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0286U -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0286U
CN219790286U CN202321153813.5U CN202321153813U CN219790286U CN 219790286 U CN219790286 U CN 219790286U CN 202321153813 U CN202321153813 U CN 202321153813U CN 219790286 U CN219790286 U CN 219790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plate
bottom plate
group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38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骏
朱钢强
丁科
李波
刘建东
李涛
王国兴
王保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enghong Compar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enghong Compar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enghong Compar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enghong Compar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38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0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0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0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主车架、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副车架,主车架下侧设置有副车架,主车架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底板,第一固定底板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副车架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底板,第二固定底板上端面横向设置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下侧设置有上插接板,下连接板上侧设置有下插接板,上连接板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直角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上插接板与下插接板能够将主车架与副车架进行稳固连接,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且通过设置的直角卡板能够从内部对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提高了对主副车架的连接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属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为了改善主车架的承载能力,避免载荷应力集中造成主车架的纵梁损坏,通常在主车架和车身之间增设副车架以起到过渡作用。车辆主副车架之间要想实现稳定的连接,通常需要用到专门的连接机构。
现有技术中,主副车架的连接机构结构较为单一,受力点较为集中,不能很好地保证主副车架之间稳定连接,如果想要确保主副车架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将不同种的连接机构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连接机构连接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增大了安装难度,现在急需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上插接板与下插接板能够将主车架与副车架进行稳固连接,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且通过设置的直角卡板能够从内部对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提高了对主副车架的连接稳固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主车架、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副车架,所述主车架下侧设置有副车架,所述主车架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底板,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副车架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底板,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端面横向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下侧设置有上插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侧设置有下插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直角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底板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与主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底板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与副车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与上连接板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第一固定底板以及上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三加强筋板,所述第三加强筋板与第二固定底板以及下连接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直角卡板通过两组第二紧固螺栓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直角卡板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插接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插接板对称设置于上连接板下端面左右两侧,所述下插接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插接板对称设置于下连接板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上插接板内部宽度与下插接板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插接板以及下插接板内部均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上插接板与下插接板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通孔与第二紧固螺栓为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通过设置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第一固定底板、上插接板、直角卡板、下插接板以及第二固定底板,该设计通过上插接板与下插接板能够将主车架与副车架进行稳固连接,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且通过设置的直角卡板能够从内部对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提高了对主副车架的连接稳固性,解决了原有主副车架的连接机构结构较为单一,受力点较为集中,不能很好地保证主副车架之间稳定连接,如果想要确保主副车架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将不同种的连接机构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连接机构连接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增大了安装难度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中上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中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车架、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4-副车架、5-第一固定底板、6-第一加强筋板、7-第一紧固螺栓、8-上插接板、9-直角卡板、10-第二紧固螺栓、11-第二加强筋板、12-定位通孔、13-下插接板、14-第三加强筋板、15-第二固定底板。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主车架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以及副车架4,主车架1下侧设置有副车架4,主车架1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底板5,第一固定底板5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2,副车架4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底板15,第二固定底板15上端面横向设置有下连接板3,上连接板2下侧设置有上插接板8,下连接板上侧设置有下插接板13,上连接板2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直角卡板9,该设计解决了原有主副车架4的连接机构结构较为单一,受力点较为集中,不能很好地保证主副车架4之间稳定连接,如果想要确保主副车架4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将不同种的连接机构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连接机构连接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此也就增大了安装难度的问题。
第一固定底板5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7与主车架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底板15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7与副车架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紧固螺栓7能够对第一固定底板5以及第二固定板15进行安装固定。
第一固定底板5与上连接板2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加强筋板6与第一固定底板5以及上连接板2焊接固定,第二固定底板15与下连接板3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三加强筋板14,第三加强筋板14与第二固定底板15以及下连接板3焊接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板6提高了第一固定底板5与上连接板2的结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的第三加强筋板14提高了第二固定底板15与下连接板3的结构支撑强度。
直角卡板9通过两组第二紧固螺栓10与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便于对直角卡板9进行安装固定,直角卡板9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11,通过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板11提高了直角板的结构稳固性。
上插接板8设置有两组,两组上插接板8对称设置于上连接板2下端面左右两侧,下插接板13设置有两组,两组下插接板13对称设置于下连接板3上端面左右两侧,上插接板8内部宽度与下插接板13厚度相同,通过设置的两组上插接板8与下插接板13能够从左右两侧对上连接板2以及下连接板3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的连接稳固性。
上插接板8以及下插接板13内部均开设有定位通孔12,上插接板8与下插接板13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固定连接,定位通孔12与第二紧固螺栓10为过盈配合,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便于将上插接板8与下插接板13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用时,首先通过第一紧固螺栓7将第一固定底板5固定安装于主车架1上,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将第二固定底板15固定安装于副车架4上,并使下插接板13插入到上插接板8内部,同时使直角板下表面与下连接板3表面贴合,然后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将直角卡板9与下连接板3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将上插接板8下插接板13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对主车架1与副车架4的连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包括主车架(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以及副车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1)下侧设置有副车架(4),所述主车架(1)前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底板(5),所述第一固定底板(5)下端面横向设置有上连接板(2),所述副车架(4)前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底板(15),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5)上端面横向设置有下连接板(3),所述上连接板(2)下侧设置有上插接板(8),所述下连接板(3)上侧设置有下插接板(13),所述上连接板(2)下端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直角卡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板(5)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7)与主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5)通过多组第一紧固螺栓(7)与副车架(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底板(5)与上连接板(2)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一加强筋板(6),所述第一加强筋板(6)与第一固定底板(5)以及上连接板(2)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5)与下连接板(3)之间均匀设置有三组第三加强筋板(14),所述第三加强筋板(14)与第二固定底板(15)以及下连接板(3)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卡板(9)通过两组第二紧固螺栓(10)与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直角卡板(9)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板(8)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插接板(8)对称设置于上连接板(2)下端面左右两侧,所述下插接板(1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插接板(13)对称设置于下连接板(3)上端面左右两侧,所述上插接板(8)内部宽度与下插接板(13)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板(8)以及下插接板(13)内部均开设有定位通孔(12),所述上插接板(8)与下插接板(13)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通孔(12)与第二紧固螺栓(10)为过盈配合。
CN202321153813.5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Active CN219790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3813.5U CN21979028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3813.5U CN21979028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0286U true CN21979028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3813.5U Active CN219790286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0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90286U (zh)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机构
CN113428230B (zh) 一种半挂车纵梁总成
US11912336B2 (en) Rear subframe assembly
CN212828699U (zh) 汽车仪表横梁与中通道的连接结构
CN213472688U (zh) 前悬架横向推力杆支座梁、前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3735240U (zh) 一种半挂车车厢与底盘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20974331U (zh) 一种全地形车车架
CN219727868U (zh) 一种大功率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储氢底盘结构
CN216636626U (zh) 一种轻量化式车架总成
CN217778339U (zh) 一种内置结构的动力电池支架总成
CN215284987U (zh) 一种稳固型半挂车车架
CN219382597U (zh) 一种轻量化高稳定车架总成
CN217496052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电瓶支架结构
CN220430283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3651763U (zh) 一种叉车顶架
CN219969784U (zh) 一种高承载型汽车副车架
CN216636622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板总成结构
CN212890639U (zh) 一种半挂车承重鹅颈
CN212073581U (zh) 一种悬架推力杆上支座
CN210149218U (zh) 一种无副梁托架连接结构
CN214565640U (zh) 一种通用纵梁前段上后加强铁
CN211731561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8858090U (zh) 气囊连接板及配置气囊连接板的空气悬架
CN217198353U (zh) 一种车架总成
CN219257484U (zh) 一种新型汽车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