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505U -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505U
CN220842505U CN202322472306.4U CN202322472306U CN220842505U CN 220842505 U CN220842505 U CN 220842505U CN 202322472306 U CN202322472306 U CN 202322472306U CN 220842505 U CN220842505 U CN 220842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platform door
pull
cor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23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颖艺
刘王雍杰
林振龙
陈锦山
徐诗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Anlin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aohe'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Anlin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aohe'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Anlin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aohe'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Anlin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23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拉绳,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绳连接的升降柱,两端的立柱上设置有功能板,功能板上设置有位于立柱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的第一探测头和位于立柱上方的第二探测头,升降柱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二探测头之间,立柱上设置有警报器。本实用新型设置简单,通过在站台安全门两端设置探测头对站台门和列车之间空间进行探测,第一探测头检测被困人员,第二探测头检测站台门开启,有效确保被困人员可以有效紧急脱离,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与市郊之间,承接运输功能的轨道车辆需求日益增大。伴随着各地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轨道车辆实际需求存在千差万别,城市内部的地铁(包含地下铁路和地上城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列车(包含动车、高铁和普通火车)等等,这些被统称为轨道交通车辆。
而这些轨道交通车辆的站台上人流量大,轨道交通运行速度快,需要在站台处设置屏蔽门,以隔开站台人员与轨道车辆,以防站台人员意外跌落站台造成危险。再加上列车类型多样,普通的侧开安全门已经无法适配,只能采用长距离拉出的拉绳安全门进行上下升降方式作为站台安全门,例如中国专利发明专利CN11617427A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立柱和活动柱,固定立柱上设置有伸缩槽,伸缩槽内设置有限位滑柱,活动柱包括主体板、丝杆以及滑块,主体板上端设置有转动辊和传送带,丝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传送带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上设置有挂钩,固定立柱和活动柱至少为两个,使得两个固定立柱上的活动柱之间连接有端部固定至挂钩处的拉绳。该发明设置简单,通过拉绳式的屏蔽门以拉长屏蔽门柱之间的距离,一个屏蔽门区域对应多类列车的车门,适用于不同列车开门位置不同的要求,便于上下客,且拉绳的两级升降结构稳定,拉绳降下时,可有效防止人员跌落站台,安全性高。
但是上述站台屏蔽门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站台上很大区域都是拉绳结构,在列车运行时,但拉绳降下时,一旦有人被困在拉绳和列车之间,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而且拉绳过长,无法有效感应被困人员,无法有效升起拉绳使得被困人员紧急逃脱。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适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设置简单,通过在站台安全门两端设置探测头对站台门和列车之间空间进行探测,第一探测头检测被困人员,第二探测头检测站台门开启,有效确保被困人员可以有效紧急脱离,安全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拉绳,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连接的升降柱,两端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功能板,所述功能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靠近列车轨道的一侧的第一探测头和位于所述立柱上方的第二探测头,所述升降柱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二探测头之间,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警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功能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端的所述立柱上,每个所述功能板上的第一探测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头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探测头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探测头包括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平行设置的平行探测头和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呈夹角设置的倾斜探测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立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探测头、第二探测头和警报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升降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为24V直流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探测头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高于1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二探测头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低于2.5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探测头和第二探测头均为红外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简单,通过在站台安全门两端设置探测头对站台门和列车之间空间进行探测,第一探测头检测被困人员,第二探测头检测站台门开启,有效确保被困人员可以有效紧急脱离,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探测头分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升降柱,2、功能板,21、第一探测头,22、第二探测头,3、拉绳,4、站台,5、列车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1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的拉绳3,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3连接的升降柱11,两端的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功能板2,所述功能板2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1靠近列车轨道5的一侧的第一探测头21和位于所述立柱1上方的第二探测头22,所述升降柱11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二探测头22之间,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警报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紧急避险结构是基于站台拉绳门结构为前提的,其中站台拉绳门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柱1间隔排布设置在站台4上,若干个立柱1呈直线排布,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设置有拉绳3,拉绳3与列车轨道5平行设置,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3连接的升降柱11,升降柱11在立柱1上进行升降,从而带动拉绳3上下位移,当拉绳3升起时,拉绳门开启,方便人员通过;反之当拉绳3降下时,拉绳门关闭,人员不可通过。
实际上,拉绳3距离站台4的边缘一定距离,约为50cm至100cm,该距离是为了方便将候车人员隔在拉绳3远离列车的一侧,使列车进出站时防止人员刮擦,但是这一段空间也造成了隐患,就是在列车进出站时,一旦有人滞留在拉绳3靠近列车的一侧,列车高速运行容易造成人员卷入轨道造成危险,此时应当进行紧急避险,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于在列车进出站时,滞留人员紧急避险。
本实用新型的紧急避险结构主要是功能板2,该功能板2也是设置于站台拉绳门结构的立柱1上的,由于站台4很长,有400米至500米,站台4上的立柱1数量有很多,大约是40至50个立柱1,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板2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最两端的两个立柱1上,甚至可以直接设置于端部的立柱1上远离其他立柱1的一端,即两个功能板2分别设置于最左端的立柱1的左侧和最右端的立柱1的右侧。
接下来是功能板2上探测头,所述功能板2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1靠近列车轨道5的一侧的第一探测头21和位于所述立柱1上方的第二探测头22,准确的说,功能板2包括设置于立柱1侧面的侧板和设置于立柱1上侧的上板,侧板和上板一体成型,然后在功能板2的侧板上安装第一探测头21和上板上安装第二探测头22;左侧的功能板2上的第一探测头21和第二探测头22均朝向右侧的功能板设置;右侧的功能板上的第一探测头21和第二探测头22均朝向左侧的功能板设置。
其中,第一探测头21设置于立柱1靠近列车轨道5的一侧,每个所述功能板2上的第一探测头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探测头21用于探测是否有人滞留在拉绳3靠近列车轨道5的一侧;
以及,第二探测头22设置于所述立柱1上方,而且所述升降柱11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二探测头22之间,第二探测头22用于探测升降柱11是否有升起。
最后,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警报器;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探测头21、第二探测头22和警报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列车进出站时,第一探测头21若是探测到有人员滞留,那么控制器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直至滞留人员撤离,即第一探测头21不再探测到有人滞留,此时警报器停止警报。
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紧急避险方式如下:
第一步、列车进出站时,第一探测头21探测是否有人员滞留在拉绳门与列车轨道5之间,若有则进行下一步操作,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第二步、警报器发出警报,同时立柱1驱动升降柱11带着拉绳3上升,开启拉绳门;
第三步、第二探测头22探测拉绳门是否升起,若是则直接执行下一步,反之则通过控制器控制警报器发出更紧急的警报;
第四步、人员紧急撤离完毕,第一探测头21不再探测到有人滞留,警报器停止警报。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设置简单,通过在站台安全门两端设置探测头对站台门和列车之间空间进行探测,第一探测头检测被困人员,第二探测头检测站台门开启,有效确保被困人员可以有效紧急脱离,安全性高。
实施例二,仍如图1至3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中,所述第一探测头21和第二探测头22均为红外探测器。
由于站台长度大,拉绳门数量也多,那么有必要探测滞留人员的具体滞留位置,第一探测头21为红外探测器,当没有人员滞留时,第一探测头21探测到的距离值为两个功能板2之间的间距,而当有人员滞留时,第一探测头21探测到的距离值为第一探测头21与滞留人员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小于两个功能板2之间的间距,控制器通过分析第一探测头21与滞留人员之间的距离,得到滞留人员被困所在的拉绳门位置,例如滞留人员被困在9号立柱和10号立柱之间的第九拉绳门处,那么控制器控制9号立柱和10号立柱处的警报器发出警报,并驱动9号立柱和10号立柱之间的拉绳3进行升起。
同时,第二探测头21探测升起的升降柱11的位置,当升降柱11没有升起时,第二探测头22探测到的距离值为两个功能板2之间的间距,而升降柱11升起时,第二探测头22探测到的距离值为第二探测头22与升起的升降柱11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判断是预定位置的拉绳3进行升起,方便被困人员从最近的拉绳门处逃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间距达到8-9米,那么只需要将第一探测头21探测到的距离值与第一探测头与各个立柱之间的间距进行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得到人员被困位置,误差范围允许8-9米内均可,判断准确率高。
而且,两侧同时都设置有第一探测头21,一旦有人员被困在最左端部的立柱处,右端的第一探测头21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有人员滞留,但是左端的第一探测头21探测距离值极小,可以有效判断有人滞留;两侧都设置第一探测头21可以有效提高准确率。
同样的,两侧都设置第二探测头22可以有效提高拉绳门升起位置的准确率。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探测头21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高于1米,一般第一探测头21距离地面75cm处,低于绝大多数的人(包括小孩)的身高,可以理解为,只要是具备自主行走或位移的人,其身高都高于75cm,都可以被第一探测头21探测到。
还有,所述第二探测头21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来说,拉绳门的遮挡高度(上拉绳和下拉绳的距离)为1.5米,那么一旦升降柱11升起至上端高于2.5米,那么拉绳门下方空间至少有1米,可以方便被困人员进行逃生。
实施例三,仍如图1至3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中,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头2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探测头22相对设置。
实际上,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头21的高度相同,多个第一探测头21仅仅是与立柱1的距离不同而已,而且所述第一探测头21包括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平行设置的平行探测头和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呈夹角设置的倾斜探测头,参见图3,左侧的功能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探测头21,包括平行探测头和倾斜探测头,平行摄像头与拉绳平行,平行摄像头朝向右侧功能板2上的相邻两个第一探测头21之间进行设置;同理的,右侧的平行探测头也朝向左侧的功能板2上的相邻两个第一探测头21之间进行设置;这样有效增加探测区域,可以确保被困人员更高概率被探测到。
倾斜探测头则是朝向另一侧的功能板2的边缘进行设置,也就是探测功能板2的位置,进一步确保任何位置的被困人员均可被探测到之外,还可以探测功能板2是否掉落或者弯曲,确保两个功能板2平行设置,且距离恒定。
需要注意的是,倾斜探测头和平行探测头都是水平延伸朝向设置的,只是倾斜探测头与列车轨道5形成一定夹角而已。
当然,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11升降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最后,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为24V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设置简单,通过在站台安全门两端设置探测头对站台门和列车之间空间进行探测,第一探测头检测被困人员,第二探测头检测站台门开启,有效确保被困人员可以有效紧急脱离,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立柱(1)和设置于相邻两个立柱(1)之间的拉绳(3),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绳(3)连接的升降柱(11),两端的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功能板(2),所述功能板(2)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1)靠近列车轨道(5)的一侧的第一探测头(21)和位于所述立柱(1)上方的第二探测头(22),所述升降柱(11)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二探测头(22)之间,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警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两端的所述立柱(1)上,每个所述功能板(2)上的第一探测头(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头(2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探测头(22)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头(21)包括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平行设置的平行探测头和探测方向与列车轨道呈夹角设置的倾斜探测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探测头(21)、第二探测头(22)和警报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11)升降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为24V直流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头(21)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高于1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探测头(22)距离站台地面的高度不低于2.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头(21)和第二探测头(22)均为红外探测器。
CN202322472306.4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Active CN220842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2306.4U CN22084250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2306.4U CN22084250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505U true CN22084250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2306.4U Active CN220842505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6539A (en) Wheelchair passenger lift apparatus for transit stations
KR101471543B1 (ko) 장애물 감지장치를 구비하는 승하강 방식의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09532875B (zh) 一种微轨轨道系统
KR20140007980A (ko) 장애물 감지장치를 구비하는 승하강 방식의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05197723A (zh) 一种变坡度斜向提升容器试验平台及方法
CN206128774U (zh) 一种智能车位锁系统
CN215207908U (zh) 轿厢电梯及检修安全保护装置
CN220842505U (zh) 一种用于拉绳站台门的紧急避险结构
CN211765577U (zh) 一种煤矿斜井运输系统
CN109532860B (zh) 一种微轨轨道系统
CN109537376B (zh) 一种微轨轨道结构
CN112746578A (zh) 一种铁路智能立式安全防护栏
CN217455959U (zh) 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
CN116464383A (zh) 一种用于高铁站台的屏蔽门结构
CN114263576B (zh) 升降平台及双叶轮风力发电机
CN109532861B (zh) 一种微轨轨道系统
CN215212992U (zh) 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系统
CN210084687U (zh) 旋转观景多轿厢斜行电梯
JP6095410B2 (ja) バリアフリー乗下船設備
CN206842775U (zh) 一种电梯安全用防下坠自动式锁死装置
CN210193228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大车防剪切装置
CN219749795U (zh) 一种多滑块升降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结构
EP0236600A1 (en) Wheelchair passenger lift apparatus for transit stations
CN220015022U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的滑块驱动机构
CN218479653U (zh) 一种电梯井门口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