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0813U -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0813U
CN219750813U CN202321159855.XU CN202321159855U CN219750813U CN 219750813 U CN219750813 U CN 219750813U CN 202321159855 U CN202321159855 U CN 202321159855U CN 219750813 U CN219750813 U CN 219750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ray machine
assembly
conveying assembly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98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佳杰
李福娟
李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aster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 & D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aster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 & D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aster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 & D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aster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 & D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98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0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0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0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航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旨在解决货物或邮件角度不利于X射线机识别,影响检查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货物同时搭载于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步运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异步运动以提供转向摩擦力。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时运送货物以实现在安检过程中货物角度的调整,避免因依靠人力调整货物角度带来的货物倒回起点以及人力操作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提高检查效率。

Description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航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民航X射线机检查货物和邮件时所呈现出的图像是平面图,很多物品由于摆放角度不同使得X射线机图像难以准确识别。现有的X射线机传送带或传送滚轮在遇到X射线机图像无法识别的时候往往需要安检员将货物从X射线机中倒回至起点,然后通过人力将货物或邮件旋转到合适角度后再进入X射线机检查。这种工作模式在检查高峰期带来不便,极大影响检查效率,也容易使工作人员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以解决货物或邮件角度不利于X射线机识别,影响检查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货物同时搭载于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步运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异步运动以提供转向摩擦力。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带和驱动辊;驱动辊正反转以带动输送带正向或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组件还包括从动辊,驱动辊和从动辊设置于输送带的两端。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组件还包括承载辊,承载辊设置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用于承托输送带和货物。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驱动辊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组件包括链条和滚轮;链条用于承载和运送货物,滚轮正反转以带动链条正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还包括承载托盘;承载托盘与第一输送组件之间具有第一活动连接点,以及,与第二输送组件之间具有第二活动连接点;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步运动的状态下,承载托盘以第一活动连接点和第二活动连接点的连线垂直于货物行进方向的姿态运动;在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异步运动的状态下,承载托盘以第一活动连接点和第二活动连接点的连线与货物行进方向呈夹角的姿态运动。
进一步的,承载托盘与第一输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承载托盘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输送组件固定连接;承载托盘与第二输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承载托盘与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输送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承载托盘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二输送组件输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二连接轴卡接于滑槽。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货物同时搭载于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步运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异步运动以提供转向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时运送货物以实现在安检过程中货物角度的调整,避免因依靠人力调整货物角度带来的货物倒回起点以及人力操作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提高检查效率。
当货物角度不便于检查时,使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不同步运动,从而使货物发生相应的转动,角度调整完成后,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同步运动以向前运送货物。
调整货物角度时,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可以均向前移动,根据转动需要降低其中一个输送组件的输送速度,也可以使其中一个输送组件反向转动或停止转动以加快转动速度。即利用输送速度差和货物与输送组件的摩擦力实现在检查过程中角度的自动调整,可使货物保持前进,不需要将货物倒回至起点再通过人力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顺时针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逆时针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承载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8为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第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输送组件;200-第二输送组件;300-承载托盘;400-第一连接件;500-第二连接件;110-输送带;120-驱动辊;130-从动辊;140-承载辊;310-第一连接轴;320-第二连接轴;330-托盘本体;410-第一连接座;420-第一封盖;510-第二连接座;520-第二封盖;51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现有的X射线机传送带或传送滚轮在遇到X射线机图像无法识别的时候往往需要安检员将货物从X射线机中倒回至起点,然后通过人力将货物或邮件旋转到合适角度后再进入X射线机检查。这种工作模式在检查高峰期带来不便,极大影响检查效率,也容易使工作人员受伤。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货物同时搭载于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步运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异步运动以提供转向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通过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时运送货物以实现在安检过程中货物角度的调整,避免因依靠人力调整货物角度带来的货物倒回起点以及人力操作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提高检查效率。
当货物角度不便于检查时,使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不同步运动,从而使货物发生相应的转动,角度调整完成后,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步运动以向前运送货物。
调整货物角度时,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可以均向前移动,根据转动需要降低其中一个输送组件的输送速度,也可以使其中一个输送组件反向转动或停止转动以加快转动速度。即利用输送速度差和货物与输送组件的摩擦力实现在检查过程中角度的自动调整,可使货物保持前进,不需要将货物倒回至起点再通过人力调整。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00、第二输送组件200和控制器,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输送组件100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组件100包括输送带110、驱动辊120、从动辊130、承载辊140和驱动电机。驱动辊120和从动辊130分别设置于输送带110的两端,用于张紧输送带110并驱动输送带110移动,从而使输送带110运送货物。驱动电机与驱动辊120连接,用于带动驱动辊120正反转动;承载辊140设置于驱动辊120和从动辊130之间,用于承托输送带110和货物。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可用链条替代输送带110,用滚轮替代驱动辊120和从动辊130。滚轮与链条啮合以驱动链条移动,链条则用于承载和运送货物。
本实施例中的可选方案中,控制器上设置有前进键、后退键、停止键、顺时针旋转键、逆时针旋转键,用以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以改变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的运动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货物同时放置于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上,正常检查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此时前进键按下,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步运动以使货物以当前角度前进以完成检查。
当货物角度不利于检查时,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可以同时前进,但应根据转动角度需要以不同的速度前进,也可以一个输送组件前进,另一个输送组件后退或停止运动以实现角度转动,当角度合适以后再以第一工作状态前进以完成检查。即调整货物角度时,货物可以暂时停止前进,也可以保持前进,提高检查效率。
调整角度时按下顺时针旋转键或逆时针旋转键,当货物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再次按下顺时针旋转键或逆时针旋转键以使按键复位,停止转动,随后可按下前进键以继续检查,也可在复位后自行恢复前进动作。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还包括承载托盘300、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如图4所示,承载托盘300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00与第一输送组件100连接;承载托盘300与第二连接件500滑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00与第二输送组件200连接。
以下结合图4-图9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承载托盘300用于承载货物,包括第一连接轴310、第二连接轴320和托盘本体330。第一连接轴310和第二连接轴320连接于托盘本体330的下端,第一连接轴310和第二连接轴320均为台阶轴且直径大的一端远离托盘本体330。
具体的,如图6、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400包括第一连接座410和第一封盖420,第一连接座410与第一输送组件100连接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轴310插装于第一安装孔,第一封盖420套装于第一连接轴310并与第一连接座410连接,以封堵第一安装孔,避免第一连接轴310从第一安装孔脱出,即第一连接座410和第一封盖420形成阶梯孔。
如图8、图9所示,第二连接件500包括第二连接座510和第二封盖520,第二连接座510与第二输送组件200连接并设置有滑槽511,滑槽511沿垂直于第二输送组件200输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轴320插装于滑槽511并沿滑槽511滑动,第二封盖520与第二连接座510连接以封堵滑槽511的上端,第二封盖520上开设有长孔,从而与滑槽511组合成阶梯槽,避免第二连接轴320从滑槽511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托盘本体330可设置为平板,以方便货物取放,也可以在平板上开设凹槽,即平板四周设置挡板,防止货物滑脱,如图4所示,或者在平板的三面设置挡板,在前进方向的一侧不设置挡边,便于检查完成后货物自行滑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通过设置承载托盘300、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使货物在转动时更为顺畅,避免输送带110与货物之间发生滑动摩擦造成磨损,引起输送带110使用寿命下降以及货物的损伤。同时可以使货物的转动更为精准,避免实施例一中货物与输送带110之间的滑动摩擦难以控制造成的转动缓慢或无法转动。
具体的,在货物重量分布不均匀时,可能出现一条输送带110摩擦力大,不发生滑动摩擦,另一条输送带110摩擦力小,发生滑动摩擦,导致出现货物不能转动,而是由一条输送带110运送货物前进。
即实施例一中的方案需要两条输送带110同时与货物发生滑动摩擦才可实现货物转动,但可能出现因滑动摩擦导致转动不能转动缓慢,而本实施例通过承载托盘300的设置,使输送组件带动承载托盘300移动并实现承载托盘300的转动,进而通过承载托盘300带动货物转动,保证了转动角度的准确和可靠,避免了输送带110和货物的磨损。
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需要货物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输送组件100停止,第二输送组件200反向运动;或第一输送组件100继续前进,第二输送组件200停止或降速;即保证在前进方向上第一输送组件100的速度大于第二输送组件200,以实现承载托盘300的顺时针转动。同理,当需要货物逆时针转动时,如图4所示,第一输送组件100反向运动,第二输送组件200停止或继续前进;或第一输送组件100降速,第二输送组件200继续前进;即保证在前进方向上第一输送组件100的速度小于第二输送组件200,以实现承载托盘300的逆时针转动。
在实际使用时,可沿输送带11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组承载托盘300、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以保证检查工作的连续进行,并通过第一连接件400上的阶梯孔和第二连接件500上的阶梯槽防止承载托盘300移动到输送带110下方时发生脱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为增加托盘本体330的稳定性,可以增设辅助支撑块,辅助支撑块一端安装于一输送组件100或第二输送组件200,另一端与托盘本体330滑动连接,具体的,可以设置两层直线导轨,一条直线导轨的导轨与托盘本体330连接,滑块与另一条直线导轨的导轨连接;另一条直线导轨的滑块则与辅助支撑块连接,并且两条直线导轨相互垂直,从而使辅助支撑块仅对托盘本体330进行支撑,不影响托盘本体330的转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组件(100)和第二输送组件(200),货物同时搭载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的至少部分表面;
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步运动;
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异步运动以提供转向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包括输送带(110)和驱动辊(120);所述驱动辊(120)正反转以带动所述输送带(110)正向或反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还包括从动辊(130),所述驱动辊(120)和所述从动辊(130)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10)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还包括承载辊(140),所述承载辊(140)设置于所述驱动辊(120)和所述从动辊(130)之间,用于承托所述输送带(110)和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辊(1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包括链条和滚轮;
所述链条用于承载和运送货物,所述滚轮正反转以带动所述链条正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托盘(300);
所述承载托盘(30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之间具有第一活动连接点,以及,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之间具有第二活动连接点;
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同步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承载托盘(300)以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点的连线垂直于货物行进方向的姿态运动;
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异步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承载托盘(300)以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点的连线与货物行进方向呈夹角的姿态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托盘(30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00),所述承载托盘(30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0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00)固定连接;
所述承载托盘(300)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00),所述承载托盘(30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00)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盘(3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310)和第二连接轴(320);
所述第一连接轴(3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0)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32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0)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500)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00)输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滑槽(511),所述第二连接轴(320)卡接于所述滑槽(511)。
CN202321159855.XU 2023-05-15 2023-05-15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Active CN219750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9855.XU CN219750813U (zh) 2023-05-15 2023-05-15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9855.XU CN219750813U (zh) 2023-05-15 2023-05-15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0813U true CN21975081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9855.XU Active CN219750813U (zh) 2023-05-15 2023-05-15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0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50813U (zh) 民航x射线机自动转向传送系统
CN108394695A (zh) 一种货物分流输送线
US9267584B2 (en) Stacking machine
CN107265071B (zh) 一种物料搬运流水线
CN210557350U (zh) 一种输送精度高的输送装置
CN208326366U (zh) 一种分流输送线的联动摆臂输送机构
CN110844606A (zh) 一种新型工业码垛机
KR100317557B1 (ko) 이송대차
CN215515646U (zh) 一种双层倍速链循环流水线及应用有该流水线的安全带生产线
CN109928125A (zh) 太阳能电池工艺小车流转系统及流转方法
CN210972598U (zh) 低温转运桶对接模组
CN211870659U (zh) 一种用于智能存取站的往复提升装置
EP0741091A1 (en) Carrier device
JPH03111321A (ja) 1つまたは複数の処理ステーションに部品を搬送する装置
CN114291518A (zh) 一种装填运载装置
CN210133213U (zh) 智能移载小车
CN207724346U (zh) 一种高速重载龙门双桁架机械手导向驱动防倾覆装置
CN211282624U (zh) 联动式物流传送装置
CN216104391U (zh) 一种工件输送系统
CN220766410U (zh) 一种可多向送料的rgv小车
JP2004256263A (ja) 搬送設備
CN216104626U (zh) 一种双层载移机构
CN218200783U (zh) 一种分轨运输机构及上料装置
CN108468769A (zh) 一种直线传动装置
CN217807823U (zh) 一种自动接纸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