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9486U -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9486U
CN219749486U CN202320435290.7U CN202320435290U CN219749486U CN 219749486 U CN219749486 U CN 219749486U CN 202320435290 U CN202320435290 U CN 202320435290U CN 219749486 U CN219749486 U CN 219749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oor
automobile
lap joi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52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杰
戴金曼
周建兵
王长学
占守剑
位长稳
黄圣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bo Auto Parts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bo Auto Parts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bo Auto Parts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bo Auto Parts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52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9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9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9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涉及车身成型技术相关领域,包括车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的第一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左端的第二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右端的第三折板,设置了减重孔,通过减重孔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又确保安装在车们外板内部的匹配面差间隙均匀,同时利用加强筋和凸包以便使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小振动和噪声;设置了打胶槽既增加了强度又满足了实际的需要,一举两得,使得此加强板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大面积支撑,保证车门的刚度和强度,减少了外板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了门窗玻璃的升降和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成型技术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背景技术
车门外板总成是汽车车门的重要结构,其稳定性和装配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质和乘客的乘坐感受。
现有车门外板大多采用冲压焊接等工艺制成,在冲压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制作模具进行冲压,拉伸,切边冲孔,翻边整形,冲孔切边工艺,而现有技术在对车门外板进行冲压成型过程中大多为人工操作,这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该装置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包括车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的第一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左端的第二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右端的第三折板;
优选的,还包括:
搭接板连接凸台,所述搭接板连接凸台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前端面左侧;
搭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搭接板连接凸台前端面;
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前端面中端;
减重孔,所述减重孔数量有五组,且所述减重孔开设于所述车门板前端面;
凸包,所述凸包对称设置在所述减重孔左右两侧;
第一搭接孔,所述第一搭接孔开设于所述车门板前端面左侧上方;
第二搭接孔,所述第二搭接孔开设于所述车门板前端面右侧上方;
打胶槽,所述打胶槽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所述车门板前端面下方边沿处;
其中:所述加强筋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所述减重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板顶部为第一搭接匹配面,所述第二折板左端面为第二搭接匹配面,所述第三折板右端面为第三搭接匹配面。
优选的,所述车门板采用左右件合模的冲压工艺,较传统工艺效率提高1.5倍,材料利用率在63%以上。
优选的,所述车门板设置加强板,在所述车门板断面形状、边线采用密封条固定安装,所述车门板内部增加了部分减重孔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
优选的,所述车门板整体结构造型呈长条形,所述车门板断面是近似Z字形,设置了各种加强筋和凸包使车门板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车门板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搭接匹配面、第二搭接匹配面以及第三搭接匹配面宽度为6mm以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通过设置了减重孔,通过减重孔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又确保安装在车们外板内部的匹配面差间隙均匀,同时利用加强筋和凸包以便使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小振动和噪声。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通过设置了打胶槽既增加了强度又满足了实际的需要,一举两得,使得此加强板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大面积支撑,保证车门的刚度和强度,减少了外板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了门窗玻璃的升降和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B区局部放大图。
其中:车门板-1、第一折板-2、第一搭接匹配面-21、第二折板-3、第二搭接匹配面-31、搭接板连接凸台-4、搭接板-5、加强筋-6、减重孔-7、凸包-8、第三折板-9、第三搭接匹配面-91、第一搭接孔-10、第二搭接孔-11、打胶槽-12。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包括车门板1、固定设置在顶部的第一折板2、固定设置在车门板1左端的第二折板3、固定设置在车门板1右端的第三折板9。
搭接板连接凸台4固定设置在车门板1前端面左侧,固定设置在搭接板连接凸台4前端面,设置在车门板1前端面中端,减重孔7数量有五组,且减重孔7开设于车门板1前端面,凸包8对称设置在减重孔7左右两侧,第一搭接孔10开设于车门板1前端面左侧上方,第二搭接孔11开设于车门板1前端面右侧上方,打胶槽12,打胶槽12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车门板1前端面下方边沿处,加强筋6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减重孔7周围。
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的工作原理是:采用HC260LAD+ZM 35/35-M;t=0.7mm锌镁合金板为基材利用左右件合模的冲压工艺进行冲压制作出车门板1;
而后对车门板1进行屈服强度检测数值须达到≥260-330MPa,抗拉强度数值需达到≥350-430MPa,断后伸长率数值需达到≥26%,第一搭接匹配面21、第二搭接匹配面31以及第三搭接匹配面91面差尺寸需达到<0.3,边线尺寸误差需达到<0.4,孔位孔径合格率需达到100%;
同时车门板1表面不允许存在>0.5mm凹坑,不允许存在划痕伤>0.2mm,而后将车门板1放入镀锌板中性盐雾试验(72h)后不应产生起泡、腐蚀等异常变化既可完成车门板1测试后便可对车门板1进行批量制作。
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折板2顶部为第一搭接匹配面21,第二折板3左端面为第二搭接匹配面31,第三折板9右端面为第三搭接匹配面91。
车门板1采用HC260LAD+ZM 35/35-M,t=0.7mm锌镁合金板为基材,车门板1采用左右件合模的冲压工艺,较传统工艺效率提高1.5倍,材料利用率在63%以上。
车门板1设置加强板,在车门板1断面形状、边线采用密封条固定安装,车门板1内部增加了部分减重孔7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
车门板1整体结构造型呈长条形,车门板1断面是近似Z字形,设置了各种加强筋6和凸包8使车门板1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车门板1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第一搭接匹配面21、第二搭接匹配面31以及第三搭接匹配面91宽度为6mm以上。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是:本结构采用自动化机械手的产线设计,降低了冲压设备的吨位,同时也降低了能耗,较之以前的设备吨位下降了20%,能耗下降了15%,节省了80%的人力,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效率和品质;
产品在与车门板1及玻璃接触的边线处做出台阶造型,设置打胶槽12既增加了强度又满足了实际的需要,一举两得,使得此加强板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大面积支撑,保证车门的刚度和强度,减少了外板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了门窗玻璃的升降和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设置了减重孔7,通过减重孔7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又确保安装在车们外板内部的匹配面差间隙均匀,同时利用加强筋6和凸包8以便使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小振动和噪声;设置了打胶槽12既增加了强度又满足了实际的需要,一举两得,使得此加强板在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大面积支撑,保证车门的刚度和强度,减少了外板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了门窗玻璃的升降和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包括车门板(1)、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顶部的第一折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左端的第二折板(3)、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右端的第三折板(9);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搭接板连接凸台(4),所述搭接板连接凸台(4)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左侧;
搭接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搭接板连接凸台(4)前端面;
加强筋(6),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中端;
减重孔(7),所述减重孔(7)数量有五组,且所述减重孔(7)开设于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
凸包(8),所述凸包(8)对称设置在所述减重孔(7)左右两侧;
第一搭接孔(10),所述第一搭接孔(10)开设于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左侧上方;
第二搭接孔(11),所述第二搭接孔(11)开设于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右侧上方;
打胶槽(12),所述打胶槽(12)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所述车门板(1)前端面下方边沿处;
其中:所述加强筋(6)数量有若干组设置在所述减重孔(7)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2)顶部为第一搭接匹配面(21),所述第二折板(3)左端面为第二搭接匹配面(31),所述第三折板(9)右端面为第三搭接匹配面(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板(1)设置加强板,在所述车门板(1)断面形状、边线采用密封条固定安装,所述车门板(1)内部增加了部分减重孔(7)以降低产品重量,即实现了产品轻量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板(1)整体结构造型呈长条形,所述车门板(1)断面是近似Z字形,设置了各种加强筋(6)和凸包(8)使车门板(1)板材充分拉伸变形增强车门板(1)成型的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匹配面(21)、第二搭接匹配面(31)以及第三搭接匹配面(91)宽度为6mm以上。
CN202320435290.7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Active CN219749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5290.7U CN21974948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5290.7U CN21974948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9486U true CN219749486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5290.7U Active CN21974948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9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01542A1 (en) Curved honeycomb structural and method for procesing the same
JPH0465736B2 (zh)
CN107138645B (zh) 一种汽车车门窗框生产工艺
CN219749486U (zh) 一种汽车后车门加强板
CN11058879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货箱上边梁结构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1209477A (zh) 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
CN211828888U (zh) 电池箱体钢铝复合板加强横梁
CN21100156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
CN209176797U (zh) 一种汽车中地板总成
CN208010151U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门铰链安装板
CN213831877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钣金件
CN2363935Y (zh) 组合车身
CN218430801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和汽车
CN210941977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外板及汽车
CN114103609B (zh) 具有铝骨架及碳纤维板的滑移门结构
CN212073632U (zh)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帘用的滚压拉板结构
CN220785678U (zh) 一种门护板防擦板总成
CN217099866U (zh) 一种钣金止口装饰条
CN219904017U (zh) 一种后背门内板
CN216709442U (zh) 一种分段式d柱外板总成及汽车
CN207931419U (zh) 一种空调壳体前压缩机支撑板组件
CN218258128U (zh) 轨道车辆内饰用压筋孔板送风中顶板结构
CN201737135U (zh) 船用桥板
CN218463453U (zh) 一种顶盖产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