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6210U -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 Google Patents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6210U
CN219736210U CN202320992854.7U CN202320992854U CN219736210U CN 219736210 U CN219736210 U CN 219736210U CN 202320992854 U CN202320992854 U CN 202320992854U CN 219736210 U CN219736210 U CN 219736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uge
inspection
checking
plan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28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天晨
季林锋
杨亦双
杨庆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xing Pyl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28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6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6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6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包括支撑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的通规检验组件和止规检验组件;其中,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检验腔,所述止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二检验腔,且所述第一检验腔和所述第二检验腔相对设置并且连通。本工装用于检验待测模组的厚度是否合格,而且本工装可根据不同待测模组的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来准确调节通规检验组件与止规检验组件中对应的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之间的距离,具有醒目简易的优点,具有“一测多”的功能,成本较低,通用性较高。此外,本工装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通规检验组件和止规检验组件的防呆标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常采用量尺对模组的厚度进行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所检验的厚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厚度范围内,也即是否位于上下限值之间,但上述操作极为繁琐,不适合大批量模组的快速检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采用量尺对模组的厚度进行检验,操作极为繁琐,不适合大批量模组的快速检验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包括:支撑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的通规检验组件和止规检验组件;其中,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检验腔,所述止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二检验腔,且所述第一检验腔和所述第二检验腔相对设置并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包括通规固定构件以及通规移动构件;其中,所述通规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通规移动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通规移动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通规固定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孔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通规固定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检验平面,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固定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检验平面,且所述第一检验平面和所述第二检验平面相平行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通规检验组件还包括通规对齐构件,所述通规对齐构件设置于所述通规固定构件靠近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一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一对齐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设置;
所述通规对齐构件形成有第二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二对齐平面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相平齐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通规刻度,且所述通规刻度沿着所述通规固定构件朝向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通规刻度的零刻度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相对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止规检验组件包括止规固定构件以及止规移动构件;其中,所述止规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止规移动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止规移动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止规固定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止规固定构件的靠近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检验平面,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靠近所述止规固定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四检验平面,且所述第三检验平面和所述第四检验平面相平行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止规检验组件还包括止规对齐构件,所述止规对齐构件设置于所述止规固定构件靠近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三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三对齐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设置;
所述止规对齐构件形成有第四对齐平面,且所述第四对齐平面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相平齐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止规刻度,且所述止规刻度沿着所述止规固定构件朝向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止规刻度的零刻度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相对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还包括握持把手,且所述握持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背离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用于识别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防呆标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柔性防护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用于检验待测模组的厚度是否合格,本工装的显著特点是可根据不同待测模组的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也即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准确调节通规检验组件与止规检验组件中对应的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之间的距离,具有醒目简易的优点,具有“一测多”的功能,成本较低,通用性较高。
此外,本工装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通规检验组件和止规检验组件的防呆标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此外,在通规检验组件侧和止规检验组件侧分别设置有刻度,便于根据预设的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对应调整两个组件中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的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对模组的厚度进行检验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构件,11-通规刻度,12-第一过孔,13-止规刻度,14-第二过孔,15-握持把手,16-防呆标识,17-柔性防护垫,18-第一检验腔,2-通规检验组件,21-通规固定构件,211-第一检验平面,22-通规移动构件,221-第二检验平面,23-通规对齐构件,231-第一对齐平面,232-第二对齐平面,24-第二检验腔,3-止规检验组件,31-止规固定构件,311-第三检验平面,32-止规移动构件,321-第四检验平面,33-止规对齐构件,331-第三对齐平面,332-第四对齐平面,4-工作台,5-待测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包括:支撑构件1以及设置于支撑构件1的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其中,通规检验组件2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检验腔18,止规检验组件3形成有贯通的第二检验腔24,且第一检验腔18和第二检验腔24相对设置并且之间无阻隔,是属于连通的一种状态。
其中,优选地,第一检验腔18的宽度作为检验待测模组5的厚度的上限值使用,第二检验腔24的宽度作为检验待测模组5的厚度的下限值使用。
基于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利用本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检验产品例如电池的模组的厚度时(此处的电池的模组仅为一种举例而已,当然,产品不仅限于此,本工装还可应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且不仅限于检验厚度,也可检验宽度等等),令待测模组5的厚度平行于第一检验腔18的宽度方向放置,而后沿着待测模组5的长度方向,令通规检验组件2的第一检验腔18经由待测模组5的整体,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的上限值进行检验。同理,止规部分也即止规检验组件3的测量步骤和通规侧一致,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的下限值进行检验,在此不再详述。
综合通止规的测量过程,有以下结果:
如果出现本工装不能向下移动的情况,也即此时待测模组5的厚度大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则待测模组5的厚度判定为不合格;
将通规部分也即第一检验腔18缓慢向下移动时,如果通规部分也即第一检验腔18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如果止规部分也即第二检验腔24也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下限值,所以模组厚度判定为不合格;
将通规部分也即第一检验腔18缓慢向下移动时,如果通规部分也即第一检验腔18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而且止规部分也即第二检验腔24不能够向下移动通过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大于模组厚度的下限值,此时模组厚度判定为合格。
可见,通过本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能够快速地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快速筛选出不合格的产品,省时省力,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操作极其简单、无需培训,工人可直接操作,此外,本工装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通规检验组件2包括通规固定构件21以及通规移动构件22;其中,通规固定构件21与支撑构件1固定连接,通规移动构件22与支撑构件1滑动连接,且通规移动构件22能够靠近或者远离通规固定构件2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移动通规移动构件22,从而调整其与通规固定构件21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模组厚度的上限值,从而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适用范围更广。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构件1形成有第一过孔12,通规移动构件22穿设于第一过孔12内且与第一过孔12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只有用较大的力才能够推动通规移动构件22,进而调整其与通规固定构件21之间的距离,从而才能够实现对模组厚度的上限值的调整,而在检验待测模组5的厚度时,待测模组5等施加给通规移动构件22的力量是不足以使其运动的,因而不会影响检验结果。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在支撑构件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和与第一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一腰形过孔,通规移动构件22无阻尼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并且可利用螺栓或者螺钉的螺纹部穿过第一腰形过孔锁紧在通规移动构件22的底部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对通规移动构件22的锁紧,亦或者是利用螺栓或者螺钉的螺纹部穿过通规移动构件22上的过孔以及前述的第一腰形过孔,并且通过螺母锁紧,也能够实现对通规移动构件22的位置的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通规固定构件21的靠近通规移动构件2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检验平面211,通规移动构件22的靠近通规固定构件2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检验平面221,且第一检验平面211和第二检验平面221相平行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两个检验平面分别抵靠于相一一对应的待测模组5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形成的两个侧面上,与待测模组5相适配,进而能够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通规固定构件21为方形板,通规移动构件22也为方形板,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当然,不仅限于此,两者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五变形板、六边形板,亦或者是异形板件或者块体等。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过孔12为方形孔,且通规移动构件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过孔12的深度方向相同。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构件1为长方形板,且沿其长度方向,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分别设置在其两端;前述的通规固定构件21、通规移动构件22以及下文所述的通规对齐构件23均垂直其上表面设置,且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同理,下文所述的止规固定构件31、止规移动构件32以及止规对齐构件33均垂直其上表面设置,且平行于其长度方向。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构件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其外轮廓相适配的长方形的柔性防护垫17,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通规检验组件2还包括通规对齐构件23,通规对齐构件23设置于通规固定构件21靠近止规检验组件3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一对齐平面231,且第一对齐平面231垂直于第一检验平面211设置;
通规对齐构件23形成有第二对齐平面232,且第二对齐平面232与第一检验平面211相平齐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首先将待测模组5放置在工作台4上,并且使得待测模组5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4,而后可沿着竖直方向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令待测模组5的顶端面与第一对齐平面231相平齐,待测模组5的侧面也即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形成的面也即右侧面贴靠于第二对齐平面232,这样两个重合的操作,即完成了待测模组5和本工装的对齐,可减小测量的误差,对齐后则可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进行检验。
当然,检验方式不仅限于上述,也可用一只手手持待检验待测模组5,另一只手手持本工装,也能够实现检验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构件1形成有通规刻度11,且通规刻度11沿着通规固定构件21朝向通规移动构件22的方向延伸;通规刻度11的零刻度与第一检验平面211相对齐。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可按照预设的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对应调整通规移动构件22的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当然,不仅限于此,也可不设置通规刻度11,利用量尺辅助测量通规移动构件22距离通规固定构件21的位置也可。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止规检验组件3包括止规固定构件31以及止规移动构件32;其中,止规固定构件31与支撑构件1固定连接,止规移动构件32与支撑构件1滑动连接,且止规移动构件32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止规固定构件3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移动止规移动构件32,从而调整其与止规固定构件31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模组厚度的下限值,从而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适用范围更广。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支撑构件1形成有第二过孔14,止规移动构件32穿设于第二过孔14内且与第二过孔14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只有用较大的力才能够推动止规移动构件32,从而才能够实现对模组厚度的下限值的调整,而在检验待测模组5的厚度时,待测模组5等施加给止规移动构件32的力量是不足以使其运动的,因而不会影响检验结果。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在支撑构件1上开设第二安装槽和与第二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二腰形过孔,止规移动构件32无阻尼地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并且可利用螺栓或者螺钉的螺纹部穿过第二腰形过孔锁紧在止规移动构件32的底部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对止规移动构件32的锁紧,亦或者是利用螺栓或者螺钉的螺纹部穿过止规移动构件32上的过孔以及前述的第二腰形过孔,并且通过螺母锁紧,也能够实现对止规移动构件32的位置的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止规固定构件31的靠近止规移动构件32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检验平面311,止规移动构件32的靠近止规固定构件31的一侧形成有第四检验平面321,且第三检验平面311和第四检验平面321相平行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两个检验平面分别抵靠于相一一对应的待测模组5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形成的两个侧面上,与待测模组5相适配,进而能够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止规固定构件31为方形板,止规移动构件32也为方形板,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当然,不仅限于此,两者也可为其他结构,例如五变形板、六边形板,亦或者是异形板件或者块体等。
其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过孔14为方形孔,且止规移动构件3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过孔14的深度方向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止规检验组件3还包括止规对齐构件33,止规对齐构件33设置于止规固定构件31靠近止规检验组件3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三对齐平面331,且第三对齐平面331垂直于第三检验平面311设置;
止规对齐构件33形成有第四对齐平面332,且第四对齐平面332与第三检验平面311相平齐设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首先将待测模组5放置在工作台4上,并且使得待测模组5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4,而后可沿着竖直方向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令待测模组5的顶端面与第三对齐平面331相平齐,待测模组5的侧面也即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形成的面也即右侧面贴靠于第四对齐平面332,这样两个重合的操作,即完成了待测模组5和本工装的对齐,可减小测量的误差,对齐后则可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进行检验。
当然,检验方式不仅限于上述,也可用一只手手持待检验待测模组5,另一只手手持本工装,也能够实现检验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构件1形成有止规刻度13,且止规刻度13沿着止规固定构件31朝向止规移动构件32的方向延伸;止规刻度13的零刻度与第三检验平面311相对齐。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可按照预设的模组厚度的下限值对应调整止规移动构件32的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当然,不仅限于此,也可不设置止规刻度13,利用量尺辅助测量止规移动构件32距离止规固定构件31的位置也可。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还包括握持把手15,且握持把手15设置于支撑构件1的背离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的一侧。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工人可手持握持把手15拿起以及移动本工装,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其中,优选地,握持把手15为U形结构,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为其他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构件1形成有用于识别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的防呆标识16。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防呆标识16可快速识别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
其中,优选地,防呆标识16可为不同形状的孔,例如通规检验组件2侧设置方形孔,在止规检验组件3侧设置圆形孔,可作为区分。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在通规检验组件2侧设置方形孔或者圆形孔,而在止规检验组件3不开设孔,亦或者是开设其他形状的区别孔。
综上,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的过程如下:
采用本工装的通规部分也即通规检验组件2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进行检验的步骤如下:检验待测模组5的厚度时,首先将待测模组5放置在工作台4上,并且使得待测模组5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4,而后可沿着竖直方向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令待测模组5的顶端面与第一对齐平面231相平齐,待测模组5的侧面也即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形成的面也即右侧面贴靠于第二对齐平面232,这样这两个重合的操作,即完成了待测模组5和本工装的对齐,可减小测量的误差,对齐后则可由上向下移动本工装进行检验。同理,止规部分也即止规检验组件3的测量步骤和通规侧一致,对待测模组5的厚度的下限值进行检验,在此不再详述。
综合通止规的测量过程,有以下结果:
如果出现本工装不能向下移动的情况,也即此时待测模组5的厚度大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则模组厚度判定为不合格;
将通规部分缓慢向下移动时,如果通规部分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如果止规部分也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下限值,所以待测模组5的厚度判定为不合格;
将通规部分缓慢向下移动时,如果通规部分能够向下移动直至完全通过整个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小于模组厚度的上限值,而且止规部分不能够向下移动通过待测模组5,则说明待测模组5的厚度完全大于模组厚度的下限值,此时待测模组5的厚度判定为合格。
可,本申请提供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用于检验模组厚度是否合格,本工装的显著特点是可根据不同模组的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也即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准确调节通规检验组件2与止规检验组件3中对应的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之间的距离,具有醒目简易的优点,具有“一测多”的功能,成本较低,通用性较高。此外,本工装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通规检验组件2和止规检验组件3的防呆标识16,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此外,在通规检验组件2侧和止规检验组件3侧分别设置有刻度,便于根据预设的模组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对应调整两个组件中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的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的通规检验组件和止规检验组件;其中,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检验腔,所述止规检验组件形成有贯通的第二检验腔,且所述第一检验腔和所述第二检验腔相对设置并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包括通规固定构件以及通规移动构件;其中,所述通规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通规移动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通规移动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通规固定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孔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规固定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检验平面,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固定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检验平面,且所述第一检验平面和所述第二检验平面相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规检验组件还包括通规对齐构件,所述通规对齐构件设置于所述通规固定构件靠近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一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一对齐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设置;
所述通规对齐构件形成有第二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二对齐平面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相平齐设置;和/或
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通规刻度,且所述通规刻度沿着所述通规固定构件朝向所述通规移动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通规刻度的零刻度与所述第一检验平面相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规检验组件包括止规固定构件以及止规移动构件;其中,所述止规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止规移动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止规移动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止规固定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过孔的侧壁阻尼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规固定构件的靠近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检验平面,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靠近所述止规固定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四检验平面,且所述第三检验平面和所述第四检验平面相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规检验组件还包括止规对齐构件,所述止规对齐构件设置于所述止规固定构件靠近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且两者相接触面为第三对齐平面,且所述第三对齐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设置;
所述止规对齐构件形成有第四对齐平面,且所述第四对齐平面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相平齐设置;和/或
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止规刻度,且所述止规刻度沿着所述止规固定构件朝向所述止规移动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止规刻度的零刻度与所述第三检验平面相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还包括握持把手,且所述握持把手设置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背离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一侧;和/或
所述支撑构件形成有用于识别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防呆标识;和/或
所述支撑构件的靠近所述通规检验组件和所述止规检验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柔性防护垫。
CN202320992854.7U 2023-04-27 2023-04-27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Active CN219736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2854.7U CN219736210U (zh) 2023-04-27 2023-04-27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2854.7U CN219736210U (zh) 2023-04-27 2023-04-27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6210U true CN21973621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2854.7U Active CN219736210U (zh) 2023-04-27 2023-04-27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6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0353A1 (zh) 一种检测折弯机工作台与机架主轴孔平行度的装置
CN108592851B (zh) 一种工件对称度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219736210U (zh) 检验产品厚度的通止规工装
CN211317140U (zh) 一种深孔台阶高度测量装置
CN210036535U (zh) 发动机连杆高度检具
CN215930730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部件的检具结构
CN111854562B (zh) 通用型玻璃升降器导轨检具及检测方法
CN215261517U (zh) 一种杆件侧面形位检具
CN211234190U (zh) 用于检测喷涂产品的检具
CN108871161B (zh) 一种用于小平面角度检测的检具总成及其使用方法
CN211601769U (zh) 测量装置
CN111678399A (zh) 一种快速检测汽车零件测量点数值的检具
CN213932314U (zh) 一种滑套卡簧槽位置测量检具
CN210268434U (zh) 一种大中型箱体的检验装置
CN215725668U (zh) 工件平整度检具
CN214842841U (zh) 副车架管梁检具
CN219757134U (zh) 一种汽车前轮罩快速检具
CN22098211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平衡轴两侧面错差度检验工装
CN220103960U (zh) 曲轴箱检测装置
CN210773828U (zh) 一种测量孔位空间距离检具
CN218673405U (zh) 一种用于装夹铜公四角检测的检测结构
CN219064384U (zh) 液压缸上安装支架总成检具
CN214892948U (zh) 一种后地板中段总成检具
CN217122641U (zh) 一种测量工具
CN210952615U (zh) 一种中心距类多参数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