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1961U -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1961U
CN219771961U CN202320618062.3U CN202320618062U CN219771961U CN 219771961 U CN219771961 U CN 219771961U CN 202320618062 U CN202320618062 U CN 202320618062U CN 219771961 U CN219771961 U CN 219771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temperature
channels
sub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80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engyuant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engyuant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engyuant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engyuanto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80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1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1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1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温的模具,包括底座、压膜件、压膜驱动件以及控温组件,所述压膜件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设于所述底座、压膜驱动件,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按照能够定向输送由所述控温组件所供给的调温气流的方式在其板体内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主流道、子流道和分流管,所述主流道通过所述分流管同时与若干所述子流道连通,若干所述子流道并行设置,并且若干所述子流道依据其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相对位置构建出具有梯度式流道截面的并联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导流通道以及能够选择性制冷或制热的调温组件,从而提升模具的温度调节效率,并且并行分布的梯度式流道使得模具内部受热均匀,提升了塑形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改变待成型材料物理状态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在现有技术中,模具的散热通常是通过外置的散热组件从而模具的外侧对模具进行侵袭式降温,此类降温方式可以参考公开号为CN218535283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模具,该模具虽然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是其需要对模具所处的环境持续输出降温气体或液体,该降温气体或液体存在大量的逸散,且其作用过程是从模具的外表逐渐向内部渗透,效率低下且能耗高,并且工作时间需要足够长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无法达到利用该模具进行批量生产时对生产效率的要求。此外,现有的模具加热方式通常是直接通过设置的加热棒进行加热,但是该种加热方式存在明显的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容易导致模具的塑形腔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从而导致代加工材料的受热不均,致使需要进行压铸或冲压成型的板体材料极易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温差问题而出现部分区域的翘曲变形。最后,当该模具是进行玻璃等需要降温材料的塑形时,由于成型产品需要冷却,如果采用现有模具,在开模瞬间,成型产品受到外部环境空气的侵袭,由于外部空气温度与成型产品表面温差较大,极易造成部分区域发生过于剧烈的预冷收缩,极易导致成型产品出现开裂等不良现象。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实用新型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模具所构建的塑形腔室进行加热或降温,以解决现有模具降温方式效率低下,加热方式存在受热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温的模具,其包括底座、压膜件、压膜驱动件以及控温组件,所述压膜件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设于所述底座、压膜驱动件,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按照能够定向输送由所述控温组件所供给的调温气流的方式在其板体内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主流道、子流道和分流管,其中,所述主流道通过所述分流管同时与若干所述子流道连通,若干所述子流道并行设置,并且若干所述子流道依据其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相对位置构建出具有梯度式流道截面的并联流道。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板体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子流道交叉布设的所述导流通道,并且交叉布设的所述子流道相互平行且开口方向相反;两组所述导流通道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控温组件连接,两个所述分流管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在交叉布设的所述子流道的两侧,以使得两个所述主流道在所述第一模板内对称布设。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的主流道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相互抵靠的板壁的对接口进行对接,并从而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装配在一起的情况下,分设于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板体中的所述导流通道与同一个所述控温组件连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温组件按照能够可选择地向所述导流通道输送热气流或冷气流的方式在所述压膜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导流通道连通的热气供给单元和冷气供给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通道通过连接阀贯穿所述第一模板的两个侧壁,并且插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两个相互对称的侧壁上的所述连接阀通过伸缩软管分别连通所述热气供给单元和冷气供给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伸缩软管上还设置有能够存储气体并对气体进行加压的加压腔,所述加压腔的输出端设置有能够控制其与所述伸缩软管的导通情况的按压开关。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压开关镶嵌安装在所述压膜驱动件的支撑主管中,至少两根所述支撑主管按照分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在所述支撑主管的轴向上端开口内插设有能够在其轴向上进行升降的支撑轴杆,至少两根对称分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轴杆的轴向上端安装有所述第二模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轴杆的轴向下端沿轴向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按压开关的填充槽,并且所述支撑轴杆构成所述填充槽的槽壁的杆体端部还连接有弹力件,所述弹力件远离所述支撑轴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主管的内底面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模板通过可升降的液压杆支撑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多根所述液压杆阵列排布在所述第一模板下方。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主管的轴向上端还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支撑轴杆轴向上端转动连接的齿轮啮合,并且所述齿轮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的上表面的双头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在压膜件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内布设两组相互交叉且并行的导流通道,使得导流通道能够定向输送与其连接的控温组件所产生的热气流或冷气流,并且本申请所构建的导流通道具有的梯度式结构,使得多个并联的子流道能够获得大致相等的控温气体量,从而使其所覆盖的模板板体区域均能够获得大致相等的热量或制冷量,进而整个塑形空间不同区域的温度均被调节至大致相等的温度值。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能够获得一个分布均匀地加热或冷却处理,使得两个构建的塑形空间各点位温度大致相等,从而保证了塑形材料能够受热均匀,从而防止板体材料极易在成型过程中出现部分区域的翘曲变形。本申请所设置的导流通道还能够加速热量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内的传导速度,从而加速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升温或减速速度。
本申请通过将按压开关与支撑轴杆带动第二模具的升降运动进行联动,使得控温组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向导流通道内输送热气流或冷气流,以实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加热或冷却。本申请的加热和冷却可以是与压模和开模过程中相对应,从而使得模具塑形过程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进一步提升模具的塑形效率。
此外,本申请的热气流的输送是具有一个后置性的,当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在进行开模操作时,热气流还能够具有一个延长时间地向塑形空间输送热气流,从而使得外部冷空气无法直接与塑形产品表面接触,从而减缓了塑形产品表面在开模时的降温速度,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玻璃等易开裂的塑形材料的温度变换,避免了塑形材料发生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在未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的压膜驱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的导流通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的按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可调温的模具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底座;2:压膜件;3:压膜驱动件;4:控温组件;21:第一模板;22:第二模板;23:导流通道;24:连接阀;25:液压杆;31:支撑主管;32:支撑轴杆;33:弹力件;34:定位杆;35:齿条;36:齿轮;37:双头驱动单元;41:热气供给单元;42:冷气供给单元;43:伸缩软管;44:加压腔;45:驱动件;46:按压开关;231:主流道;232:子流道;233:分流管;234:对接口;235:透气孔;321:填充槽;461:阀体;462:按压板;463:按压弹力单元;464: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温的模具,其包括底座1、压膜件2、压膜驱动件3以及控温组件4。
根据图1-6所示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压膜组件2和压膜驱动件3均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压膜组件2的两个模体分别与底座1和压膜驱动件3远离底座1的一端进行连接,从而压膜驱动件3远离底座1的一端所发生的靠近或远离底座1的运动能够带动压膜组件2的两个模体发生对接或分离,从而实现模具对待成型材料的塑形处理。控温组件4通过管路与压膜组件2的模体进行连接,从而将控温组件4可调节地产生的热气流或冷气流输入到模体内部的导流通道23内,从而使热气流或冷气流直接对模体所限定的塑形空间以及该空间中的待塑形材料进行加热或冷却。
优选地,压膜件2包括第一模板21、第二模板22、导流通道23、连接阀24和液压杆25。压膜件2的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分别安装在底座1、压膜驱动件3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均按照能够定向输送由控温组件4所供给的调温气流的方式在其板体内开设有导流通道23。具体地,导流通道23的至少两组子流道232交叉布设在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的板体内。
优选地,导流通道23包括主流道231、子流道232和分流管233。主流道231通过分流管233同时与若干子流道232连通。若干子流道232并行设置,并且若干子流道232依据其与主流道231之间的相对位置构建出具有梯度式流道截面的并联流道,以使得若干子流道232能够分配到大致均匀的气流量。如图4所示,子流道232根据其与主流道231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其流道截面积,使得具有更大流道的末端位置的子流道232能够牵引获得更多的气流。优选地,与子流道232连通的分流管233的管径也是根据不同区段管体与主流道231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管体截面,使得气流能够被尽可能多的沿通道尺寸更大的位置扩散,从而使多个并行设置的子流道232能够在大致相等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相等的气流,进而不同子流道232的升温或降温过程保持一个大致同步的变化。优选地,子流道232的流道壁通过贯穿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相向的表面的方式设置若干透气孔235。进一步优选地,透气孔235也是沿其与所在的子流道232的开口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梯度式变化,使得靠近子流道232的开口端的透气孔235的孔径小于远离子流道232的开口端的透气孔235的孔径。从而使控温气流从不同透气孔235的输出量存在差异,以使得位于流道下游的透气孔能够以具有大孔径的布设情况来分流更多的控温气流,从而使不同位置的透气孔235所实际排出的控温气体量大致相等。优选地,交叉布设的子流道232相互平行且开口方向相反。
优选地,两组导流通道23分别与不同的控温组件4连接。两个分流管233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在交叉布设的子流道232的两侧,以使得两个主流道231在第一模板21内对称布设。优选地,在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中的主流道231通过贯穿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相互抵靠的板壁的对接口234进行对接。在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装配在一起的情况下,分设于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的板体中的导流通道23与同一个控温组件4连通。如图2所示,对接口234包括具有相互匹配的圆台形截面的插口和插座。进一步优选地,导流通道23通过连接阀24贯穿第一模板21的两个侧壁。插设在第一模板21的两个相互对称的侧壁上的连接阀24通过伸缩软管43分别连通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优选地,第一模板21通过可升降的液压杆25支撑在底座1上,并且多根液压杆25阵列排布在第一模板21下方。
如图3所示,至少两根支撑主管31按照分设在第一模板21的外侧的方式支撑在底座1上。优选地,在支撑主管31的轴向上端开口内插设有能够在其轴向上进行升降的支撑轴杆32,至少两根对称分设在第一模板21的两侧的支撑轴杆32的轴向上端安装有第二模板22。以使得第二模板22能够跟随支撑轴杆32的运动而与第一模板21卡接,从而限定出一个成型空间。优选地,支撑轴杆32的轴向下端沿轴向开设有能够容纳按压开关46的填充槽321进一步优选地,支撑轴杆32构成填充槽321的槽壁的杆体端部还连接有弹力件33,弹力件33远离支撑轴杆32的一端与支撑主管31的内底面连接,从而限制支撑轴杆32能够在支撑主管31内可以发生的最大升降距离。
优选地,支撑主管31的轴向上端还连接有定位杆34和齿条35,定位杆34与齿条35相互平行的进行设置。齿条35与支撑轴杆32轴向上端转动连接的齿轮36啮合。齿轮36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第二模板22的上表面的双头驱动单元37传动连接,从而双头驱动单元37的转动能够带动齿轮36发生同步旋转,使得支撑轴杆32以及第二模板22均能够跟随齿轮36的升降而发生同步的升降。优选地,双头驱动单元37能够驱动齿轮36在齿条35上发生定向滚动,并且并行设置的定位杆34能够与齿条35共同限定出供齿轮36和支撑轴杆32发生定向运动的空间,并且支撑轴杆32的轴向上端是通过弯折支撑杆体与齿轮36转动连接。
优选地,控温组件4包括热气供给单元41、冷气供给单元42、伸缩软管43、加压腔44、驱动件45和按压开关46。具体地,控温组件4按照能够可选择地向导流通道23输送热气流或冷气流的方式在压膜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导流通道23连通的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优选地,在伸缩软管43上还设置有能够存储气体并对气体进行加压的加压腔44,加压腔44的输入端设置有单向流入阀,使得热气供给单元41或冷气供给单元42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在驱动件45的作用下持续输入加压腔44。加压腔44的输出端设置有能够控制其与伸缩软管43的导通情况的按压开关46。如图3所示,按压开关46镶嵌安装在压膜驱动件3的支撑主管31中。如图5所示,按压开关46包括阀体461、按压板462、按压弹力单元463和安装柱464。具体地,按压板462上开设有能够与阀体461的通道所匹配的贯穿口,从而在将按压板462的上段板体按压至阀体461中时,阀体461的内部通道贯通,使得其能够定向输送控温气流。优选地,本申请所涉及的按压开关46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所提及上述结构,其作为一种常用阀体,本申请主要是利用其所具备的按压式开关结构来实现输送通道的开闭的控制。如图6所示,热气供给单元41或冷气供给单元42在同一电回路中并联设置,使得热气供给单元41或冷气供给单元42仅能够单独开始工作,并且其工作电路串联有与其处于同一管路上的驱动件45。进一步有限的,热气供给单元41与冷气供给单元42也可以串联设置,并且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所在通路中的按压开关46的按压板462的贯穿口的位置是相互交错的,从而使热气供给单元41或冷气供给单元42能够在按压板462下压没入阀体461时,阀体461导通;在按压板462部分弹出阀体时461,冷气供给单元42或热气供给单元41所连接的阀体461导通,从而实现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在压模和开模时的交替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温的模具,其包括底座(1)、压膜件(2)、压膜驱动件(3)以及控温组件(4),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膜件(2)的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分设于所述底座(1)、压膜驱动件(3),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均按照能够定向输送由所述控温组件(4)所供给的调温气流的方式在其板体内开设有导流通道(23),
所述导流通道(23)包括主流道(231)、子流道(232)和分流管(233),其中,所述主流道(231)通过所述分流管(233)同时与若干所述子流道(232)连通,若干所述子流道(232)并行设置,并且若干所述子流道(232)依据其与所述主流道(231)之间的相对位置构建出具有梯度式流道截面的并联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的板体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子流道(232)交叉布设的所述导流通道(23),并且交叉布设的所述子流道(232)相互平行且开口方向相反;
两组所述导流通道(23)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控温组件(4)连接,两个所述分流管(233)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在交叉布设的所述子流道(232)的两侧,以使得两个所述主流道(231)在所述第一模板(21)内对称布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中的主流道(231)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相互抵靠的板壁的对接口(234)进行对接,并从而在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装配在一起的情况下,分设于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的板体中的所述导流通道(23)与同一个所述控温组件(4)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组件(4)按照能够可选择地向所述导流通道(23)输送热气流或冷气流的方式在所述压膜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导流通道(23)连通的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23)通过连接阀(24)贯穿所述第一模板(21)的两个侧壁,并且插设在所述第一模板(21)的两个相互对称的侧壁上的所述连接阀(24)通过伸缩软管(43)分别连通所述热气供给单元(41)和冷气供给单元(4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软管(43)上还设置有能够存储气体并对气体进行加压的加压腔(44),所述加压腔(44)的输出端设置有能够控制其与所述伸缩软管(43)的导通情况的按压开关(4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开关(46)镶嵌安装在所述压膜驱动件(3)的支撑主管(31)中,
至少两根所述支撑主管(31)按照分设在所述第一模板(21)的外侧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底座(1)上,
并且在所述支撑主管(31)的轴向上端开口内插设有能够在其轴向上进行升降的支撑轴杆(32),至少两根对称分设在所述第一模板(21)的两侧的所述支撑轴杆(32)的轴向上端安装有所述第二模板(2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杆(32)的轴向下端沿轴向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按压开关(46)的填充槽(321),并且所述支撑轴杆(32)构成所述填充槽(321)的槽壁的杆体端部还连接有弹力件(33),所述弹力件(33)远离所述支撑轴杆(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主管(31)的内底面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21)通过可升降的液压杆(25)支撑在所述底座(1)上,并且多根所述液压杆(25)阵列排布在所述第一模板(21)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管(31)的轴向上端还连接有齿条(35),所述齿条(35)与支撑轴杆(32)轴向上端转动连接的齿轮(36)啮合,并且所述齿轮(36)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22)的上表面的双头驱动单元(37)传动连接。
CN202320618062.3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Active CN219771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8062.3U CN21977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8062.3U CN21977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1961U true CN219771961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0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8062.3U Active CN21977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1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5042765A1 (de) Formwerkzeug
CN104608331B (zh) 一种大型pvc塑料管件注塑模热流道碟式浇注装置
CN103298593A (zh) 预成型体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预成型体
CN111283009A (zh) 一种正-侧复合加压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9771961U (zh) 一种可调温的模具
CN105799124A (zh) 一种液态硅胶注射模具冷流道装置
CN214726241U (zh) 一种铝合金加硅胶成型模具
CN101531040B (zh) 模具
CN107626831A (zh) 一种顶部温度可控的金属模具
CN112078152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部件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GB2086304A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cellular structures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CN210453647U (zh) Peek冷推板生产线
CN112171997A (zh) 一种建筑保温板生产用成型模具
CN112895403A (zh) Pet热复合模内热压成型装置
CN215849576U (zh) 注塑吹气成型模具结构
CN219883246U (zh) 一种大宽幅塑料复合板材挤出口模
CN216914693U (zh) 一种散热风扇上壳用生产模具
CN214820447U (zh) 一种多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8798603U (zh) 一种工业用快速成型精密模具
CN11792083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成型加工设备
CN214111437U (zh) 一种多功能正负压精密热成型机
CN211165123U (zh) 一种可调节塑胶流动的注塑模具
CN219667389U (zh) 一种具有散热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6708203U (zh) 一种注塑模具
US20230294334A1 (en) Mold Core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