-03-16 皮带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1969U true CN219791969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5721.0U Active CN219791969U (zh) 2023-03-16 2023-03-16 皮带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1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9191U (zh) 下料机的输送机构
CN219791969U (zh) 皮带送线装置
CN201383616Y (zh) 全自动单头端子压着机的送线机构
CN116081386A (zh) 皮带送线装置
CN112428005B (zh) 一种便于调节供料速度的机械加工用输送机构
CN219074813U (zh) 一种行星轮轴加工用压装装置
CN218142576U (zh) 一种输送带调节机构
KR101479546B1 (ko) 스프링 포밍머신용 직선 이송 툴
CN112002550B (zh) 线圈绕制的智能拉紧装置和控制方法
CN206230028U (zh) 一种双主轴数控车床的主轴传动机构
CN209572996U (zh) 用于麻花机的切刀传动导向机构
CN201647700U (zh) 一种变径复卷机
CN216540544U (zh) 铜带机双支撑结构
CN206814117U (zh) 一种环保电线的全自动绕线机
CN216031251U (zh) 一种具有导向结构的卷材分切装置
CN220617925U (zh) 一种引线收引机
CN216540545U (zh) 双驱动送料结构及其铜带机
CN115007964B (zh) 一种新型具有调节功能的锡丝焊接装置
CN210182227U (zh) 定位送线装置
CN113352126B (zh) 一种芯棒切割加工用高精度调节限位机构
CN215207614U (zh) 一种定长可调压力变间隙双驱动送料装置
CN215796509U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输送设备
CN216706227U (zh) 一种焊锡机用的送锡装置
CN220716473U (zh)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CN216710546U (zh) 输送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