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909U -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3909U
CN219773909U CN202321262155.3U CN202321262155U CN219773909U CN 219773909 U CN219773909 U CN 219773909U CN 202321262155 U CN202321262155 U CN 202321262155U CN 219773909 U CN219773909 U CN 219773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anel
door
outer pane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21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典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21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3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3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3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把手及车辆,车门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把手本体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螺接在车门上,把手本体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把手本体包括内面板、腔体加强骨架、外面板和侧面板,腔体加强骨架位于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内面板、外面板和侧面板均与腔体加强骨架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强了把手本体与车门的连接性能,增强了把手本体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开关车门时,车门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

Description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门的内侧通常设置内把手,内把手用于用户在车辆内开关车门时使用。
目前,内把手包括只有一端与车门连接的悬浮式内把手,悬浮式内把手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车门相连的安装硬点,悬浮式内把手的另一端悬空设置。
然而,在开关车门时,悬浮式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影响悬浮式内把手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门内把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悬浮式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螺接在车门上,所述把手本体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
所述把手本体包括内面板、腔体加强骨架、外面板和侧面板,所述腔体加强骨架位于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所述内面板、所述外面板和所述侧面板均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相连。
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的一端部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螺接在所述车门上,三个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呈三角形布置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端部。
可选地,所述内面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过孔,所述腔体加强骨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过孔,所述外面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过孔,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过孔、所述第二安装过孔和所述第三安装过孔并螺接在所述车门上。
可选地,所述腔体加强骨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一弹性卡,所述外面板包括外面板本体,所述外面板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卡内。
可选地,所述腔体加强骨架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外面板螺接。
可选地,所述腔体加强骨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多个所述第二卡槽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二弹性卡,所述内面板包括内面板本体,所述内面板本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多个所述第二卡扣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卡内。
可选地,所述外面板本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柱,每个所述安装柱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腔体加强骨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的第一端和背离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把手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腔体加强骨架的材质为聚酰胺或聚丙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把手本体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螺接在车门上的设置,增强了把手本体与车门的连接性能;通过位于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的腔体加强骨架的设置,增强了把手本体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开关车门时,车门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解决了在开关车门时,车门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整车产品质量;此外,把手本体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为悬浮式内把手,用户可以从多个方向握持把手本体的另一端部,增加了握持把手本体的操作方式的多样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内悬浮式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门内把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腔体加强骨架与内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腔体加强骨架与第二弹性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腔体加强骨架与第一弹性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内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中的外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把手本体,11-内面板,111-内面板本体,1111-第一安装过孔,112-第二卡扣,12-腔体加强骨架,121-第二安装过孔,122-第一卡槽,123-第二卡槽,124-安装孔,13-外面板,131-外面板本体,1311-第三安装过孔,132-第一卡扣,133-安装柱,1331-螺纹孔,14-侧面板,15-第一螺纹紧固件,16-第二螺纹紧固件,17-第一弹性卡,18-第二弹性卡,19-把手部,20-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参照图1和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把手本体10,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把手本体10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把手本体10包括内面板11、腔体加强骨架12、外面板13和侧面板14,腔体加强骨架12位于内面板11与外面板13之间,内面板11、外面板13和侧面板14均与腔体加强骨架12相连。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应用于车辆,该车辆可以为各种车型的汽车,如可以为轿车、商务车、越野车或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方位、前后方位、内外侧方位与车辆的上下方位、前后方位、内外侧方位一致。该车辆包括车门,车门包括内饰板20。
参照图2,把手本体10的下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数量优选为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具体可以为螺钉。车门包括门内板加强钣金,第一螺纹紧固件15具体可以螺接在门内板加强钣金上。
把手本体10的上部悬空设置,把手本体10与内饰板20之间形成抓握间隙。把手本体10的上部倾斜设置,把手本体10的上部可以向前倾斜,把手本体10的上部也可以向后倾斜。参照图1,图1中的把手本体10的上部向后倾斜。通过把手本体10的上部的倾斜设置,能使用户更加灵活地对把手本体10去进行抓握,提高了把手本体10的使用的灵活性。
参照图1至图4,内面板11背离内饰板20,外面板13靠近内饰板20,内面板11、外面板13和侧面板14围成把手腔体,腔体加强骨架12的部分位于把手腔体内。腔体加强骨架12与内面板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螺接中的至少一种,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螺接中的至少一种,腔体加强骨架12与侧面板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卡接。内面板11的材质、外面板13的材质和侧面板14的材质均可以采用PA66(聚酰胺66),以满足把手本体10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通过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的设置,增强了把手本体10与车门的连接性能;通过位于内面板11与外面板13之间的腔体加强骨架12的设置,增强了把手本体10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开关车门时,车门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解决了在开关车门时,车门内把手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并发出异响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整车产品质量;此外,把手本体10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把手为悬浮式内把手,用户可以从多个方向握持把手本体10的另一端部,增加了握持把手本体10的操作方式的多样性。
参照图2,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呈三角形布置在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
具体的,把手本体10的下部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在满足布置空间要求的前提下,三个螺纹紧固件15之间的距离可以尽可能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呈三角形布置在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的设置,增强了把手本体10与车门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在布置空间足够的前提下,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可以通过六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其中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呈三角形布置在把手本体10的下部,另外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同样呈三角形布置在把手本体10的下部。
参照图5、图7和图8,内面板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过孔1111,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过孔121,外面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过孔1311,第一螺纹紧固件15依次穿过第一安装过孔1111、第二安装过孔121和第三安装过孔1311并螺接在车门上。
具体的,第一安装过孔1111的数量、第二安装过孔121的数量、第三安装过孔1311的数量均与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数量相等。把手本体10的下部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时,第一螺纹紧固件15依次从第一安装过孔1111、第二安装过孔121和第三安装过孔1311穿过,之后螺接在车门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面板11、腔体加强骨架12和外面板13共同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15与车门相连,增强了把手本体10与车门连接处的强度,进一步增强了把手本体10与车门的连接性能。
参照图3、图6和图8,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22,多个第一卡槽122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一弹性卡17,外面板13包括外面板本体131,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132,多个第一卡扣132分别卡接在第一弹性卡17内。
具体的,第一卡槽122的数量优选为六个。第一弹性卡17的数量和第一卡扣132的数量均与第一卡槽122的数量相等。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即外面板本体131靠近内面板11的表面。外面板本体131与第一卡扣13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卡接的设置,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的连接方式简单;通过多个卡接点位的设置,能够保证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的连接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卡接时,可以先将第一弹性卡17卡接在第一卡槽122上,之后将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卡扣132卡接在第一弹性卡17上,即将外面板13卡接在腔体加强骨架12的外侧,进而将腔体加强骨架12的卡接点位遮盖住,使得外面板13和腔体加强骨架12之间没有外露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4,腔体加强骨架12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16与外面板13螺接。
具体的,第二螺纹紧固件1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第二螺纹紧固件16的数量优选为三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的连接方式除了卡接之外还有螺接,加强了腔体加强骨架12与外面板13的连接性能。
参照图3、图5和图7,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123,多个第二卡槽123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二弹性卡18,内面板11包括内面板本体111,内面板本体1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112,多个第二卡扣112分别卡接在第二弹性卡18内。
具体的,第二卡槽123的数量优选为六个。第二弹性卡18的数量、第二卡扣112的数量均与第二卡槽123的数量相等。内面板本体111的外表面即内面板本体111靠近外面板13的表面。内面板本体111与第二卡扣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腔体加强骨架12与内面板11卡接的设置,腔体加强骨架12与内面板11的连接方式简单;通过多个卡接点位的设置,能够保证腔体加强骨架12与内面板11的连接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腔体加强骨架12与内面板11卡接时,可以先将第二弹性卡18卡接在第二卡槽123上,之后将内面板本体111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卡扣112卡接在第二弹性卡18上,即将内面板11卡接在腔体加强骨架12的内侧,进而将腔体加强骨架12的卡接点位遮盖住,使得内面板11和腔体加强骨架12之间没有外露的连接结构。
参照图6和图8,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柱133,每个安装柱133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331,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与螺纹孔1331相对应的安装孔124,第二螺纹紧固件16穿过安装孔124并螺接在螺纹孔1331内。
具体的,第二螺纹紧固件16可以为螺钉。外面板13与腔体加强骨架12螺接时,可以先将外面板13卡接在腔体加强骨架12的外侧,之后将第二螺纹紧固件16穿过安装孔124,并使第二螺纹紧固件16螺接在螺纹孔1331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柱133的设置,能够避免外面板13与腔体加强骨架12的螺接点外露影响外观。
参照图2,把手本体10包括把手部19,把手部19具有靠近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第一端和背离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第二端,沿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把手部19的宽度逐渐减小。
具体的,把手部19即把手本体10中用于用户抓握的部分,把手部19是倾斜设置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可参照图2中B箭头示出的方向。把手部19的宽度方向可参照图2中C箭头示出的方向。沿B箭头示出的方向,把手部19沿其宽度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沿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把手部19的宽度逐渐减小的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于自身抓握的位置,使得把手部19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抓握需求。
腔体加强骨架12的材质为聚酰胺(PA)或聚丙烯(PP)。
具体的,腔体加强骨架12的材质优选为PA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聚酰胺或聚丙烯的强度和刚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把手本体10整体的强度和刚度;且相较于金属材质,聚酰胺或聚丙烯的密度较低,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车门内把手。且因车辆包括上述车门内把手,因此也具备上述车门内把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的实施例中车门内把手的各个结构,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本体(10),所述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车门上,所述把手本体(10)的另一端部悬空设置;
所述把手本体(10)包括内面板(11)、腔体加强骨架(12)、外面板(13)和侧面板(14),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位于所述内面板(11)与所述外面板(13)之间,所述内面板(11)、所述外面板(13)和所述侧面板(14)均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通过三个第一螺纹紧固件(15)螺接在所述车门上,三个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15)呈三角形布置在所述把手本体(10)的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板(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过孔(1111),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过孔(121),所述外面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过孔(1311),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1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过孔(1111)、所述第二安装过孔(121)和所述第三安装过孔(1311)并螺接在所述车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22),多个所述第一卡槽(122)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一弹性卡(17),所述外面板(13)包括外面板本体(131),所述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132),多个所述第一卡扣(132)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卡(1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16)与所述外面板(13)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123),多个所述第二卡槽(123)上分别卡接有多个第二弹性卡(18),所述内面板(11)包括内面板本体(111),所述内面板本体(1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112),多个所述第二卡扣(112)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卡(18)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板本体(1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柱(133),每个所述安装柱(133)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331),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纹孔(1331)相对应的安装孔(124),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16)穿过所述安装孔(124)并螺接在所述螺纹孔(13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0)包括把手部(19),所述把手部(19)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第一端和背离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15)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把手部(19)的宽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加强骨架(12)的材质为聚酰胺或聚丙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
CN202321262155.3U 2023-05-23 2023-05-23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Active CN219773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2155.3U CN219773909U (zh) 2023-05-23 2023-05-23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2155.3U CN219773909U (zh) 2023-05-23 2023-05-23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3909U true CN219773909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2155.3U Active CN219773909U (zh) 2023-05-23 2023-05-23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3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74179A1 (en) Composite Liftgate System
US20100162537A1 (en) Spacer clip
CN219773909U (zh) 车门内把手及车辆
CN209467055U (zh) 汽车侧踏板总成
US8985674B2 (en) Door trim for vehicle
CN208290937U (zh) 一种尾门的外装饰板安装组件
CN217271338U (zh) 高强度便捷性双拉伸簧片螺母
CN213199668U (zh) 皮卡车后保险杠总成
CN210881887U (zh) 车辆迎宾踏板的连接结构
JPS6456280A (en) Roof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US20200391807A1 (en) Adjustable datum pin assembly for temporarily securing a vehicle component to a vehicle structure
CN205769095U (zh) 一种带有亮条的车门总成
CN218317078U (zh) 一种结构牢固的滑板车
CN206287865U (zh) 防踢踏器具及防踢踏装置
CN22010175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紧固件
CN215850668U (zh) 侧门总成及车辆
CN210101752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横梁连接件
CN218085379U (zh) 一种汽车装饰框快捷安装的卡扣结构
CN211642029U (zh) 一种汽车踏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5097369U (zh) 一种内饰压边安装结构、舱体及车辆
CN211308739U (zh) 一种车身b柱加强板总成
CN217532722U (zh) 汽车行李架
CN212828187U (zh) 具有卡接件的车辆部件及车身组件
CN220429961U (zh) 用于车辆的拉手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00617U (zh) 车门把手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Address after: No. 888 Rainbow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37

Patentee after: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