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9961U -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9961U
CN219749961U CN202320823585.1U CN202320823585U CN219749961U CN 219749961 U CN219749961 U CN 219749961U CN 202320823585 U CN202320823585 U CN 202320823585U CN 219749961 U CN219749961 U CN 219749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loor
wheel cover
shock absorber
longitudinal beam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35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永昌
钱佳春
杨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35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9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9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9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该后地板结构包括:轮罩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后地板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以及行李架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行李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且行李架横梁与后地板单元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布置。该后地板结构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结构的环路,形成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身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车型中,因布置动力电池的方案的缘故,汽车后轴载荷大,汽车的后减震器对轮罩区域的冲击载荷相比传统车型大,因此,如何提高后地板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更好地传递分散冲击载荷,提高车辆操作的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地板车身结构的结构方式有多种,相关技术中,通过构造双C环总成来提升后侧围总成扭转刚度和强度,且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整体结构的载荷传递路径较少,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该后地板结构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结构的环路,形成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地板结构,包括:
轮罩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
后地板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所述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以及
行李架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行李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且所述行李架横梁与所述后地板单元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第一轮罩组件包括第一纵梁、第一减震器座和第一轮罩加强梁;
所述第一纵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后地板中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一减震器座设于所述第一纵梁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梁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
第二轮罩组件包括第二纵梁、第二减震器座和第二轮罩加强梁;
所述第二纵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后地板中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二减震器座设于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梁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梁包括第一前加强梁和第一后加强梁;
所述第一前加强梁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座连接,所述第一前加强梁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座、所述第一前加强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呈三角型布置;
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梁包括第二前加强梁和第二后加强梁;
所述第二前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座连接,所述第二前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座、所述第二前加强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呈三角型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一减震器座和所述第二减震器座为铸铝件;
和/或,所述后地板中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为铝质挤出件。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面板,所述后地板面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轮罩组件还包括第一轮罩本体;所述第一轮罩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器座、所述第一前加强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
所述第二轮罩组件还包括第二轮罩本体;所述第二轮罩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器座、所述第二前加强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面板、所述第一轮罩本体、所述第二轮罩本体和所述行李架横梁为钣金冷冲压件。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前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远离所述后地板后横梁的一侧,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身总成,所述车身总成包括上述的后地板结构。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后地板结构,轮罩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并利用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单元和行李架横梁分别与第一轮罩组件和第二轮罩组件连接,同时,后地板单元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和后地板后横梁,因此,第一轮罩组件、后地板中横梁、第二轮罩组件和行李架横梁形成一闭合环路,第一轮罩组件、后地板后横梁、第二轮罩组件和行李架横梁形成一闭合环路,第一轮罩组件、后地板中横梁、第二轮罩组件和后地板后横梁形成一闭合环路,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结构的环路,形成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提升整车扭转刚度,避免了能量集中在某个区域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从而导致产生噪声或者功能失效的现象,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结构的结构图,其中,未示出第一轮罩本体、第二轮罩本体和后地板面板;
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基于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结构的闭合环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轮罩组件;111-第一纵梁;112-第一轮罩加强梁;112a-第一前加强梁;112b-第一后加强梁;113-第一减震器座;114-第一轮罩本体;120-第二轮罩组件;121-第二纵梁;122-第二轮罩加强梁;122a-第二前加强梁;122b-第二后加强梁;123-第二减震器座;124-第二轮罩本体;210-后地板前横梁;220-后地板中横梁;230-后地板后横梁;240-后地板面板;300-行李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对应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前、后”通常是指车辆行驶方向的前、后;“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附图中的“X”表示第一方向,“Y”表示第二方向,“Z”表示第三方向。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后地板车身结构的结构方式有多种,包括:钣金冲压焊接、一体式铸造、钢铝混合铆接、铝冲压焊接等。相关技术中,为了在减震器一侧构建完整的力传导路径,大幅度提升后侧围总成扭转刚度和强度,具有结构稳定、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设计了前C环总成和后C环总成的双C环结构,然而,其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集成度低,整体重量重。并且前后C环需要单独增加下部横梁,形成环状路径,效率较低。另外环路数量较少,载荷传递通道少,不利于整体结构的受力。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该后地板结构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结构的环路,形成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地板结构,该后地板结构包括轮罩单元、后地板单元和行李架横梁300,该轮罩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后地板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行李架横梁300沿第一方向延伸,行李架横梁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且行李架横梁300与后地板单元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布置;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第一方向对应于指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对应于车辆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对应于车辆的高度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后地板结构,轮罩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并利用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单元和行李架横梁300分别与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连接,同时,后地板单元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因此,第一轮罩组件110、后地板中横梁220、第二轮罩组件120和行李架横梁300形成一闭合环路,第一轮罩组件110、后地板后横梁230、第二轮罩组件120和行李架横梁300形成一闭合环路,第一轮罩组件110、后地板中横梁220、第二轮罩组件1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形成一闭合环路,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且优化了整个结构的环路,形成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提升整车扭转刚度,避免了能量集中在某个区域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从而导致产生噪声或者功能失效的现象,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构造,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轮罩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纵梁111、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一轮罩加强梁112;第一纵梁111沿第二方向延伸,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111,第一减震器座113设于第一纵梁111的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第一轮罩加强梁112与第一纵梁111连接;第二轮罩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二纵梁121、第二减震器座123和第二轮罩加强梁122;第二纵梁121沿第二方向延伸,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纵梁121,第二减震器座123设于第二纵梁121的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第二轮罩加强梁122与第二纵梁121连接。其中,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2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后地板中横梁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两端也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且后地板后横梁230位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的后端,后地板中横梁220位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的中部或者靠近中部的位置。第一纵梁111、第一轮罩加强梁112和第一减震器座113在第三方向由下由上依次连接;第二纵梁121、第二轮罩加强梁122和第二减震器座123在第三方向由下由上依次连接,且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通过行李架横梁3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辆的减震器;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副车架。
在常规工况下,外部能量、载荷一般通过副车架或者减震器传递到该后地板结构上后均可传递或抵消到整个车身,有效避免了能量集中在某个区域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从而导致产生噪声或者功能失效的现象。
为了提高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在第三方向上的支撑强度和刚度,并更好地传递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的载荷,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轮罩加强梁112包括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减震器座113连接,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纵梁111连接,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纵梁111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呈三角型布置。其中,第一后加强梁112b可以连接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一纵梁111的后端,第一前加强梁112a可以连接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一纵梁111的中部位置,因此,由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纵梁111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共同围成的三角型或者近似三角形形成另一闭合环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第一减震器座113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第一减震器座113的冲击更好在传递至第一纵梁111,避免能量因集中在某一区域而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轮罩加强梁122包括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减震器座123连接,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纵梁121连接,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纵梁121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呈三角型布置。其中,第二后加强梁122b可以连接第二减震器座123和第二纵梁121的后端,第二前加强梁122a可以连接第二减震器座123和第二纵梁121的中部位置,因此,由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纵梁121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共同围成的三角型或者近似三角形形成另一闭合环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第一减震器座113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第二减震器座123的冲击更好在传递至第二纵梁121,避免能量因集中在某一区域而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呈三角型布置是指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纵梁111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围成三角型或者近似三角型;或者,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纵梁121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围成三角型或者近似三角型。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前横梁21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后地板中横梁220远离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一侧,后地板前横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其中,后地板前横梁21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后地板前横梁210处于后地板中横梁220远离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一侧,即,后地板前横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的前端,由此,第一纵梁111、后地板前横梁210、第二纵梁121和后地板中横梁220可以围成一闭合环路,同时,第一纵梁111、后地板前横梁210、第二纵梁121和后地板后横梁230也可以围成一闭合环路,进一步优化结构环路的完整性,提高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同时还可以更好传递或抵消作用在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上的能量,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为对应于图3中的后地板结构的闭合环路的示意图,其中,本公开的后地板结构可形成七个闭合环路,即,由后地板前横梁210-第一纵梁111-后地板中横梁220-第二纵梁121形成的第一闭合环路;由后地板中横梁220-第一纵梁111-后地板后横梁230-第二纵梁121形成的第二闭合环路;由后地板前横梁210-第一纵梁111-后地板后横梁230-第二纵梁121形成的第三闭合环路;由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纵梁111-第一后加强梁112b形成的第四闭合环路;由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纵梁121-第二后加强梁122b形成的第五闭合环路;由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减震器座113-行李架横梁300-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前加强梁122a-后地板中横梁220形成的第六闭合环路;由第一后加强梁112b-第一减震器座113-行李架横梁300-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后加强梁122b-后地板后横梁230形成的第七闭合环路。
以上环路径各有重叠区域,均衡分布于整个后地板结构上,特别是第六环路和第七环路,组成双C环结构,与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下方形成的呈三角形结构的第四环路和第五环路结合。在常规工况下,外部能量、载荷一般通过副车架或者减震器传递到车身结构上后均可传递或抵消到整个车身,有效避免了能量集中在某个区域引起局部变形或者开裂,从而导致产生噪声或者功能失效的现象。
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21、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二减震器座123、后地板前横梁210、后地板中横梁220、后地板后横梁230和行李架横梁30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和材质进行构造,考虑到对冲击载荷的缓冲以及重量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21、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为铸铝件,例如,高压铸铝件。其中,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二减震器座123用于安装减震器,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用于安装副车架以及主要承受载荷能量,因此,其均采用高压铸件,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同时,采用铝合金材质,在保障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轻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前横梁210、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为铝质挤出件。例如,可以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保障连接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整车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梁111、第二纵梁121、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后加强梁112b、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后加强梁122b、后地板前横梁210、后地板中横梁220、后地板后横梁230和行李架横梁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FDS(单面自攻螺纹连接)、SPR(铆接)和点焊连接组成完整车身后部结构。实现白车身完整性,对手件安装固定、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保障等功能。例如,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后加强梁112b与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一纵梁111的连接,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后加强梁122b与第二减震器座123和第二纵梁121的连接均可以采用螺接或者铆接;后地板前横梁210、后地板中横梁220、后地板后横梁230和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接或者铆接;行李架横梁300与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二减震器座123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螺接或者铆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螺接或者铆接可以是两个零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另一中间件进行的连接,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面板240,后地板面板24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其中,后地板面板24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在第二方向上分别连接于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施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与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接,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可以采用螺接或者铆接,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罩组件110还包括第一轮罩本体114;第一轮罩本体114分别连接于第一减震器座113、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纵梁111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第二轮罩组件120还包括第二轮罩本体124;第二轮罩本体124分别连接于第二减震器座123、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纵梁121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第一轮罩本体114和第二轮罩本体124分别设于第一纵梁111和第二纵梁121的外侧面。
其中,后地板面板240、第一轮罩本体114、第二轮罩本体124和行李架横梁300为钣金冷冲压件。第一轮罩本体114与第一前加强梁112a、第一后加强梁112b之间可以通过点焊连接,第二轮罩本体124与第二前加强梁122a、第二后加强梁122b之间也可以通过点焊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其他可实施的连接方式实现任意两者之间的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设置,本公开的后地板结构,重量更轻,相比钣金结构可以减重10kg及以上;集成度更高,零件数量可以减少30余个;可以缩短制造工位和工时;还可以获得不低于40000Nm/deg的扭转刚度。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身总成,该车身总成包括上述的后地板结构,因此,该车身结构也具有后地板结构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总成,也具有上述车身总成的所有优点。其中,本公开的应用均景可以是乘用车后地板的装配生产,在生产中通过FDS、SPR、点焊等连接方式将铸造后纵梁与铝挤出横梁、轮罩加强梁和行李架横梁300等连接到一起,形成完整后部环状框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例如,电动汽车。
本公开的后地板结构、车身总在及车辆,提供了一种新型完整后地板结构,该结构包含了铸造纵梁和减震器座、铝挤出横梁、钣金冲压面板。在结构坚固性、轻量化、集成度方面做了进一步提升。使该结构具有更发达的传递路径,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刚度。
目前后地板结构未见极致的环路框架,本公开采用双C环+铸造纵梁结构,形成多个闭合环路,在大幅度提升整体结构的刚强度前提下可以实现提升集成度和降低重量的功能,并针对电动车扭转刚度和动刚度要求高的特点,对后部结构进行多环路拆解,通过设计闭合路径来有效提升刚度和模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罩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轮罩组件(110)和第二轮罩组件(120);
后地板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和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120),以及
行李架横梁(30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行李架横梁(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120),且所述行李架横梁(300)与所述后地板单元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轮罩组件(110)包括第一纵梁(111)、第一减震器座(113)和第一轮罩加强梁(112);
所述第一纵梁(11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111),所述第一减震器座(113)设于所述第一纵梁(111)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梁(112)与所述第一纵梁(111)连接;
第二轮罩组件(120)包括第二纵梁(121)、第二减震器座(123)和第二轮罩加强梁(122);
所述第二纵梁(12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2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纵梁(121),所述第二减震器座(123)设于所述第二纵梁(121)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上方,并通过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梁(122)与所述第二纵梁(1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罩加强梁(112)包括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第一后加强梁(112b);
所述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112b)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座(113)连接,所述第一前加强梁(112a)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112b)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111)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座(113)、所述第一前加强梁(112a)、所述第一纵梁(111)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112b)呈三角型布置;
所述第二轮罩加强梁(122)包括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第二后加强梁(122b);
所述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122b)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座(123)连接,所述第二前加强梁(122a)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122b)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纵梁(121)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座(123)、所述第二前加强梁(122a)、所述第二纵梁(121)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122b)呈三角型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111)、所述第二纵梁(121)、所述第一减震器座(113)和所述第二减震器座(123)为铸铝件;
和/或,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230)为铝质挤出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面板(240),所述后地板面板(24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1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和所述后地板后横梁(2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110)还包括第一轮罩本体(114);所述第一轮罩本体(11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器座(113)、所述第一前加强梁(112a)、所述第一纵梁(111)和所述第一后加强梁(112b);
所述第二轮罩组件(120)还包括第二轮罩本体(124);所述第二轮罩本体(12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减震器座(123)、所述第二前加强梁(122a)、所述第二纵梁(121)和所述第二后加强梁(122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面板(240)、所述第一轮罩本体(114)、所述第二轮罩本体(124)和所述行李架横梁(300)为钣金冷冲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单元还包括后地板前横梁(21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220)远离所述后地板后横梁(230)的一侧,所述后地板前横梁(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轮罩组件(110)和所述第二轮罩组件(120)。
9.一种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地板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总成。
CN202320823585.1U 2023-04-13 2023-04-13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749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3585.1U CN219749961U (zh) 2023-04-13 2023-04-13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3585.1U CN219749961U (zh) 2023-04-13 2023-04-13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9961U true CN219749961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3585.1U Active CN219749961U (zh) 2023-04-13 2023-04-13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9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15883811U (zh) 汽车后地板骨架结构及汽车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3948589U (zh) 一种平台化电动车地板
CN219749961U (zh) 后地板结构、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1943495U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18858529U (zh) 车身后部桁架结构及汽车
CN214451307U (zh)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CN212290043U (zh) 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CN110104066B (zh) 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
CN218640949U (zh) 车辆的机舱纵梁和车辆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19948349U (zh) 车身组件及车辆
CN214084435U (zh) 后副车架安装加强结构
CN221293817U (zh) 一种前车身、车身及车辆
CN115416759B (zh) 一种平台车身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220924314U (zh) 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3815729B (zh) 一种兼顾四驱及后驱车型的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172946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1869510U (zh) 一种微型电动汽车车架
CN218892608U (zh) 一种纯电动重卡车架总成及卡车
CN114735081B (zh) 一种铝合金车架和动力电池仓集成结构
CN219524041U (zh) 一种汽车前舱总成结构
CN221418404U (zh) 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