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279U - 一种逃生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279U
CN219733279U CN202222505158.7U CN202222505158U CN219733279U CN 219733279 U CN219733279 U CN 219733279U CN 202222505158 U CN202222505158 U CN 202222505158U CN 219733279 U CN219733279 U CN 219733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escape
movable
underground
mai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51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璧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051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3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逃生避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逃生梯,用于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其中逃生梯包括:主控器;传感部,其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传感部用于感应到危险物并发送信号到主控器;报警装置,其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报警装置用于根据主控器的信号而发出警报;梯子组件,梯子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逃生通道内的固定梯,和活动连接在固定梯上的活动梯;驱动部,其设置在固定梯上并连接活动梯,驱动部电连接主控器,并根据主控器的信号而使活动梯从逃生通道移动至地下功能层。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地下通道中逃离现场速度慢、无法及时出逃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逃生避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逃生梯。
背景技术
地下建筑通常有地下功能层和上层建筑,或者地上建筑。例如地下商场,地下功能层为地下的空间,例如地铁站,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以及下层铺设轨道且能行驶列车的地下功能层,地下功能层还设置有候车站台,两者之间通过电梯或步梯进行连接,这也是地下通道向外部的唯一通道。
当地铁站的地下功能层内出现灾害,例如发生火灾或水灾,车辆无法运行,这时,需要及时将乘客疏散,但是现有地铁站由于只有站台设置步梯,且通常数量有限,当地铁站或地铁的空间火灾或水灾的时候,整车或几车的乘客会向候车站台聚集而通过步梯离开,但是大量人群要先移动到地下功能层的候车站台,再通过有限的步梯出去,逃离现场速度慢,无法及时出逃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梯,解决了现有的地下通道中逃离现场速度慢、无法及时出逃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逃生梯,用于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地下通道具有地下功能层和竖直设置并延伸出地下功能层的逃生通道,其中逃生梯包括:主控器;
传感部,传感部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传感部用于感应到危险物并发送信号到主控器;
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报警装置用于根据主控器的信号而发出警报;
梯子组件,梯子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逃生通道内的固定梯,和活动连接在固定梯上的活动梯;
驱动部,驱动部设置在固定梯上,并连接活动梯,驱动部电连接主控器,并根据主控器的信号而使活动梯从逃生通道移动至地下功能层。
可选地,主控器包括Arduino Nano控制板。
可选地,传感部包括:水位传感器,其设置在地下功能层的预设高度位置,并电连接Arduino Nano控制板,且用于检测到有水而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
或/和
传感部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其设置在地下功能层内,并电连接Arduino Nano控制板,且用于检测到一氧化碳达到预设浓度而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
可选地,报警装置包括警报灯,警报灯电连接主控器,并用于发光;
或/和
蜂鸣器,蜂鸣器电连接主控器,并用于发声。
可选地,梯子组件上设置有触碰传感器,触碰传感器电连接主控器,并用于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摸而发送信号到主控器。
可选地,活动梯铰接在固定梯的下端并与固定梯可翻折设置;
驱动部包括:舵机,舵机固定在固定梯的上端,
卡钩,卡钩连接在舵机上,并通过舵机的驱动而旋转以脱离活动梯的末端或连接活动梯的末端。
可选地,固定梯的侧面上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阻尼杆,阻尼杆的一端滑移设置在活动槽内,另一端铰接在活动梯上。
可选地,活动梯滑移设置在固定梯上;
驱动部件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梯上;
齿轮,齿轮连接在电机的转轴上;
齿条,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并固定设置在活动梯上。
可选地,驱动部件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通过拉绳连接在活动梯上;
定滑轮,定滑轮转动设置在墙体上,拉绳套设在定滑轮上。
可选地,固定梯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活动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述第二限位部抵靠第一限位部的上方,以限制活动梯的下移。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可以在地下通道内设置多个逃生通道,逃生通道与地下功能层相连通,上端可以连通到地下通道的外部的外层建筑内,在逃生通道内设置梯子组件。通过传感部感应到地下通道内有危险物,例如水灾时水位达到预警水位、火灾时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有害气体泄漏时气体浓度超标等,传感部产生电信号并传递给主控器,主控器接收到信号后向报警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使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指示,例如发出声音提醒或灯光提醒。同时,主控器发送信号给驱动部,使驱动部启动,驱动部将梯子组件的活动梯进行下放,从而使活动梯的下端延伸到地下功能层,上端与固定梯进行对接,而固定梯又固定在逃生通道内,从而使地下功能层内的人可以通过下放的活动梯以及固定梯从逃生通道爬出并逃离地铁站。在灾害来临时,可以就近对人群进行撤离,避免将人员疏散到候车站台后导致远距离疏散的问题,及时撤离人群避免了人员伤亡和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梯子组件设置在地下通道内的状态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第一种梯子组件结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第一种梯子组件结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第二种梯子组件结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地下功能层;11、逃生通道;100、主控器;110、传感部;111、水位传感器;112、一氧化碳传感器;120、报警装置;121、警报灯;122、蜂鸣器;123、扬声器;124、摄像头;130、触碰传感器;200、梯子组件;210、固定梯;211、活动槽;212、第一限位部;220、活动梯;221、齿条;222、第二限位部;230、阻尼杆;240、配重块;241、定滑轮;242、拉绳;300、驱动部;310、舵机;311、卡钩;320、电机;321、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逃生梯,用于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地下通道具有地下功能层10和竖直设置并延伸出地下功能层10的逃生通道11,地下通道可以包括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或地铁。本实施例以地铁建筑为例进行结构说明,地铁通道的地下功能层10用于列车行驶,逃生通道11可以位于各站点之间,如在相邻两站之间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1,从而使逃生通道11连通到地下通道之外的建筑物中,并方便人员疏散逃离地下通道;还可以将逃生通道11设置在候车站台内,使候车站台内增加向上一层的通道,也方便人员疏散逃离出地下功能层1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逃生梯具体包括:主控器100,传感部110,报警装置120,梯子组件200(如图1所示),以及驱动部300。主控器100具体采用开发板,例如包括Arduino Nano控制板,还可以是树莓派控制器、单片机等。Arduino Nano控制板具有设置简单,能耗低,运行稳定性强的优点。主控器100可以设置在控制盒中,而控制盒设置在地下通道内,或者地铁控制室内。传感部110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100,传感部110用于感应到危险物并发送信号到主控器100,危险物可以是水灾时超过预设位置的水位,火灾时超过预设浓度的一氧化碳,或者其他如有害毒气等危险物。报警装置120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主控器100,报警装置120用于根据主控器100的信号而发出警报。梯子组件200包括:固定梯210以及活动梯220。固定梯210竖直固定设置在逃生通道11内,其上端可以延伸出通道外而到达地表,下端与地下功能层10间隔一定距离或者悬置在地下功能层10的上部空间。活动梯220活动连接在固定梯210上,活动梯220可以移动,而且逃生通道11有足够空间可以容纳活动梯220的活动。驱动部300设置在固定梯210上,并连接活动梯220,驱动部300电连接主控器100,并根据主控器100的信号而使活动梯220从逃生通道11移动至地下功能层1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工作原理如下:可以在地下通道内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1,逃生通道11与地下功能层10相连通,上端可以连通到地下通道的外部的外层建筑内,在逃生通道11内设置梯子组件200。通过传感部110感应到地下通道内有危险物,例如水灾时水位达到预警水位、火灾时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有害气体泄漏时气体浓度超标等,传感部110产生电信号并传递给主控器100,主控器100接收到信号后向报警装置120发送控制信号,使报警装置120发出报警指示,例如发出声音提醒或灯光提醒。同时,主控器100发送信号给驱动部300,使驱动部300启动,驱动部300将梯子组件200的活动梯220进行下放,从而使活动梯220的下端延伸到地下功能层10,上端与固定梯210进行对接,而固定梯210又固定在逃生通道11内,从而使地下功能层10内的人可以通过下放的活动梯220以及固定梯210从逃生通道11爬出并逃离地铁站。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梯的有益效果至少为:通过在地下通道内设置多个逃生通道11,可以在灾害来临时,车内的乘客及时下车,并在最近的逃生通道11位置依次通过下放后的活动梯220向上攀爬,从而可以就近离开地下功能层10,可以就近对人群进行撤离,避免将人员疏散到候车站台后导致远距离疏散的问题,及时撤离人群避免了人员伤亡和损失。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传感部110具体包括水位传感器111,水位传感器111通过导线连接到Arduino Nano控制板,从而实现与主控器100的电连接。水位传感器111设置在地下功能层10的预设高度位置,例如水位传感器111的高度要高出地下功能层10的轨道的上表面10cm位置,当发生水灾时,水面达到水位传感器111的位置,被水位传感器111检测到有水,从而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从而检测到地下通道发生水灾;水位传感器111是现有的传感器器,其在市场上已广泛应用,本申请对其工作原理不作详细说明。传感部110还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112,其设置在地下功能层10内,具体可以设置在地下功能层10墙体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12通过导线电连接Arduino Nano控制板;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功能层10内的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当浓度增加到预设值后,一氧化碳传感器112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从而检测到地下通道发生火灾。一氧化碳传感器112是现有的传感器器,其在市场上已广泛应用,本申请对其工作原理不作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传感部110可以是水位传感器111、一氧化碳传感器112或有害气体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使感应灾害的类型更全面,本实施例可以同时采用水位传感器111和一氧化碳传感器112。
如图1、图2所示,报警装置120可以设置在地下功能层10,以方便乘客在下车后能及时得到仍在危险中的信息,也可以设置在候车站台的控制室,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得到灾害信息,及时展开营救。本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120包括警报灯121,警报灯121通过导线电连接主控器100,并用于发光,警报灯121可以是灯条,灯条通过主控器100的控制而闪烁,以进行报警,灯条还可以设置成箭头形状,以提醒人们朝向最近的逃生梯进行移动。报警装置120还包括蜂鸣器122,蜂鸣器122电连接主控器100,并用于发声。报警装置120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提醒装置,例如扬声器123,显示面板等,报警装置120可以是以上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主控器100还可以电连接应急照明灯,以控制照明灯在灾害时打开,方便逃跑。还可以设置摄像头124,摄像头124连接主控器100,及时传输实时画面,方便工作人员施救。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梯子组件200上固定有触碰传感器130,触碰传感器130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在固定梯210或活动梯220的某一横梁上,触碰传感器130电连接主控器100,用于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摸而发送信号到主控器100;触碰传感器有微动开关、导电橡胶、含碳海绵、碳素纤维、气动复位式装置等类型。在梯子使用时,通常是通过一节节横梁向上爬,不管是脚踩还是手碰,均会被触碰传感器130所感应,从而识别爬过梯子的人的数量;逃生人员触摸一下触碰传感器130,主控板控制显示屏人数加一,这样就能统计到多少人通过逃生梯逃生,为地面的救援和地铁的搜救提供人数信息。为保证准确性,如果设置用于感应手部的触碰传感器130,可以将触碰传感器130设置在横梁的两端位置,符合人体的攀爬习惯,如果设置用于感应脚部的触碰传感器130,可以将触碰传感器130设置在横梁的中间位置,从而使用者在向上攀爬时,便于感应到人体的脚。
根据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梯子组件200和驱动部300设置有两种形式,具体为:
如图3、图4所示,第一种形式中:
活动梯220铰接在固定梯210的下端并与固定梯210可翻折设置,活动梯220可以通过绕固定梯210的下端进行翻转,从而向上可以将活动梯220进行折叠,而向下可以将活动梯220进行展开。相应的驱动部300具体包括:舵机310以及卡钩311。舵机310固定在固定梯210的上端,卡钩311固定连接在舵机310的转轴上,舵机310电连接所述Arduino Nano控制板,并在接到到Arduino Nano控制板的指令后进行转动,卡钩311通过舵机310的驱动而旋转以脱离活动梯220的末端或连接活动梯220的末端。当灾害发生时,Arduino Nano控制板接收到感器部所发送的信号,从而控制舵机310启动,舵机310的转轴从90度转到零度,从而使卡钩311向上转动,从而使活动梯220脱离卡钩311的约束,使活动梯22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活动梯220下放到地下功能层10,方便人群逃生。
如果直接将活动梯220进行下放,那么活动梯220有可能下放太快而打到人群。因此在固定梯210的侧面上设置有活动槽211,活动槽211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活动梯220上连接阻尼杆230,阻尼杆230的一端滑移设置在活动槽211内、另一端铰接在活动梯220上。活动梯220在折叠状态,阻尼杆230处于收缩状态;当活动梯220下放时,在重力作用下,阻尼杆230的另一端会在活动槽211内快速滑移,使活动梯220大概快速展开到水平位置或水平位置以下,然后阻尼杆230的另一端在活动槽211内滑移到极限位置,此时阻尼杆230在活动梯220的重力作用下再慢慢展开,活动梯220会慢慢下放,从而实现在活动梯220展开过程中,到达人群高度之间而快速下放,而到达人群高度之后阻尼杆230开设作用,从而慢慢下放到地面,避免了打伤人群。
如图5所示,第二种形式中:
活动梯220滑移设置在固定梯210上,使活动梯220能上下移动,从而与固定梯210实现伸缩配合。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300件具体包括:电机320,齿轮321,以及齿条221。电机320固定设置在固定梯210上,并电连接所述Arduino Nano控制板,通过Arduino Nano控制板的控制而实现启动或停止。齿轮321连接在电机320的转轴上,齿条221与齿轮321相啮合并固定设置在活动梯220上。通过电机320的转动而带动齿轮321转动,通过转动的齿轮321而驱动齿条22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梯220进行上下移动。该过程不需要逃生通道11有很大的空间,只需要能容纳人体向上攀爬通过即可满足要求,而且可以将活动梯220靠墙设置,在活动梯220进行下滑过程中,不易打到人群。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部300件还包括:配重块240,以及定滑轮241。配重块240通过拉绳242连接在活动梯220上,定滑轮241转动设置在墙体上,拉绳242套设在定滑轮241上。通过设置配重块240,在活动梯220下降时,上端会对活动梯220施加力,通过电机320所产生的驱动力带动活动梯220下移,从而更好的控制活动梯220的下降速度,例如在到达人群高度之前可以快速下降,而到达人群高度之后进行慢速下降,(例如人群高度可以是离地面2米的高度,该高度预先设置)从而更好的保证活动梯220在下降后不会伤到人群。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梯2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2,活动梯22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2;述第二限位部222抵靠第一限位部212的上方,以限制活动梯220的下移。通过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二限位部222的配合而进行限位,能更好的承载攀爬的人群,使活动梯220与固定梯210能稳定展开。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逃生梯,在地下建筑发声火灾或水灾的时候,自动感应到灾害并下放活动梯220,使地下功能层10内的人可以通过下放的活动梯220以及固定梯210从逃生通道11爬出并逃离地铁站,就近对人群通过进行撤离,避免将人员疏散到候车站台后导致远距离疏散的问题,及时撤离人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逃生梯,用于设置在地下通道内,地下通道具有地下功能层和竖直设置并延伸出所述地下功能层的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梯包括:主控器;
传感部,所述传感部设置在所述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所述主控器,所述传感部用于感应到危险物并发送信号到所述主控器;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地下通道内,并电连接所述主控器,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而发出警报;
梯子组件,所述梯子组件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逃生通道内的固定梯,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梯上的活动梯;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梯上,并连接所述活动梯,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主控器,并根据所述主控器的信号而使所述活动梯从所述逃生通道移动至所述地下功能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包括Arduino Nano控制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部包括:水位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地下功能层的预设高度位置,并电连接所述Arduino Nano控制板,且用于检测到有水而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
或/和
所述传感部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地下功能层内,并电连接所述Arduino Nano控制板,且用于检测到一氧化碳达到预设浓度而发送信号到Arduino Nano控制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警报灯,所述警报灯电连接所述主控器,并用于发光;
或/和
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器,并用于发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组件上设置有触碰传感器,所述触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器,所述触碰传感器用于感应到使用者的触摸而发送信号到所述主控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梯铰接在所述固定梯的下端并与所述固定梯可翻折设置;
所述驱动部包括:舵机,所述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梯的上端,
卡钩,所述卡钩连接在所述舵机上,并通过所述舵机的驱动而旋转以脱离所述活动梯的末端或连接所述活动梯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梯的侧面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活动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梯滑移设置在所述固定梯上;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梯上;
齿轮,所述齿轮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
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并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通过拉绳连接在所述活动梯上;
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转动设置在墙体上,所述拉绳套设在所述定滑轮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梯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活动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以限制所述活动梯的下移。
CN202222505158.7U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逃生梯 Active CN219733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158.7U CN219733279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逃生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158.7U CN219733279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逃生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279U true CN21973327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5158.7U Active CN219733279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逃生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3213U (zh) 一种电梯逃生结构
CN104721975B (zh) 可伸缩箱式高层建筑逃生救援装置
CN102943609A (zh) 高楼自救逃生窗
CN113842575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救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36712B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警时人员安全转移救援舱
CN113457032A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室外逃生救援系统及其方法
KR101663500B1 (ko) 소방 고가사다리차 안전장치
CN219733279U (zh) 一种逃生梯
CN106422091A (zh) 高楼顶救人灭火装置
KR101935260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화재감지기의 설치 및 점검 구조물
KR20200115972A (ko) 포대 할강 방식의 대피장치
JP2005279151A (ja) 緩降等装置および降下装置
CN203008698U (zh) 高楼自救逃生窗
CN104746817B (zh) 基于plc的楼宇外置式逃生梯
CN109969906A (zh) 一种电梯
CN217430688U (zh) 一种高层建筑自降逃生装置
CN213057419U (zh) 一种适用于升船机人员疏散高度自动调节扶梯
CN212016526U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109939370B (zh) 高层建筑逃生平台
KR102224389B1 (ko)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대피안내장치
WO2020204328A1 (ko) 안전손잡이를 구비하는 자가 구동형 비상탈출 장치
CN109589509A (zh) 一种智能消防梯
CN220842505U (zh)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CN204522038U (zh) 可伸缩箱式高层建筑逃生救援装置
CN212052474U (zh) 一种设于楼道的门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