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592U -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592U
CN219759592U CN202321137402.7U CN202321137402U CN219759592U CN 219759592 U CN219759592 U CN 219759592U CN 202321137402 U CN202321137402 U CN 202321137402U CN 219759592 U CN219759592 U CN 219759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connection metal
auxiliary
conne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74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琪
王新志
马鑫兰
伍小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74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所述的ITO层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连接金属层,所述的第一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第一桥接柱,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位于所述的第一桥接柱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在第一桥接柱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即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再和ITO层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和ITO层直接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到第二连接金属层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有效避免了ITO层和第一桥接柱接触不良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屏在制作过程中常常因为曝光或者蚀刻等工艺原因,造成显示面板上过孔较小,从而出现了扩孔桥接不良的现象。如图1所示,现有过孔结构中,金属层M1和金属层M2连接是通过桥接柱CON100和ITO层1连接,ITO层1再和另一桥接柱CON200连接,桥接柱CON200再和金属层M2连接,即ITO层1实现了桥接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工艺中,ITO层1和金属层M1连接的过孔很深的情况下,即为深孔,此时桥接柱CON100的形状接近梯形。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桥接柱CON200上。这样就导致ITO层1实际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引起过孔桥接效果不佳,加上工艺波动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无法连接的情况。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CN202111443277.8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在基底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阻挡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阻挡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连接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阻挡电极被配置为使所述连接过孔的孔壁为台阶结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阻挡电极之间的第一复合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阻挡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复合绝缘层;所述连接过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孔、第二子孔和第三子孔,所述第一子孔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绝缘层上的过孔,所述第二子孔为设置在所述阻挡电极上的过孔,所述第三子孔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复合绝缘层上的过孔。
显然,该专利将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连接过孔设置成台阶结构,无法解决现有的桥接柱的梯形化所带来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所述的ITO层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连接金属层,所述的第一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第一桥接柱,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位于所述的第一桥接柱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在第一桥接柱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即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再和ITO层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和ITO层直接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到第二连接金属层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有效避免了ITO层和第一桥接柱接触不良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所述的ITO层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连接金属层,所述的第一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第一桥接柱,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位于所述的第一桥接柱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连接金属层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桥接柱与所述的ITO层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厚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厚度为0.3~0.6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5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一辅助罩,所述的第一辅助罩包裹所述的第一桥接柱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二辅助罩,所述的第二辅助罩包裹所述的第二桥接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辅助罩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一插接柱,所述的第一插接柱插入所述的第一桥接柱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二插接柱,所述的第二插接柱插入所述的第二桥接柱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呈圆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在第一桥接柱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即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再和ITO层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和ITO层直接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到第二连接金属层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有效避免了ITO层和第一桥接柱接触不良的现象。
另外,可以该第二桥接柱与该ITO层之间设置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在第一桥接柱和第二桥接柱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即第一连接金属层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再和ITO层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先连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再和ITO层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到第二连接金属层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有效避免了ITO层和第一桥接柱接触不良的现象。
另外,可以在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外围设置四边形的第一辅助罩,该第一辅助罩包裹该第一桥接柱的顶部。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二辅助罩,该第二辅助罩包裹该第二桥接柱。由于该第一辅助罩包裹该第一桥接柱的顶部,同时,该第二辅助罩包裹该第二桥接柱,有效减小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与第一桥接柱的连接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与第二桥接柱的连接电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过孔的可靠性。
另外,可以在该第一辅助罩的底部设置柱状的第一插接柱,该第一插接柱插入该第一桥接柱的顶部。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二插接柱,该第二插接柱插入该第二桥接柱的顶部。由于第一插接柱插入该第一桥接柱的顶部,同时,该第二插接柱插入该第二桥接柱的顶部,有效减小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与第一桥接柱的连接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与第二桥接柱的连接电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过孔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的第一桥接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ITO层;CON1、第一桥接柱;CON2、第二桥接柱;M1、第一连接金属层;M2、第二连接金属层;M3、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1、第一辅助罩;M32、第一插接柱;M4、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1、第二辅助罩;M42、第二插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对于现有过孔结构中,金属层M1和金属层M2连接是通过桥接柱CON100和ITO层1连接,ITO层1再和另一桥接柱CON200连接,桥接柱CON200再和金属层M2连接,即ITO层1实现了桥接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工艺中,ITO层1和金属层M1连接的过孔很深的情况下,即为深孔,此时桥接柱CON100的形状接近梯形。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桥接柱CON200上。这样就导致ITO层1实际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引起过孔桥接效果不佳,加上工艺波动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无法连接的情况。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1,该ITO层1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二连接金属层M2。该第一连接金属层M1与该ITO层1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第一桥接柱CON1,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位于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上方。该第二连接金属层M2与该ITO层1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CON2。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一桥接柱CON1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即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再和ITO层1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M2和ITO层1直接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M1到第二连接金属层M2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有效避免了ITO层1和第一桥接柱CON1接触不良的现象。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1,该ITO层1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二连接金属层M2。
该第一连接金属层M1与该ITO层1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第一桥接柱CON1,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位于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连接金属层M2与该ITO层1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CON2。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桥接柱CON1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即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再和ITO层1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M2和ITO层1直接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M1到第二连接金属层M2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有效避免了ITO层1和第一桥接柱CON1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该第二桥接柱CON2与该ITO层1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相等。
另外,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为0.3~0.6微米。优选地,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均为0.5微米。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桥接柱CON1和第二桥接柱CON2完成后,再增加一层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即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先连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再和ITO层1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金属层M2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先连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再和ITO层1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金属层M1到第二连接金属层M2的桥接效果。通过增加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有效避免了ITO层1和第一桥接柱CON1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或2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一辅助罩M31,该第一辅助罩M31包裹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
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二辅助罩M41,该第二辅助罩M41包裹该第二桥接柱CON2。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该第一辅助罩M31包裹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同时,该第二辅助罩M41包裹该第二桥接柱CON2,有效减小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与第一桥接柱CON1的连接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与第二桥接柱CON2的连接电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过孔的可靠性。
实施例4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该第一辅助罩M31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一插接柱M32,该第一插接柱M32插入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
该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二插接柱M42,该第二插接柱M42插入该第二桥接柱CON2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插接柱M32和第二插接柱M42呈圆柱状。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第一插接柱M32插入该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同时,该第二插接柱M42插入该第二桥接柱CON2的顶部,有效减小了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与第一桥接柱CON1的连接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与第二桥接柱CON2的连接电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过孔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包含ITO层(1),所述的ITO层(1)的下方设有第一连接金属层(M1)和第二连接金属层(M2), 所述的第一连接金属层(M1)与所述的ITO层(1)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第一桥接柱(CON1),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位于所述的第一桥接柱(CON1)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连接金属层(M2)与所述的ITO层(1)之间设有第二桥接柱(CO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桥接柱(CON2)与所述的ITO层(1)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为0.3~0.6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和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厚度均为0.5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连接金属层(M3)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一辅助罩(M31),所述的第一辅助罩(M31)包裹所述的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底部外围设有四边形的第二辅助罩(M41),所述的第二辅助罩(M41)包裹所述的第二桥接柱(CON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罩(M31)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一插接柱(M32),所述的第一插接柱(M32)插入所述的第一桥接柱(CON1)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辅助连接金属层(M4)的底部设有柱状的第二插接柱(M42),所述的第二插接柱(M42)插入所述的第二桥接柱(CON2)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接柱(M32)和第二插接柱(M42)呈圆柱状。
CN202321137402.7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Active CN219759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7402.7U CN219759592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7402.7U CN219759592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592U true CN219759592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2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7402.7U Active CN219759592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904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118049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670213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89876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041751A1 (en) Meta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same
WO2022047973A1 (zh) Oled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4966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771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1092806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7595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连接过孔结构
US20200264718A1 (en)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29107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20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4943143A (en) Display panel
JPH08255875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作製方法
US10985343B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57738B (zh) 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725279B (zh)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面板
TWI425284B (zh) 畫素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967992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22085541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29980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883483B (zh) 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432623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JPH0772780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