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2557U - 一种油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2557U
CN219742557U CN202321070684.3U CN202321070684U CN219742557U CN 219742557 U CN219742557 U CN 219742557U CN 202321070684 U CN202321070684 U CN 202321070684U CN 219742557 U CN219742557 U CN 219742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inge
lid
oi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06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0706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2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2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2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壶盖,属于油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提高油壶的使用便捷性的问题。本油壶盖包括固定套,固定套上铰接有内盖以及外盖,且内盖上具有倒油口,内盖上靠近铰接处具有联动板,外盖上具有向上转动开启设定角度时能够顶推联动板使得内盖向下打开的推动部,且外盖内具有向下转动关闭时能够按压联动板使得内盖向上关闭的按压板。本油壶盖能够提高油壶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油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壶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避免烹饪时大桶装的食用油倒油不便,人们平时会通过容量更小的油壶进行分装,以此保证每次炒菜前无需提起体积大且重量重的桶装食用油。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油壶一般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壶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壶口处的壶盖,且壶盖上开设有与壶体中空腔连通的倒油口,进行倒油时用户握持油壶并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壶体中的油液通过倒油口向外倒出。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油壶的使用便捷性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当壶体中油液倒空时,用户需要拆下壶盖,使得壶体的壶口裸露在外,然后再由壶体的壶口向壶体的空腔中注入一定量的食用油,由生活常识可知,油壶置于厨房的灶台上长期受油烟的侵蚀,会造成壶体及壶盖外壁上附着一层油污,从而造成壶盖再拆卸过程中由于油污的干扰造成拆卸不便,进而导致加油步骤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壶盖,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油壶的使用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壶盖,包括固定套,固定套上铰接有内盖以及外盖,且内盖上具有倒油口,其特征在于,内盖上靠近铰接处具有联动板,外盖上具有向上转动开启设定角度时能够顶推联动板使得内盖向下打开的推动部,且外盖内具有向下转动关闭时能够按压联动板使得内盖向上关闭的按压板。
本油壶盖具体包括固定套、铰接在固定套上的内盖以及外盖,固定套具体起连接固定作用,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装配在壶体的壶口上,为内盖与外盖提供固定点,在内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用户可以提起壶体,将外盖向上转动且转动打开的角度等于设定角度,使得外盖上的推动部处于与内盖上联动板抵靠的状态,该状态下内盖上的倒油口裸露在外,用户将壶体转动一定幅度便能够使壶体中的油液由内盖上的倒油口倒出,而当外盖继续沿前述的方向向上转动,该过程中外盖的转动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此时外盖上的推动部能够将力作用于联动板上,使得内盖受力并绕铰接点向下转动打开,该状态视为壶体内油液已经用尽,用户能够通过内盖打开状态下裸露的壶口直接向壶体中的空腔加油,无需如现有技术中将整个壶盖拆卸的方式对壶体内空腔进行加油,由此保证加油步骤更加方便进行,在加油完毕后,用户能够反向转动外盖,即向下转动关闭外盖,该过程中外盖上的按压板能够在外盖转动过程中将力作用于内盖的联动板上,使得内盖绕铰接处向上转动封闭固定套,即使得内盖关闭,由此通过固定套上联动的内盖与外盖的转动动作实现对壶体内加油以及封盖壶口,在操作过程中无需用户人为干预,确保油壶的使用便捷性。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外盖铰接处的内壁为推动部,联动板向推动部方向翻折且底部形成抵靠部,外盖在向上转动开启至设定角度时,推动部与抵靠部相抵靠。
推动部具体为外盖与固定套铰接处的内壁,且联动板向外盖推动部的方向弯折设置,使其底部形成抵靠部,在外盖向上转动打开且打开角度等于设定角度时,外盖上的推动部与联动板上的抵靠部抵靠在一起,该状态下内盖仍然是处于关闭的状态,但该状态下内盖上的倒油口是裸露在外的,用户此时可以握持住壶体并将其倾斜一定角度,使得壶体中的食用油能够通过内盖上的出油口向外倒出。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固定套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卡沿,当内盖关闭时,内盖的外侧壁与卡沿相卡紧。
在内盖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其外侧壁通过与固定套内壁上设置的卡沿进行卡紧,确保自身的安装稳定性,以此保证在正常倒油过程中内盖不会向下转动打开。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卡沿上沿周向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卡接部,内盖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卡接块,当内盖关闭时,卡接块与卡接部相卡接。
在通过内盖外壁与卡沿卡接配合前提下,通过在卡沿内沿周向设置卡接部,并在内盖外壁上设置卡接块,使得内盖在向上转动关闭时,通过卡接块与卡接部的卡接配合,从而进一步保证内盖在关闭状态下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外盖在向上转动且开启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推动部向上顶推抵靠部使卡接块与卡接部分离。
当外盖继续向上转动打开,使得自身的打开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此时外盖通过推动部向内盖上的联动板施力,且力具体作用于联动板底部的抵靠部上,从而驱使联动板带动内盖整体绕着自身与固定套的铰接处向下转动开启,由此确保壶体的壶口裸露在外,无需用户如现有技术中一般拆卸壶盖进行对壶体内进行加油,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外盖靠近铰接处的顶部内壁上具有所述按压板,按压板背向推动部的一侧呈斜面状,联动板顶部的边缘处具有向下倾斜的抵靠面,当外盖向下转动关闭时,按压板下端抵靠在抵靠面上并向下顶推联动板。
外盖在向下转动关闭过程中,按压板能够率先与联动板顶部的抵靠面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联动板能够带动内盖绕自身与固定套的铰接处向上转动,以此实现内盖的关闭动作,此外,通过将内盖背向外盖推动部的一侧、抵靠面设置成斜面状,使得外盖在不断向下转动关闭过程中,第一按压板能够不断向抵靠面施压的同时,避免第一按压板与抵靠面之间发生干涉现象。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联动板顶部具有与抵靠面相邻设置且呈弧面状的抵压面,当外盖向下转动关闭按压板与抵靠面分离后,按压板下端与抵压面抵靠并向上推动内盖使卡接块与卡接部卡紧。
在外盖向下转动关闭一定角度时,也就是内盖向上转动关闭一定幅度时,由于内盖、外盖均是以铰接的方式与固定套连接,使得按压板在外盖向下转动一定幅度后,会与联动板顶部的抵靠面分离,此时按压板下端与联动板顶部的抵压面进行抵靠,且在内盖持续向下转动关闭过程中通过按压板推动联动板带动内盖向上转动,直至内盖的卡接块与卡沿的卡接部卡接,由此完成内盖的关闭动作。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固定套的外侧壁上具有握柄,固定套靠近握柄的内壁上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内铰接块,两块内铰接块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两个让位槽相对的一侧槽壁上具有内铰接轴,内盖上位于联动板的两侧具有内铰接板,每块内铰接板上均开设有内铰接孔,内盖与固定套通过内铰接孔配合内铰接轴相铰接。
内盖具体是通过在位于联动板两侧的内铰接板上开设内铰接孔,并在固定套靠近握柄的内壁上设置内铰接块,并在让位槽内设置铰接轴,通过铰接块保证各内铰接轴的结构强度,并由于让位槽的存在避免内盖与内铰接块发生干涉,通过各内铰接孔与各内铰接轴配合实现内盖与固定套的铰接,作为更具体的方案,开设于内铰接块上的内铰接孔具体为异形孔且孔径要大于内铰接轴的外径,由此避免内盖在转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发生卡滞现象。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各让位槽背向握柄的一侧槽壁上具有自上而下向握柄方向倾斜的限位面,内盖在向下打开时内铰接板的侧壁与限位面相抵靠,且每块内铰接块上均沿竖向开设有通气孔。
在内盖向下转动打开至一定角度时,位于联动板两侧的内铰接板侧壁能够与让位槽槽壁上的限位面进行抵靠,通过限位面对内盖的最大旋转角度进行限位,确保向壶体中加油后内盖不会由于转动角度过大浸泡在食用油中。
在上述的油壶盖中,固定套顶部靠近握柄的外侧壁上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外铰接板,两块外铰接板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具有外铰接轴,外盖上位于推动部两侧开设有外铰接孔,外盖与固定套通过外铰接孔配合外铰接轴相铰接。
固定套与外盖通过外铰接板上的外铰接轴与外盖上开设的外铰接孔配合实现铰接,且内盖与固定套的铰接位置、外盖与固定套的铰接位置均是靠近于固定套外壁上的握柄,由此确保联动板、推动部以及按压板三者之间联动能够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壶盖具备以下优点:
内盖、外盖均与固定套铰接,且外盖向上转动打开或向下转动关闭与内盖联动,在外盖向上转动打开至设定角度时在保证内盖关闭的状态下裸露倒油口,在外盖向上转动打开至大于设定角度时保证内盖能够向下转动开启,在外盖向下转动关闭时保证内盖能够向上转动关闭,确保倒油以及对壶体内加油更加方便,提高油壶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油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油壶盖在外盖向上转动打开至设定角度且内盖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油壶盖在外盖向上转动打开至大于设定角度且内盖向下转动开启状态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油壶盖在外盖向下转动关闭时按压板与抵靠面抵靠状态下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油壶盖在外盖向下转动关闭时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油壶盖在倒油状态下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套;11、内盖;111、联动板;1111、抵靠部;1112、抵靠面;1113、抵压面;112、内铰接板;1121、内铰接孔;113、倒油口;114、卡接块;12、外盖;121、推动部;122、按压板;123、外铰接孔;13、卡沿;131、卡接部;14、握柄;15、内铰接块;151、让位槽;1511、内铰接轴;1512、限位面;152、通气孔;16、外铰接板;161、外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油壶盖包括一侧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握柄14的固定套1、开设有倒油口113的内盖11以及外盖12,固定套1靠近握柄14的一侧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内铰接块15,两块内铰接块15朝向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151,两个让位槽151相对的一侧槽壁上一体成型有内铰接轴1511,内盖11板面远离握柄14处设有倒油管,倒油口113位于倒油管内,内盖11靠近固定套1具有握柄14的一侧边缘一体成型有联动板111,且内盖11该侧且位于联动板111两侧具有内铰接板112,每块内铰接板112上均开设有内铰接孔1121,各内铰接孔1121均呈异形孔且孔径大于内铰接轴1511的外径,内盖11与固定套1通过内铰接轴1511与内铰接孔1121配合铰接,此外,每块内铰接块15上均沿竖向开设有通气孔152。
固定套1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卡沿13,此外,卡沿13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呈长条状的卡接部131,
固定套1顶部靠近握柄14处一体成型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外铰接板16,两块外铰接板16相对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外铰接轴161,外盖12铰接处的内壁为推动部121,且推动部121呈平面状,外盖12位于推动部121两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外铰接孔123,外盖12与固定套1通过外铰接孔123配合外铰接轴161配合相铰接。
联动板111向外盖12的推动部121方向翻折,联动板111的底部形成呈平面状的抵靠部1111,顶部的边缘处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的抵靠面1112,联动板111的顶部具有呈弧面状的抵压面1113,外盖12顶部的内壁上具有按压板122,按压板1221背向推动部121的一侧外壁呈斜面状。
此外,如图9所示,外盖12上位于倒油口113上方开设有缺口,缺口内铰接有活动盖,活动盖底部且靠近外盖12与固定套1的铰接处固设有配重块。
工作原理:本油壶盖在初始状态下如图9所示,当用户需要倒油时,可以一只手握住握柄14,另一只手向上转动打开外盖,且打开的幅度直至等于设定角度,本案中将设定角度视为75度,此时外盖12状态如图6所示,也就是内盖11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倒油口113裸露在外,用户能够将手腕转动一定幅度,使得壶体呈倾斜状,从而确保壶体内的食用油能够通过倒油口113倒出,反之当倒油完毕后,用户能够摆正壶体并向下按压外盖12,使得外盖12重新向下转动关闭,使得内盖11的倒油口113关闭,而作为另一种使用方式,也可用手握住握柄14,将手腕转动一定幅度,由于配重块的存在,活动盖转动打开如图10,此时倒油口113裸露在外,壶体内的食用油能够通过倒油口113倒出,反之当倒油结束后,用户能够摆正壶体,此时活动盖能够由于配重块的存在回转关闭。
在壶体中食用油用尽时,用户在壶体稳定的状态下向上转动打开外盖12,使得外盖12打开至如图6所示状态,该过程中,由于外盖12的打开角度在等于设定角度(75度)时,抵靠部1111与推动部121是抵靠在一起的,所以在内盖11向上转动打开的幅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推动部121能够推动抵靠部1111,使得内盖11的卡接块114与卡沿13的卡接部131分离,并绕着与固定套1的铰接处向下转动打开如图7所示,该状态下壶体的壶口暴露在外,用户能够由固定套1的内孔向壶体空腔中加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内铰接块15上限位面1512的存在,通过限位面1512与内铰接板112抵靠配合对内盖11的最大打开幅度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在壶体内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内盖11浸泡在食用油中。
在加油步骤进行完毕后,用户能够向下转动关闭外盖12,如图8所示,该过程中随外盖12一同进行运动的按压板122能够与联动板111顶部的抵靠面1112相抵靠,在外盖12的持续压迫力下,按压板122持续压迫抵靠面1112并相对于联动板111进行滑动,如图9所示,当压力驱使内盖11绕与固定套1的铰接处向上转动一定幅度时,按压板122与抵靠面1112分离并抵靠在抵压面1113上,在按压板122的下端与抵压面1113完全贴合状态下,内盖11外壁上的卡接块113与固定套1的内壁上的卡沿13的卡接部131卡接,使得内盖11与外盖12重新处于如图10的状态。
此外,值得一体的是,在内铰接块15上沿竖向开设的通气孔152能够充分的平衡上下两个腔室之间的气压,此处所指的两个腔室具体指内盖11在关闭状态下内盖11与外盖12之间合围形成的腔室以及壶体内的空腔,此外,当壶体内油液过满造成内盖11不可避免的浸泡在食用油中时,当内盖11向上转动关闭后,滞留于内盖11朝向外盖12一侧的食用油也能够由于重力逐渐通过通气孔152回流至壶体的空腔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固定套1、内盖11、联动板111、抵靠部1111、抵靠面1112、抵压面1113、内铰接板112、内铰接孔1121、倒油口113、卡接块114、外盖12、推动部121、按压板122、外铰接孔123、卡沿13、卡接部131、握柄14、内铰接块15、让位槽151、内铰接轴1511、限位面1512、通气孔152、外铰接板16、外铰接轴16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油壶盖,包括固定套(1),固定套(1)上铰接有内盖(11)以及外盖(12),且内盖(11)上具有倒油口(113),其特征在于,内盖(11)上靠近铰接处具有联动板(111),外盖(12)上具有向上转动开启设定角度时能够顶推联动板(111)使得内盖(11)向下打开的推动部(121),且外盖(12)内具有向下转动关闭时能够按压联动板(111)使得内盖(11)向上关闭的按压板(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12)铰接处的内壁为所述推动部(121),联动板(111)向推动部(121)方向翻折且底部形成抵靠部(1111),外盖(12)在向上转动开启至设定角度时,推动部(121)与抵靠部(1111)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固定套(1)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卡沿(13),当内盖(11)关闭时,内盖(11)的外侧壁与卡沿(13)相卡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卡沿(13)上沿周向设有向内凸出设置的卡接部(131),内盖(11)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卡接块(114),当内盖(11)关闭时,卡接块(114)与卡接部(131)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12)在向上转动且开启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推动部(121)向上顶推抵靠部(1111)使卡接块(114)与卡接部(131)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外盖(12)靠近铰接处的顶部内壁上具有所述按压板(122),按压板(122)背向推动部(121)的一侧呈斜面状,联动板(111)顶部的边缘处具有向下倾斜的抵靠面(1112),当外盖(12)向下转动关闭时,按压板(122)下端抵靠在抵靠面(1112)上并向下顶推联动板(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联动板(111)顶部具有与抵靠面(1112)相邻设置且呈弧面状的抵压面(1113),当外盖(12)向下转动关闭按压板(122)与抵靠面(1112)分离后,按压板(122)下端与抵压面(1113)抵靠并向上推动内盖(11)使卡接块(114)与卡接部(131)卡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固定套(1)的外侧壁上具有握柄(14),固定套(1)靠近握柄(14)的内壁上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内铰接块(15),两块内铰接块(15)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151),两个让位槽(151)相对的一侧槽壁上具有内铰接轴(1511),内盖(11)上位于联动板(111)的两侧具有内铰接板(112),每块内铰接板(112)上均开设有内铰接孔(1121),内盖(11)与固定套(1)通过内铰接孔(1121)配合内铰接轴(1511)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各让位槽(151)背向握柄(14)的一侧槽壁上具有自上而下向握柄(14)方向倾斜的限位面(1512),内盖(11)在向下打开时内铰接板(112)的侧壁与限位面(1512)相抵靠,且每块内铰接块(15)上均沿竖向开设有通气孔(1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固定套(1)顶部靠近握柄(14)的外侧壁上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外铰接板(16),两块外铰接板(16)相对设置的外壁上均具有外铰接轴(161),外盖(12)上位于推动部(121)两侧开设有外铰接孔(123),外盖(12)与固定套(1)通过外铰接孔(123)配合外铰接轴(161)相铰接。
CN202321070684.3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油壶盖 Active CN219742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0684.3U CN21974255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油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0684.3U CN21974255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油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2557U true CN21974255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0684.3U Active CN219742557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油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2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3119U1 (ru) Чайник
CN102271566A (zh) 自动自闭合式马桶座总成
CN219742557U (zh) 一种油壶盖
CN208683452U (zh) 一种倾倒式自动开盖机构及自动开盖油壶
CN209377243U (zh) 一种杯盖及保温杯
CN201089621Y (zh) 垃圾桶盖
WO2021078019A1 (zh) 一种活塞式倒取容器
CN210461849U (zh) 一种蝶阀记忆装置
CN219949101U (zh) 一种密封油瓶
CN219397071U (zh) 自动开合油壶
CN217161895U (zh) 一种自动翻盖油壶
CN221083493U (zh) 一种喷倒一体壶
CN209528747U (zh) 一种可翻盖固定的杯盖
CN220778171U (zh) 一种简易的喷倒一体壶
CN205010700U (zh)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N216876022U (zh) 一种可自动开合的锅嘴装置及其锅
CN215884954U (zh) 一种能保持桶盖滞止的翻盖式垃圾桶
JP3237211U (ja) 調理容器の蓋
CN211767499U (zh) 一种防漏瓶盖
JPS5849725Y2 (ja) 液体保温容器
CN216962070U (zh) 一种防喷溅的双盖饮水杯
CN218791790U (zh) 一种过滤器及其茶壶
CN209474299U (zh) 一种杯盖及杯子
CN218807756U (zh) 一种调料瓶盖
CN220765234U (zh) 一种还原液存储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