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980U -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980U
CN219733980U CN202320771877.5U CN202320771877U CN219733980U CN 219733980 U CN219733980 U CN 219733980U CN 202320771877 U CN202320771877 U CN 202320771877U CN 219733980 U CN219733980 U CN 219733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lewing bearing
raceway
inner ring
suppor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18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遥辉
张成文
傅航
王飞雷
范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18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3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作业机械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包括:支承本体和润滑结构;支承本体内设置有三排滚道,三排滚道沿支承本体的轴向排布且依次为上滚道、中滚道和下滚道;润滑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承本体内的油道,以及设置于支承本体上并与油道连通的一注油孔;油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上滚道连通;第二支路其中一端与第一支路连通,另一端与中滚道连通;支承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中滚道与下滚道的缝隙。通过一个油孔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三排油道,一方面简化了油道的结构,方便支承本体的加工,另一方面,主机只需要一根润滑管路即可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从而简化了主机润滑油加注系统,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三排柱式回转支承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上,如挖掘机、风机、起重机等,是可以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倾覆力矩的关键零部件。三排柱式回转支承一般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体,其中内圈和外圈转动配合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三排滚道,滚动体设置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道中。
回转支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油脂,以保证滚道内部的良好润滑,相关技术中,一般会在回转支承上对应三排滚道的位置沿径向设置三排注油孔,从而分别对三排滚道进行润滑。
但存在注油孔较多不易加工,主机需要根据注油孔数量增加多个润滑管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注油孔较多导致的不易加工,主机润滑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加工效率,简化主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包括:支承本体和润滑结构;
所述支承本体内设置有三排滚道,三排所述滚道沿所述支承本体的轴向排布且依次为上滚道、中滚道和下滚道;
所述润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承本体内的油道,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本体上并与所述油道连通的一注油孔;
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上滚道连通;所述第二支路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滚道连通;
所述支承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中滚道与所述下滚道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支承本体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子组;
所述外圈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圈外并与所述内圈可转动的相配合;
三排所述滚道形成于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的配合处;
所述滚子组有三组且分别设置于三排所述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滚子组与所述中滚道的顶壁存在第一间隙,并与所述中滚道的至少一个侧壁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缝隙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支承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集油腔,所述上滚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集油腔的环形的豁口;所述第一支路沿所述支承本体的径向延伸且一端连通所述集油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上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带,所述第一密封带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围合成所述集油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第一密封带包括一对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相对应的一侧可转动的密封配合,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下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滚子组包括:
隔离块,每相邻两个隔离块之间形成兜孔;
滚动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兜孔中,用于支承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的配合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位于所述中滚道内的隔离块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缺口,用于配合所述中滚道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的回转支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通过一个油孔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三排油道,一方面简化了油道的结构,方便支承本体的加工,另一方面,主机只需要一根润滑管路即可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从而简化了主机润滑油加注系统,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滚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油道;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2、注油孔;20、黄油嘴;3、内圈;30、凸台;4、外圈;40、外上圈;41、外下圈;5、滚子组;50、第一滚子组;500、第一隔离块;501、第一滚动体;51、第二滚子组;510、第二隔离块;511、第二滚动体;512、缺口;52、第三滚子组;520、第三隔离块;521、第三滚动体;6、第一密封带;60、第一密封圈;61、第二密封圈;7、第二密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首先说明其应用场景,三排柱式回转支承是被广泛应用于诸如挖掘机、风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上的部件,其一般包括可回转配合的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三排用于容纳滚子的滚道。回转支承在使用时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保证滚道内部良好的润滑,现有的一般会在回转支承上对应三排滚道的位置设置三排注油孔,从而分别对滚道进行润滑。但上述的相关技术中注油孔较多,一方面不易加工,此外,主机需要根据注油孔数量增加多个润滑管路,导致主机润滑系统较为复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用以减小注油孔的数量,从而提高加工效率,简化主机润滑系统。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参照图1,一种回转支承,其包括支承本体和润滑结构;其中,支承本体内设置有三排滚道,三排滚道沿支承本体的轴向排布,并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滚道、中滚道和下滚道。
润滑结构包括开设于支承本体内的油道1,以及设置于支承本体上的并与油道1连通的一注油孔2;油道1包括第一支路10和第二支路11;其中,第一支路10沿支承本体的径向延伸并与上滚道相连通;第二支路11的一端与第一支路10连通,另一端沿支承本体的轴向延伸并与中滚道连通;支承本体内设置有与用于连通中滚道和下滚道的缝隙。
实际应用中,通过注油孔2向滚道内加注润滑油,其中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支路10注入到上滚道中,用于对上滚道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二支路11流入中滚道中,从而对中滚道进行润滑,中滚道的润滑油通过中滚道与下滚道之间的间隙流入下滚道,从而对下滚道进行润滑,从而通过一个注油孔2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三排油道1,一方面简化了油道1的结构,方便支承本体的加工,另一方面,主机只需要一根润滑管路即可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从而简化了主机润滑油加注系统,节省了成本。
具体的,支承本体主要包括内圈3、外圈4和滚子组5;其中,外圈4同轴套设于内圈3外并且与内圈3可转动的相配合,上述的三排滚道形成于内圈3与外圈4的配合处;滚子组5相应的设置为三组并且分别设置于三排滚道中,用于对内圈3与外圈4的配合面形成支承,将内圈3与外圈4之间的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提高内圈3与外圈4转动的流畅度。
具体的,内圈3的内壁上形成有齿,用于和驱动机构或传动机构的齿轮相配合,以接收回转驱动力;内圈3的外周上凸出设置有环状的凸台30;外圈4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内圈3外周上的凸台30嵌合于外圈4内壁的凹槽中,从而围合成上述的三排滚道。
具体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凹槽开设于第一凹槽的底壁中;当内圈3外周的凸台30嵌合于第一凹槽中后,凸台30的上表面与第一凹槽的顶壁围合成上述上滚道,凸台30的外周面与第二凹槽围合成上述中滚道,凸台30的底面与第一凹槽的底壁围合成上述下滚道。
具体的,外圈4包括外上圈40和外下圈41;其中,外上圈40和外下圈41可互相拼接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上述的凹槽由外上圈40和外下圈41组合而成。油道1和注油孔2开设于外上圈40,注油孔2上安装有黄油嘴20。
滚子组5包括隔离块和滚动体;其中,每相邻两个隔离块之间形成兜孔;滚动体可转动的安装于兜孔中,用于对内圈3和外圈4的配合面进行支承。
为了便于理解,位于上滚道的滚子组5为第一滚子组50,位于中滚道的滚子组5为第二滚子组51,位于下滚道的滚子组5为第三滚子组52;相应的,第一滚子组50中的滚动体为第一滚动体501,隔离块为第一隔离块500,第二滚子组51中的滚动体为第二滚动体511,隔离块为第二隔离块510,第三滚子组52中的滚动体为第三滚动体521,隔离块为第三隔离块520。
其中,第一滚动体501的轴线与支承本体的轴线垂直,第一隔离块500两侧分别与上滚道的两个侧壁接触配合,第一滚动体50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滚道的上下壁面接触配合。
第二滚动体511的轴线与支承本体的轴线平行,并且第二滚动体511的两侧分别与凸台30的外周面以及第二凹槽的底面接触配合;第二滚动体511的上端面与第二凹槽的顶部间隙配合,形成第一间隙,第二支路11沿支承本体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间隙连通。
参照图1和图2,第二隔离块510的两侧均设置有缺口512,缺口512使得第二滚子组51与中滚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位置与中滚道和下滚道之间缝隙的位置相对应,流入第一间隙内的润滑油可以从第二间隙向下流入到缝隙中,再从缝隙流入下滚道中。
第三滚动体521的轴线与支承本体的轴线垂直,隔离块两侧分别与下滚道的两个侧壁接触配合;第三滚动体521的上侧与下滚道的上壁面间隙配合,形成第三间隙,从缝隙中流出的润滑油可以流入第三间隙中,从而对第三滚子组52进行充分的润滑。
支承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集油腔,第一支路10沿支承本体的径向延伸且其一端与集油腔连通;上滚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机油箱的环形的豁口。润滑油注入油道1内后,部分润滑油经过第一支路10流入集油腔中,并从豁口处流入上滚道中,从而对第一滚子组50进行润滑。
在内圈3和外圈4上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密封带6,第一密封带6与内圈3和外圈4合围成上述的集油腔。
具体的,第一密封带6包括第一密封圈60和第二密封圈61;其中,第一密封圈60和第二密封圈61相对应的一侧可转动的密封配合,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连接于内圈3和外圈4上,从而保证内圈3和外圈4的相对回转。
具体的,第一密封圈60的一侧通过嵌装的方式连接于内圈3,另一侧弹性压接于外圈4的内壁上并与外圈4的内壁围合成上述的集油腔的腔室;第二密封圈61的一侧通过嵌装的方式连接于外圈4的内壁,另一侧靠近第二密封圈61远离内圈3的一端。一方面,第一密封圈60和第二密封圈61并未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减小内圈3与外圈4相对回转的摩擦阻力,另一方面,当注入润滑油油压过大时,第一密封圈60发生位移,第二密封圈61可以与第一密封圈60弹性压接配合,从而保证第一密封带整体的密封性能,减小漏油的问题,同时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支承本体内。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60和第二密封圈61相靠近的一侧也可以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
在内圈3和外圈4下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密封带7,第二密封带7可以对内圈3与外圈4下端边缘的配合处进行密封,从而减小漏油的问题,同时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支承本体内。
具体的,第二密封带7其中的一侧通过嵌装的方式连接于内圈3,另一侧弹性压接于外圈4的端面,从而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避免影响内圈3与外圈4的相对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回转支承分为内齿和外齿两种结构,上述的回转支承为内齿结构,即齿位于内圈3的内壁上,凸台30位于内圈3的外壁上;当回转支承为外齿结构时,区别仅在于,齿位于上述内圈3的外周上,凸台30位于上述内圈3的内壁上,相应的,上述外圈4安装于上述内圈3的内侧,上述的润滑结构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作业机械与上文描述的回转支承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的回转支承。作业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风机、起重机等。
本实用新型的新创点在于:通过注油孔2向滚道内加注润滑油,其中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支路10注入到上滚道中,用于对上滚道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二支路11流入中滚道中,从而对中滚道进行润滑,中滚道的润滑油通过中滚道与下滚道之间的间隙流入下滚道,从而对下滚道进行润滑,从而通过一个油孔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三排油道1,一方面简化了油道1的结构,方便支承本体的加工,另一方面,主机只需要一根润滑管路即可实现三排滚道的润滑,从而简化了主机润滑油加注系统,节省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本体和润滑结构;
所述支承本体内设置有三排滚道,三排所述滚道沿所述支承本体的轴向排布且依次为上滚道、中滚道和下滚道;
所述润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承本体内的油道(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本体上并与所述油道(1)连通的一注油孔(2);
所述油道(1)包括第一支路(10)和第二支路(11);所述第一支路(10)与所述上滚道连通;所述第二支路(11)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滚道连通;
所述支承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中滚道与所述下滚道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本体包括:内圈(3)、外圈(4)和滚子组(5);
所述外圈(4)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圈(3)外并与所述内圈(3)可转动的相配合;
三排所述滚道形成于所述外圈(4)和所述内圈(3)的配合处;
所述滚子组(5)有三组且分别设置于三排所述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组(5)与所述中滚道的顶壁存在第一间隙,并与所述中滚道的至少一个侧壁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支路(11)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缝隙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集油腔,所述上滚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集油腔的环形的豁口;所述第一支路(10)沿所述支承本体的径向延伸且一端连通所述集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3)和所述外圈(4)上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带(6),所述第一密封带(6)与所述内圈(3)和所述外圈(4)围合成所述集油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带(6)包括一对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相对应的一侧可转动的密封配合,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3)和所述外圈(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3)和所述外圈(4)下端边缘的配合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带(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组(5)包括:
隔离块,每相邻两个隔离块之间形成兜孔;
滚动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兜孔中,用于支承所述内圈(3)和所述外圈(4)的配合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滚道内的隔离块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缺口(512),用于在所述中滚道内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
CN202320771877.5U 2023-04-10 2023-04-10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9733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1877.5U CN21973398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1877.5U CN21973398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980U true CN21973398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1877.5U Active CN219733980U (zh) 2023-04-10 2023-04-10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7060U (zh) 一种专用密封四点接触球轴承
US6283634B1 (en) Transmission for automobiles and bearing therefor
CN203743212U (zh) 角接触球轴承以及组合式轴承
CN105299036A (zh) 防尘轴承
CN219733980U (zh)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CN202867570U (zh) 大型超长轧机内流线结构密封轴承
CN207229586U (zh) 一种自润滑可定位的工程轴承
CN111043160B (zh) 一种外球面轴承润滑防尘结构及方法
CN214036510U (zh) 一种增强密封润滑效果的调心滚子轴承
CN104006071A (zh) 一种带密封的整体四点接触球轴承
CN203979126U (zh) 带密封的整体四点接触球轴承
CN203248525U (zh) 一种滚动轴承
CN201802759U (zh) 背衬轴承
JP2013011286A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
CN111654140A (zh) 一种矿用电动机用双迷宫油封结构
CN206571948U (zh) 大承载惰轮轴结构
CN105545961A (zh) 一种低噪音的深沟球轴承
CN205823962U (zh) 一种带中部密封结构的轴承
CN214742809U (zh) 一种防止灰尘进入的深沟球轴承
CN2713209Y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轴承
CN219413251U (zh) 一种回转支承机构
CN214788567U (zh) 一种外齿双滚道混合滚动体式回转支承
CN214606904U (zh) 烧结机一体式车轮
CN109605119B (zh) 一种车床主轴箱主轴带轮密封结构
CN202674013U (zh) 新型双列等径球式回转支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