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3032U -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3032U
CN219753032U CN202320621028.1U CN202320621028U CN219753032U CN 219753032 U CN219753032 U CN 219753032U CN 202320621028 U CN202320621028 U CN 202320621028U CN 219753032 U CN219753032 U CN 219753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upport frame
bridge pier
supporting fram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10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青松
徐辉
李兰银
王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ndaya Road And Brid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daya Road And Brid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daya Road And Brid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daya Road And Brid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10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3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3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3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为C字形且内侧面与墩柱的外表面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丝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可绕固定座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用于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用于固定于桥梁下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能够加强对桥墩以及桥跨结构的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由于桥梁墩柱承受着路面及桥梁的重量,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发生一定的老化,如果不加固的话,桥梁墩柱会很容易受到破坏,加固桥梁墩柱可以增加它们的强度,使它们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桥墩加固装置通常只对墩柱进行加固,无法对桥跨结构进行补强,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能够加强对桥墩以及桥跨结构的支撑。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为C字形且内侧面与墩柱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丝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可绕固定座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用于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用于固定于桥梁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端部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一圆柱凸起,所述第一圆柱凸起的中部水平开设有用于螺丝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部端部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二圆柱凸起,所述第二圆柱凸起的中部水平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柱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圆柱凸起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部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横纵交错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底部的铰接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顶部的铰接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架的底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架的顶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均匀设置有多条水平的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套设于墩柱外侧,通过外侧的多根第一支撑架对墩柱进行支撑,来加固桥梁墩柱,提高墩柱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外侧设置有多根第二支撑架,来对桥跨结构进行支撑,以对横梁两侧进行加固,且整个装置强度高,加固效果好,且整体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推广,安装过程也较为简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于墩柱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固定部;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圆柱凸起;13、第一加强筋;2、第二固定部;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圆柱凸起;23、第二加强筋;3、第一支撑架;31、第一固定板;4、第二支撑架;41、第二固定板;5、固定座;51、铰接座;61、横向加强筋;62、纵向加强筋;7、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均为C字形且内侧面与墩柱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丝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固定座5,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5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5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均可绕固定座5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用于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用于固定于桥梁下表面。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端部的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远离第二连接板21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一圆柱凸起12,所述第一圆柱凸起1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用于螺丝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端部的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板21远离第一连接板11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二圆柱凸起22,所述第二圆柱凸起2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螺纹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圆柱凸起1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二圆柱凸起2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板21连接的第二加强筋2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部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横纵交错设置的横向加强筋61和纵向加强筋6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5的外表面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铰接座51,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5底部的铰接座51上,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5顶部的铰接座51上。
具体的,铰接座51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可通过铆钉或销柱来进行铰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1,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与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1,所述第二固定板41与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41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均匀设置有多条水平的弧形槽7,弧形槽7能够增大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与桥墩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加固装置的安装:在桥墩底座或地面上埋设多根与第一固定板31上的安装孔配合的化学锚栓,在桥梁的下表面埋设多根与第二固定板41上的安装孔配合的化学锚栓,将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套设于桥梁墩柱的外侧,将螺丝穿过第一圆柱凸起12上的通孔后旋入第二圆柱凸起22上的螺纹孔内,以将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固定于桥梁墩柱上,将第一固定板31通过化学锚栓和螺母固定于桥墩底座或地面上,并将第一支撑架3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座5底部的铰接座51上(通过铆钉或插销等方式),将第二固定板41通过化学锚栓和螺母固定于桥梁的下表面,并将第二支撑架4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座5顶部的铰接座51上,即完成安装,如图1所示,为固定在桥墩外侧的示意图。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均为C字形且内侧面与墩柱的外表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丝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固定座(5),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5)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5)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均可绕固定座(5)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用于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用于固定于桥梁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端部的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远离第二连接板(21)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一圆柱凸起(12),所述第一圆柱凸起(1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用于螺丝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部(2)端部的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板(21)远离第一连接板(11)的一面由上至下均匀水平设置有多个第二圆柱凸起(22),所述第二圆柱凸起(2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与螺丝配合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凸起(1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11)连接的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二圆柱凸起(2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板(21)连接的第二加强筋(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部(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横纵交错设置的横向加强筋(61)和纵向加强筋(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的外表面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铰接座(51),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顶端铰接于固定座(5)底部的铰接座(51)上,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部铰接于固定座(5)顶部的铰接座(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1),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与第一支撑架(3)的底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1),所述第二固定板(41)与第二支撑架(4)的顶端铰接且可绕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41)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墩柱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均匀设置有多条水平的弧形槽(7)。
CN202320621028.1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Active CN219753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028.1U CN21975303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1028.1U CN21975303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3032U true CN219753032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1028.1U Active CN219753032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3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53032U (zh) 一种桥梁墩柱加固装置
CN211498547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挡风屏
CN210827152U (zh) 一种桥梁加固结构
CN214530199U (zh) 一种大跨径斜拉桥塔梁固结结构
CN215977724U (zh) 节能环保建筑钢构件
CN213061707U (zh) 一种墩柱施工用预制墩柱节段外壳连接定位装置
CN214061249U (zh) 一种公路桥梁伸缩缝
CN217758397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加固装置
CN213773002U (zh) 用于桥梁加固维护的可调节支撑装置
CN219824867U (zh) 一种跨河钢结构桥梁
CN219930707U (zh) 一种高承载性桥梁用钢结构装置
CN215482279U (zh) 一种用于桥梁伸缩缝稳固连接的桥梁钢结构
CN218713966U (zh) 连接结构及建筑构造
CN211547422U (zh) 一种移动式桥梁加固装置
CN217758395U (zh) 一种防土陷的加固桥梁铺装结构
CN212404898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加固装置
CN220352607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
CN214613657U (zh) 一种桥梁加固支撑机构
CN211079892U (zh) 一种用于桥梁的安全防护拦网
CN220521093U (zh) 一种用于悬索桥钢桁梁的临时铰接结构
CN217810453U (zh) 一种具有高承载能力的桥梁
CN220394275U (zh) 一种高架桥桥墩结构
CN218970231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
CN220538708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抗浮井盖
CN217500983U (zh) 一种折叠式脚手架爬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