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4281U -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4281U
CN219724281U CN202320376647.9U CN202320376647U CN219724281U CN 219724281 U CN219724281 U CN 219724281U CN 202320376647 U CN202320376647 U CN 202320376647U CN 219724281 U CN219724281 U CN 219724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feeding
module
pushing block
adjus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6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菊兰
何德清
徐坤
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eeders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eeders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eeders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eeders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6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4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4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4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包括有机体、上料机构、上料座、打孔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压持模块;上料座具有上料通道;打孔机构设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的方向间距式布置;推移模块包括有推移块、连接板、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推移块和第一升降装置均设有两个以上,推移块随第一升降装置的控制上升进入或下降离开上料通道;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均设有两个以上并对应打孔机构间距式布置于上料通道的上端;如此,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设计,以实现工件逐一自动上料、送料、定位、压持、打孔、出料的操作,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加工质量稳定一致,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工件上进行打孔操作,而工件传统的打孔方式为人工打孔,由于需要在工件的多个面上进行打孔操作,故而工人需要逐次对工件进行装夹、加工,循环进行多次,完成打孔操作,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并且人工打孔精度较差,效率低下;后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打孔机,该打孔机能够在工件上冲压出孔/洞的设备,根据打孔机的打孔件形状的不同,打孔机所冲出的孔/洞的形状也不同;还有,部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工件的侧面进行打开,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的侧面打孔机往往需要人工通过夹具将工件定位,再进行打孔操作,操作复杂,使用不便,需要消耗大量人力,降低了工件的生产效率,适用范围小。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设计,以实现工件逐一自动上料、送料、定位、压持、打孔、出料的操作,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加工质量稳定一致,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包括有机体及设置于机体上的上料机构、上料座、打孔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压持模块;其中:所述上料座具有上料口、出料口的上料通道;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上料口的外侧;所述打孔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的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推移模块设置于上料座的下端并位于上料通道的下方,所述上料通道的下端贯通上料座,所述推移模块包括有推移块、连接板、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板与上料通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推移块和第一升降装置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的方向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于推移块,所述推移块随第一升降装置的控制上升进入或下降离开上料通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板以实现推移块沿上料通道方向往复位移;所述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对应打孔机构间距式布置于上料通道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放置部、推料块和第二升降装置,所述放置部设置于上料座的前端,所述放置部具有上下贯通并用于堆叠放置工件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下端与上料通道连通,所述推料块与第二升降装置均设置于连接板的前端,所述推料块位于放置槽的下方前侧,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连接于推料块的下端,所述推料块随第一驱动装置的控制与推移块一同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有安装座、打孔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座设置于上料座的左侧,所述打孔装置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于打孔装置并设置于安装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孔装置通过调节模块可调式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有连接部、移动部、升降部、上下调节杆和前后调节杆,所述前后调节杆设置于安装座内,所述前后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安装座外露,所述前后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前后调节杆上并随前后调节杆的控制在安装座上前后往复位移,所述移动部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于移动部并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升降部可上下活动式设置于移动部上,所述上下调节杆的下端穿过升降部连接于移动部,所述上下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部,所述升降部随上下调节杆的控制在移动部上上下往复位移,所述打孔装置设置于升降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废料收集箱,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废料收集口,所述废料收集口位于打孔机构、上料座之间,所述废料收集箱位于废料收集口的下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废料收集口处设置有漏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后调节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下调节杆的第二固定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模块位于推移块的上方后侧,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有定位部、第一接触胶件及用于控制定位部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接触胶件设于定位部的外周,以使工件与第一接触胶件接触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持模块位于推移块的上方后侧并位于定位模块的前方,所述压持模块包括有压持部、第二接触胶件和用于控制压持部升降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接触胶件设置于压持部的下端,以使压持部经过第二接触胶件与工件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孔机构设置有三个并前后间距式布置,相应的,所述推移块、定位模块、压持模块均设置有三个并分别对应三个打孔机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设计,利用上料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的配合,以实现工件逐一自动上料、送料、定位、压持、打孔、出料的操作,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加工质量稳定一致,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一驱动装置同时控制推料块、推移块的位移,保证了每一工件位移距离的一致,方便工件与定位模块的接触定位,有利于工件后续打孔时的位置准确,使用稳定性佳,同时,打孔装置的可调式设置,以实现不同工件的打孔位置需求,且,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调节每个打孔装置的打孔位置,配合推移模块的使用,以使工件移至不同打孔装置位置时进行打孔操作,以实现工件上不同位置的打孔操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再者是,漏斗的设置,以便于打孔时产生的废料经过漏斗流入废料收集箱内,有利于废料的收集存放,同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保证了打孔装置的稳定牢固,有利于工件的打孔操作使用;
以及,第一接触胶件的设置,减少了工件位移时与定位部相互接触时的冲击力,保证了工件在上料通道的止挡定位效果,同时,第二接触胶件的设置,避免了压持部压持工件时工件表面出现压痕,保证了工件的外观一致,可用性佳。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体 101、漏斗
11、上料机构 111、放置部
112、推料块 113、第二升降装置
114、放置槽 12、上料座
121、上料通道 13、打孔机构
131、安装座 132、打孔装置
133、第二驱动装置 134、第一固定件
14、推移模块 141、推移块
142、连接板 143、第一升降装置
144、第一驱动装置 15、定位模块
151、定位部 152、第一接触胶件
153、第三驱动装置 16、压持模块
161、压持部 162、第二接触胶件
163、第四驱动装置 17、工件
181、连接部 182、移动部
183、升降部 184、上下调节杆
185、前后调节杆 186、第一调节部
187、第二调节部 188、第二固定件。
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包括有机体10及设置于机体10上的上料机构11、上料座12、打孔机构13、推移模块14、定位模块15、压持模块16;其中:
所述上料座12具有上料通道121;所述上料机构11设置于上料座12的一端并与上料通道121连通;所述打孔机构13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121的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推移模块14设置于上料座12的下端并位于上料通道121的下方,所述上料通道121的下端贯通上料座12,所述推移模块14包括有推移块141、连接板142、第一升降装置143和第一驱动装置144,所述连接板142与上料通道121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推移块141和第一升降装置143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121的方向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板142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43连接于推移块141,所述推移块141随第一升降装置143的控制上升进入或下降离开上料通道1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4连接于连接板142以实现推移块141沿上料通道121的延伸方向往复位移;所述定位模块15和压持模块16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对应打孔机构13间距式布置于上料通道121的上端;
使用时,一工件17经过上料机构11的移送进入上料通道121,一推移块141控制一工件17在上料通道121内位移至相应位置并复位,另一工件17经过上料机构11的移送进入上料通道121,一推移块141控制另一工件17、另一推移块141控制一工件17同时在上料通道121内位移至相应位置并复位,一工件17、另一工件17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定位模块15接触定位,两个压持模块16分别将一工件17、另一工件17同时压持固定,然后,打孔机构13对工件17进行打孔操作,打孔完毕后,定位模块15、压持模块16均远离工件17,最后,一推移块1、另一推移块141同时控制打孔完毕后的一工件17、另一工件17逐一推出上料通道121,同时,上料机构11继续将工件17移送至上料通道121内;如此,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设计,利用上料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的配合,以实现工件逐一自动上料、送料、定位、压持、打孔、出料的操作,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加工质量稳定一致,适用范围广。
所述上料机构11包括有放置部111、推料块112和第二升降装置113,所述放置部111设置于上料座12的前端,所述放置部111具有上下贯通并用于堆叠放置工件的放置槽114,所述放置槽114的下端与上料通道121连通,所述推料块112与第二升降装置113均设置于连接板142的前端,所述推料块112位于放置槽114的下方前侧,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13连接于推料块112的下端,所述推料块112随第一驱动装置144的控制与推移块141一同位移;如此,第一驱动装置同时控制推料块、推移块的位移,保证了每一工件位移距离的一致,方便工件与定位模块的接触定位,有利于工件后续打孔时的位置准确,使用稳定性佳。
还有,所述打孔机构13包括有安装座131、打孔装置132及第二驱动装置133,所述安装座131设置于上料座12的左侧,所述打孔装置132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安装座13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3驱动连接于打孔装置132并设置于安装座131上;
此处,所述打孔装置132通过调节模块可调式设置于安装座131上,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有连接部181、移动部182、升降部183、上下调节杆184和前后调节杆185,所述前后调节杆185设置于安装座131内,所述前后调节杆185的一端穿过安装座131外露,所述前后调节杆18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部186,所述连接部181设置于前后调节杆185上并随前后调节杆185的控制在安装座131上前后往复位移,所述移动部182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连接部181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3驱动连接于移动部182并设置于连接部181上,所述升降部183可上下活动式设置于移动部182上,所述上下调节杆184的下端穿过升降部183连接于移动部182,所述上下调节杆18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部187,所述升降部183随上下调节杆184的控制在移动部182上上下往复位移,所述打孔装置132设置于升降部183上;如此,以实现不同工件的打孔位置需求,且,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调节每个打孔装置的打孔位置,配合推移模块的使用,以使工件移至不同打孔装置位置时进行打孔操作,以实现工件上不同位置的打孔操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1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后调节杆的第一固定件134,所述移动部18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下调节杆的第二固定件188,如此,保证了打孔装置的稳定牢固,有利于工件的打孔操作使用。
以及,所述机体10内设置有废料收集箱(图中并未显示),所述机体10上设置有废料收集口(图中并未显示),所述废料收集口位于打孔机构13、上料座12之间,所述废料收集箱位于废料收集口的下侧,所述废料收集口处设置有漏斗101;如此,以便于打孔时产生的废料经过漏斗流入废料收集箱内,有利于废料的收集存放。
还有,所述定位模块15位于推移块141的上方后侧,所述定位模块15包括有定位部151、第一接触胶件152及用于控制定位部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153,所述第一接触胶件152设于定位部151的外周,以使工件17与第一接触胶件152接触定位;如此,减少了工件位移时与定位部相互接触时的冲击力,保证了工件在上料通道的止挡定位效果。
以及,所述压持模块16位于推移块141的上方后侧并位于定位模块15的前方,所述压持模块16包括有压持部161、第二接触胶件162和用于控制压持部升降的第四驱动装置163,所述第二接触胶件162设置于压持部161的下端,以使压持部161经过第二接触胶件162与工件接触,如此,第二接触胶件的设置,避免了压持部压持工件时工件表面出现压痕,保证了工件的外观一致,可用性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机构13设置有三个并前后间距式布置,相应的,所述推移块141、定位模块15、压持模块16均设置有三个并分别对应三个打孔机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各部件的结合设计,利用上料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的配合,以实现工件逐一自动上料、送料、定位、压持、打孔、出料的操作,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加工质量稳定一致,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一驱动装置同时控制推料块、推移块的位移,保证了每一工件位移距离的一致,方便工件与定位模块的接触定位,有利于工件后续打孔时的位置准确,使用稳定性佳,同时,打孔装置的可调式设置,以实现不同工件的打孔位置需求,且,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调节每个打孔装置的打孔位置,配合推移模块的使用,以使工件移至不同打孔装置位置时进行打孔操作,以实现工件上不同位置的打孔操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再者是,漏斗的设置,以便于打孔时产生的废料经过漏斗流入废料收集箱内,有利于废料的收集存放,同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保证了打孔装置的稳定牢固,有利于工件的打孔操作使用;
以及,第一接触胶件的设置,减少了工件位移时与定位部相互接触时的冲击力,保证了工件在上料通道的止挡定位效果,同时,第二接触胶件的设置,避免了压持部压持工件时工件表面出现压痕,保证了工件的外观一致,可用性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及设置于机体上的上料机构、上料座、打孔机构、推移模块、定位模块、压持模块;其中:所述上料座具有上料通道;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上料座的一端并与上料通道连通;所述打孔机构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的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推移模块设置于上料座的下端并位于上料通道的下方,所述上料通道的下端贯通上料座,所述推移模块包括有推移块、连接板、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板与上料通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推移块和第一升降装置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上料通道的方向间距式布置于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于推移块,所述推移块随第一升降装置的控制上升进入或下降离开上料通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连接板以实现推移块沿上料通道方向往复位移;所述定位模块和压持模块均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对应打孔机构间距式布置于上料通道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放置部、推料块和第二升降装置,所述放置部设置于上料座的前端,所述放置部具有上下贯通并用于堆叠放置工件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下端与上料通道连通,所述推料块与第二升降装置均设置于连接板的前端,所述推料块位于放置槽的下方前侧,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连接于推料块的下端,所述推料块随第一驱动装置的控制与推移块一同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有安装座、打孔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座设置于上料座的左侧,所述打孔装置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于打孔装置并设置于安装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通过调节模块可调式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有连接部、移动部、升降部、上下调节杆和前后调节杆,所述前后调节杆设置于安装座内,所述前后调节杆的一端穿过安装座外露,所述前后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前后调节杆上并随前后调节杆的控制在安装座上前后往复位移,所述移动部可左右活动式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于移动部并设置于连接部上,所述升降部可上下活动式设置于移动部上,所述上下调节杆的下端穿过升降部连接于移动部,所述上下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部,所述升降部随上下调节杆的控制在移动部上上下往复位移,所述打孔装置设置于升降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废料收集箱,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废料收集口,所述废料收集口位于打孔机构、上料座之间,所述废料收集箱位于废料收集口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收集口处设置有漏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后调节杆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下调节杆的第二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位于推移块的上方后侧,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有定位部、第一接触胶件及用于控制定位部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接触胶件设于定位部的外周,以使工件与第一接触胶件接触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模块位于推移块的上方后侧并位于定位模块的前方,所述压持模块包括有压持部、第二接触胶件和用于控制压持部升降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接触胶件设置于压持部的下端,以使压持部经过第二接触胶件与工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机构设置有三个并前后间距式布置,相应的,所述推移块、定位模块、压持模块均设置有三个并分别对应三个打孔机构设置。
CN202320376647.9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Active CN219724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647.9U CN219724281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6647.9U CN219724281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4281U true CN219724281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6647.9U Active CN219724281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4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3364U (zh) 一种注塑件切割机
CN219724281U (zh) 一种侧面自动打孔机
CN207806397U (zh) 一种自动弹出工件的冲床模具
CN202006257U (zh) 餐具自动压花压碗成型机构
CN112157174B (zh) 一种变截面纵梁预弯模具及变截面纵梁预弯装置
CN211376612U (zh) 一种led贴片模组成型切脚装置
CN112454519A (zh) 一种女性内衣用纽扣冲孔设备
CN111438250A (zh) 一种冲压机的冲压机构
CN216441465U (zh) 一种高效冲压流水线
CN207043076U (zh) 折弯机折边模具
CN209788600U (zh) 一种全自动打钮机
CN213256598U (zh) 液力变矩器叶轮叶片一体化加工装置
CN113319157A (zh) 一种智能自动冲压模具
CN209986127U (zh) 一种冲板用定位座及其组成的手动冲压机
CN111842656A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20936781U (zh) 一种电子烟底盖压合装置
CN206838909U (zh) 一种制动器油管支架加工模具
CN108581501B (zh) 集成墙板专用卡扣自动加工设备
CN207271918U (zh) 一种档拨叉平面件精冲模具
CN110842087A (zh) 气缸驱动式侧整形下模机构
CN218903391U (zh) 一种自动冲孔机的上料装置
CN216607102U (zh) 侧面铆入的模内自动组装装置
CN110253248A (zh) 调整接头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CN212792759U (zh) 一种自动送垫板的冲床
CN210172333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主板生产用截料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