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1609U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1609U
CN219711609U CN202321405679.3U CN202321405679U CN219711609U CN 219711609 U CN219711609 U CN 219711609U CN 202321405679 U CN202321405679 U CN 202321405679U CN 219711609 U CN219711609 U CN 219711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ngine
valve
main
press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56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利东
董方龙
张培杰
刘井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56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1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其中,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主油道、出油通道、回油通道和分支油路,所述油底壳的内部形成储油室,所述出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以相互并联的方式连通于所述油底壳和所述主油道之间,所述出油通道连接有机油泵,所述机油泵用于将所述储油室内部的油通过所述出油通道泵入到所述主油道,所述回油通道上串联有限压阀和主控阀,且所述主控阀连接在所述限压阀和所述主油道之间,所述分支油路连通于所述主控阀和所述储油室之间,所述主控阀用于控制所述回油通道的通断。本实用新型,用以至少解决不方便对限压阀的故障进行排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限压阀是发动机润滑与冷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发动机在工作时,其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是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升高的,并且当发动机中油路不畅时,也会使机油压力升高,此外,在发动机冷启动时,润滑油粘度很高,瞬时油压也达到峰值,为了使主油道的油压保持稳定,减小峰值油压,避免机油滤清器等零部件避免受损,因此,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中通常设置有限压阀,限制机油泵的最高供油压力,以确保工作安全。
为提高集成度,通常将限压阀、安全阀与机油泵集成,特别是部分机型机油泵安装于油底壳内部,此种布置下,在主油道压力发生波动、或者主油道压力发生不足等故障时,若需排查限压阀故障,则需将发动机下台架,工作量较大,难以快速排查限压阀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用以至少解决不方便对限压阀的故障进行排查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主油道、出油通道、回油通道和分支油路,所述油底壳的内部形成储油室,所述出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以相互并联的方式连通于所述油底壳和所述主油道之间,所述出油通道连接有机油泵,所述机油泵被配置为将所述储油室内部的油通过所述出油通道泵入到所述主油道,所述回油通道上串联有限压阀和主控阀,且所述主控阀连接在所述限压阀和所述主油道之间,所述分支油路连通于所述主控阀和所述储油室之间,所述主控阀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回油通道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例如发生主油道的油压异常波动,或者在发动机转速增加,而主油道的油压不能匹配升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控阀控制回油通道,使得流入到回油通道内的油不再通过限压阀,而是通过分支油路直接流入到储油室。因此,限压阀不再接入到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来通过检查故障是否消失来排查限压阀是否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控阀为三通电磁阀。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控阀具有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限压阀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通过所述分支油路连通于所述储油室。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电控元件,所述电控元件与所述主控阀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出油通道上还串联有节温器和机油滤清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冷却器,所述节温器具有入口、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所述节温器通过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连接于所述出油通道,所述冷却器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排油口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排油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相互并联,所述旁通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油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安全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室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安全阀、所述限压阀以及所述机油泵集成为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应用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在排查限压阀故障或进行机油泵性能摸底时,直接可通过控制主控阀将回油通道关闭,避免拆装限压阀,节约试验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通过新增分支油路,将回油通道的油路断开之后,限压阀的闭死腔内油可引回到储油室内,避免限压阀出现开启的假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主油道压力需提高或机油泵性能摸底时,可通过控制主控阀将分支油路打开即可,无需更改任何部件,简化操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限压阀和安全阀集成于机油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中将回油通道拆除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油底壳;
11-储油室;
20-主油道;
30-出油通道;
31-节温器;
311-入口;
312-第一排油口;
313-第二排油口;
32-机油滤清器;
33-旁通阀;
34-安全阀;
35-冷却器;
40-回油通道;
50-分支油路;
60-机油泵;
61-过滤装置;
70-限压阀;
71-闭死腔;
72-柱塞;
73-弹簧;
80-主控阀;
81-进口端;
82-第一出口端;
83-第二出口端;
90-电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过大时,容易损坏油压表、油管、密封件等油道附件,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参考图1所示,通过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回油通道40中设置限压阀70可以解决油压过大的问题,限压阀70的作用是调节、控制主油道20的机油压力,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参考图2所示,为了提高集成度,简化安装,通常将限压阀70、安全阀34与机油泵60集成,在出现一些故障时,例如在主油道压力波动,油压不足等故障时,为了减少工作量,需先排查确认限压阀70是否发生故障,以免盲目拆检,不仅未解决问题,徒增工作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排查限压阀70是否故障时,因机油泵60位于油底壳10内,操作空间受限,操作不便。
特别是在部分发动机中,机油泵60安装于油底壳10内部,此种布置结构,若需排查限压阀70故障,例如在主油道20压力波动时排查是否是由于限压阀70过度灵敏引起的,或者在无法建压时,排查限压阀70的柱塞是否发生卡滞,排查限压阀70故障需要将发动机下台架,工作量非常大,排查不方便。
参考图2和图3所示,若单纯将回油通道40的管路拆除,将主油道20的出油口堵上,此时,机油泵60中的机油会通过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指方向进入闭死腔71,进入到闭死腔71的机油推动限压阀70内的柱塞72运动,使得弹簧73被压缩,造成限压阀70开启的假象。若下台架拆检,则工作量更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改进,在需要排查限压阀故障时,可以通过主控阀控制回油通道,使得限压阀不再被接入到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来通过检查故障是否消失来排查限压阀是否发生故障,例如:故障的现象是主油路油压异常波动,当限压阀不再被接入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情况下,查看主油路油压异常波动问题是否还存在;或者发生故障是主油路油压无法正常提高,当限压阀不再被接入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情况下,查看主油路油压是否有匹配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无需繁琐的拆装作业,可减小工作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10、主油道20、出油通道30、回油通道40和分支油路50,油底壳10的内部形成储油室11,出油通道30和回油通道40以相互并联的方式连通于油底壳10和主油道20之间,出油通道30连接有机油泵60,机油泵60被配置为将储油室11内部的油通过出油通道30泵入到主油道20,回油通道40上串联有限压阀70和主控阀80,且主控阀80连接在限压阀70和主油道20之间,分支油路50连通于主控阀80和储油室11之间,主控阀80被配置为控制回油通道40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例如发生主油道20的油压异常波动,或者在发动机转速增加,而主油道20的油压不能匹配升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控阀80控制,使得流入到回油通道40内的油不再通过限压阀70,而是通过分支油路50直接流入到储油室11。因此,限压阀70不再接入到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来通过检查故障是否消失来排查限压阀70是否发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可以先通过排查确认限压阀70是否发生故障,有效避免盲目拆检限压阀70造成的不仅未解决问题,还徒增工作量的问题。
在故障被排查完成之后正常工作时,通过主控阀80控制回油通道40的打开,此时限压阀70被接入到回油通道40。
油底壳10作为曲轴箱的下半部,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储油室11的外壳,可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10可以选用湿式油底壳或干式油底壳。
限压阀70能够调节主油道20的机油压力,当发动机转速增高或机油稠度变大时,机油压力就会增高,此时限压阀70自动开启,主油道20内的部分机油通过回油通道40回油至油底壳10,防止主油道20内的油压过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主控阀80为三通电磁阀。便于实现信号控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主控阀80具有进口端81、第一出口端82和第二出口端83,进口端81与主油道20连通,第一出口端82与限压阀70连通,第二出口端83通过分支油路50连通于储油室11。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电控元件90,电控元件90与主控阀80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电控元件90可以是包括多个不同功能的控制单元的组件,也可以是集成式的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当然,电控元件90与主控阀80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控元件90控制主控阀80,使得主控阀80控制回油通道40的通断。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机油泵60设置于储油室11内部,机油泵60的进油口设置有过滤装置61,滤装置61可以是滤网。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出油通道30上还串联有节温器31和机油滤清器32。可以是节温器31位于机油泵60和机油滤清器32之间,使得机油泵60泵到出油通道30内的油先通过节温器31,再通过机油滤清器32。当然也可以是机油滤清器32位于机油泵60和节温器31之间,使得机油泵60泵到出油通道30内的油先通过机油滤清器32,再通过节温器31。
机油滤清器32可对流入机油滤清器32的机油进行过滤,将有害杂质进行滤除,例如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杂质、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从而流出洁净的机油,保护发动机,确保发动机零部件的寿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节温器31为蜡式节温器。利用蜡式节温器中的蜡包感应机油温度以调节节温器31的开度,结构简单耐用,成本较低。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冷却器35,节温器31具有入口311、第一排油口312和第二排油口313,节温器31通过入口311和第一排油口312连接于出油通道30,冷却器35的进油口与第二排油口313连通,冷却器35的出油口与第一排油口312连通。
冷却器35为机油冷却器,能够加速机油散热并使机油保持较低温度。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发动机中,由于热负荷大,需要加速机油冷却散热,通过冷却器35能够满足机油冷却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冷却器35可以选用风冷式机油冷却器或者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当发动机低温启动时机油的温度较低,节温器31与冷却器35不连通,机油只经过节温器31后进入机油滤清器32,当节温器31检测到机油温度较高时,节温器31与冷却器35连通,此时,机油经过冷却器35流至机机油滤清器32,实现了为机油冷却降温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旁通阀33,旁通阀33与机油滤清器32相互并联,旁通阀33的进油口与机油滤清器32的进油口连通,旁通阀33的出油口与机油滤清器32的出油口连通。
旁通阀33作为一种单向阀,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在机油滤清器32因使用时间超过了更换期之后,纸滤芯被污垢或异物严重堵塞,导致机油不能通过滤芯的情况下,旁通阀33自动开启,机油经旁通阀33直接流入主油道20,可以防止出现供油中断的问题,这样发动机润滑系统不会出现断油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安全阀34,安全阀34的进油口与机油泵60的出油口连通,安全阀34的出油口与储油室11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安全阀34、限压阀70以及机油泵60集成为整体结构,可以是限压阀70与安全阀34直接集成于机油泵60,从而减少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大幅度简化了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应用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接入发动机油路中,在主油道压力波动,油压不足等故障时,可以方便先排查确认限压阀70是否发生故障,以免盲目拆检,减小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在正常工作时,机油泵60用于将储油室11内部的油通过出油通道30泵入到主油道20,主油道20内的油压过高时,限压阀70开启,部分由油再通过回油通道40流回到储油室11内,可以防止油压过高,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在排查限压阀70故障或进行机油泵60性能摸底时,直接可通过控制主控阀80将回油通道40关闭,避免拆装限压阀70,节约试验时间。
参考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通过新增分支油路50,将回油通道40的油路断开之后,限压阀70的闭死腔71内油可引回到储油室11内,避免限压阀70出现开启的假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主油道20压力需提高或机油泵60性能摸底时,可通过控制主控阀80将分支油路50打开即可,无需更改任何部件,简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在发生主油道20的油压异常波动,或者在发动机转速增加,而主油道20的油压不能匹配升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控阀80控制回油通道40内的油通过分支油路50可以直接流回到储油室11内,回油通道40内的油不再通过限压阀70,使得限压阀70被屏蔽掉,从而排查故障发生原因是否是因限压阀70导致的,无需拆机,减少了故障排除的工作量,提高限压阀70故障排查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底壳(10)、主油道(20)、出油通道(30)、回油通道(40)和分支油路(50),所述油底壳(10)的内部形成储油室(11),所述出油通道(30)和所述回油通道(40)并联于所述油底壳(10)和所述主油道(20)之间,所述出油通道(30)连接有机油泵(60),所述机油泵(60)被配置为将所述储油室(11)内部的油通过所述出油通道(30)泵入到所述主油道(20);
所述回油通道(40)上串联有限压阀(70)和主控阀(80),且所述主控阀(80)连接在所述限压阀(70)和所述主油道(20)之间,所述分支油路(50)连通于所述主控阀(80)和所述储油室(11)之间,所述主控阀(80)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回油通道(40)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阀(80)为三通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阀(80)具有进口端(81)、第一出口端(82)和第二出口端(83),所述进口端(81)与所述主油道(20)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82)与所述限压阀(70)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83)通过所述分支油路(50)连通于所述储油室(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元件(90),所述电控元件(90)与所述主控阀(80)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通道(30)上还串联有节温器(31)和机油滤清器(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35),所述节温器(31)具有入口(311)、第一排油口(312)和第二排油口(313),所述节温器(31)通过所述入口(311)和所述第一排油口(312)连接于所述出油通道(30),所述冷却器(35)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排油口(313)连通,所述冷却器(35)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排油口(3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阀(33),所述旁通阀(33)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2)相互并联,所述旁通阀(33)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阀(33)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2)的出油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阀(34),所述安全阀(34)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泵(60)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安全阀(34)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室(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34)、所述限压阀(70)以及所述机油泵(60)集成为整体结构。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CN202321405679.3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Active CN21971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679.3U CN21971160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5679.3U CN21971160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1609U true CN21971160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5679.3U Active CN21971160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1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6650E1 (en) Method of modifying engine oil cooling system
JP5505267B2 (ja) 吸気冷却装置
EP0814256A1 (en) Fuel circuit and circulation method for fuel injection system
US20060193734A1 (en) Integrated Turbocharger Lubricant Filter System
US7168414B2 (en) Marine vapor separator with bypass line
RU2348833C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воздуха со сниженными уровнями вытекания масла в компрессоре
CN111636943B (zh)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汽车
US4503679A (en) Oil cooler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with turbo chargers
US3140041A (en) Means for controlling lubrication of hermetic compressors
US8720408B1 (en) Oil filter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CN21971160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101979844B (zh) 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组合装置
CN113310249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油平衡装置和油平衡控制方法
US8486277B1 (en) Internal bypass filtration circuit
CN213016481U (zh) 一种集成式转接座
CN213807785U (zh) 一种发动机用冷却滤清模块
CN210033806U (zh) 稀油站液压控制系统
CN210343446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机油润滑系统
JPH01216093A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の給油装置
CN111279082B (zh) 螺旋压缩机
CN115571349B (zh) 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的集成式滑油供给系统及飞机
CN113638787B (zh) 一种发动机
CN217176731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机油过滤模块及机油滤清系统
CN104727897A (zh) 一种三轮车用发动机外置滤芯油冷润滑结构
CN220770788U (zh) 一种应用于润滑系统的油滤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