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0700U -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0700U
CN205010700U CN201520322366.0U CN201520322366U CN205010700U CN 205010700 U CN205010700 U CN 205010700U CN 201520322366 U CN201520322366 U CN 201520322366U CN 205010700 U CN205010700 U CN 205010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spanner
inlet port
spring
tape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23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双峰
于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223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0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0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07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包括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倒液口上的盖口板,盖口板通过一U型扭簧与按压扳手相连接,在扳手上设有一锥形堵头,该堵头通过按压扳手的转动与开设在盖体上的进气孔相配合,其特征是: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一弹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在按压扳手盖口板滑动和进气孔被打开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进气孔的打开滞后于盖口板开始滑动动作。这样就使液体在开始倒出时,先从盖口板和盖体形成的倒液口流出,而此时进气孔尚未打开,也就不会从进气孔泄露。随着倒液口加大,液体流出,进气孔被打开,气体进入容器内弥补了其内的压力损失,进气孔只进气而不溢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气孔存在泄露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盛装液体特别是漆料容器的浆盖,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具有防止在倒出盛装物时进气孔泄露的功能。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漆料容器的浆盖同时具有密封容器和具有精密控制倒出流量的功能。其结构如图1所示:浆盖盖体1′上设有一个倒出盛装物的出口(即倒液口7′),该出口上压盖一个具有密封功能的且可滑动的盖口板2′。盖口板与手动按压扳手6′通过一个可回弹的U型扭簧3′相连接,当倾斜容器并按压扳手时即打开可滑动的盖口板2′,此时,浆盖出口打开,盛装物(即液体漆料)从倒液口7′流出,按压扳手的角度大小可控制滑动盖口板的行程大小,使盖口板和浆盖出口打开可控制出口大小以控制倒出流量。为使盛装物流出时顺利不阻滞,在倒出口的另一侧开设有一进气孔8′,用于倒出过程中,随倒出物的倒出,空气可进入密闭容器内,使盛装物顺利倒出。这个进气孔8′在浆盖没有倒出盛装物时是通过一固定在扳手上的锥形堵头9′封闭的(参见图2),当按压扳手打开盖口板倒出盛装物时进气孔才打开。
这种结构存在一个不足,当从出口倒出漆料的同时,从进气孔也会溢出少量漆料。原因在于在打开盖口板和进气孔时,由于使用者倾斜容器的角度过大,使容器内液体漆料同时覆盖倒出口和进气孔,这时漆料不仅从打开的倒出口流出,还会出现从进气孔处泄露溢出的现象。泄露溢出的盛装物粘附累积在浆盖表面,还会扩散至设备的其他位置,形成外表的污染和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浆盖存在的进气孔封堵结构设计方面的不足,实现盖口板滑动与进气孔打开形成一个先后的时间差,使盖口板的滑动打开倒出口要先于进气孔打开,即可有效防止在从浆盖出口倒出盛装物时,易从进气孔溢出浆液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包括与容器密封连接的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前端倒液口上的盖口板,盖口板通过一U型扭簧与一铰接在盖体后部的按压扳手相连接,U型扭簧上压放有压轴,在按压扳手上设有一锥形堵头,该锥形堵头通过按压扳手的转动与开设在盖体上的进气孔相配合,其中: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一弹簧,且在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防止锥形堵头被弹簧顶出的限位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锥形堵头可设计成以下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锥形堵头后部为中空腔结构,弹簧安装在该中空腔内,弹簧前端固接在锥形堵头腔内,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
另一种是锥形堵头为实心结构,前端向下倾斜,弹簧前端固结在锥形堵头后端面,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
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使用方式上与现有技术相同,容器内盛装物在容器倾斜时靠重力流出,在扳压扳手时,通过与之相连接的弹性连杆(即U型扭簧)使盖口板滑动,形成浆盖的倒液口,随之,盖体进气孔打开;在完成倒出动作后,随扳手的回弹,盖口板与盖体形成的开口逐渐变小至一定程度后,此时进气孔先被锥形堵头封闭,紧接着盖口板与盖体形成的开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结构特点是:现有技术是伴随按压扳手时扳手与进气孔之间密封连接及盖口板与盖体盖口之间的密封连接被打开,由于零件装配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甚至是扳手与进气孔之间密封早于盖口板与盖体盖口之间的密封被打开。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在按压扳手盖口板滑动和进气孔被打开之间形成一个时间上的先后差别,进气孔的打开是滞后于盖口板开始滑动的动作的。这样就使盛装物在开始倒出容器时,先从盖口板和盖体形成的出口(即倒液口)流出,而此时进气孔尚未打开,就不会从进气孔泄露。随着盖口板和盖体形成的出口加大,盛装物流出,进气孔被打开,气体进入容器内弥补了由于盛装物倒出后容器内压力的损失,此时进气孔就起到了只进气而不易流出盛装物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气孔存在泄露的技术问题。
当浆盖安装于容器上处于非倒出操作时,盖体倒出口和进气孔同时处于封闭状态。当执行倒出操作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倒出口已打开而进气孔仍处于封闭状态。随同打开盖体倒出口,盖体进气孔密封的密封件伸长,仍然能与盖体进气孔接触形成密封。第二个阶段是当继续打开盖口板时,密封件可随同扳手一起扭转,使盖体倒出口和进气孔同时处于打开状态。本实用新型正是形成了倒出操作两个阶段才使倒出开始时,容器内盛状物不能从进气孔泄露,实现了预期功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进气孔处的泄露,且在操作使用时不改变现有的操作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浆盖安装于容器上的轴测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带有锥形密封堵头的浆盖扳手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为盖体,2′为盖口板,3′为U型扭簧,4′为压轴,5′为锥形堵头,6′为按压扳手,7′为倒液口,8′为进气孔。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浆盖安装于容器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浆盖在非倒出操作时,盖口板和进气孔处同时处于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浆盖在执行倒出操作时,倒出口打开而进气孔仍处于封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浆盖在继续按下压扳手,执行倒出操作时,盖口板和进气孔同时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弹簧的密封堵头和扳手组装的结构剖视图(弹簧位于压缩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弹簧的密封堵头和扳手组装的结构剖视图(弹簧位于伸展状态)。
图9是图7、8所示密封堵头和扳手之间所设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浆盖另一种弹性密封结构的实施例。
图3-9中:1为盖体,2为盖口板,3为U型扭簧,4为压轴,5为锥形堵头,6为按压扳手,7为倒液口,8为进气孔,9为弹簧,10为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10所示: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包括与容器密封连接的盖体1以及设置在盖体前端倒液口7上的盖口板2,盖口板2通过一U型扭簧3与一铰接在盖体后部的按压扳手6相连接,U型扭簧3上压放有压轴4,在按压扳手6上设有一锥形堵头5,该锥形堵头通过按压扳手的转动与开设在盖体1上的进气孔8相配合,其中:锥形堵头5与按压扳手6之间设置有一弹簧9,且在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防止锥形堵头被弹簧顶出的限位装置10。
在本实用新型中,锥形堵头5可设计成以下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锥形堵头后部为中空腔结构,弹簧安装在该中空腔内,弹簧前端固接在锥形堵头腔内,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参见图6、7、8)。
另一种是锥形堵头为实心结构,前端向下倾斜,弹簧前端固结在锥形堵头后端面,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参见图1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使用者需要倒出容器内盛装物时,用手按压扳手6的手柄,此时,扳手6绕轴心旋转一个角度,通过U形扭簧3,使盖口板2产生一个滑动位移,打开盖体上的倒液口7。打开倒液口的大小,由操作者按压扳手6的扭转角度来控制。
锥形堵头5安装于扳手6上,在弹簧9的作用下,可沿安装卡槽滑动形成弹性伸缩(参见图7-8)。当浆盖安装于容器上不需要倒漆时,在U型扭簧3的扭转力作用下,锥形堵头5与盖体1上的进气孔8接触,锥形堵头5中的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锥形堵头5与盖体1上的进气孔8贴合密封(参见图3)。
当需要倒出盛装物时,手持浆盖把手倾斜容器并按压扳手6,盛装物通过盖体1倒液口流出。在初始按压扳手6时,盖口板2开始滑动与盖体1上的倒液口形成一个较小的开口,盛装物通过较小的开口流出,获得一个较小的流量。此时锥形堵头5在弹簧7的作用下并不随同扳手5一同扭转,而仍然保持与盖体1上进气孔的贴压密封(参见图5)。这样容器内盛装物通过倒液口7流出而不会从进气孔8内泄露。此为需倒出操作时的第一个阶段。
当继续按压扳手6,扳手6的扭转角度加大,随着盖口板2滑动行程加大,盖体倒液口8和盖口板形的出口增大,可获得一个更大的流量。而随着扳手6的扭转角度加大,扳手6与盖体1之间的空间进一步加大,其上的锥形堵头5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逐步伸开至最大伸缩量时,便会随同扳手6一同扭转,此时,锥形堵头5与盖体1上进气孔8分离打开(参见图6),外部空气通过打开的进气孔8进入,补充因封闭容器内盛装物的倒出而产生的容器内压力的降低,使在更大流量流出盛装物时能够顺畅无阻滞。此为需倒出操作时的第二个阶段。
当使用者需要结束倒出操作时,停止按压并轻抬扳手6,在U型扭簧3的扭转力作用下,扳手6与盖体间的夹角变小,锥形堵头5先与盖体1上的进气孔8接触形成封堵,弹簧9在扭簧3扭转力作下压缩至最短位置,此时随扳手的回位,盖口板2封闭盖体1倒液口7。
为防止锥形堵头5被弹簧顶脱,在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10(参见图7、8、9、10)。

Claims (3)

1.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包括与容器密封连接的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前端倒液口上的盖口板,盖口板通过一U型扭簧与一铰接在盖体后部的按压扳手相连接,U型扭簧上压放有压轴,在按压扳手上设有一锥形堵头,该锥形堵头通过按压扳手的转动与开设在盖体上的进气孔相配合,其特征在于: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一弹簧,且在锥形堵头与按压扳手之间设置有防止锥形堵头被弹簧顶出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其特征在于:锥形堵头后部为中空腔结构,弹簧安装在该中空腔内,弹簧前端固接在锥形堵头腔内,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其特征在于:锥形堵头为实心结构,前端向下倾斜,弹簧前端固结在锥形堵头后端面,弹簧后端固接在按压扳手上。
CN201520322366.0U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0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2366.0U CN205010700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2366.0U CN205010700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0700U true CN205010700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236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0700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0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378A (zh) * 2015-05-19 2015-08-12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378A (zh) * 2015-05-19 2015-08-12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N104828378B (zh) * 2015-05-19 2016-08-17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0700U (zh)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N104828378B (zh) 一种适用于漆料容器浆盖进气孔防泄漏结构
CN103359370A (zh) 一种软体瓶瓶盖
CN102152888A (zh) 一种带膜片阀的瓶盖
CN104890999A (zh) 一种侧划自封闭瓶盖
CN113086930A (zh) 一种新型井式分配器
CN205499743U (zh) 单口式防漏液回流瓶嘴
CN210392065U (zh) 一种拉环环保瓶盖
CN208135007U (zh) 一种带有柱塞的撕条翻盖结构
CN208165635U (zh) 一种油壶
CN205568776U (zh) 保温瓶自动出水塞
CN206813636U (zh) 一种防漏瓶盖
CN207202637U (zh) 一种水杯倒而不漏装置
CN204737151U (zh) 一种侧划自封闭瓶盖
CN204957260U (zh) 一种侧划口自封闭防漏吸管盖
CN216547583U (zh) 容器盖以及容器
CN203138232U (zh) 一种防尘防漏油壶
CN214880166U (zh) 一种新型井式分配器
CN204587607U (zh) 瓶口式可扳动吸嘴盖
CN104724366A (zh) 一种油漆桶的油嘴
CN204642559U (zh) 托盘弯曲吸管盖
CN216009690U (zh) 一种流量可控的酒桶龙头
CN209391703U (zh) 一种便于与矿泉水瓶连接的冷泡茶装置
CN103287699B (zh) 一种油漆桶
CN208647544U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的容器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